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21-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天河区)21-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docx》由用户(优雅的小书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河区 天河 21 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21 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调查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60 分)1. “1930 年发现的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一批石器、骨器、角器,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材料表明山顶洞人()A. 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B. 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C. 手工制造业已达到发达水平D. 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还出土了一批穿孔的兽牙、海蚶壳、钻孔的石珠和小砾石等装饰品”可知,山顶洞人 除了基本的生活用具外,还有一些装饰品,表明了山顶洞人爱美,已经有了审美的意识,故项正确;元 谋人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原始
2、人类,故项错误;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手工制造业,故项错误;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仍属于旧石器时代,故项错误。2. 根据传说,我国上古时期有一支“有巢氏”的部落聚居在今天浙江余姚一带,他们“构木为巢”,他们 的“巢”有通风防潮的功能。这支部落所居的地方被后世称为(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良渚遗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生活地点在今浙江余姚,位于长江流域;河姆 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有通风防潮的功能,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
3、,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的农 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C 项正确;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半坡人,距今约 6000 千年,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良渚文化遗址中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瓶窑镇。三者都不在浙江余姚一带,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3. 世本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考古发现,河南汤阴白营遗址中的水井,以及洛阳矬李遗址的 一口圆形水井,距今约四千多年,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原地区水井已存在。根据材料可知()A. 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
4、然有争议B. 古代书籍与考古发现有互证作用C. 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D. 世本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书中有关古井的记载“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与考古的发现得到了印证,说明古代书籍与考古发现有互证作用,B 项正确;“必然”的说法太绝对,排除 A 项;C 项“唯一”太绝对,排除 C 项;世本等书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且从材料可以证明价值很大,排除 D 项。故选 B 项。4.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和能干的人选出来),讲信修睦。”其 中,最能体现“选贤与能”的制度是()A. 君主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分封制【答
5、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 给贤德之人,C 项正确;君主制体现的是皇权独尊,君主至上,并不能体现选贤与能,排除 A 项;世袭制是与公天下对立的家天下,统治者按血缘继承而不是才能,排除 B 项;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分封给诸侯, 与选贤与能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5.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 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结合所学知识
6、可知:为了巩固 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诸侯率兵前往保护周王是为了遵守分封制的义务。故材料反映了周王将宗亲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的史实,体现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故 C 符合题意;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每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A 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 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D
7、不符合题意。故选 C。6. 易革彖辞中有:“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说法,这里的“汤”是指商汤,“武”是指 周武。由此可以得出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原因是()A. 实行暴政,失去人心B. 商汤周武,雄才伟略C. 部落推举,民主禅让D. 世袭更替,家传天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并结合所学可知,本代更替是因为前代君王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失去民心,因此推翻前代,顺应民心与天意,A 项正确;商汤周武,雄才伟略属于个人才干,不是更替的原因,排除 B 项;部落推举,民主禅让是在夏朝之前,排除 C 项;朝代更替不是家族世袭,排除 D 项。故选 A 项。7. 西周时期青铜器
8、工艺高超,以礼器鼎、簋为主,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天子九 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这主要说明西周A. 青铜器制作流程复杂B. 社会腐败现象很严重C. 社会等级的界限森严D. 流行以礼器彰显财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周王朝对礼器的使用规格还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以及“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 鼎或一鼎”可以看出,礼器是礼制的一种象征,反映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制作流程,排除 A;材料与腐败无关,排除 B;礼器不是财富的象征,故排除 D。8.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这说明( )
9、A. 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B. 诸侯割据混战扩大C. 历史正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D. 封建制度不断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由数百个演变到后期的十几个。”可得出春秋战 国时期诸侯争霸,在这一过程中诸侯国不断减少,逐步走向统一,最终秦国完成统一,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灾难,排除 A 项;诸侯国数量在减少,排除 B 项;分封制不断瓦解,排除 D 项。故选 C 项。9.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 供庇护和濡养。”文中的“它”指的是()A. 灵渠B. 都江堰C. 黄河D. 长城【答案
10、】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 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作用。两千多年来, 一直造福人民,B 项正确;秦朝统一南岭地区开凿了灵渠,排除 A 项;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并不灌溉四川平原,排除 C 项;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0. 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以下能体现“严”的思想的是()A. 以法
11、治国,中央集权B.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C.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D.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法家强调严刑峻法,以法治国,中央集权,最能体现“严”,A 项正确;B 项是墨家,C 项是儒家,D 项是道家,都不能体现“严”,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1.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以下不属于春秋战 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的原因的是()A. 私学兴起,下层人民可以接受教育B. 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C. 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D. 社会生产力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12、社会背景,而不是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B 项符合题意,选择 B 项;根据所学,私学兴起,下层人民可以接受教育,促进文化传播。统治者重视人才培养,有利于思想的发展;社会生产力进步为思想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AC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12. 秦统一前,诸侯割据纷争,“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书写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十分严重,如“羊”就 有 20 多种写法。为了方便交流和统治,宰相李斯负责全国“书同文”。请问规定的是哪一种“文”为统一文字?()A. 甲骨文B. 大篆C. 小篆D. 隶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统一文字为小篆,C 项正确;
13、商朝时期出现甲骨文,排除 A 项;大篆不是秦朝时期统一使用的文字,排除 B 项;秦朝统一使用小篆,后来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排除D 项。故选 C 项。13.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A. 阿房宫遗址B.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C. 孟姜女的传说D.小说大秦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房宫建筑遗址是秦朝的,属于实物的一手史料,价值较高,A 项正确;BCD 项都是经过创作的,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不属于原始史料,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14. 根据下面的棋盘
14、,请你判断一下这种游戏的产生与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A. 牧野大战B. 巨鹿之战C. 赤壁之战D. 楚汉之争【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楚河汉界可得出与楚汉之争有关。根据所学,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 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D 项正确;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排除 A 项;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15、(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从公元前 221 年至公元前 207 年,秦朝共存在了 15 年。B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B 项;赤壁之战是公元 208 年曹操与孙刘联军的战争,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5.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 2 次;周代记录到陕西 5 次,山东、河北 各 1 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 3 次,安徽 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各 1 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A. 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B. 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C. 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16、D. 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瘟疫由中原扩展到到南方、北方地区,反映疆域不断扩大,说明从商至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故选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A;大瘟疫除了向南方扩散,还向北扩散,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大瘟疫的扩散,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 D。【点睛】16.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这表明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 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B.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C. 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民失
17、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材料反映了西汉初年人 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使人口锐减,社会不稳定,经济萧条的社会状况。这表明汉初统治者要 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B 符合题意。ACD 项内容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7. 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开展均输平准等经济措施的直接影响是()A. 控制经济命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为北击匈奴奠定物质基础C. 稳定社会,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D. 加强中央集权,有效控制地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开展均输平准等经济措施,加强了政府对全 国经济的
18、控制,增加了收入,A 项正确;B 项不是直接影响,排除 B 项;C 项是最终目的,排除 C 项;D 项也是影响,但不是直接 影响,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8.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 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A. 外族入侵B. 农民起义C. 宦官专权D. 外戚专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自然要任用外戚”所学可知,“母后临朝”中的母后属于外戚,因此“母后临朝”会导致外戚专政, 导致朝局动乱,D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宦官专权,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史实结论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丝绸之
19、路的开通B丝绸之路通到安息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C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D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因只运输丝绸而得名19. 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其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 石榴、葡萄、胡萝卜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
20、纷纷东来,所以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通到大秦,最远到达欧洲。丝绸之路并不是只运输丝绸,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不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由此可知 ABD”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故选 C。20. 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A. 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B. 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C.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D.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罗汉像、大雁塔、飞天壁画等佛教的文物珍宝说明了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
21、产生深远的影响,D 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D。21. 公元 208 年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三国鼎立形成于()A. 公元 2 世纪前期B. 公元 2 世纪后期C. 公元 3 世纪前期D. 公元 3 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次年,孙权称吴王,229 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世纪换算是公元千百位数加 1,因此 229 年是公元 3 世纪前期,C 项正确;ABD 选项与题意不 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