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82090
  • 上传时间:2018-10-25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1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辽宁省 大连市 普兰店 区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第二次 阶段 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 第卷(阅读题,共 7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 分,每小题 3 分)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 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

    2、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 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到了西汉,一代大儒董仲舒在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中,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这种笔法,这是一大进步。通过这样演绎,这种表

    3、现技巧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治措施的推行 ,这种表现技巧具有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条件。只是董仲舒囿于汉初学术研究的陋习,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后代不少学者把春秋繁露界定为哲学著作,因而也使得“春秋笔法”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最终完成“春秋笔法”普及工作的是晋代 的杜预。他彪炳后世的著作是春秋左传集解,在序言中,根据左传的论述,结合春秋的实例,他加以详细解说,把这种表现技巧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来。春秋笔法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一种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式。那就是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蕴的丰富,寓褒贬于叙事之中,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

    4、语气的微妙差别,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是非和爱憎。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笔法只是委婉行文,并不是说谎,最多只是影射和隐瞒,而影射是靠词语的选择来表达的。隐瞒,仅是对比较小的事情所作的隐瞒,大事从简或 者曲笔。春秋- 2 - 笔法一般都是遵从事实下的隐晦,婉转的陈述和评论以及有目的的选择;曲笔是曲折抒笔,这里的“曲”是曲折,并不是歪曲。能够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以教化人民,在笔墨中又流露出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这是曲笔的最高宗旨和理想。 孔夫子写春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乱臣贼子”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出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春秋笔法其实是一种妥

    5、协,是一种无奈!这种办法写出的史书开创了写史服务于政治的先河,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1下列各项中,其手法不 属于“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 ) A.林黛玉进贾府中,刻画权倾贾府、笑里藏刀的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B.雷雨中,周朴园对女仆梅侍萍始乱终弃,三十年后面对鲁妈,在回忆当年时说侍萍是“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 C鸿门宴中写刘邦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从鸿门宴上逃走时,写道:“脱身独骑。”用了一个“独”字,来显示作者的态度。 D.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鲁迅先生描写烈士遇害时,写到“从背部 人,斜穿心肺”,又写到“

    6、其一是手枪”“弹从左肩人,穿胸偏右出”。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孔子编写春秋,行文不直接阐述自己的看法,而用一些特别的手法来委婉表达, “褒贬惩劝,各有义例”,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B.左丘明最先对“春秋笔法”做了精当的解说,但他对“春秋笔法”的解说还有些朦胧,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思考过程。 C.董仲舒第一个结合春秋实例解说了“春秋笔法”,使其具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但行文多附会阴阳五行之说, 给它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D.杜预最终完成了“春秋笔法”的普及工作,这种表现技巧得以从经院哲学中解放出 来,由写史义例变为文章楷模,成为写作与表达的常用范

    7、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春秋笔法,通过材料的选择、详略与显隐的不同,以及用词和语气的微妙差别,来表达作者的是非爱憎,因而为后世考证增加了难度。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 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 德- 3 - 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二、古代诗文阅读(

    8、41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 ,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

    9、,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 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

    10、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 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自春徂秋,闭闸蓄水 徂:到。 C民得市稷黍以为食 市:购买 D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 徒:白白地,徒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4 -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 /华以无牒不与 /卫怒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

    11、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 /近沽名 /实心为民 /近干誉 /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 /怒蜚语上闻世宗 /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 /实心为民近干誉 /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 /华以无牒不与 /卫怒 /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 /近沽名 /实心为民 /近干誉 /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于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 /怒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 /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 /臣竭力为国近沽名 /实心为民近干誉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3 分)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在平山闹灾时,没有报

    12、告朝廷,就开仓济民;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针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 场数度起伏 。 7、翻译 (10 分 ) ( 1)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 2)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

    13、(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 )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 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 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8.结合尾联,简要赏析 “ 嫌 ” 字的妙处。( 5 分) 9.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1 分) - 5 - (1)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3) 李白 蜀道难中 , 两句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出从秦入蜀的山路和栈道终于被打通了。 (4) 白居易琵琶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第二次阶段)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20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