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年高考历史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docx》由用户(小猫不在家)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生活 2025 年高 历史 备考 经济 社会生活 复习 提纲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年高考历史备考: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全册复习提纲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采集和渔猎经济(1)时间:远古时期。(2)特点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工具: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产生: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2)表现农耕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是玉
2、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业原因: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表现:距今约9 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距今约7 000年前,中国河姆渡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和狗;距今约6 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3)农业出现的影响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a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b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c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a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b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c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推动了科学
3、技术的发展。a天文历法获得较快发展。b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农业文明的兴起(1)表现:形成以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2)措施: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都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生产与生活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
4、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中国食物: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生产与生活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a.铁犁牛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c.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d.秦以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e.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希腊食物: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葡萄和橄榄,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生产与生活:城邦公民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
5、用奴隶劳动。(4)美洲食物: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生产与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三、生产关系的变化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3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国家应运而生。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一、美洲物种的外传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2物种外传: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
6、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3表现项目欧洲亚洲玉米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马铃薯16世纪末,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甘薯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番茄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
7、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传入中国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1)农作物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黄瓜、豌豆。经济类:甘蔗。(2)推广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
8、使世界人口激增(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1)对美洲马、牛、羊等
9、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对中国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1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过程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禽畜的
10、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3)表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原因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各国特点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影响a.用大功率拖拉机牵引的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b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杂交育种技术进步成就美国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墨西哥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菲律宾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11、不断取得突破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2.畜牧业现代化(1)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养殖场和牧场的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2)生产规模大型化:大型养鸡场可饲养1 000万到2 000万只肉鸡,或100万只蛋鸡;大型养猪场可饲养1万到10万头猪。3渔业现代化(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3)养殖种类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1粮食储备技术的发展时间表现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古代社会储备技术逐渐改进
12、,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20世纪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食物储存技术的发展(1)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2)冷冻食品储存: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3)中国冷链物流产业: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
13、产业的发展。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粮食安全(1)产生原因随着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与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2)解决措施世界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订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中国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食品安全(1)产生原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畜饲养
14、中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2)解决措施世界:各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2)表现石器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铜器距今5 000年左
15、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铁器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3)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民间广泛使用。(4)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3畜牧业生产工具古人用圈厩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古代中国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
16、为纺线工具汉朝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纺织品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陶瓷工具(1)主要工具:坯车、匣钵、支钉等。(2)表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来制坯中国南朝为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唐宋时期为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3.冶炼工具锻打工具包括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铸造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三、劳作方式的发展1农业家庭式劳作(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
17、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2)表现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2农业庄园式劳作(1)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2)表现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3手工业家庭式劳作与作坊式劳作(1)含义: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是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作坊式劳作是拥有某种
18、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1机器大生产(1)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改良蒸汽机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3)特点:大批产业工人被工厂主聚集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中劳作,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产状态。2工厂制度(1)背景:工厂的出现。(2)特点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实行倒班制。规章制度严格,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纪律意识,迫使工人服从管理。生产流水线被
19、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原料由工厂统一供应、合理调配。(3)影响:工厂制度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3近代中国的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1)产生:19世纪中后期,清朝洋务派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2)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1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1)问题:城市规划建设滞
20、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解决: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2交通运输业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1)工业革命中英国的人工运河、铁路运输发展迅速。(2)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间、国际间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1)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大农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2)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4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1)原因: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必须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2)表
21、现:城市中社会上层人士出行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原因: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表现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中国: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6消极影响(1)表现: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2)结果: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第6课现代科
22、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2表现(1)计算机目的为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标志1946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影响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2)网络产生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 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遍布全球影响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3)人工智能技术含义: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出现:20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