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宁夏平罗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82130
  • 上传时间:2018-10-25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12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宁夏平罗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宁夏 平罗县 2018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 题。 ( 本题三小题, 9 分 ) 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 ,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 ,中秋节形成最晚 ,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 ,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 ,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 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 ,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 (昆仑山 )

    2、上 ,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 ,由此可知 ,晋代郭璞 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 ,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 ,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 ,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 ,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 ,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 ,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 ,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 ,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 的进步 ,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 ,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 ,月亮不再是那样“高不可及”。唐朝虽没有中秋节 ,但唐人精神浪漫

    3、,亲近自然 ,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 ,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 ,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 :“中秋云尽出沧海 ,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 ,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代 ,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 ,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 ,友朋千里 ,邀赏明月 ,诗酒风流 ,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 直 ,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 ,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 ,喻人生变化无常 ,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

    4、,也难掩宋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 ,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 ,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东京梦华录 )。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 ,在银蟾光满之时 ,王孙公子、富家巨室 ,莫不登楼 ,临轩玩月 ,酌酒高歌 ;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 ,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 ,以酬佳节” (梦梁录 );市井贫民“解衣市酒 ,勉强迎欢 ,不肯虚度”。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 ,宋代城市居民阖- 2 - 家共赏圆月 ,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 ,由于理学的浸染 ,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 ,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 ,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

    5、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 ,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 ,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 ,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 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 ,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中秋经历了文人赏月的雅趣 ,民间拜月的情趣 ,以及有心吃月饼而无心看月的俗趣 ,节俗形态从古至今发生了重大变化。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 ,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摘编自萧放团圆饼与月亮节 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日月 ,殷人称东母与西母 ,春秋战国时称东皇

    6、公、西王母 ,汉代称东王公、西王母 ,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 ,中国古人的日月崇拜有一脉相承之处。 B.唐宋两代都有文人赏月的风尚。唐人多借月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赞美 ,体现出诗 酒风流的情趣 ,而宋人常因月抒发感伤之情。 C.南宋时的都城杭州 ,中秋夜热闹非凡 ,不仅富家巨室、中小商户宴饮赏玩 ,“以酬佳节” ,连财力匮乏的市井贫民也勉力寻欢 ,足见中秋在当时已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D.中秋的节俗文化经历了不断丰富与演变的过程 ,如宋人赋予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意义 ,明人则将月饼引入中秋节 ,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感情的信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弦、望、晦、朔

    7、是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被人观察到的不同形态 ,是中国大多数节日设定的基准 ,如中秋节的设定就与“望”有关。 B.中秋节源于原始宗教中的月亮崇拜 ,但形成较晚。唐代文人已有中秋之夜赏月的风尚 ,到宋代 ,中秋则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 C.沂南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为月神 ,居于昆仑山 ,后演变为月神嫦娥。晋代郭璞 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即以此神话为依据。 D.唐朝的一般民众将月亮视为欣赏的对象 ,而不再觉得它高不可及 ,这跟天文知识的丰富、文化观念的进步和皇家丧失对祭月的独占权大有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月为天地大神 ,在宗教祭祀中地位重要 ,上古时期统治者独占祭

    8、月权之后 ,直至隋唐以前 ,一般民众无权祭月 ,中国民间也没有祭月的风俗。 B.尽管唐宋文人赏月的情趣大异 ,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 ,对月忆元九和苏轼中秋月都是借月抒怀的感伤之作 ,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在宋代 ,中秋已是团圆佳节 ,到明清时期 ,理学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社会的乡族观念和人- 3 - 们对家庭的依恋 ,于是中秋节更成为共享天伦与联系亲族的良机。 D.中秋节俗形态丰富 ,从文人雅士赏玩明月 ,到民间阖家团圆共赏明月 ,再到以月饼相赠加强亲族联系 ,这些习俗的演变折射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本题三小题, 14 分 ) 端

    9、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 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

    10、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声名鹊起。一个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物理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打开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灵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 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召唤,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攀附上

    11、文化的崛起,或许是物有所值的。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恰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

    12、的苞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 4 -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层面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 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既热热闹闹又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 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13、和速度;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 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的分量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高度,来聆 听一条河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倒影。 (有删改 ) 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 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 出了我们的不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宁夏平罗县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213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