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doc》由用户(微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学期 第三 单元 教案 备课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含单元备课) 三三 测测 量量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 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 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 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 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
2、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 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3、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 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 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 1 千米的两地,质量是 1 吨的物体等。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 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
4、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 让学生感受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1 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 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 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 1 毫米、1 分米、1 千米和 1 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 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
5、们可 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 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 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 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 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 课时 5 吨的认识. 1 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 课时 1 1 毫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 21、第 22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
6、测量。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难点:体验 1 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 硬币一枚(1 分、2 分或 5 分的),磁卡一张(电话卡、商店积分卡或储蓄卡),学生尺,曲别针, 铅笔盒,数学书,铅笔或签字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7、提出问题:“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 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和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位于厘 米间的 1 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
8、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尺子,从尺子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10 个)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从观察和数格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度是 1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教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硬币、磁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毫米作单位计量的。(电脑演示:自动铅笔、签字 笔标志 0.5mm、0.7mm 等;天气预报,今日降雨量达到了多少
9、毫米)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合作验证猜的结果对不对。 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 力】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长 4( )。 (2)教室长 10( )。 (3)玻璃厚 5( )。 (4)铁皮厚 2( )。 (考查知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长度单位) B 类 怎样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考查知
10、识点:对毫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运用毫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 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 类 (1)厘米 (2)米 (3)毫米 (4)毫米 B 类 先测量出多少张纸的厚度是 1 毫米,然后除以 2,就能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 毫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 22 页“做一做” 1. 2 8 4 2 2.略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尺子上每 1 厘米长度都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都是 1 毫米。 1 厘米=10 毫米 2 2 分米的分米的认识认识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分米的认识。(教材第 2325 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1、,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 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具学具 例 2 情景图(课件),照片,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导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 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画出 1 米、1 厘米和 1 毫米的长度。 3.量
12、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 二 探究新知 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估算课桌的长和宽。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和宽。 (3)汇报测量方法: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出示例 2 情景图,教师拿一把米尺,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0 厘米的 长度,用手比画一下,感受 10 厘米有多长。 师:10 厘米是 1 分米。 板书:1 分米=10 厘米 (4)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 2.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学生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以小组为
13、单位交流。 板书: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2)练习:2 米=( )分米 30 厘米=( )分米 1 米-2 分米=( )分米 14 厘米+26 厘米=( )分米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我们来测一测硬币的宽度和书桌的高度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请同学们完成 下面的小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建立 1 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眼睛想一想,1 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画一下,1 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 分米? (4)估测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多少分米。 指名学生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准确长度。
14、三三 总结提升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表达 能力】 四 课堂作业新设计 在一块长 2 分米的塑料板上,沿长标刻出长度为 1 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考查知识点:对分米的认识;能力要求:能熟练应用分米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分米=100 毫米,2 分米=200 毫米,所以可以标出 200 段。 教材习题 教材第 23 页“做一做” 70 50 6 教材第 24 页“练习五” 1. 第一个是正方形。 测量略 2. 略 3. 分米 毫米 厘米
15、4. 9 1 200 60 5. 略 6. 略 7. 毫米 分米 1 8. 9. 2 米=200 厘米 2004=50(厘米) 10*. 422=1(分米) 思考题:10 厘米 板书设计 3 3 千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 26 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 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 1 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 创
16、设情境,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 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 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 千米=1000 米。 生 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 3:“千米”也叫“公里”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
17、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 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 1 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 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 1:走一步大约长 5 分米,走 2000 步大约是 1 千米。 从学校门口出发,走 2000 步,看走到 什么地方是 1 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 2:到操场上量出 100 米的距离,沿着 100 米的跑道走 10 次,就是 1 千米,并计算一下时 间。(课件出示:教材第 26 页右下方图) 生 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 400 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