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8178062
  • 上传时间:2024-12-2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10.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九年级 下册 语文期末 复习 第二 单元 考点 梳理 练习题 答案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学习目标整合】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特色语言,理解小说主题及社会意义,并有自己的看法,增进对小说这一体裁的了解。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从不同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掌握审题立意的方法。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成长。【思维导图回顾知识】【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教材文学常识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

    2、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等。2.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享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小说胖子和瘦子一个文官的死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3.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生于北京,“寻根文学”重要代表作家,编剧。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描写日常生活或普通人物为主,展现鲜明生动的世俗社会众生相,语言简洁明快,雅俗共赏。代表作有遍地风流棋王

    3、等。4.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作家。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的创立者。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其作品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格调清新。二、课外文化常识1.“秀才”一词原是优秀人才的通称。汉武帝时,朝廷推行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秀才”成为选拔官吏的一种科目。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秀才改称“茂才”。隋朝实行科举制,开科取士,设秀才科。唐初,科举考试中沿设秀才刚开始时秀才科居首,后因要求过高,渐渐被废除,“秀才”逐渐发展成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宋

    4、代时,凡应举者,无论考中与否,都称为“秀才”。明清时期,“秀才”的意思逐渐固定下来。这时的“秀才”有一定门槛。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得以在府州、县学读书的人称为“秀才”。考中秀才,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取得的初步成果:进,可以去考取举人;退,则可以开设私整。出身贫困的读书人考中秀才后,往往一边通过教书获得经济来源,一边继续考取功名。2.“王子犯法”真的“与庶民同罪”吗:在古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新兴地主阶级针对奴隶主贵族的等级特权提出的法律原则,旨在从政治上打击和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所谓“同罪”只是一种相同或相似意义上的同罪,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并不是王子犯了法就真的会和百姓一样被定罪受处罚。

    5、法律规定得很清楚,只要是沾了“官”的边,就可以享有“减”“赎”“议”“请”等一系列免罚减罪的权利。尽管为了维护整个封建统治秩序,也惩治过统治集团中一些恶名昭著者,但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能相提并论。3.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一条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由于地势、气候等原因,藏民以牛羊肉、奶类、酥油等高热量食物为主食,这些高脂肪的食物需要茶叶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在人体内分解,但藏区不产茶,邻近的云南则有良茶。而在中原地区,军队征战需要大量的骡马,因此骡马供不应求,而藏区则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茶马古道主要分南、北两条道,即滇

    6、藏道和川藏道。茶马古道对古代的地域和民族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4.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共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即对应十二生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西、戌、亥。古代采取天干地支作为计算年月、日、时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把“天干”中的一个字摆在前面,后面配上“地支”中的一个字,这样就构成一对干支。如“天干”以“甲”字开始,“地支”以“子”字开始顺序组合,就可以得到60组搭配。第53个为“丙辰”,如苏

    7、轼水调歌头的序言中:“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再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天启”是明熹宗的年号,“壬戌”为干支纪年。【核心素养对接中考】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呼哨而上;只听咔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zhn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度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

    8、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zhn( )裂纤夫( )驾驭(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3“不依不饶”中“饶”的意思是( )A.丰富;多B.没有代价地增添C.饶恕;宽容D.表示让步4画线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阅读蒲柳人家中节选的文字,回答问题。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

    9、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

    10、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

    11、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

    12、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高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5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所以人们虽然认为他编故事、讲故事根本算不得学问,但也说他是有学问,而且是“大学问”。B.他编的故事、讲的故事说起来煞有其事、头头是道,但却是无中生有、信口开河,人们为了嘲讽他,就称他是“大学问”。C.他能凭空编造出那么生动曲折、有枝有叶的故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所以人们真诚地认为他有“大学问”。D.他会编故事、讲故事,应该说是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

    13、“大学问”。6如果给何大学问画一幅画,下列要素组合最典型的一项是( )A.古驿道大鞭文庙光背儿马B.唱本书囊文庙崇山峻岭C.古驿道长衫唱本崇山峻岭D.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7下列能够体现何大学问慷慨大方性格的一项是( )A.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待不长。B.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C.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D.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8下列对文章语言特色分析错

    14、误的一项是(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乡土气息浓郁。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下列小题。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

    15、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带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急转身,却什么也没有,只是再不敢轻易向下探视。叫声漫开,撞了对面的壁,又远远荡回来。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

    16、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马帮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汉子们早蹲在一边吃烟。只有一个精瘦短小的汉子站起来,向峡下弹出一截纸烟,飘飘悠悠,不见去向。瘦小汉子迈着一双细腿,走到索前,从索头扯出一个竹子折的角框,只一跃,腿已入套。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地一下飞过去,却发现他腰上还牵一根绳,一端在索头,另一端如带一缕黑烟,弯弯划过峡顶。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再看时,瘦小

    17、汉子已到索子向上弯的地方,悄没声地反着倒手拔索,横在索下的绳也一抖一抖地长出去。大家正睁眼望,对岸一个黑点早停在壁上。不一刻,一个长音飘过来,绳子抖了几抖。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连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牛们早卧在地下,两眼哀哀地慢慢眨。两个汉子拽起一头牛,骂着赶到索头。那牛软下去,淌出两滴泪,大眼失了神,皮肉开始抖起来。汉子们缚了它的四蹄,挂在角框上,又将绳扣住框,发一声喊,猛力一推。牛嘴咧开,叫不出声,皮肉抖得模糊一层,屎尿尽数撒泄,飞起多高,又纷纷扬扬,星散坠下峡去。过了索子一多半,那边的汉子们用力飞快地收绳,牛倒垂着,升到对岸。这

    18、边的牛们都哀哀地叫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牛们如商量好的,不例外都是一路屎尿,皮肉疯了一样抖。之后是运驮子,就玩一般了。这岸的汉子们也一个接一个飞身过去。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聋了一般,任什么也听不见,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那海慢慢一旋,无波无浪,却深得令人眼呆,又透远得欲呕。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抓得紧索。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渐渐就有血溅到唇上、鼻子上,自然顾不到,命在天上。猛地耳边有人笑:“看脚底板!”方才觉

    19、出已到索头,几个汉子笑着在吃烟,眼纹一直扯到耳边。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有人递过一支烟,嚓的一声点好。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扩一扩腮,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俯在马上再看怒江,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有删减)9文中加粗的两个“懒懒”各有什么含义?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10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20、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11选文开头结尾都写到了鹰,各有何用意?12小说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分析“我”这个隐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参考答案1答案: 绽;qin;y 2答案: 摆度船;摆渡船 3答案: C解析: 不依不饶: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完。饶:饶恕;宽容。故选C。4答案: 夸张;比喻解析: “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运用的是比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运用的是夸张。5答案: D解析: 画线句中的关键词“戏谑”的意思是用诙谐有趣的话开玩笑。虽然他有点学问,但人们为了满足他“好戴高帽儿,讲排

    21、场,摆阔气”的虚荣心,干脆称他为“大学问”。故选D。6答案: D解析: 可从选文最后一段“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中找到相关的词语“长衫、书囊、大鞭、光背儿马”。故选D。7答案: B解析: B项表现了何大学问的仗义轻财、慷慨豁达。故选B。8答案: A解析: 蒲柳人家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一方面,作者采用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另一方面,作者又继承下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

    22、,很有节奏感。“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增加了小说的文采和趣味性。因此:A项“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9答案: 第一处“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第二处“懒懒”表现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解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本题作答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和经验方面的不同。“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这个“懒懒”是写“我”

    23、,因为“我”不知道前面的“雷声”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完全意识到危险的来临,所以这个“懒懒”写出了“我”的漫不经心的心理。“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中的“懒懒”,写的是领队的神情,因为领队了解前面将要发生的情况,用这个词语写出了他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心理。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0答案: 比喻,将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生动形象或新颖别致地描写出整个的牛群马帮极不愿向前行进的状态。解析: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24、)。语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把“马帮缓慢行进的状态”比作“极稠的粥”,运用了新颖别致的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马帮向前行进的速度极其缓慢的状态,给人以鲜明的形象。11答案: (1)开头为写怒江溜索的凶险蓄势。(2)结尾与开头呼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解析: 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开头安排了“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这一内容,通过写鹰来衬托出怒江溜索的凶险,为下文描绘怒江溜索的万分危险蓄势。文章的结尾再次写鹰“俯在马上再看怒江

    25、,干干地咽一咽,寻不着那鹰”,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内容上,更加突出了怒江溜索的凶险,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2答案: (1)“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感。(2)“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起到了线索作用,用“我”的见闻感受串联故事,使情节更加集中、简练。(3)“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表现烘托环境,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解析: 从文章内容看,文章叙写怒江溜索的相关内容,是“我”的见闻感受,所以文章中的“我”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因此是文章的线索人物;从表现文章的主旨来看,“我”是过溜索的参与者,以“我”的反应烘托怒江环境的凶险,以“我”的表现来反衬马帮首领及众汉子的勇敢无畏;再者,文章用第一人称来写,虽然在文章中没有出现,但却让人感到叙写的故事更加的真实。据此理解分析作答。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考点梳理(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1780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