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与电波传播》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雷建龙)(习题解答).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天线与电波传播》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雷建龙)(习题解答).docx》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线与电波传播 天线 电波 传播 电工 电子技术 第二 雷建龙 习题 解答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一、填空题、触电事故根据伤害性质可分为电击和 电伤 两种。、 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在 10mA 以上时,就有生命危险。、 为人身安全和电力系统工作的需要,要求电气设备采取接地措施。按接地目的的不同,主要可分为 保护接地 、 保护接零 、 工作接地 三种。、 电击引起的伤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 电流大小 ,(2) 触电时间长短 ,(3) 电流通过的路径 。、在同一供电线路上,不允许一部分电气设备用 保护接地 ,而另一部分采用 保护接零 。二、选择题1人触电以后,救护中最紧迫的是:(A)A)使触电者脱离电源;B)拨打110;C拨打120;D)人工呼吸。2.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不可采用下列
2、哪种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D )A)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可立即断开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切断电源。B)电源开关远离触电地点,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干燥木柄的斧头分相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C)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D)用手直接拉触电者,使其脱离电源。3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或两者都已停止时,应:(C)A)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B)立即实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C)停止抢救;)拨打或。4下列不属于电击触电方式的是:(D
3、)接触电压触电;)感应电压触电;)剩余电荷触电;)电伤。5交流电对人体最危险的频率是:(D)高频;)低频;)中频;)4060Hz。6. 关于电工安全操作,下列错误的是:(C)在邻近带电部分进行电工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可靠的安全距离;);在一个插座或灯座上不可引接功率过大的用电器具;)可进行约时送电;)不可用潮湿的手去触及开关、插座和灯座等用电装置,更不可用湿抹布去揩抹电气装置和用电器具。7.下列关于零线的说法,错误的是:(C))由零点引出的线称为零线;)中性点接地时,由中性点引出的线称为零线;)中性线就是零线;)零线上是相对相线而言的。8. 关于保护接零,错误的说法是:(C)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4、中,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等与电网中的零线作可靠的电气连接,称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可以起到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作用;)护接零设备,对地短路电流不一定能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可靠动作;)当一相绝缘损坏碰壳时,短路电流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如熔断器、低压断路器等)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消除触电危险。9.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下列错误的是:(C)凡有可能被雷击的电气设备,都要安装防雷措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只应采用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和失压保护等保护措施中的一种;)对电气设备要做好安全运行检查工作,对出现故障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及时检修。三、问答题1、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为多少?在不同的环境中,
5、安全电压不同。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一般为36V。2、人体触电有哪些方式?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接触电压触电、感应电压触电、剩余电荷触电等。3、接地保护与接零保护有什么区别?家用电器一般采用哪种保护方式?保护接地是将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可靠连接。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或不直接接地的电网系统。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等与电网中的零线作可靠的电气连接,称保护接零。家用电器一般采用保护接零。4、在图1.1所示情况下,哪种情况对人体危害大? (a) (b) 图1.1题4图(a)图情况对人体危害更大,因为它的电流大得多。5、简述口对口人工呼吸
6、的基本步骤。(略)6、简述人工心脏挤压法的基本步骤。(略)第二章一、填空题:1、电路主要由 电源、 负载 、 中间环节 三个部分组成。2、电源开路时的特征 电路中电流为0 、 电阻为无穷大 。3、电源短路时的特征: 电阻很大 、 电流极大 。 4、已知2k的电阻通过5mA的电流,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10V 。5、两只灯泡的额定值分别为:A灯“220V,100W”和B灯“220V,40W”。将它们串联后接在220V电源上,则 B 灯消耗功率大,将它们并联后接在220V电源上,则 A 灯消耗功率大。6、一电热器从220V电源取用的功率为2000W,如将它接到110V的电源上,则取用的功率为 500W
7、 。7、参考点选取不同,各点电位高低是 不同,两点间的电压值是 不变 。8、并联的负载电阻愈多,则总电阻越小 ,电路中总电流 越大 ,总功率 越大 。但每个负载的电流 不变 ,功率 不变 。9、电压源和电流源对外电路讲,相互间是 等效 的,但对电源内部讲,是 不等效 的。10、功率的计算 不能 用叠加原理。11、电路如图2.58所示,Rab=_1_。图2.58题11电路图2122ab12、图2.59中RA2RB,则=_RA/RB_。图2.59题12电路图13、图2.60中所示电路中,IB=5A,IC=3A,则IA= 2A 。图2.60题13电路图14、图2.61中元件A吸收的功率P= -50W
8、 。图2.61题14电路图15、已知图2.62中Uac=1V,Uab=4V,则Ubc= -5 V。图2.62题15电路图二、选择题:1、电路是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联接而成的电流通路。通常三部分组成。下列不是电路组成部分的是:(B)A) 电源;B)电流;C) 中间环节;D) 负载。2、下列不属于电阻元件模型的是:(C)A)电灯;B)电阻器;C)电风扇;D)电烙铁。3、一般常见负载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 D )。A)连接和控制;B)保护和测量;C)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D)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4、关于开路,下列错误的说法是:(B、C)A)开路也叫断路;B) 开路容易损坏电源及电
9、路中的其它器件;C)开路两端无电压;D) 开路电路中电流为0。5、通常电压源( A )是一种严重事故,应尽力预防。A)短路 B)开路 C)回路 D)闭路6、下列关于电流参考方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 电路分析中,任意选定一个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B)电流只能为正值;C) 有时又称为电流的正方向;D) 选定的参考方向并不一定就是电流的实际方向。7、关于电压的参考方向,下列哪个错误:(A)A) 所设定的参考方向就是电压的实际方向;B) 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压为正值;C) 正负表示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D) 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10、时,电压为负值。8、关于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电阻电路;B)欧姆定律适用于任何电路;C) 欧姆定律不适合于二极管电路;D) 欧姆定律不适合于三极管电路。9、全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B )。A)()B)()C ) D)IU/R 10、已知伏电压,瓦灯泡,它的电阻是( C )。A 、欧 B 、欧 C、 欧 D 、欧11、在图2.63中C点电位VC为( B )。A、9VB、0VC、-9VD、4.5V图2.63题11电路图12、图2.64开关断开和闭合时点的电位为(A)、+6V, 0V 、0V, +6V C、4V, 2V D、2V,4V图2.64题12电路图
11、13、图2.65示电路中的A点电位VA为(D)A、0VB、15VC、15VD、4V图2.65题13电路图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电位随着参考点(零电位点)的选取不同数值而变化; B)电位差随着参考点(零电位点)的选取不同数值而变化;C)电路中两点的电位很高,则其间电压也很大;D)电路上两点的电位很低,则其间电压也很小。15、在图.66电路中,I1为( B )。A、B、-C、-D、图2.66题15电路图16、在图.67电路中,为( D )。A、B、C、-D、-图2.67题16电路图17、在图.8示电路的电导Gab为( A )。A、 B、 C、 D、图2.68题17电路图18、在图2
12、.69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R0为( C )。A、8 B、5 C、3 D、2图2.69题18电路图19、两只白炽灯如图2.70联至电源,产生的后果为(C)。A、A、B两灯均能正常工作B、A灯过暗、B灯过亮C、A灯烧坏,B灯不亮D、A灯过亮、B灯过暗图2.70题19电路图20、如图2.71所示的参考方向,电压表的读数是5V,则电压Uba及元件的作用是( D )。A)Uba=5V,吸收电能(负载) B)Uba=5V,释放电能(电源) C)Uba =-5V,吸收电能(负载) D)Uba =-5V,释放电能(电源)图2.71 题20电路图21、普遍适用的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A )。A)P=IU
13、B)P=I2R C)P=U2/RD)P=U/I22、关于电阻电路的并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A) 电阻的并联网络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B) 电阻的并联网络的等效电导等于各电阻的电导之和;C)照明电路一般采用并联;D)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比每个电阻都大。23、两个电阻串联接入电路时,当两个电阻阻值不相等时,则( B )。A、电阻大的电流小B、电流相等C、电阻小的电流小D、电流大小与阻值成正比24、下列关于电表的串并联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电流表要串联入电路;B)电压表要并联于被测元件两端;C)用串联能扩大电压表量程;D) 用串联能扩大电流表量程;。25、
14、图2.72示电路中,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AB为(B)。A、E3IR3B、E3IR3C、IR3E3D、(E3IR3)图2.72题25电路图26、标明“100 4W”和“100 25W”的两个电阻串联在一起,允许所加最大电压为:A、40V 、70V 、100VD、140V 27、在图2.73中,当K闭合时:( B ) A、灯D1比灯D2亮 B、灯D2比灯D1亮 C、D1、D2一样亮 D、无法确定图2.73题27电路图28、在图2.74中ab间等效电阻Rab为( D )A、7 B、5 C、4 D、3.5 图2.74题28电路图29、图2.75中的Rab为(B)A、5 B、 C、6 D、图2.75题2
15、9电路图30、关于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的关系中,下列错误的说法是:(C)A) 理想电压源这种理想二端元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B) 实际的电压源,其端电压都是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的。C)实际电压源就可用一个理想电压源来表示;D) 实际的直流电压源可用数值等于US的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阻Ri相串联的模型来表示。31、关于理想电流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 理想电流源无论它的外电路如何变化,它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B)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是变化的;C)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也是恒定的;D)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取决于与之相连接的外部电路。32、图2.76示电路中I为( C )A、2AB、3AC、5AD、
16、8A图2.76题32电路图33、图2.77示电路中P点电位为( A )A、5V B、4VC、3V D、2V图2.77题33电路图34、应用电源等效互换分析电路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变换只对外电路而言;B)变换对内电路也是等效的;C)用变换可用来求外电路某一支路的电流;D) 用变换可用来求外电路某一支路的电压。35、电路中,任一瞬时流向某一节点电流之和应( C )由该节点流出的电流之和。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为036、关于基尔霍夫定律,下列错误的说法是:(A)A) 基尔霍夫定律不适合于非线性电路;B) 基尔霍夫定律适合于线性电路;C) 基尔霍夫定律合适于任何电路;D) 基
17、尔霍夫定律是无条件的。37、下列关于网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A) 平面电路中,如果回路内部不包含其它任何支路,这样的回路称为网孔;B)网孔不等于回路;C)网孔就是回路;D)网孔数一般小于回路数。38、KVL应用时,下列哪个说法错误:(C)A)在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要对回路选取一个回路“绕行方向”;B)各电压变量前的正、负号取决于各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的关系(是相同还是相反);C)各电压值的正、负则反映了该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是相同还是相反);D)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取负号,同时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正号。39、关于
18、支路电流法,下列错误的说法是:(D)A)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变量为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所决定的两类约束关系,建立数目足够且相互独立的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B)支路电流法主要是运用基尔霍夫定律;C)支路电流法可求解出任意复杂的电路;D)支路电流法只适用于串并联电路,不适合于没有串并联关系的网络。40、图2.78所示电路,用叠加原理求支路电流I,Us单独作用时的电流用I表示,Is单独作用时用I表示,则下列回答正确的是(B)A、I2AI1AI3AB、I2AI1AI1A C、I1.5AI2AI3.5A D、I1.5AI2AI-0.5A图2.78题40电路图41、关于叠加定理,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