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浙江省金华市聚仁教学集团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 上传人(卖家):知识图书馆
  • 文档编号:8114183
  • 上传时间:2024-12-02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85.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江省金华市聚仁教学集团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由用户(知识图书馆)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浙江省 金华市 教学 集团 2025 年初 下学 调研 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 下载 _模拟考试_中考专区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浙江省金华市聚仁教学集团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建设“美丽中国”深圳在

    2、行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环保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使用共享单车低碳出行B实行垃圾分类回收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2物质的检验与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观察颜色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取样,加熟石灰,研磨,嗅气味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通过足 量NaOH的溶液,再通过足量浓H2SO4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AABBCCDD3薄荷醇(化学式为C10H20O)可用于糖果、饮料的加香下列有关薄荷醇的说法正确的是A薄荷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gB

    3、薄荷醇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20:1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6.9%4小明在资料中找到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分析以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上述各微粒中,最外层电子数都没有达到稳定结构B核电荷数为18的微粒是失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C原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金属活动性,比原子序数为20的元素的金属活动性强D质子数为17、18的微粒都属于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元素5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H Fe2+P2O5 KClO3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B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C表示阳离子的有D中氯元素的化

    4、合价为-16构建模型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C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D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7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 段表示铝与盐酸反应BCD 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CC 点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D点DD 点处反应刚好结束8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

    5、子质量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9如表是NaCl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39.039.8NH4Cl29.433.337.241.445.850.455.260.265.671.377.3A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小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范围在1020之间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D若NH4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10下列对生产或生活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6、A将很大体积的氧气压入钢瓶中一压强增大氧气分子体积变小B蔗糖溶解在热水中比溶解在冷水中的溶解速率快一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用水扑灭大火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不能用铜丝代替电表中的保险丝铜的导电性比保险丝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亮亮做家务时接触到下列用品。用品脱氧剂洁厕灵炉灶清洁剂有效成分还原铁粉盐酸氢氧化钠(1)他清理垃圾时发现一袋脱氧剂,拆开后看到还原铁粉已生锈,铁生锈的原因是_。他选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他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_。做完家务,他用Vc泡腾片冲了一杯饮料。下列Vc泡腾片的主要

    7、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A维生素C()B柠檬酸()C碳酸氢钠()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将该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4.4g,得到108.2g 氯化钠溶液。计算:(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_g。(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结果保留至0.1%)。(3)蒸干108.2g氯化钠溶液得到固体质量大于12.6g,原因是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能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原因是:_;煤不充分燃

    8、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面造成空气污染,其原因是_;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分析,在氢能、化石燃料、太阳能、风能等能源中,应尽量减少_的使用。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燃烧_;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_;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同学在进行“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温度升高,有大量气泡逸出。经检验,生成的气体为氢气。该同学先从理论上猜想产生上述现象的多种可能原因,再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他取了四根洁净的铝丝分别与不同试剂反应,现象记录如下:实验编号试剂氯化铜溶液热水硫酸铜溶液饱和氯化钠热溶液溶液酸碱性酸性中性酸性中

    9、性现象气泡较多,反应剧烈只有在开始时有少量气泡气泡较多,但比氯化铜溶液少气泡比热水稍多,但比硫酸铜溶液少(1)请分析设置实验各是为了验证何种猜想?实验_;实验_;实验_。(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生成氢气的主要原因是_。16化学教材中“蜡烛燃烧实验”为我们开启了化学之门。在老师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实验进行了探究。探究1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吗?(1)如图1,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有同学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的结论产生了异议,他的理由是_。(2)为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你认为应该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写出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10、探究2用数字化仪器研究蜡烛燃烧(3)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2所示。曲线_(填“a”、“b”或“c” )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由测量结果你对燃烧的条件的新认识是_。探究3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关系的探究(4)点燃一根直径为4 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 。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3所示关系。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_(填“稳定”或“不稳定”)。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11、;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正确;C、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正确;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不能减少环境污染,错误。故选D。2、A【解析】A、纯棉线和合成纤维都是白色的,要鉴别纯棉线和合成纤维,不能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故选项A不正确;B、鉴别化肥NH4Cl和KCl,加入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氯化铵,无氨味的是氯化钾,故选项B正确;C、除去O2中混有少量的CO2,把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再把气体通过足量浓H2SO4吸收水分,得到氧气,故选项C正确;D、除去粗盐中的泥沙,粗盐中的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在粗盐中加足量

    12、的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滤液就得到食盐,故选项D正确。故选:A。3、D【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A错误;B、薄荷醇是由薄荷醇分子构成的,1个薄荷醇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C、薄荷醇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120):(161)10:20:1,故C错误;D、薄荷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D。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中解题的关键。4、C【解析】A、上述微粒中,质子数为18的微粒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选项错误;B、核电荷数为18的微粒是氩原子,不是阴离子,选项错误;C、原

    13、子序数为19的元素的金属活动性,比原子序数为20的元素的金属活动性强,选项正确;D、质子数为18的氩原子既不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选项错误,故选C。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在化学反应中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5、C【解析】“H”表示氢元素,也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Fe2+”表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镁离子,“P2O5”表示五氧化二磷,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其中数字“5”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有五个氧原子,“KClO3”表示氯酸钾,钾的常见化合价为+1,氧的常见化合价为2,设氯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

    14、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所以X=+5,即氯酸钾中氯的化合价为+5价。6、B【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2H2O。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B、由上述反应的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也符合物质和氧参与反应的氧化反应特征,故正确;C、由化学反应的特征可知: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了改变,故错误;D、任何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也不例外,故错误;故选B。7、B【解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

    15、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当氧化铝反应完,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压强增大;A、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即AB段表示氧化铝与盐酸反应,故错误;B、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故正确;C、C点铝已经完全反应,之后氢气不再增加,故C点生成的氢气质量等于D点,故错误;D、C点压强最大,产生氢气最多,此时铝已经和盐酸完全反应,C点处反应刚好结束,故错误;故选B。8、B【解析

    16、】A、分子和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所以此项错误;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即可以构成氧气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所以此项正确;C、分子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质量。如氦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为4)就大于氢分子的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为2)。所以此项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可能变化。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2H2O 反应前分子数目是3个,反应后变为2个,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反应前分子数目是2个,反应后仍为2个,分子数目没有改变。所以此项错误。故选B。9、B【解析】A、由NaCl和

    17、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NH4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NaCl大,故选项错误;B、在1020时,NaCl和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35.8g-36.0g、33.3g-37.2g,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范围在1020之间,故选项正确;C、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项错误;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NH4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故选项错误。故选B。10、B【解析】A.将很大体积的氧气压入钢瓶中,是因为气体的分子间间隔较大,在加压的情况下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错误。B.蔗糖

    18、溶解在热水中比溶解在冷水中的溶解速率快,是由于温度高,蔗糖分子运动加快,能够快速进入水分子之间的间隙中,故正确。C.用水扑灭大火的原理是水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故错误。D.电表中的保险丝熔点较低,当电路中负载过大时,产生的热量可以熔断保险丝,保护电路和用电器的安全,而铜的熔点很高,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Fe与潮湿的空气接触 CaCO3+2HCl=CaCl2+H2O+CO2 NaOH有强腐蚀性 A、B 【解析】(1)铁生锈的原因是:Fe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实际就是与空气中

    19、的氧气、水反应;(2)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故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CO3+2HCl=CaCl2+H2O+CO2(3)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炉灶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而NaOH有强腐蚀性(4)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而CO、CO2、及一些碳酸盐、碳酸氢盐都属于无机物,故选A、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0.6g 7.3%,12.7% 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0g)不变,但样品中10.6g碳酸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11.7g氯化钠,蒸干滤液理论上可以得到固体质量=2.0g+11.7g=13

    20、.7g12.6g 【解析】(1)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y,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解得:x=10.6g,y=7.3g,z=11.7g答: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6g-10.6g=2.0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其质量分数:;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2.7%。(3)蒸干108.2g氯化钠溶液得到固体质量大于12.6g,原因是原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2.0g)不变,但样品中10.6g碳酸钠和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11.7g氯化钠,蒸干滤液理论上可以得到

    21、固体质量=2.0g+11.7g=13.7g12.6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发热量高、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氧气不足 化石燃料 【解析】(1)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另外发热量高,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2)当氧气不足时,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大量CO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3)氢能、太阳能、风能属于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环境物质。应该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14、 【解析】(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2SO2,故填:S+O2SO2;(2)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

    22、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填:Mg(OH)2+2HCl=MgCl2+2H2O;(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2KClO32KCl+3O2。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验证温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 验证溶质种类对产生氢气的影响 验证溶质的浓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 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1)对比实验,实验是为了验证温度对产生氢气的影响;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溶质种类对产生氢气的影响,得出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溶液的浓度对产生氢气的

    23、影响;(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生成氢气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比硫酸根离子更能促进铝和水反应产生氢气。16、燃烧放热,烧杯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石灰水变浑浊也可能是由于析出了Ca(OH)2固体 将变浑浊的烧杯拿离火焰,冷却到室温,观察烧杯中石灰水是否重新变澄清(合理即可) bc 可燃物燃烧,氧气浓度必须达到其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 稳定 温度未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解析】(1)燃烧放热,烧杯温度升高,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石灰水变浑浊也可能是由于析出了Ca(OH)2固体;(2)为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应该补充的实验步骤是将变浑浊的烧杯拿离火焰,冷却到室温,观察烧杯中石灰水是否重新变澄清(合理即可);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由于蜡烛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曲线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实验结果,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燃烧,氧气浓度必须达到其燃烧需要的最低浓度;(4)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稳定的;烛芯周围的烛油与氧气接触,却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烛油的着火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浙江省金华市聚仁教学集团2025年初三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114183.html
    知识图书馆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