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doc》由用户(风feng86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综合素质 评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 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 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元一体,内涵丰富。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以“探寻民风民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欢迎你的加入!【任务一】诵读诗文识民俗1. 2024 江苏苏州期中 我国传统古诗文当中,有着不少民俗。默写有关民俗的古诗文名句。(10 分)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从诗经子衿的“_,悠悠我思”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佩玉的着装习俗;从诗经关雎的“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_,_”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奏乐的婚嫁习俗;从元日的“_,_”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用新桃符换旧桃符的春节习俗;从送杜
2、少府之任蜀州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有临别赠诗的礼俗,“_,_”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可以了解唐代知识分子有送诗求仕的习俗,孟浩然用“_,端居耻圣明”表明心迹,希望得到引荐,入朝做官;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_”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待客习俗;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_,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文人有记游的习俗。【任务二】阅读经典探民俗2. 2024 安徽宿州二模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3)题。(13 分)【甲】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3、。最有权威的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变本加l 了。【乙】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z 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他们都是以史证诗。(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儒( )生 诗笺 ( ) 变本加l( ) 原z( )(2)【甲】【乙】两段文字均出自_(作者)的著作_,这部著作系统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其中史记汉书属于“史”,诗经尚书属于“_”,离骚九章属于“_”,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4、_”。【甲】语段中的“他”指的是_(人名)。(6 分)(3)为了解传统经典著作中有关“民俗文化”的记载情况,请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参考经典常谈的目录,分别推荐相关的篇章阅读。(3 分)想了解八卦崇拜的习俗,可以推荐阅读_。想了解周代先民的生活习俗,可以推荐阅读_。想了解先秦时期的各种礼仪风俗,可以推荐阅读_。【任务三】传统节日赏民俗3. 2024 安徽C20 教育联盟模拟改编 学校民俗社团开展以“过传统节日,探民俗内涵”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2 分)(1)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如果你去给邻居王奶奶和她正在读高三的孙女拜年,你会怎样向她们表达节日
5、的祝福?(4 分)_(2)小安同学对节日的意义进行了思考,请你联系语段内容将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4 分)节日意味着什么?有人回答,洋节就是“买买买”,_。这样的答案,或多或少代表着一部分人对节日刻板的印象:消费的狂欢和“舌尖”的盛宴。其实,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_: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殷殷期盼;_ _;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把过节理解为买和吃,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浅解读。过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味道成了热门的社会现象,这源于_ _。(3)下面是张丽搜集的关于端午节的相关资料,请你修改。(4 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6、广为流传的一种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有治国安邦的良策,却不为楚怀王所用。【甲】楚怀王还听信谗言,将他逐出国都并罢官。此后,屈原流落汨罗江边,但他不忘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期待着有朝一日朝廷会重新召见。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最坏的消息:秦兵攻破了楚国都城。【乙】屈原悲愤难忍、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抱石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屈原,便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_【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提出修改意见。(2 分)_二、阅读(55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 分)三月三,荠菜胜灵丹大年初二,我
7、姐姐、我、我妹妹,三家人乘坐火车,由武汉到南宁探望住在我弟弟家的父母。虽然在线上常常见面,但几天下来,祖孙三代十余口人在弟弟新居的聚会,仍然令我父母如腾云驾雾的齐天大圣,又忙碌又兴奋。母亲跳五行健身操给我们看,父亲钻研二胡,已经拉得有模有样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姐姐在表扬了我弟媳妇做的柠檬鸭之后,说要是有一盘麻油炒地菜多好,我母亲跟着说,在南宁过年,也没什么不好,就是吃不到地菜饺子。是啊,过去几十年,我们都是在湖北的故乡过年。腊月腊,正月正,年味浓。餍饫了大鱼与大肉之后,大家的兴趣转向了田埂上的野菜,地菜当然是首选。有时候,大年初一的午后,姐姐和妹妹都会不顾初一不能动刀剪、不能干农活的规矩,穿着
8、过年的新衣服,提着提篓,提篓里放着小镰刀,去野外挖地菜。还远未到“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地步,田园里,去年的积雪都还未消融,在麦苗与油菜的缝隙里找到一棵一棵地菜,将一点一点的喜悦汇聚起来,达到“乃盈顷筐”,总得花小半天的工夫。往一桌年菜里加上一盘麻油炒地菜的愿景是如此强烈,能够将穿得花花绿绿的小丫头们由火坛边上引出来,羊群一般,放到刮着寒风的田野上。我们所说的“地菜”,其实就是荠菜。王磐编野菜谱,其中就提到了荠菜,他的介绍是:“春月采之,生熟皆可食。”配上他自作的谣曲:“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来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开三月三?”地菜大概就是在腊月的霜雪里“出
9、土眼”的,十来片嫩嫩的叶子披成两三层,在寒风里簇拥在一起,与菠菜和白菜比起来,它小小的,极不显眼,像个灰姑娘。为将这些藏在作物与荒草间的灰姑娘们请出来穿水晶鞋(包成饺子,做春卷与春盘),大锄、小锄、长镰刀都派不上用场,只能用打猪草的小镰刀,姐姐她们称作“挖”地菜、“撬”地菜、“挑”地菜,而不说“割”与“采”,也是因采集它们不容易。立春雨水之后,田野很快就会变得百草丰茂、千花万卉,如此繁多的植物,为什么单单将“地”这样皇天后土般朴实而有力量的名字赋予地菜呢?以我的猜想,大概是因为它是冬去春回、岁月更新之后,除越冬作物之外,田园里出现的第一种菜蔬,所谓一阳来复,这生命的“阳气”就包含在它纤弱的外形
10、与清韧的滋味里。乡下人将之加入饺子、春卷、春盘这些春天的食物里,恐怕也是为此。等到“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地菜也好,鸡蛋也好,都象征着生命的“阳气”与“热力”。我老家的方言说到地菜,一般还会加一个修饰词,叫“麻地菜”,一方面是因为地菜外围的茎叶跟蒲公英一样,有些微的褐色;一方面,由麻雀、麻子(那些聪明而脸上有麻子的人)、麻城(我们将梦乡叫麻城)、麻姑、麻将那里得来的“麻”字,也有一种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的乡土的活力。民谚又讲:三月三,荠菜胜灵丹。本草纲目中说地菜明目宜胃。问题是,又好吃又有
11、用的地菜,为什么没有与白菜、萝卜、菠菜等一道,被列入菜园种植的行列,而一直被列入野菜谱呢?我觉得这可能与王磐讲的“荠菜儿,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关。太多的种子,聚集在地菜伞状的花序上,被风吹入田畴与陂塘,来年生长出密密麻麻的地菜,乡下的丫头们再勤快,也不过是“采之一二遗八九”,有如此强大的存在感的地菜,又何必与白菜、萝卜去争呢?是的,风吹着地菜的种子,吹到哪里,地菜就在哪里生长。以我的猜想,第一粒地菜的种子,多半是四五千年之前,被季风由中亚的草原上吹来的,陪伴着它的,是形成黄土高原的亘古风尘。随后,繁衍生发的更多的地菜种子,被季风吹往中国的东南西北,地图上地菜分布的路径,大概就是季风吹拂的
12、路线。季风在南方的山岭前停下了脚步,任由中国的热带发挥出另外一番风土,这也许就是我母亲在南宁找不到地菜的原因吧。看来风的脚步,还是不如火车,它花了千万年,也还没有将细羽般的地菜的种子吹入南国,而我们一夜之间,就由北方的冰雪地来到了温暖的南方。我弟弟一家人,他们开枝散叶,马上也会将南宁变成他们的新家乡。晚上酒席间,我对父亲讲,他与母亲大半辈子都生活在故乡的村庄,我们兄弟姐妹,辗转到这个国家的东西南北,等到他的孙子一辈,恐怕就会在世界的角角落落了。到时候,不知道他们能否遇到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的人,他们是否也会想念麻油炒地菜、地菜饺子。(有删改)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13、的一项是( )(3 分)A. 本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地菜”这一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食,“地菜”的背后承载着作者童年的欢乐、节日的热闹喜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B. 文章脉络清晰,以“地菜”为线索,将与“地菜”相关的人和事串联起来。C. 文章前三段强调“地菜”虽普通,却是故乡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美味佳肴。D.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分离的伤感和对亲人的想念。5.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你选取一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5 分)_6.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雅得诗意”,也有人认为其“土得可爱”。请你以下面句子为例,任选一种观点进行分析。(4 分)等到
14、“花开三月三”,寒食节来到,抽出细薹、开出细密白花的老地菜已不堪食用,但还是会被母亲们由田头地脑扯一把回来,煮毛壳子鸡蛋给孩子们吃。_7. 本文开头和结尾都提及拉二胡、跳五行健身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_8. 语文老师将这篇文章作为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请你根据第一单元的导语和目录,说说老师这样安排的合理性。(6 分)第一单元 单元导语(节选)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单元
15、 单元目录1. 社戏/ 鲁迅 2. 回延安/ 贺敬之 3*. 安塞腰鼓/ 刘成章 4*. 灯笼/ 吴伯箫_(二)2024 安徽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7 分)【材料一】“步步高升喽,路边一枝花呀,咱慢慢地瞧吧!”80 岁的抬花桌传承人裴保林粗犷、高亢的号子划破沉寂。进入腊月,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临洺关镇“抬花桌”排练活动开始了。每乘花桌队伍一般要40 至50 人,最前面的是秧歌队或舞龙队,紧跟着的是旗手组成的仪仗队,最后才是花桌。抬花桌者身着仿古样式服装,鼻扎八字胡,嘴叼旱烟袋,前走后退,舞步令人目不暇接,延续着从千百年历史中传承下来的快乐。抬花桌的舞步由前后搓步、八字步、花步、
16、秧歌步、抖肩换肩等组成,行走起来,花枝飞舞,整齐协调,美不胜收。最令人惊叹的是花桌腾空跳,表演者们把花桌小抬杆前端约2 厘米处顶在自己后肩上,只听一人高喊一声“腾空,跳!”8 人同时将肩向上耸,花桌便腾空跃起,然后再稳稳落回抬花桌者的肩上。这一“鲤鱼跳龙门”的招数难度很大,当花桌抬到高潮时,千朵奇花上下翻飞,一举一动都张扬着力量。裴保林介绍,永年抬花桌也称“驾花桌舞”。传说,抬花桌始于唐代贞观年间,为庆祝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百姓始创“抬花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并流传至今。抬花桌集民间工艺制作、舞蹈、吹奏、打击乐于一体,形成具有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活动。 (选自马晨肩膀上跳动的舞蹈,有删改)【
17、材料二】夜幕初降,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仙女,踏歌而来。灯光凝结的云朵五彩斑斓,漫步其间,仿佛一切触手可及。这梦境般的景象,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灯会。四川自贡地区在唐宋年间就有新年燃灯的记载,明清时期开始举办“狮灯场市”“灯杆节”这类有一定规模和固定举办时间的灯会活动。20 世纪初,“提灯会”“放河灯”等会节活动相沿不绝。每逢灯节,城内灯火辉煌。 1964 年,自贡举办首届迎春灯会。自此,灯会规模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的展现方式由单个发展为群组,由静态发展为联动,布局也由平面发展为立体,形成了气势壮观、构思独特、绚丽璀璨的艺术特色。如今在自贡,各行各业的彩灯爱好者都会参与制作。彩灯行业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