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清单.docx

  • 上传人(卖家):qxx12356
  • 文档编号:8114482
  • 上传时间:2024-12-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5.1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清单.docx》由用户(qxx1235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历史 统编 年级 上册 期末 知识 清单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上中国历史知识清单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2.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3.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裴文中发现);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产生活情况: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使用打制石器;群体生活。4.北京人遗址的地位/意义: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5.山顶洞人模样和现代人相同,属于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着集

    2、体生活,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6.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定居生活、磨制石器、饲养家畜、制作陶器。7.河姆渡聚落于半坡聚落的比较:原始居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因素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生活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陕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粮食水稻粟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手工制作黑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8.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9.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这一时期在同一墓地的墓葬中,有的随葬百余件成套的

    3、器物,其中不乏精美的玉器,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0.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1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12.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3.夏的建立与世袭制的建立夏的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世袭制的建立: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

    4、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14.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1)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需向周王进贡,并服从周王调兵。(3)影响:积极: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消极:导致权力分散,酿成诸侯争霸。15.周朝的贵族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第5课: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1.春秋战国时间: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前期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后期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

    5、75年-公元前221年)2.春秋诸侯争霸:(1)旗号:尊王攘夷 (2)霸主:齐桓公(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3)影响:积极: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有利于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消极: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时期及意义(1)时间:春秋时期(2)意义: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使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4.战国七雄 :(1)形成:三家分晋 田

    6、氏代齐(2)名称及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方位:东南西北到中间)(3)兼并战争: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增兵减灶)、长平之战(纸上谈兵)。5.商鞅变法:(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4)内容:(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性质的改革) 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5)影响:使秦国的国力

    7、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都江堰(1)修建: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2)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3)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第7课:百家争鸣7.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人物及其思想时期学派代表人物著作主要思想春秋时期道家老子(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思想的核心是“道”,主张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儒家孔子(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8、论语(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例:均衡教育政策)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兵家孙武(地位:兵家的创始人)孙子兵法(奠定了我国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期儒家孟子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价值观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墨家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道家庄子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法家韩非韩非子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

    9、制统治兵家孙膑8.百家争鸣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发明了切脉诊法。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3.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第9课:秦统一中国4.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5.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10、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共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确立皇帝制度: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称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三公之下,设置“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意义: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影响: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和发展)(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

    11、篆) (影响:使政令能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4)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形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网;开凿灵渠。(5)军事上: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等郡;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6)思想上:焚书坑儒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7. 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直接原因: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8.陈胜吴广起义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9.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0.西汉建立:公元前2

    1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定都长安。11.汉高祖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称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还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12.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作用:原有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作用:这些措

    13、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的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影响:从此,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意义(总)汉武帝时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建立:刘秀称帝西汉灭亡:公元9

    14、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东汉走衰亡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政治腐朽不堪,民生困苦,社会混乱;豪强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打击: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特点:有准备,有组织 结果: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第14课:“丝绸之路 ”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地区称作西域。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加强与西域各国联系和友

    15、好往来作用失败,但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成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1)路线:长安(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或大秦 终点)(2)意义/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 流通的物品:西域汉朝: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 植物:核桃、葡萄、石榴、苜蓿 文化:乐器和歌舞汉朝西域:物品:丝绸、漆器 技术:开渠、凿井、冶铁3.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三、对西域的管理1

    16、.西汉时期: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府(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期间派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儿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改为西域长史府)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1.西汉: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最早:西汉的麻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工艺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纸的特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造纸术发明的意义:对中国,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对世界,促进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医学、数学、农学成

    17、就:1.张仲景:东汉末年,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医圣”。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2.华佗:东汉末年,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等,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3.数学:九章算术,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紧密,解决实际问题。4.农学:氾胜之书;东汉张衡浑天仪。三、历史巨著史记1.作者:司马迁(太史公)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成书时间:西汉 3.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4.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四、道教和佛教1.道教:东汉末年,

    18、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2.佛教:约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第16课1.官渡之战:时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国家建立者时间经济的发展魏曹丕220年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刘备221年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孙权229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备注:三国被灭先后顺序(蜀、魏、吴)2.赤壁之战:时间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3.三国鼎立的确立(右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229年孙权称帝。4.画出

    19、三国鼎立示意图魏蜀吴第17课5.西晋建立与统一:266年, 司马炎 自立为帝,定都 洛阳 ,史称 西晋 。 280 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6.晋惠帝时,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影响: 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中原人口迁往南方,出现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严重削弱西晋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7.东汉、魏、晋时期,我国 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 鲜卑,匈奴,羯,羌,氐 )。内迁少数民族在 北方 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总称为 十六国 。4世纪后期, 氐族 建立的 前秦 短暂统一了黄河流域。第18课8.东晋建立:317年, 司马睿 重建晋王朝,定都 建康 ,史称 东晋 。

    20、9.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发展。原因: 北方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工具 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 自然条件优越 统治者的重视。 意义: 使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10.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十六国东晋魏蜀吴西晋北朝南朝第19课1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君主 苻坚 出动约90万大军,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概况:(1)交战双方: 前秦 vs 东晋 (2)结果:东晋以少胜多。(3)影响:前秦政权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1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说汉语,

    21、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意义: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13.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表现(或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史实):生产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汉族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 生活方面:汉族学习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政治制度: 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学习君主专制制度 民族心理:各族认同感日益加强,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14.民族大交融的意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0课15.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科技农学:北朝 贾思勰齐民要术(时代、人物、著作)(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数学、天文:南朝 祖冲之(时代、人物):把圆周率小数点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创制大明历设计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文化书法:1.(时代)东晋,(人物)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北魏碑刻书体(重视汉族文化的体现)绘画:代表人物: 顾恺之(时代:东晋) 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塑: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新部编)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知识清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11448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