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pdf版).pdf

  • 上传人(卖家):DOC
  • 文档编号:815585
  • 上传时间:2020-10-29
  • 格式:PDF
  • 页数:57
  • 大小:3.2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pdf版).pdf》由用户(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一-四年级 2020 新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课本 实验 指导 手册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实验指导册 实验指导册 实验名称:滚小球。 实验目的:做滚小球实验,并能有所发现。 实验器材: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塑料球) 、有刻度标志的绒布。 实验步骤: 1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桌面要尽可能的平整,最好为接缝,可选择平坦的地面) ,将斜坡(建 议老师为学生组装好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注意提醒学生不能拥挤,以防碰倒斜坡) 。出示斜坡上的红绿点, 实验前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小球会滚得远一些。 3先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志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 标记的

    2、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改变斜坡的高度,再次进行上面的实验,比较它们的远近。师生归纳总结: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 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 5可适当拓展用塑料球滚一滚,比较不同质量的球滚得远近。 6观看视频,了解大科学家伽利略是如何滚小球的,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并说 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能用“小球越滚越快”描述就行。 注意事项: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变量由教师控制,学生按要 求实验即可。同时提醒学生别忘了及时记录以及收拾好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名称: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3、。 实验目的: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 实验器材:铅笔头、纸(自备)、吸管、冰棍棒、胶带、剪刀、橡皮筋、铅笔加长器(木质单头、塑料旋转、 双头) 。 实验步骤: 1出示一支短的铅笔,不好写了,怎么办?创设一个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 2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个性化的铅笔加长器。可以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 牢,也可以选择合适管径的粗吸管或塑料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用剪刀剪吸管时要注意安全,老师可以提 醒使用剪刀的注意点) ,还可以用冰棍棒裹在铅笔四周形成加长笔筒。每个小组尽量要有不同的制作方法。 3

    4、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测试评价,再评出小组内谁做得最好。 4观察并使用买来的铅笔加长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是否对自己的改进有启发。 注意事项:在比较铅笔加长器时,买来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实用,但是自己做的环保、简单、省钱。 比较时不能一味地说买来的好,那样就失去动手制作的意义。 实验名称: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走进科学 实验器材: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色素、量筒、抹布。 实验步骤: 1给每个小组准备一高一矮两个瓶子,且两个瓶子里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水的量不要太

    5、多,便于学生操作) 。 为了看的更清楚,可以用色素给水染色。 2比较前先让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说说怎么去比,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3比较的方法可以多样化,老师要尽可能地预想方法并准备好相应的器材。方法一:再找一个一样的高瓶 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方法二:再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倒入矮瓶子进 行比较。方法三:找一个或两个有刻度的瓶子(量筒) ,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4实验后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如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有没有互相合作,有没有人争抢实验器材,小 组里的声音是不是太大,有没有将桌上搞得到处都是水,实验过后有没有收拾好器材等。 5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

    6、遵守了哪些,还有哪些被忽视了,想想如果我们都遵守科学课的规则,那我们 的实验效果会怎么样? 注意事项:比较出水的多少并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要看在活动中有没有规则意识。 实验名称:用感官观察物体。 实验目的:在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实验器材:闻香盒、塑料杯、小刀(陶瓷材质) 、水果或蔬菜(自备) 、牙签、双面地毯。 实验步骤: 1选择气味比较明显的水果或蔬菜,如柠檬、芒果、橘子、洋葱、韭菜等,用小刀切成块(小刀仅限教师 使用) ,装入闻香盒(闻香盒建议老师课前叠好,并将食物放好后,盖好) 。 2指导学生闻的方法,先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闻盒子里水

    7、果或蔬菜的气味,可以用“物体+气味”的方式表 达。描述气味的词语有香、臭、刺鼻等。再打开盒子尝尝水果或蔬菜的味道,也可以用“物体+气味”的方 式表达,描述味道的词语有酸、甜、苦、辣、咸等。 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活动,触摸操场上不同的材料。也可以利用触摸身边的材料, 如桌面、瓷砖、石头、地毯等,并组织学生试着用冷、热、光滑、粗糙、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 注意事项: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气味和味道的描述经常会有混淆,教学时要强调闻到的是气味,尝到的是味 道。 实验名称:品茶、观察蜡烛。 实验目的:通过品尝、观察蜡烛等活动,说出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 实验器材:菊花

    8、茶、绿茶、红茶适量,泡茶壶、品尝杯、蜡烛、火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用感官观察用感官观察 实验步骤: 1上课前,教师提前泡好菊花茶、绿茶、红茶三杯茶水放凉备用。 2蒙上眼睛,品尝其中一种茶水的味道并加以描述和记忆(菊花茶有特殊的菊花香;绿茶清淡、爽口;红 茶醇厚、略苦) ;再从三种茶水中任选一种,捏住鼻子品尝,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引导学生感受到鼻 与舌在共同起作用。 3引导学生先观察点燃前的蜡烛,引导学生表达: “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 “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 “我们用 手发现什么”从颜色、形状、粗细说说有什么特点。再点燃蜡烛,从火苗的形状和

    9、颜色、发出的气味、 手的感受说说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动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 4观察点燃的蜡烛时,要用手背靠近火焰感知,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点火,又要强调注意安全。 注意事项:在品尝活动中,由于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动作,因为鼻子捏不紧而影响到观察效果, 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完成;点燃蜡烛与观察点燃后的蜡烛时需注意用火安全。 实验名称:观察大拇指、用听诊器听心脏的跳动。 实验目的: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易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 节。 实验器材:放大镜、手持显微镜、听诊器。

    10、实验步骤: 1组织学生用三种方法(肉眼观察、放大镜观察、简易显微镜观察)观察大拇指指纹,重点观察纹路的粗 细和凸凹感(肉眼观察指纹,会看见一圈圈的螺纹或一条条的纹路;放大镜(3 倍或 5 倍)视野下,指纹纹 路变粗,凹凸感更强;手持简易显微镜(60 倍左右)视野下,指纹纹路间距明显增大,凹凸程度更大,还看 到一些小点) 。 2在介绍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需事先去掉电池中的塑料垫片)的方法时,尽量让学生说。在这个基 础上,教师规范放大镜(对准观察物体,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和显微镜(镜头紧贴观察物,眼睛 紧贴观察孔,调节旋钮,直到清晰)的使用方法,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免烧伤

    11、眼睛。 3在观察大拇指指纹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用三种方法观察布料,效果更明显。 4组织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下用耳朵直接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同学或自己的心跳声。适当介绍或演示听诊器的 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两次听到声音的不同(用耳朵直接听,会听到微弱的咚咚声;用听诊器听,声音很 清晰,是咚哒声) 。 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不过分追求细节,而是侧重于体验用观察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 实验名称:玩碰碰球。 实验目的:在玩碰碰球的科学游戏中,认识到猜想不一定正确;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验证。 实验器材:碰碰球。 实验步骤: 1出示碰碰球,提出问题:拉开右侧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在学生猜想后 进行验证

    12、(左侧一球和拉开的一球交替弹起) ,再次提出问题:拉开右侧两个球再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用大脑思考用大脑思考 松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验证后(左侧两球和拉开的两球交替弹起) ,提出第三个问题:拉开右侧 三个球再松手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测,并验证(左右三球交替弹起) 。 2实验时要掌握好三个步骤的节奏,第一步按正常节奏进行,猜想后验证;第二步以第一步为基础,对学 生而言,悬念不大,节奏可以快一些;学生在进行到第三步时遇到了难题,即被撞的只有两个球,这时要放 慢节奏,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 注意事项:为保证实

    13、验效果,一定要让小球都停止后再进行操作,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碰碰球线较 细,易打结,建议教师使用,使用后及时放回盒子。 实验名称:解暗箱。 实验目的:猜想暗盒里的情况,知道一些解暗箱的方法。 实验器材:小暗盒、小球、木块、双面胶。 实验步骤: 1本活动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动手、动耳猜测暗盒(教师课前依据学生的水平设置好暗盒)里的情况,教 师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如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让小球盒子里滚起来,动作快好还是慢好,用什么感觉 等等。 2本活动不要求学生快速猜出障碍物的位置且意见统一,所以教师在引导时,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要多做 几次;当发生争执时,要学会倾听与交流。 3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14、,特别是在产生争议的时候,学生总试图打开暗盒。对此,教师一定要提出明确的要 求:不能打开暗盒,并在学生解暗盒的过程中给予提醒。 注意事项:学生解此暗盒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要提醒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安静。 实验名称:给银杏树叶图片排序。 实验目的:通过排序,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实验器材:银杏树叶图卡。 实验步骤: 1出示银杏树叶图卡,引导学生根据变黄的顺序排序。 2交流排序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验证自己的猜测: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注意事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名称:用自然物搭建一个小棚子。 实验目的:动手用自然物搭建

    15、一个小棚子,知道人造物是由人们加工、改造自然物形成的,感受到搭建小棚 子活动带来的乐趣。 实验器材:多种材料、树枝、树叶(自备)等。 实验步骤: 1让学生自己举例,讲解某一个东西原本是自然界中的物品,怎样经过人的加工变成了人造物。比如:岩 石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石碑或石雕; 木头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木槌; 兽皮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皮衣等。 也可以利用实验包中的多种材料,出示材料,让学生辨别是天然物还是人造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第四四单元单元 用双手创造用双手创造 2.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物怎样变成人造物的过程,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由现实中的人造物,去推想制成它的

    16、 原材料,以及这些原材料在自然界中本来的样子。 3.引导学生采集生活中常见的树枝、树叶搭建一个小棚子,体验自然物变成人造物的过程。 注意事项:教师可以选择更多常见的自然物引导学生通过加工、改造成为人造物。 实验名称:通过图片,了解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讨论与交流,说出古代人与现代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实验器材:衣食住行卡片。 实验步骤: 1借助卡片,引导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穿着方面:原始人身穿兽皮,后来的人身穿长袍马褂,现代人穿漂亮的衣裙。 灶具方面:原始人直接把木头加起来烧,后来的人用土灶、煤炭炉,现代人用天然气。 住房方面:原始

    17、人住的是草木搭建的窝棚,后来的人住上砖木结构的房子,现代人住的是高楼大厦。 交通方面:古代人乘坐人力车或马车等,后来的人乘坐蒸汽火车,现代人乘坐动车或高铁。 2也可以结合清明上河图 韩熙载夜宴图等古画,从古画上了解中国古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观看舌 尖上的中国 巴黎时装周等视频,了解现代人的衣食住行情况。 注意事项:本活动的目的不是排序,而是借助排序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验名称: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 实验目的:通过碾米活动,体验科技产品和工具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实验器材:大米、研钵或擀面杖、石磨或小型电动粉碎机(注意连续使用不能超过 1

    18、 分钟) 。 实验步骤: 1让学生先后用不同的工具碾碎大米,顺序为研钵或擀面杖,石磨或小型电动粉碎机(注意连续使用不能 超过 1 分钟)既可以实际操作也通过视频观看,让学生体会现代科技工具的优越性。 2组织观看做年糕、磨豆腐、米或榨油的视频,了解原始农业的一些记忆,以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带来的高 效和方便。 注意事项:使用小型电动粉碎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仅限老师使用,要特别注意安全,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 过 1 分钟。一般情况下, 由教师操作比较适宜。 实验名称:体会“轮子”的作用。 实验目的:通过推重物的对比活动,体会轮子的胜利作用。 实验器材: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自备) 、六角形铅笔、圆柱形铅笔

    19、、橡皮筋。 实验步骤: 1利用橡皮筋直接拉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观察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体会用力的大小。 2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六角形铅笔,观察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判断是否省力。 3在新华字典或其他重物下垫上圆柱形铅笔,观察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判断是否省力,比较圆柱形铅笔和六 角形铅笔的省力效果。 注意事项:不要求做严格的对比实验,只要能对比出比较省力就行。 实验名称: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实验目的:做小车,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发现轴套的作用,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实验器材:纸盒、吸管、轮子套装、胶带纸、剪刀。 实验步骤: 1出示小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给小车装

    20、上轮子(轮子安装时要注意安全,老师要教会 学生安装的方法,不能使用蛮力) 。 2可以先让学生直接把轮子固定在车身上(不带轴套) ,发现小车滚动不快,且方向不容易控制;再提供两 根吸管,让学生用吸管改进自己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的车轮转得更加灵活。其做法为:第一步,剪取适当 长度(比车轴略短)的吸管;第二步,将吸管固定在车身的合适位置;第三步,将车轴穿过轴套,安上轮子; 第四步,进行调试和测试。 3小车完成以后,要进行交流、分享,如:轮子是否对称?位置是否恰当?轮子是否转动?滚动过程中能 否保持方向的稳定? 注意事项:车轴安装时需注意安全,可以借助硬物轻轻敲击。 实验名称:制作气球小车 实验目的:

    21、能动手动脑,设计出满足一定需求的气球小车,并向同伴展示。 实验器材:小车、吸管、气球、吸管。 实验步骤: 1提出任务,指导学生经历一个设计的全过程,重点指导全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问题、设计、展示。 2问题:通过分析“怎样用气球让小车动起来”和“怎样让小车尽可能跑得远”这两个问题,认识到工程 技术领域的问题多和“怎么办”和“怎样会更好”有关。 3设计:鼓励学生先想后做,多想办法让气出得慢一点、时间长一点,以便让小车跑得远一点,如将气球 黏到车顶、用口径更小的吸管等。 4展示:通过展示自己做的小车,经历表达和接受他人评议的过程,体会互动交流,听取他人意见的好处。 5可以借助比赛,让学生分析跑得较

    22、远的小车获胜的可能原因,继续改进自己的小车。 注意事项:不要急于求成,作为最后一个单元,可以为儿童的创造性想象留有充分的余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专项学习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像工程师那样 实验名称:设计天气符号表示今天的天气,猜一猜天气符号表示什么天气。 实验目的: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实验器材:空白卡片、天气符号图卡。 实验步骤: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设计符号来表示今天的 天气。每个人都画一画,画得要简单、易懂。同时要 注意区分绘画和符号表达。 2设计的符号可以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一名学生汇报。 3可以比较组内成员的作品,评选

    23、出“内容准确、结构简单、图案美观”的优秀作品。 4比较各组推选出来的作品,寻找作品的共性,认识符号的内涵。 5师生可以共同设计一些较难的天气符号,如表示风向及风力的符号,可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简单的图案 来表示。 6教师出示其他的天气符号,进行讲解,解说其内涵,再依次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学生猜测,然后阐述猜 测的理由。也可以给出一种符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后,思考符号如何表示程度的不同。比如给出小雨 的符号,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小雨?中雨如何表示?大雨、暴雨呢?再比如给出大雪的符号,提问: 小雪、中雪如何表示? 注意事项:不要单纯讲解天气符号,要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天气符号的典型特征和意义上

    24、。 实验名称:观察和比较干松果和湿松果。 实验目的:了解天气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器材:松果、水。 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干燥的松果,上课前给其中一个喷水模拟降水。 210-15 分钟后组织学生比较两个松果的不同(晴天时,松果的鳞片会因为干裂而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 鳞片紧密,则表示即将下雨) 。 注意事项:为保证效果,水要多喷一些。 实验名称:做一朵晴雨花。 实验目的:会制作晴雨花,知道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气湿度。 实验器材:纸花、浓盐水、喷壶(或小刷子) 。 实验步骤: 1一边往装有开水的杯子里加盐,一边不停搅拌,直到盐不再溶解为止。 2 打开纸花。在纸花(需打开)的花瓣上喷洒浓盐水(或用小

    25、刷子涂上浓盐水) ,把纸花晒干或用电风扇 吹干。 3注意观察纸花在晴天和阴雨天颜色深浅的变化(晴天颜色淡一些,雨天颜色深一些) 。 注意事项:浓盐水最好老师配置好。 实验名称:读二十四节气的名称,猜猜它们的含义。 实验目的:阅读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了解其中相关气象信息。 实验器材:二十四节气图。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二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关心天气关心天气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节气?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二十四节气歌和诗,体会它们所代表的气候节律。 3形成二十四节气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抓住二十四节气中几个关键节气,例如,立春、立夏

    26、、立秋、立 冬分别是春夏秋冬四个节气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中分点。一圈一年, 从“立春”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行进,一圈圈周而复始。 4可以将二十四节气分类,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和天气有关,哪些和动植物有关,哪些和季节有关。 5让学生看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视频,提高学习兴趣。 注意事项:要充分调动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原有认识和理解,教师辅以必要的讲解。 实验名称:做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实验目的:认识到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实验器材:塑料瓶、黑塑料袋、水。 实验步骤: 1做实验之前可联系前面人们利用太阳的事例,先创设一个情境,太阳能不能将水晒热呢,你有没有这样 的体验?你家里

    27、有能将水晒热使用的装置吗? 2做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时,教师做好演示。水不宜过多,黑塑料袋要裹紧瓶子。 3将晒好的水瓶外的塑料袋拉下,与自来水龙头刚放出来的水相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4提供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将热水器上的集热管与晒的黑色大塑料瓶相比,说说有什么相似之处。 注意事项:进行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实验时,应该选择晴天在室外进行。因为需要时间较长,最好在课前晒好, 课上比较。 实验名称:观察月相,给月相排序。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实验器材:月相盒、月相卡片、天文望远镜。 实验步骤: 1出示月相盒,介绍使用及观察的方法。 2将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比较哪些

    28、是你看到过的,哪些是你没看到过的。 3给刚才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 4出示月相卡片,按照时间顺序给卡片排序。 注意事项:观察月相时注意引导学生辨析月相的左右朝向。 实验名称: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实验目的:能够对“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与同伴一起探索其中的秘密。 实验器材:手电筒。 实验步骤: 1从提出问题开始:一般我们是在什么时候观察星星?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 2事先可不让学生看教材,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看教材,并补充一些猜想。同时鼓励学生说出 自己猜想的原因,避免胡乱猜测。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二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29、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天空中的星体 3拉上窗帘,关上灯,用手电筒照射“天空” ;然后打开灯,观察“星空”有什么变化;再拉开窗帘,观察 “星空”又有什么变化(拉上窗帘,关上灯,手电光模拟的星星会亮而且多;打开灯,手电光模拟的星星就 比刚才暗多了;再拉开窗帘,手电光模拟的星星就难找了) 。 4实验时可利用大小不同的手电,这样照在顶墙上的“星星”大小、明暗会有区别。 5结合学生活动手册,画出在不同环境下的星空图。 注意事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时要营造一个暗室,暗室的遮光程度决定了实验的效果。 实验名称:认识推力和拉力,进行拉力、推力大比拼。 实验目的: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拉力有大小和方

    30、向。 实验器材:门、抽屉、拉力器。 实验步骤: 1做推门、拉门,推抽屉、拉抽屉的动作,体验和区分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动作(向外开门是推,向 里开门是拉;开抽屉是拉,关抽屉是推) 。 2教学时,可以将推和拉的动作进行分解,如:开关抽屉时要先怎样?(接触)再怎样?(用力)效果如 何?(抽屉被推进去或者拉出来了)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力。 3拉力器则可以很形象地显示拉力大小,可以选择力气大小悬殊的学生进行尝试,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拉力 器弹簧长度的改变来区分拉力的大小。 4还可以引入其他比推力、拉力大小的游戏,比如单臂推掌、纸条拔河等。 注意事项: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推力和拉力作用在物体上

    31、的效果。对效果的描述应该是具体的,如“抽 屉关上了” “弹簧变长了” 。不要笼统地说“物体由运动变成静止”之类的,也不要出现“作用” “效果”这 样的专业词语。这里不需要强调力的单位、测力工具等知识,只要学生感受和体验力有大小即可。 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目的:通过动手操作,了解拉、压、弯、扭是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基本方法。 实验器材:气球、橡皮擦、橡皮筋、铁丝、海绵。 实验步骤: 1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形状,再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形状的,用力后 物体有了怎样的变化。 2在实施活动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再全班交流。交流时,学生可边做边说,教师从中

    32、提 炼出“拉伸、弯曲、压缩、扭转”等基本方法。 3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替换或增减教材中的这些物体。 注意事项:准备的物体可以多样,但要能兼顾拉、弯、压、扭等基本方法的作用。 实验名称:探究力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初步认识拉力大小对橡皮筋拉伸长度是有影响的。 实验器材:磁力钩、橡皮筋、钩码。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二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用力以后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先请学生对此问题进行预测,再进行实验。 2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与比较在橡皮筋上不挂钩码、 挂一个钩码和挂两个钩码时拉力对橡皮筋长度的影响, 从而发现橡皮筋长度的变

    33、化与拉力大小有关。 3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例如“我观察到,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越长” ,并着重引导学生将“挂 钩码”与“用力”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力越大,物体形状的改变程度越大。当然,也可以提及物体的 形状改变是有一定限度的。 注意事项:在测量不挂钩码的橡皮筋长度时,要将橡皮筋轻轻拉直。此实验不要求量出具体数据,只需要看 出拉力对橡皮筋长度影响的趋势,并能够自己总结出相关规律。 实验名称: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体会用力的不同。 实验目的: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到力可以改变运动的快慢、方向、启动和停止。 实验器材:小车、钩码。 实验步骤: 1同一辆小车,男孩先让小车启动得快一点,再让小

    34、车启动得慢一点,女孩在对面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 男孩说说启动快、启动慢时用力的不同,女孩说说让快慢不同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的不同。 2男孩两只手同时启动两辆轻重不同的小车,女孩在对面让它们停下来。男孩说说让轻重不同的小车启动 时用力的不同,女孩说说让轻重不同的小车停下来时用力的不同。 3分小组活动,大家都按照步骤做一做、说一说。 4在体验活动的基础上,试着给重型卡车司机提点建议,并说明理由。 注意事项:玩小车的活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复杂,活动前需要把要求和做法交代清楚,让学生借助实 物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实验名称:吹球游戏。 实验目的:感知改变施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5、。 实验器材:小球桌、球、吸管。 实验步骤: 1可以让学生自己给游戏命名,并制定游戏规则。 2组织两人一组开展活动。 3更需关注活动后学生的总结:怎样才能更好进球?说说成功的经验方法或者体验后得到的有效方法总结。 注意事项:要强调用力方法有很多,吹球也是对乒乓球用力,也会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实验名称:想办法看清封闭纸盒里的图画。 实验目的: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实验器材:纸盒、图片。 实验步骤: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二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奇妙的光奇妙的光 1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由教师来演示学生的办

    36、法,证明其是否正确。学生一般会 先考虑在盒子上开孔,教师可以事先在盒子的某个地方开好孔,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图画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看得更清楚,应该怎么做?可以开多个孔,光透进得越多,看得越清楚,描述的 信息就越丰富。 3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分小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4教师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情境,如引导学生回忆晚上在很暗的房间里,能否看到各种有颜色的物体,怎么 才能看得清楚。 注意事项:不要急于给暗盒开孔,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验名称: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实验器材:手电筒。 实验步骤: 1. 在

    37、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聚焦问题“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到作出合理的假设, 再到动手实验探究,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动手实验前,教师可以示范“手电简竖着照射桌面”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白色 卡纸,让他们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3.可以把白色卡纸换成其他颜色的纸,做上面的实验,观察光斑的变化。 4.让学生讨论并说说手电筒照射桌面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与光线通过的路程有关,路程变长,光斑就变大, 光斑的面积也变大,这个过程中,手电筒发出的光束能量不变,相同能量的光照射在更大的面积上,光斑的 亮度就变小) 。 注意事项:探究过程以扶为主,如每次实验时手电

    38、筒要竖着照射桌面,就可以直接要求学生。 实验名称:辨别透明、不透明、半透明的物体。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半透 明三种。 实验器材: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玻璃纸、保鲜袋、硫酸纸、垫纸板。 实验步骤: 1提供一组透明度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发现隔着这些物品看木块,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形。让学生描述看到 的情况,然后判断物品属于透明、半透明,还是不透明。 2除了教材提供的物品,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物品观察,从而加深对三种透明度的认识和理解。 注意事项:辨别物体的透明度时,教室里的光线要比较强。 实验名称:观察、比较两种灯泡的不同之处。

    39、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和发出的光,能够发现并描述两者之间的不同。 实验器材:可以点亮的透明、半透明灯泡各 1 个。 实验步骤: 1观察两种灯泡玻璃的不同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 透明的灯泡可以看见里面的灯丝,不透明的灯泡看不见 里面的灯丝。 2观察、比较两种灯泡发出的光的不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透明、半透明玻璃的透光效果不同,一个 光线强一些,比较刺眼;另一个光线弱一些,比较柔和。 3也可以分小组,让学生打开安装了两种不同小灯泡的手电筒,观察它们发光时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不能让学生长时间看点亮的白炽灯泡,以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实验名称: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实验目的:

    40、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实验器材:布娃娃、手电筒、玻璃纸。 实验步骤: 1可以让学生先观看歌舞表演的视频,发现舞台上演员的裙子绚丽多变,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2先让学生猜测用红色玻璃纸蒙住手电筒照射到白衣娃娃身上里后,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做 一做,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 3用蒙上玻璃纸的手电筒照射白衣娃娃时,可以调整角度和距离。选择颜色深一点的透明玻璃纸效果会更 好。 4根据学生的能力,换一种或多种颜色的玻璃纸进行探究。 实验名称:发现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实验目的:发现透过红色玻璃纸看到的图像与原来看到的不一样。 实验器材:玻璃

    41、纸、小狮子卡片。 实验步骤: 1看红黄结合的小狮子时,可以请一名同学戴红色玻璃纸的“眼镜”到讲台上看,当他描述看到的结果和 班上同学看到的结果不一样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原因。 2 指导学生交流发现时, 重点围绕 “原来的图案是什么样的?透过红色玻璃纸看, 图案中哪些部分变化了?” 进行描述。 3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增加一些变式活动,以形成用与物体同色的玻璃纸看所发现的规律的认识(即,用 与物体颜色一样的玻璃纸看,物体会看不见了) 。如这样的图形(见下页附图) ,不用玻璃纸看时,你看到了 几种动物?用红色玻璃纸看有几种动物?用蓝色玻璃纸看又有几种动物? 注意事项:学生交流发现时,主要说看到的变化

    42、,而不是解答为什么会变化。 实验名称:通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更多的物体。 实验目的:用更多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让学生充分感知色彩变化的神奇。 实验器材:玻璃纸、红膜卡片。 实验步骤: 1用红膜卡片看书上的字,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红膜卡片可以帮助学习英语单词。 2用玻璃纸到室外去看各种物体,可以引导学生有结构地看:先看白色的物体, 再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说看到的结果。结合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记 录要求进行观察。 3可以指导学生用卡纸做成可以插换“镜片”的眼镜框架,这样可以戴着不同颜色玻璃纸的眼镜看周围事 物。 注意事项:用玻璃纸制作的眼镜不宜长时间佩戴,

    43、防止产生视疲劳。 实验名称: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向标, 实验目的:找到并解决制作风向标时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实验器材:吸管、大头针、硬卡纸、指南针、橡皮泥。 实验步骤: 1 创设生活情境,提出工程任务。比如:纸飞机比赛投掷时需要知道风向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怎样才能知道 风从哪里来呢?一个工程任务要从生活中的需求开始。 2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儿童原有经验出发,教师可以这样提问:生活中的哪些物体可以用来测风向?学生可 能会说出:树叶、国旗、塑料袋、纸条、布条这些轻巧的物品都可以。 3 这时可以明确:我们要做的是能以比较稳定的方式指示方向。围绕这个任务,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初步 方案。出示材料,

    44、让学生选择需要的材料。 4 借助专业的风向标,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三个主要部分:底座用于固定;支架用于支撑;指针用于指示方 向。技术难点在于如何自如旋转。 5 关于风向标的几个部分,也可以采用系统分析法,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与生活中专业的风向标进行对比, 发现各部分的重要性。 6 技术上的难点在于“自如旋转” 。可以采用“物体启发式”策略,给几种旋转自如的物品,如一年级学过的 带轴套的小车、实验室的小磁针等,借助现有的物品进行启发迁移。 7 教室内设置测试台,用风扇进行模拟测试,或者直接到室外测试。 8 交流汇报时,要强调:你的图纸时怎么画的?现在做的和图纸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同时强调同伴互相

    45、提问,对别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 “做个风向标”仅是专项学习的内容载体,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工程技术的全过程,对一些具体 问题进行指导。切勿操之过急,影响活动的开发性,同时,在活动中,需要使用剪刀和大头针,需要提醒学 生注意安全,不能伤到人,也不能戳到手。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二二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专项学习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像工程师那样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目的: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小口瓶(自备) 、漏斗、橡皮泥、装有水的烧杯(自备) 、水槽(自备) 、塑料杯、纸巾、气球、 塑料瓶(自备) 。 实验步骤: 1每组学生准备三个

    46、实验的器材,先猜想再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密封一定要严,也可以用打孔的橡胶塞代替) ,然后快速向漏 斗里倒水(水漏不下去) 。引导学生分析水为什么漏不下去? (2)水槽内装入约 2/3 的水,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纸要尽可能塞到杯底) ,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水不能进入杯子,杯底的纸没有湿) 。引导学生分析:纸团为什么不湿? (3)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只能吹打一点) 。引导学生分析:气球为什 么吹不大? 2归纳结论: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也需要占据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让漏斗里的水

    47、流下 去?让纸团浸湿?把气球吹大吗?启发学生广口思路,用想到的方法(去掉橡皮泥、倾斜水杯、塑料瓶扎 眼)检测效果,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空气“跑”了、让出空间) ,以此进一步验证空气具有占据 空间的性质。 注意事项:实验前一定要讲清要求,强调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封住瓶口、快速倒水、杯子竖直入水等。如果 检测时用到小刀或锥子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教师帮助或指导进行。 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的空气。 实验目的: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自备) 。 实验步骤: 1介绍注射器是由针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针筒上面有刻度,可以看出空气占据空间的多

    48、少,活塞可以往 里推,也可以往外拉。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注射器。 2实验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交代清楚。特别是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前后,都要记下活 塞的位置,推、拉活塞过程中,针筒口都要顶住橡皮,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感觉。 3具体步骤: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用橡胶堵头套住针筒口。推动活塞,记 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 4可以补充水和空气对比的小实验,让学生用注射器吸水,再推、拉活塞,问学生:空气与水相比有什么 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活塞的位置及手的感觉,认识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注意事项: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把活塞完全拉出来。 实验名称: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 实验目的:能有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 实验器材:铁架台(自备) 、木棒、绳子、票尾夹、气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 苏教版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三三年级上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认识空气 1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想空气是否有质量。 2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实验指导手册(全册pdf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1558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