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2020 浙江省 舟山市 中考 数学试题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复习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20 年舟山市中考数学试卷年舟山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020 年 3月 9日,中国第 54 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其轨道高度约为 36000000m数 36000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0.36 108 B. 36 107 C. 3.6 108 D. 3.6 107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 a 10n的形式,其中 1|a|10,n为整数确定 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 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 【详解】解:36 000 0003.6 107, 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科
2、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关键是确定 a的值和 n 的值 2.如图,是由四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找到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主视图中 【详解】解:从正面看易得第一层有 2个正方形,第二层左上有 1 个正方形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3.已知样本数据 2,3,5,3,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数是 4 B. 众数是 3 C. 中位数是 5 D. 方差是 3.2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方差的
3、定义和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样本数据 2,3,5,3,7 中平均数是 4,中位数是 3,众数是 3,方差是 S2 1 5 (24) 2+(34)2+(54)2+(34)2+(74)23.2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中位数、平均数、众数、方差的知识点应用 4.一次函数 y=2x1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判断出 k 和 b 的符号即可解答 【详解】由题意知,k=20,b=10 时,函数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 y=kx+b 图象所过象限与 k,b的关系,当 k0,b0时
4、,函数图象经过 一、三、四象限 5.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AB的顶点为 O(0,0) ,A(4,3) ,B(3,0) 以点 O 为位似中心, 在第三象限内作与OAB的位似比为 1 3 的位似图形OCD,则点 C 坐标( ) A. (1,1) B. ( 4 3 ,1) C. (1, 4 3 ) D. (2,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关于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对应点的坐标的关系,把 A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 1 3 即可 【详解】解:以点 O 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 1 3 , 而 A (4,3) , A点的对应点 C的坐标为( 4 3 ,1)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在平面
5、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 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 k 或-k 6.不等式 3(1x)24x 的解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步骤: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可得不等式的解集,继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去括号,得:33x24x, 移项,得:3x+4x23, 合并,得:x1,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正确解不等式是解题关键,注意 “”向右,“”向左,带等号用实心,不带等号用空心 7.如图,正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 3,将ABC 绕它
6、的外心 O 逆时针旋转 60 得到ABC,则它们重叠 部分的面积是( ) A. 2 3 B. 3 3 4 C. 3 3 2 D.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重合部分是正六边形,连接 O 和正六边形的各个顶点,所得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据 此即可求解 【详解】解:作 AMBC于 M,如图: 重合部分是正六边形,连接 O 和正六边形的各个顶点,所得的三角形都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ABC是等边三角形,AMBC, ABBC3,BMCM 1 2 BC 3 2 ,BAM30 , AM3BM 3 3 2 , ABC的面积 1 2 BC AM 1 2 33 3 2 9 3 4 , 重叠部分
7、的面积 6 9 ABC的面积 69 33 3 = 942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旋转的性质,理解连接 O 和正六边形的各 个顶点,所得的三角形都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是关键 8.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4 21 xy xy 时,下列方法中无法消元的是( ) A. 2 B. (3) C. (2)+ D.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各选项分别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变形即可 解:A、 2可以消元 x,不符合题意; B、 (3)可以消元 y,不符合题意; C、 (2)+可以消元 x,不符合题意; D、 3无法消元,符合
8、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当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 反时才可以用加减法消元,系数相同相减消元,系数相反相加消元 9.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2 5,BC8,按下列步骤作图: 以点 A 为圆心,适当的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 AB,AC于点 E,F,再分别以点 E,F 为圆心,大 于 1 2 EF 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 H,作射线 AH; 分别以点 A,B 为圆心,大于 1 2 AB的长为半径作弧相交于点 M,N,作直线 MN,交射线 AH 于点 O; 以点 O 为圆心,线段 OA 长为半径作圆 则O的半径为( ) A. 2 5 B.
9、 10 C. 4 D. 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如图,设 OA交 BC于 T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AT,再在 RtOCT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 问题 【详解】解:如图,设 OA 交 BC 于 T ABAC2 5,AO 平分BAC, AOBC,BTTC4, AE 2222 (2 5)42ACCT , 在 RtOCT 中,则有 r2(r2)2+42, 解得 r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垂径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0.已知二次函数 yx2,当 axb 时 my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 nm
10、1时,ba有最小值 B. 当 nm1时,ba有最大值 C. 当 ba1 时,nm 无最小值 D. 当 ba1 时,nm 有最大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 ba1 时,先判断出四边形 BCDE是矩形,得出 BCDEba1,CDBEm,进而得出 ACnm,即 tannm,再判断出 0ABC90 ,即可得出 nm的范围; 当 nm1 时,同的方法得出 NHPQba,HQPNm,进而得出 MHnm1,而 tanMHN 1 ba ,再判断出 45MNH90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当 ba1 时,如图 1,过点 B 作 BCAD 于 C, BCD90 , ADEBED90 , ADOBC
11、DBED90 , 四边形 BCDE是矩形, BCDEba1,CDBEm, ACADCDnm, 在 Rt ACB 中,tanABC AC BC nm, 点 A,B在抛物线 yx2上, 0ABC90 , tanABC0, nm0, 即 nm无最大值,有最小值,最小值为 0,故选项 C,D都错误; 当 nm1 时,如图 2,过点 N 作 NHMQ于 H, 同的方法得,NHPQba,HQPNm, MHMQHQnm1, 在 Rt MHQ中,tanMNH 1MH NHba , 点 M,N在抛物线 yx2上, m0, 当 m0 时,n1, 点 N(0,0) ,M(1,1) , NH1, 此时,MNH45 ,
12、 45MNH90 , tanMNH1, 1 ba 1, ba 无最小值,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1,故选项 A 错误;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确定出MNH的范 围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x29_ 【答案】 (x+3) (x3) 【解析】 【分析】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一步因式分解即可. 【详解】x29(x+3) (x3) 故答案为: (x+3) (x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熟练掌握相关公式解题关键. 1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 ABCD对角线 AC、BD 相交于点 O,试添加一个条件:
13、,使得平行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答案】AD=DC(答案不唯一)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添加 AD=DC,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判定,可使得平行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添加 ACBD,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的判定,可使得平行四边形 ABCD 为菱形 答案不唯一 13.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树枝上寻觅食物,假定蚂蚁在岔路口随机选择一条路径,它获得食物的概率 是_ 【答案】 1 3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 【详解】解:蚂蚁获得食物的概率 1 3 故答案为: 1 3 【点睛】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随机事件 A 的概率
14、P(A)=事件 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除以所有可能 出现的结果数 14.如图,在半径为 2的圆形纸片中,剪一个圆心角为 90 的最大扇形(阴影部分) ,则这个扇形的面 积为_;若将此扇形围成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接头) ,则圆锥底面半径为_ 【答案】 (1). (2). 1 2 【解析】 【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扇形的半径,再根据扇形面积公式求值;根据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周长求得底面半径即 可 【详解】解:连接 BC, 由BAC90 得 BC 为O的直径, BC2 2, 在 Rt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BAC2, S扇形ABC 904 360 ; 扇形的弧长为: 902 180 , 设底面半径为
15、r,则 2r, 解得:r 1 2 , 故答案为:, 1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 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 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 15.数学家斐波那契编写的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一组人平分 10 元钱,每人分得若干;若再加上 6 人,平分 40元钱,则第二次每人所得与第一次相同,求第一次分钱的人数设第一次分钱的人数为 x人, 则可列方程_ 【答案】 1040 6xx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二次每人所得与第一次相同,”列分式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1040 6xx , 故答案为: 1040 6x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
16、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6.如图,有一张矩形纸条 ABCD,AB5cm,BC2cm,点 M,N 分别在边 AB,CD 上,CN1cm现 将四边形 BCNM沿 MN折叠,使点 B,C分别落在点 B,C上当点 B恰好落在边 CD 上时,线段 BM 的 长为_cm;在点 M从点 A 运动到点 B 的过程中,若边 MB与边 CD交于点 E,则点 E 相应运动的路径 长为_cm 【答案】 (1). 5 (2). 3 5 2 【解析】 【分析】 第一个问题证明 BMMBNB,求出 NB 即可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探究点 E 的运动轨迹,寻找 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即可 【详
17、解】如图 1 中, 四边形 ABCD是矩形, ABCD, 13,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12,BMMB, 23, MBNB, NB 22 BCNC 22 21 5(cm) , BMNB5(cm) 如图 2 中,当点 M与 A重合时,AEEN,设 AEENxcm, 在 RtADE 中,则有 x222+(4x)2,解得 x 5 2 , DE4 5 2 3 2 (cm) , 如图 3 中,当点 M运动到 MBAB 时,DE的值最大,DE5122(cm) , 如图 4 中,当点 M运动到点 B落在 CD 时,DB(即 DE)515(45) (cm) , 点 E的运动轨迹 EEE,运动路径EE+EB2 3
18、2 +2(45)( 3 5 2 ) (cm) 故答案为5, ( 3 5 2 ) 【点睛】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7.(1)计算: (2020)0 4+|3|; (2)化简: (a+2) (a2)a(a+1) 【答案】 (1)2; (2)4a 【解析】 【分析】 (1)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以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解: (1) (2020)0 4+|3| 12+3 2; (2)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