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mrliu
  • 文档编号:81655
  • 上传时间:2018-10-25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26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广东省 汕头市 2018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末考试 试题 word 答案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 - 1 - 2018 届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 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 石上书 ” ,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 ,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

    2、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 “ 石鼓文 ” ,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 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

    3、展,气势恢宏、博大。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題或是钤印。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按照中国人 “ 石即山 ” 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 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

    4、 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 2 - 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 为石头上的舞蹈。 不能不提及的是, “ 石文 ” 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摘自人民日报 2016 年 06 月,有删改) 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因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这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着本质区别。 B. 因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金文和甲骨文 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C.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为个人立碑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政府立碑,则是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D. 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2.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 “ 石上书 ” 论证石头和书法的结合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B. 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 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C. 文章借用先秦金文、甲骨文论证石头上的书法具有继承性和抗衡性。 D. 文章中个人立碑、政府立碑能论证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与金属的出现同期,从现存最早石刻 “ 石鼓文 ” 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可以看出,金文已经逐渐被 “ 石鼓文 ” 取代。 B. 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其内容与形式多与环境息息相关,既能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

    7、,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C. 印章在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 ,到了明清时期,篆刻才充分超越了摩崖碑刻。 D. 与古代 “ 石上书 ” 相比,现代墓碑上的书法价值或远不能及,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由仪式感而造成的肃穆不会减弱。 【答案】 1. C 2. B 3. D - 3 -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 题干要求选出 “ 正确的一项 ” , A 项,“ 有着本质的区别 ” 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 “ 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 ; B 项,强加因果,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自然段,原文为 “

    8、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 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 ; D 项, “ 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 错误,其只是 “ 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 ” 相较篆刻, “ 摩崖碑刻书法意味更强 ” 。故选 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 “ 不正确的一项 ” ,B 项, “ 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自然段,原文为 “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

    9、的书法,选址多在 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故选 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 。 题干要求选出 “ 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项,金文已经逐渐被 “ 石鼓文 ” 取代,文中无据; B 项, “ 其内容与形式多与环境息息相关 ”说法错误,原文是摩崖石刻 “ 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 ; C 项, “ 篆刻才充分超越了摩崖碑刻 ” 分析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 “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 成为石

    10、头上的舞蹈 ” 。 故选 D。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题目一般以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是 ”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 “ 强拉因果 ”“ 因果倒置 ”“ 混淆范围 ”“ 无中生有 ”“ 曲解文意 ”“ 偷换概念 ” 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比如本题 A 项,金文已经逐渐被 “ 石鼓文 ” 取代,文中无据; B 项,原文是摩崖石刻 “ 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 ” ; C 项,“ 篆刻才充分超越了摩崖碑刻 ” ,分析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面小题。

    11、 水下六米的凝望 苏沧桑 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 4 - 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讲述着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其他季节的故事。一月,是一年里最深沉的月份,大地上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尚未开始。这个被雨雾笼罩的上午,万籁寂静,骨骼清奇,飞鸟的身影落在湖里,没有惊起一丝涟漪,脚尖落在柳枝上,没有惊动其他任何一只鸟。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 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

    12、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 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 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极静,极美。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

    13、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写回乡偶书的贺知章 就是这里人,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独木舟与我隔着一面玻璃,我的身影与它、与灯光、与周遭的一切叠映在一起,古老先民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屏幕般的玻璃上一一闪现。我困惑八千年前的那根骨针,是用什么工具钻的针眼?半根空心的玉璜,用什么钻的孔?我们最初的祖先,到底来自哪里?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得更多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我自己的故乡,我的根。 故乡在海岛玉环,父母留恋家乡的小院和亲朋,偶尔来杭州 或者去北京姐姐家小住。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越来越深的恐惧:他们百年之后,我还会踏进那个再也没有他们的院落吗? - 5 - 八千年前的独木舟,静静躺在水下六米,棕黑色的原木,已没有亮光。远古的先民,曾经乘着它去过很多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省汕头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16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