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版新教材培训: 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及教学实现.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8203200
  • 上传时间:2025-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版新教材培训: 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及教学实现.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4版新教材培训: 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及教学实现 2024 新教材 培训 教材 插图 叙事 功能 教学 实现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2024版新教材培训: 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及教学实现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然进入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由线条、符号、形状和色彩等建构的图像随处可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表达意义,达成共识。插图作为主要的视觉图像语言,内嵌于文字之中,通过对客观对象进行形象化描述、直观化解释,达到传情达意,引发读者联想与共鸣的目的。“叙事作为图像的固有结构,影响个体在学习信息获取中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的意义表达。”学生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叙事,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价值评判标准,增强鉴赏力与创造力,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提升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一、教材插

    2、图的叙事功能图像叙事历史久远,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在岩石上通过雕刻花纹来记录打猎、祭祀等事件。事实上,图像不仅是对事件的描绘,也是对社会符号的表达。图像叙事多采用一种内隐的方式传递社会价值观念与时代诉求,以便在“育人”中“成人”。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在外显层面表现为帮助学生明确行为准则,在内隐层面表现为文化认同和价值引领。理解教材插图的叙事逻辑,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教材插图以视觉感知传递价值观念教材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跨媒介转换,它凭借直观、可感等优势成为有效传递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相较于语言符码,插图往往采用一种更为迂回的意义协商策略传递社会观念体系与价值共识,

    3、以意象的铺展渗入主体无意识中,进而实现对主体的形塑与规训。”插图建构起的叙事空间,勾连起学生生活的心理空间与心理发展的映像空间,借助图像符号化的“能指”,阐释其背后的价值“所指”,在象征和隐喻中呈现和表达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图像看似静态,却会说话,向观者诉说,这正是图像表达力量的方式。”言下之意,图像作为主要视觉符号,并不只是形状结构、色彩描绘和光学图谱等方面的艺术性呈现,更多的是在内容与结构中展现其对表象与本质、事理与情理之间的思考。看图成为一种社会能力,视觉性便是对处于特定历史和社会状况中主体所见之物的话语阐释,视觉经验具有语境化、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嵌入教材之

    4、中的插图,便是基于生活化、形象化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群像勾勒的图像。它以叙事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达到价值观念的文化传承和认知建构的目的。例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2016年版)“家人的爱”通过“做家务的妈妈”“外出工作的爸爸”“忙着为家人做饭的爷爷奶奶”等图像,帮助学生认识到家人的爱的形式是多样的,需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感知和发现;“自己主动做作业,不在父母忙时纠缠父母”“主动陪伴家人”“出门前主动和家人打招呼”等图像引导学生认识到爱是相互的,我们在感受到家人的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表达对家人的爱。(二)教材插图以典型标识促进文化认同教材插图在表意语言文字的过

    5、程中,生成国家形象的视觉表达,进行文化意义的身份建构,增加学生的价值认同。一方面,教材插图以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内核,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有机转换成个体记忆,厚植学生文化基因,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例如,语文一年级上册(2024年版)江南配以水墨江南图景,以简洁的画风凸显色彩的清新,以意境之美展现画面的灵动,在“立象以尽意”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语文园地二中剪窗花呈现的“喜上眉梢”“福娃抱鱼”等图片,以“剪纸”这一物化的中华民俗传统艺术符号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传情达意中展现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从教材插图展现的内容来看,其所建构的

    6、叙事空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儿童经验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学生在文化理解中增强文化自觉。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儿童的自在经验,还需要以社会文化接续儿童经验,使社会文化进入儿童经验,使儿童经验生长到社会文化的高度,也使社会文化成果在儿童经验里得到分享。如语文六年级下册(2019年版)北京的春天,通过男女老少在北京街头备年货和孩子们打着灯笼闹元宵两幅图片的场景勾勒,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了文化景观向文化记忆的价值转化。(三)教材插图借助叙事“在场性”内化行为准则教材插图在增强学生文化认同、传递正确价值观念的同时,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将文化传统和主流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材插图的叙事是一种在场性

    7、言说,旨在创造如临其境的表意效果,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行为准则的价值映射。相异于抽象的理论认知过程,“在场”使学生更能从自身出发去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我。事实上,插图的呈现不仅在于其描述和解释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唤醒学生经验达到教化学生的目的。也就是说,教材中的图像叙事被视为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态,教材用这“一个经验”去唤醒学生经验,用经验的表达实现学生经验的重构,以体验去实现学生经验的提升,以“他人经验”与学生经验的对流互动实现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价值的接续。正是通过学生“在场”生活经验的插图叙事,学生的情感得以充分调动,在关注插图中的主人公如何待人处事的过程中,

    8、反思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2016年版)“我们爱整洁”中,绘本皮皮的故事通过拟人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和“亲学生”的生活场景布置,以插图中“皮皮”爱整洁为成长叙事线索,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能否做到爱整洁、如何保持整洁等问题作出反思。可以说,叙事发生在人的行动中,通过讲述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发展。教材依托插图讲述学生的成长叙事,但并不止于学生已有的成长叙事,而是以已有的成长叙事表达社会的价值期待和行为准则作牵引,激发学生行动,引导学生用行动“书写”新的成长叙事。二、教材插图的叙事表达插图叙事打破了文字叙事的历时性特点,它构造出叙事的交互性、社会性和文化性语境,将人的生存世界

    9、的多样性、层次性和丰富性展现,使图像在叙事化过程中完成信息发出与接收、意义建构与传达的“空间时间化”,让时间意义与空间意义重叠,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意义场域。通过这种以图表意的叙事方式,抽象而又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学生内心深处。(一)叙事主体的价值传递有什么样的叙事主体,就有着什么样的叙事立场和叙事方法。一般意义上,教材插图主要通过学生“读图”或“图文共读”的方式达到教化的目的。插图绘制者依据文本内容的主旨大意,采用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对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并以静态图像的形式展现文本叙事意图。叙述主体作为“讲故事的人”,基于某一视角,向学生展

    10、现“图中有什么”(如人物、造型等)、“什么样的图形”(怎样的修饰和描述)、“在干什么”(即动作性)、“可能的关系是什么”(动作生成的情节)、“背景信息的读取”(时间、地点等的场景描摹)以及其他需要留意的细节等。要发挥教材插图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师生具有“用图”的意识。此时,插图的叙事主体也从插图绘制者转向课堂中的师生。师生对教材插图的理解,经历着从外在形象符号到内在意义生成的思维解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插图形成向善向好的价值倾向,将教材插图构造的内部精神图像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内部精神图像。在“解码”图像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理解性,构建贴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语境,

    11、为学生提供一种价值期待,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依据教师构建出的叙事空间与教材文本交流互动,通过“感知与理解、抽象与移情、感悟与升华、体验与反思等活动过程”把握教材插图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促进意义的生成。例如,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年版)穷人中,插图以情节浓缩的方式,将渔夫、桑娜和睡熟的孩子进行三角形构图:燃烧的马灯置于图片中心,暗示着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屋子,还是积极向善的人心;渔夫和桑娜俯视孩子,向孩子投去关爱目光的那一刻,令学生仿佛“卷入”其中,体会到穷人的淳朴善良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二)叙事时空的有效构建人们之所以要叙事,是想要把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记录和保存下来,这就

    12、需要借助具体的媒介和一定的叙事方式。就图像叙事而言,插图绘制者借助叙事策略有效构建教材插图的叙事时空,将浓缩的故事情节展开。“插图的信息表达特点使其能够在一瞬间从多个维度上充分地再现儿童生活中单独的或者连续的画面,即使儿童对生活无话可说,也可以快速地与图片所特指的生活画面产生共鸣。”教材插图试图以表达时空的视觉修辞实现认知共享、情感唤醒与价值共鸣的重要任务。在插图叙事表达中,描述性插图叙事是常见形式,主要有单幅图设计与组合图排列两种表现。单幅图设计是“通过某个单一场景表现某一情境中的瞬间画面,以暗示出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让观者在想象中完成一个叙事过程”。它选择“最具孕育性的顷刻”,暗示事件的前

    13、因后果,让学生基于这一“瞬间精华”的场景,完成叙事全过程。如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年版)少年闰土中,张弛有度的线条刻画出少年闰土在瓜田里刺猹的画面,传神地描绘出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钦佩。组合图则是遵循叙事节奏的图片排列,图片之间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或事物变化等逻辑排列,表达统一主题的结构化组织。如语文二年级上册(2017年版)小蝌蚪找妈妈由小蝌蚪遇到鲤鱼、乌龟和青蛙三个场景的图片构成,独立来看,三个场景中的小蝌蚪分别发生着“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不见了”的生理变化;组合在一起,以“小蝌蚪独立探索找妈妈”这一主题烘托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在观

    14、察、比较中把握生物变化,进行概念理解的能力。教材插图的叙事方式多样,基于图文共生关系,实现时间的空间化和空间的时间化。从叙事特点上看,文本叙事擅长对事件进行铺陈,以时间箭头串联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描绘故事的发展脉络。但受观察焦点和叙事节奏的限制,文本叙事无法对事件、场景及故事的全貌进行描述,这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图像叙事以感性具体的图片为印证,提供故事的空间表达,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插图在传达文字信息以外,还可以通过图像语言对文字内容进行新的解读、挖掘和赋值,好的插图能与文字形成图像文字的效果,而非图画+文字的效果,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虽然作为“语言符号”的文本与“非语言符号”的插图在叙

    15、事功能上是相对独立的,但当图文配合时,它们不仅创造了更为完整的叙事空间,而且达成了教材“以文化人”的最优解。如语文五年级上册(2019年版)圆明园的毁灭中,教材讲述了圆明园曾经的壮丽辉煌,为学生想象圆明园的宏伟壮丽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同时,课文配以圆明园遭毁坏的断壁残垣的插图,与文字描写的辉煌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祖国灿烂文明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三)叙事重点的视觉引导聚焦图像,插图绘制者在作图时以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科规范为前提,以图像的审美特征为基础,将文本内容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情节以艺术化表达方式呈现。为有效实现传递叙事意图的主要目标,插图绘制者会选用恰

    16、当的取景距离与视角,突出叙事重心,烘托主题要旨,引导学生迅速把握关键信息,传情达意。取景距离影响着图片构图的景观呈现和意义表达,一般可分为近距离和远距离。近距离突出人物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注重质感的细节描写。这一图片呈现手法将读者的视觉重点引向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节动作等,以便深刻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从而拉近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唤起读者的情感认知,强化图像的意义表达。如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年版)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插图绘制者采用近距离的取景方式,详细展现了邱少云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烈火在熊熊燃烧,邱少云则紧皱着眉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同时,他紧闭着嘴巴、咬紧牙关,左手手指深深地

    17、抠入泥土里学生为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坚韧和毅力所感染,生发出对邱少云的崇敬之情。远距离则以宽广的视角展现故事全貌和整体氛围,以广阔的视野增强图片的深度。画面场景的整体感和空间感将读者的视觉重点自然地引向远方。例如,在语文六年级上册(2019年版)草原中,插图以广袤辽阔草原为席,以河流和蒙古包作点缀,展现草原迷人的风光,给人以视觉之“美”;以穿着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在草原上骑马疾驰的场景呈现,表达草原人民的待客热情,给人以心灵之“美”。独特的视角能够为图像带来镜头般的动感,从而增强图像的吸引力,提升图像的视觉叙事力。整体来看,视角可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平视因为将读者放在与图片中的人物或场景平

    18、齐的位置,易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从而引发读者共情。平视也因此被视为一种“中性”化的视角。例如,语文五年级上册(2019年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以平视的视角让学生通过主人公略带沮丧的眼神,感受人的成长需要面对不同的考验。与平视相比,仰视和俯视都会给人以力量感。具体来说,仰视带来的是严肃、庄重的气势和效果,凸显人物的朝气蓬勃以及景物的雄伟磅礴。如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以仰视的视角呈现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之前的景象,让学生学会敬畏人民英雄、歌颂人民英雄。俯视则是以聚焦的手法展现全息场景,给人以深远的心灵感应。如语文三年级上

    19、册(2018年版)手术台就是阵地中,伴随白求恩给伤员“争分夺秒”地做手术的俯视取景,学生仿佛走到手术台边,切实感受他不怕牺牲、坚守岗位的精神。三、教材插图叙事功能的教学实现图像叙事不仅能够以图表意,而且能够以图达情。要发挥教材插图叙事的育人能力,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图像素养,在师生双向互动中激发叙事自觉,在图文结合中提升叙事效果。(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图像素养“图像素养体现的不仅是对图像符号的感知,更涉及对图像背后价值的认知,它关乎适应时代变化的图像转向意识和驾驭图像的能力。”对于读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图像符号的“能指”层面,而是其意

    20、义空间建构的“所指”层面。要充分发挥插图叙事在教材运用中的育人价值,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的图像素养,确立图像转向思维,发展学生“看”的能力。“看的能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功能,但能看并不代表能看懂。看懂不仅意味着要看清事物表象,还要求主体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培养学生图像素养,离不开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提升。教材的文化性决定了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对教材插图进行解读,在求真、向善中达美。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创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一种生机、一种精神或者风骨。它有时候是一种人生价值观,有时候是某种生活态度,有时候是某种生活情感的流露,有时候又是生命现象的诠释,或

    21、者一种哲理的启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教材插图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之间的结合点,正确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深刻领会作者所欲传达的思想感情,准确发现图像所蕴含的“潜台词”,从而较好地把握教材插图的内在意义。(二)在师生双向互动中激发叙事自觉教材插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资料。学生不是图像的旁观者,而是图像的参与者,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走向台前,生发叙事自觉。对于教材的图像信息,如果师生不积极地进行价值厘清与判断,而是保持无意识的放任态度,自然会遮蔽教材图像的价值内核,从而使“以图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教材插图描绘学生的成长叙事,但并不止于图像展示,教师需要做好图像叙事资源的有效开发,加

    22、强必要的价值引导,让学生在对图像作出叙事的过程中,激发自身内在的成长力量。在此,教师需要注意以教材插图为媒介,在图像叙事与学生生活叙事的同频共振中,激发学生的叙事自觉。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提供引向图像叙事的通道。“教师做好叙事引导与叙事示范,呈现具有生命性与生长性的生活故事,创设良好叙事氛围,为学生的自我叙事奠定基础。其中,生命性是生活故事给予学生的最基本的文化滋养,生长性则为学生进行自主的文化探索提供时间和空间。”面对教材插图,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对图片的自我感知到理解内隐的社会符号,历经“看图”到“读图”再到“用图”的

    23、意义建构,实现对图像叙事的二次阐发。(三)在图文结合中提升叙事效果一般而言,叙事通过文字与图像两种表意符号,让抽象而又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为人知晓,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融入个人的心灵世界。教材插图与文本内容的相互配合,有助于突破时空的局限性,达成教科书意义表达的最优解,将静态的插图变得更为立体化,搭建完整的叙事空间,推动叙事功能的有效落地,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整体来看,“图文互释”“以图思文”和“以文解图”是教材中图文结合的三种主要表现方式。“在图像全面介入表意的读图时代,表面看图像与文字二者是独立的,其实裹挟了新媒体的图像在某种意义上也强化了文字的叙事表意功能。”因此,

    24、教师需要取长补短,在发挥图像叙事优势的同时,汲取文本叙事的长处,在图文结合中提升教材的叙事效果。首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文本内容,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教材插图为拓展,二者相互配合,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大意和关键情节。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打通知识背后的逻辑,潜入图像的深层意义,延展学生的思考路径,使学生深刻体验插图的叙事内容和叙事意图。教师在讲授文本内容时,要帮助学生串联起叙事逻辑,为学生理解插图内容提供完整的叙事脉络。教师在呈现插图时,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与图像进行思考,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教师注意以文字赋能图像,避免图像叙事的价值虚无。“图像本身是中立的,并无价值可言,当它跟人发生关联,即与它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发生关联的时候,就产生了价值判断的可能性。”课堂上,如果只展示图像而不配以文字内容,学生会对图像产生多种解读,偏离教学目的和主旨,解构插图的教育意义。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依据教学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对图文的占比进行权衡。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以文本内容为背景,讲述故事的完整情节;以教材插图的形象化演绎为补充,助力学生对文本的情感理解,从而真正实现“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版新教材培训: 教材插图的叙事功能及教学实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2032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