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rar
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l(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在某人庭院放置炸弹绝对是动物解放运动中失控的行为,但多数的动物解放行动主义者并非暴力分子。要了解为动物发声的直接行动所引起的关于人类道德的大哉问注?.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支撑动物解放运动背后的道德理论。和新闻学一样,道德议题也牵涉到三个基础问题:对象是谁?发生何事?为何发生?亦即,谁最有资格拥有道德关怀?我们为何对他者负有道德责任?为什么某些行动方式会比其他的更好?那些探讨为什么我们对其他物种负有义务的学术文章太过浩瀚、复杂而且无聊。不管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女权主义者、达尔文学派、基督教右翼分子还是左派后现代主义者都曾经以哲学方式解释为什么动物有道德地位。然而,动物解放运动的思考轴线仅仅仰赖其中两个经典的道德论:实用主义与义务论。实用主义论者认为一项行动道德与否,要以其结果判定;而另一方面,义务论者则认为一个行动的对与错,是独立于其后果之上的。他们认为道德建立于举世皆准的原则与义务之上,“义务论”-词源自希腊的“责任”一词.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信守承诺,并不是因为背信会发生坏事,而是因为你本就该说话算话。18 世纪的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第一个将实用主义运用在动物使用议题上的人。他认为,我们对某项行为的评判标准应该建立在其增加愉悦或减少痛苦的程度上。他的观点很特别,他认为应该将动物纳入考虑范围。他这么写道:“问题不在于动物是否拥有逻辑思考,是否能讲话,甚至,是否会感到痛苦。”普林斯顿大学的彼得辛格教授被许多人视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在 1975 年出版的动物解放中,将上述观点用作理论依据,并以此开启了当代的动物解放运动。奇妙的是虽然此书被视为动物解放运动的圣经,但是辛格的动物解放理论并非立意于动物(或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的出发点为单纯的“平等”。辛格以一句话带出了自身立场:“本书的理论核心在于所有针对任何其他物种的歧视,都是非道德而且站不住脚的。”他将因自身物种利益而形成偏见,并排斥其他物种的态度称为“物种歧视”,此态度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一样,都是令人反感的非道德举动。辛格的理论涵括众生(所有具有感知欢愉与痛苦机制的生物),他认为所有的生物体皆有生存权,并拥有最终的道德地位。“从道德观点来看,他写道,“我们的立基点一模一样,不管我们是用两只脚、四只脚站立,或是不用站立。”另一位提供动物解放运动知识途径的则是汤姆里根,他于 1983 年撰写的为动物权利辩护为另一本重量级巨作。里根开宗明义,表示人类与某些动物为“生命主体”,因此应获道德考虑。他的意思是,部分动物与人类都拥有记忆、信念、欲望、情绪、未来感以及持续存在的自我感。里根相信如果某生物具有固有价值,那么就不该被视作可被使用或丢弃的对象。我常常会被办公室里那台愚蠢的电脑给激怒,我想里根应该会说把电脑从三楼窗户丢出去在道德上是可被允许的(而且也会让人感到舒坦),不过如果把和我争辩考试成绩的学生丢出窗外的话,就绝非道德之举了。此外,如果堤莉(我的猫)在我赶写动物道德议题文章时不停地要我搔它肚子、让我抓狂并把它丢出窗外的话,里根也必然不会赞许。以里根的观点来看,不管是堤莉还是爱争辩的学生都是生命本体,都拥有电脑所无的基本权利。此外,更重要的是,动物和人类拥有等量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被伤害并且获得尊重的权利。里根与辛格对某些议题的看法不同,举例来说,两人反对我把猫咪或学生丢出窗外的理由不尽相同。辛格会认为那是因为动物和人都会感到痛苦,而非他们拥有基本权利。而以理论来讲,辛格应当不会反对在特殊情况下以无痛感的方式结束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生命,这点与里根相反。不过,两位哲学家对许多重大议题有着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与动物有着极大的关键性差异,不过他们认为这点无碍于让动物获得道德考虑。如果我们延伸里根的权利说以及辛格的实用主义逻辑,就代表人类不该吃肉、打猎,避免造成动物的痛苦。在此立场之下,不管是工厂化养殖、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园或者为了皮毛而捕杀动物,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摘编自哈尔赫尔佐格道德一致性与动物解放哲学)注大哉问,正常语序应为“(此)问大哉”,意思是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学者探讨人类对其他物种是否负有义务的学术文章已有很多,只是那些文章过于复杂,意义也不大,B.辛格的动物解放拉开了当代动物解放运动的序幕,面汤姆里根在为动物权利辩护中提供了动物解放运动的知识途径。C.里根认为、些动物应获道德考虑,是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主体”,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记忆、信念和欲望等,D,虽然里根与辛格都会反对把猎丢出窗外的做法,但辛格认为这样做只是会使猫感到痛苦,里根则认为这是损害了猫的基本生存权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只有清楚支撑动物解放运动背后的道德理论,我们才能明白为动物发声的直接行动引起的关于人类道德问题的重大意义。13.实用主义论与义务论对于动物解放行动的道德衡量标准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依据结果判断,后者则将行动独立于后果之上。C.辛格认为所有生命体权利平等.他的“物种歧视”论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性质相同,都是令人反感的非道德举动。D.虽然人类与动物的关键性差异极大,但这无碍于人类让动物获得道德考虑,这是里根与辛格在动物解放运动议题上的共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论证彼得辛格观点的一项是(3 分)A.洛杉矶时报随机采样调查美国成年人对以下论述的看法:“你是否赞成,以所有重要观点来看,动物和人类相同?”约有 47%的人赞同此观点。B.德国籍商人汉斯患了悲悯疲惫症:“我快情绪崩溃了,我的生活只剩下动物保护活动,没有时间做其他任何事。以前我对此感到兴奋,但现在我已经没力气了。”C.雷根在共居同一宇宙:动物权利与环境伦理学中说:“就像黑人不是为白人,妇女不是为男人而存在一样,动物也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D.2009 年 4 月 4 日,动物解放行动者丹尼尔圣地亚哥被列人美国联邦调查局头号通缉犯的名单之中。他涉嫌炸毁两家与动物测试相关的公司。4.下面的图描述了三个组织各自的动物保护理念以及三者之间的纷争,其中动物权利保护、动物福利保护与材料中的实用主义论、义务论在观点上有相通之处,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 分)5.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一步步阐述道德一致性与动物解放哲学的?(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69 题。苏堤听雨曹积三雨,淅淅沥沥地氮洒着漫步苏堤,身旁桃花默默地吐着红晕,柳枝静静地垂着新绿。周遭的世界好似都在聆听着雨声,只有湖中的画船在慢慢地移动着雨声很奇妙,朝远听,让人想起孵蛋时,大鸟在巢中翻动草枝发出的“密寒率窣”的动静;听近处,传来的是那蚕儿嚼食桑叶的“沙沙”响听着,听着,湖面漫起了乳白色的水汽,画船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渐渐地,隐没在雾霭中了。四合里,白茫茫一片。刹那间,仿佛红尘不再,飘飘然进入了幻境,一个嗓音压过了雨声: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大诗人苏东坡吗,还是有谁在吟唱?抑或我产生了幻觉?这情境,就像那年在黄山伫立始信峰前听雨一样.听着那响脆的雨滴落在千峰万仞的松枝上,发出“噗噗”的回响,就在这当儿,眼见着那滚滚的雾涛似奔腾的潮头,从远处的山边涌来,降息,便将自己吞没其中了。那一刻,觉得天地皆无,脑际淡定而洁静,仿佛漂浮于物我两忘的境界。兀地,传来吟诵之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着那声音,依稀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捋着一捧银须飘然而至待雾气慢慢散去,哪有什么老者,山、树,依然;我,仍是我也。我一直以为,雨丝是连接上苍与红尘的精灵,而那雨中的雾幔,便是它精心设计的一个让人奇遇的幻境,是人与遐想对话的时空隧道。所以,我总愿听雨,希冀邂逅奇迹。母亲百年诞辰的那天清晨,雨,星星点点地落着,我坐在哥伦比亚河畔公园的长椅上听着雨声脚下,不过丈许,便是缓缓流淌的哥伦比亚河。我多么希望这雨能下得大些,再大些,令河面上腾起浓浓的大雾,好让我在雾中能与日夜思念的母亲相见。我默默地祈祷着,等待着雨,终于大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儿砸在树叶上,砸在河面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听这雨声,陡然叫我想起童年的雨夜,每逢外面响起雨声、家里便漏成一片。母亲为了让我能睡得安生,把我送到邻居家去寄宿。躺在祖大娘的炕上,我却难以入睡,满耳都是外面的雨声,那雨滴,好似支支箭矢扎在心头。我担心那大雨会把家里的房子漏塌,砸到母亲。许多次。我被恐怖的电闪雷鸣惊醒,趴在祖大娘家的窗上,哭喊着妈妈从那时起,我害怕雨声,不愿听到雨声。母亲辛劳一生,儿是多么想能让娘多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可母亲还是乘鹤而去了。我祈盼着哥伦比亚河上漫起大雾,能让我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然而,河上始终没有起雾。雨点儿倒是愈下愈大了、最后,变成了滂沱大雨。我坐在长椅上,任雨浇淋着,心里念着母亲的恩情,眼前是母亲的音容,雨水和泪水流在了一起因了雨声牵系着对母亲的绵绵思念.我渐渐地成为痴情的听雨者。更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觉得听雨是美妙的,雨声充满了诗意。那一年.去长江三峡体验生活,船过巫峡,淫雨罪霏,神女峰上薄雾缭绕。千年的神女独守在这寂窦的巫山之上,该有儿多的惆怅和哀怨?我伫立在甲板上,靠着船舷,望着峰头的神女,谛听着雨声。尽管浪滔声喧,使雨声变得有些孱弱,但那雨滴,滴滴如泪;那雨声、声声如泣,让我依稀听到了神女凄婉的倾诉傍晚,船泊中堡岛,我宿住在江边的竹楼上。那竹楼的二层竟别出心裁,从岸边探到江中,滔滔的江水就在它的下方奔流而去。我等于悬空躺在江面上,枕着滚滚的波涛,如何能入得了梦乡?夜半时分,竹楼顶上突然传来“哗哗”的响声。我一惊,这是来了暴雨。连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没有一星亮光、峡江中的涛声和雨声,都被染成了漆漆的黑色。暴雨和江涛像是一对歌手,在联袂为我演唱着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江之歌。在享受震撼的同时,我的脑际沧桑闪过,仿佛看到一队队赤身裸体的纤夫汉子,在江边苦苦地拉着纤绳,悲怆的川江号子伴随着他们艰难前行的脚步雨,是有顾色的。你瞧,苏堤上,当雾慢隐退,满目都是绿色,西湖的雨,绿得清秀,响得婉约且隽永,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写雨声和听雨,既紧承标题中的“听雨”,又引出下文作者在不同场合的听雨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感受。B.作者漫步苏堤,由倾听雨声进入雨中西湖的奇异世界,并瞬间联想到苏轼和李白吟诵各自的诗篇,过渡非常白然。C.作者希望哥伦比亚河畔的大雨能带来漫天大雾,好让自己在雾中见到母亲,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D.长江三峡的船上,浪涛下的雨声仿佛神女的凄婉倾诉;而夜宿竹楼,暴雨和江涛共鸣,好像纤夫伴着号子艰难前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句写西湖的雨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作比,配以拟声词.恰当地描摹出了雨声近听和远听的微妙区别,突出了雨声的奇妙。B.第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上承作者于雨声中联想到的苏轼和李白,又引出下文作者于哥伦比亚河畔雨中向去世的母亲倾诉衷肠。C.第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漆漆的黑色”写雨声和涛声,既写出了作者于漆黑的雨夜窗外所见,同时又写出所听到的雨声和涛声之骇人。D.第句呼应文章开篇,使作者天马行空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西湖景色的美好。8.文章的标题和“听雨”有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听雨”的感受。(4 分)9.文章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居易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苷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材料二:白乐天与元稹、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稹、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文饶所深害者,处世如是人亦足矣。推其所由得惟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是以能安于去就。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州刺史,不拜,雍容无事,顺适其意而满足其欲者十有六年。方太和、会昌之间,天下变故,所更不一,元稹以废黜死,李文饶以谗嫉死,虽裴晋公犹怀疑畏,而牛僧孺亦不免万里之行,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然吾犹有微恨,似未能全忘声色杯酒之类,赏物太深,若犹有待而后遣者,故小蛮、樊素每见于歌咏。(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上分.涂黑超过一处不给分。(3 分)推其所由 A 得 B 惟不汲汲 C 于进 D 而志 E 在 F 于退 G 是以能安 H 于去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所以,用来,与“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中的“所以”意思不同。B.绝,断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绝”意思相同。C.党,名词用作动词,与“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中的“歌”用法相同。D.分司,指唐、宋时分置于陪都(洛阳)的政务机构,文中指在此地的任职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居易在朝堂中议论政事时,坚持白己的见解,令皇帝龙颜大怒。B.白居易任职杭州和苏州期间,筑堤蓄洪,疏浚水井,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C.白居易在五干八岁之后,除担任一年时间的河南之外,就没有再做官。D.材料一多有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符合史传特点;材料二为“录话”,叙述居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4 分)(2)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4 分)14.叶梦得对白居易的评价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题。辋川别业 王维不到东山一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屍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先写诗人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B.王诗颔联写辋川春天的景色。诗人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动态的美感,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红艳。C.陶诗“言笑无厌时”“力耕不吾欺”体现了陶渊明的态度,他认为耕作农事固然是好的,但与友人谈心更多一份欢笑。D.陶诗的语言,平常如口语温和高妙,看似浅显,然顺之味醇,思之情真,悟之意远,让读者感到亲切有味。16.这两首诗均提到“披衣”这动作,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它们各白体现出的情感。(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甫登高中,“,”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2)笑傲江湖中描写琴箫合奏:“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管声立止。霎时间四下里-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白居易昆琶行并序中与之手法相同的用来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两句是“,”。(3)中国古代诗人惯于用颜色修饰意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青色,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种颜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主体性,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会迷失方向,沦为强势文明的附庸.个体亦会陷入身份认同的迷洁,成为无根的浮萍。但是文化主体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对我们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A 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主旋律,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存在场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票赋和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B 的精神根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精神,C 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成为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蓬勃向上、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仁者爱人、贵和持中、刚柔相济、和而不同的多重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塑造了国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生命体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领作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芦花是有性格的,桀骜中透出一分高雅。刚刚下过一场雪,芦苇根部落满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芦叶,冻住芦根,。没有一株芦花被积雪压折,因为芦花白色的柔毛像天鹅绒,雪花和雨水无法沾身。雪只能成为芦花的陪衬。在苇甸边缘一片开阔的雪地上,三株茁壮的芦苇呈品字形立着,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于是走过去折下这三株芦花。我把它们插在一个红酒瓶里,置于书桌的一角。三株芦花像三支棉花糖。蓬松肥硕、看上去既甜蜜又养眼。写作有了倦意时,斟一杯红茶,欣赏一番芦花,顿时觉得放松不少,仿佛又置身于辽河口那片广裹的芦苇荡,创作灵感会浪花般涌来。入年过去了,三株芦花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姿态、颜色都没有改变,总是用洁白的笑靥望着我。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 .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我想,灰尘不侵芦花,是不是被芦花的暖意感动了?说到芦花的暖意,我不由得想起了“渔客”一词。“渔客”是两种古老职业的结合,即渔雁和苇客。这两种职业都与芦花有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于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22.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渔客”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B.后者则需要摆脱消费社会的功利诱惑,不要为一时的“利”与“名”而迷失自我。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D.寒住耳朵去偷院子里的钟,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青少年需要健康的成长方式,何种成长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现在进入了全民社交媒体的时代,学生要像成年人那样及早拥抱社交媒体,要拥抱数字时代,这样才能融入科技时代的大潮;也有人认为童年要回归“足球场、游泳池和网球场”.要拥抱大自然,这些传统的童年成长方式对生命成长意义重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
收藏
编号:810850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3.9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4-11-30
2
文币
- 资源描述:
-
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l(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在某人庭院放置炸弹绝对是动物解放运动中失控的行为,但多数的动物解放行动主义者并非暴力分子。要了解为动物发声的直接行动所引起的关于人类道德的大哉问注?.我们必须深入理解支撑动物解放运动背后的道德理论。和新闻学一样,道德议题也牵涉到三个基础问题:对象是谁?发生何事?为何发生?亦即,谁最有资格拥有道德关怀?我们为何对他者负有道德责任?为什么某些行动方式会比其他的更好?那些探讨为什么我们对其他物种负有义务的学术文章太过浩瀚、复杂而且无聊。不管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女权主义者、达尔文学派、基督教右翼分子还是左派后现代主义者都曾经以哲学方式解释为什么动物有道德地位。然而,动物解放运动的思考轴线仅仅仰赖其中两个经典的道德论:实用主义与义务论。实用主义论者认为一项行动道德与否,要以其结果判定;而另一方面,义务论者则认为一个行动的对与错,是独立于其后果之上的。他们认为道德建立于举世皆准的原则与义务之上,“义务论”-词源自希腊的“责任”一词.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信守承诺,并不是因为背信会发生坏事,而是因为你本就该说话算话。18 世纪的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第一个将实用主义运用在动物使用议题上的人。他认为,我们对某项行为的评判标准应该建立在其增加愉悦或减少痛苦的程度上。他的观点很特别,他认为应该将动物纳入考虑范围。他这么写道:“问题不在于动物是否拥有逻辑思考,是否能讲话,甚至,是否会感到痛苦。”普林斯顿大学的彼得辛格教授被许多人视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他在 1975 年出版的动物解放中,将上述观点用作理论依据,并以此开启了当代的动物解放运动。奇妙的是虽然此书被视为动物解放运动的圣经,但是辛格的动物解放理论并非立意于动物(或人类)本身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的出发点为单纯的“平等”。辛格以一句话带出了自身立场:“本书的理论核心在于所有针对任何其他物种的歧视,都是非道德而且站不住脚的。”他将因自身物种利益而形成偏见,并排斥其他物种的态度称为“物种歧视”,此态度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一样,都是令人反感的非道德举动。辛格的理论涵括众生(所有具有感知欢愉与痛苦机制的生物),他认为所有的生物体皆有生存权,并拥有最终的道德地位。“从道德观点来看,他写道,“我们的立基点一模一样,不管我们是用两只脚、四只脚站立,或是不用站立。”另一位提供动物解放运动知识途径的则是汤姆里根,他于 1983 年撰写的为动物权利辩护为另一本重量级巨作。里根开宗明义,表示人类与某些动物为“生命主体”,因此应获道德考虑。他的意思是,部分动物与人类都拥有记忆、信念、欲望、情绪、未来感以及持续存在的自我感。里根相信如果某生物具有固有价值,那么就不该被视作可被使用或丢弃的对象。我常常会被办公室里那台愚蠢的电脑给激怒,我想里根应该会说把电脑从三楼窗户丢出去在道德上是可被允许的(而且也会让人感到舒坦),不过如果把和我争辩考试成绩的学生丢出窗外的话,就绝非道德之举了。此外,如果堤莉(我的猫)在我赶写动物道德议题文章时不停地要我搔它肚子、让我抓狂并把它丢出窗外的话,里根也必然不会赞许。以里根的观点来看,不管是堤莉还是爱争辩的学生都是生命本体,都拥有电脑所无的基本权利。此外,更重要的是,动物和人类拥有等量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被伤害并且获得尊重的权利。里根与辛格对某些议题的看法不同,举例来说,两人反对我把猫咪或学生丢出窗外的理由不尽相同。辛格会认为那是因为动物和人都会感到痛苦,而非他们拥有基本权利。而以理论来讲,辛格应当不会反对在特殊情况下以无痛感的方式结束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生命,这点与里根相反。不过,两位哲学家对许多重大议题有着相同的观点。他们都认为人类与动物有着极大的关键性差异,不过他们认为这点无碍于让动物获得道德考虑。如果我们延伸里根的权利说以及辛格的实用主义逻辑,就代表人类不该吃肉、打猎,避免造成动物的痛苦。在此立场之下,不管是工厂化养殖、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园或者为了皮毛而捕杀动物,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摘编自哈尔赫尔佐格道德一致性与动物解放哲学)注大哉问,正常语序应为“(此)问大哉”,意思是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认为学者探讨人类对其他物种是否负有义务的学术文章已有很多,只是那些文章过于复杂,意义也不大,B.辛格的动物解放拉开了当代动物解放运动的序幕,面汤姆里根在为动物权利辩护中提供了动物解放运动的知识途径。C.里根认为、些动物应获道德考虑,是因为它们也是“生命主体”,拥有和人类一样的记忆、信念和欲望等,D,虽然里根与辛格都会反对把猎丢出窗外的做法,但辛格认为这样做只是会使猫感到痛苦,里根则认为这是损害了猫的基本生存权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只有清楚支撑动物解放运动背后的道德理论,我们才能明白为动物发声的直接行动引起的关于人类道德问题的重大意义。13.实用主义论与义务论对于动物解放行动的道德衡量标准有一定区别,前者是依据结果判断,后者则将行动独立于后果之上。C.辛格认为所有生命体权利平等.他的“物种歧视”论与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性质相同,都是令人反感的非道德举动。D.虽然人类与动物的关键性差异极大,但这无碍于人类让动物获得道德考虑,这是里根与辛格在动物解放运动议题上的共识。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论证彼得辛格观点的一项是(3 分)A.洛杉矶时报随机采样调查美国成年人对以下论述的看法:“你是否赞成,以所有重要观点来看,动物和人类相同?”约有 47%的人赞同此观点。B.德国籍商人汉斯患了悲悯疲惫症:“我快情绪崩溃了,我的生活只剩下动物保护活动,没有时间做其他任何事。以前我对此感到兴奋,但现在我已经没力气了。”C.雷根在共居同一宇宙:动物权利与环境伦理学中说:“就像黑人不是为白人,妇女不是为男人而存在一样,动物也不是为我们而存在的。”D.2009 年 4 月 4 日,动物解放行动者丹尼尔圣地亚哥被列人美国联邦调查局头号通缉犯的名单之中。他涉嫌炸毁两家与动物测试相关的公司。4.下面的图描述了三个组织各自的动物保护理念以及三者之间的纷争,其中动物权利保护、动物福利保护与材料中的实用主义论、义务论在观点上有相通之处,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4 分)5.作者在文中是如何一步步阐述道德一致性与动物解放哲学的?(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 69 题。苏堤听雨曹积三雨,淅淅沥沥地氮洒着漫步苏堤,身旁桃花默默地吐着红晕,柳枝静静地垂着新绿。周遭的世界好似都在聆听着雨声,只有湖中的画船在慢慢地移动着雨声很奇妙,朝远听,让人想起孵蛋时,大鸟在巢中翻动草枝发出的“密寒率窣”的动静;听近处,传来的是那蚕儿嚼食桑叶的“沙沙”响听着,听着,湖面漫起了乳白色的水汽,画船的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渐渐地,隐没在雾霭中了。四合里,白茫茫一片。刹那间,仿佛红尘不再,飘飘然进入了幻境,一个嗓音压过了雨声: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大诗人苏东坡吗,还是有谁在吟唱?抑或我产生了幻觉?这情境,就像那年在黄山伫立始信峰前听雨一样.听着那响脆的雨滴落在千峰万仞的松枝上,发出“噗噗”的回响,就在这当儿,眼见着那滚滚的雾涛似奔腾的潮头,从远处的山边涌来,降息,便将自己吞没其中了。那一刻,觉得天地皆无,脑际淡定而洁静,仿佛漂浮于物我两忘的境界。兀地,传来吟诵之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随着那声音,依稀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捋着一捧银须飘然而至待雾气慢慢散去,哪有什么老者,山、树,依然;我,仍是我也。我一直以为,雨丝是连接上苍与红尘的精灵,而那雨中的雾幔,便是它精心设计的一个让人奇遇的幻境,是人与遐想对话的时空隧道。所以,我总愿听雨,希冀邂逅奇迹。母亲百年诞辰的那天清晨,雨,星星点点地落着,我坐在哥伦比亚河畔公园的长椅上听着雨声脚下,不过丈许,便是缓缓流淌的哥伦比亚河。我多么希望这雨能下得大些,再大些,令河面上腾起浓浓的大雾,好让我在雾中能与日夜思念的母亲相见。我默默地祈祷着,等待着雨,终于大了起来,豆大的雨点儿砸在树叶上,砸在河面上,发出“啪啪”的响声。听这雨声,陡然叫我想起童年的雨夜,每逢外面响起雨声、家里便漏成一片。母亲为了让我能睡得安生,把我送到邻居家去寄宿。躺在祖大娘的炕上,我却难以入睡,满耳都是外面的雨声,那雨滴,好似支支箭矢扎在心头。我担心那大雨会把家里的房子漏塌,砸到母亲。许多次。我被恐怖的电闪雷鸣惊醒,趴在祖大娘家的窗上,哭喊着妈妈从那时起,我害怕雨声,不愿听到雨声。母亲辛劳一生,儿是多么想能让娘多过上几天舒心的日子,可母亲还是乘鹤而去了。我祈盼着哥伦比亚河上漫起大雾,能让我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然而,河上始终没有起雾。雨点儿倒是愈下愈大了、最后,变成了滂沱大雨。我坐在长椅上,任雨浇淋着,心里念着母亲的恩情,眼前是母亲的音容,雨水和泪水流在了一起因了雨声牵系着对母亲的绵绵思念.我渐渐地成为痴情的听雨者。更不知从何时起,我突然觉得听雨是美妙的,雨声充满了诗意。那一年.去长江三峡体验生活,船过巫峡,淫雨罪霏,神女峰上薄雾缭绕。千年的神女独守在这寂窦的巫山之上,该有儿多的惆怅和哀怨?我伫立在甲板上,靠着船舷,望着峰头的神女,谛听着雨声。尽管浪滔声喧,使雨声变得有些孱弱,但那雨滴,滴滴如泪;那雨声、声声如泣,让我依稀听到了神女凄婉的倾诉傍晚,船泊中堡岛,我宿住在江边的竹楼上。那竹楼的二层竟别出心裁,从岸边探到江中,滔滔的江水就在它的下方奔流而去。我等于悬空躺在江面上,枕着滚滚的波涛,如何能入得了梦乡?夜半时分,竹楼顶上突然传来“哗哗”的响声。我一惊,这是来了暴雨。连忙起身走到窗前。外面没有一星亮光、峡江中的涛声和雨声,都被染成了漆漆的黑色。暴雨和江涛像是一对歌手,在联袂为我演唱着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江之歌。在享受震撼的同时,我的脑际沧桑闪过,仿佛看到一队队赤身裸体的纤夫汉子,在江边苦苦地拉着纤绳,悲怆的川江号子伴随着他们艰难前行的脚步雨,是有顾色的。你瞧,苏堤上,当雾慢隐退,满目都是绿色,西湖的雨,绿得清秀,响得婉约且隽永,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开篇写雨声和听雨,既紧承标题中的“听雨”,又引出下文作者在不同场合的听雨及由此带来的不同的感受。B.作者漫步苏堤,由倾听雨声进入雨中西湖的奇异世界,并瞬间联想到苏轼和李白吟诵各自的诗篇,过渡非常白然。C.作者希望哥伦比亚河畔的大雨能带来漫天大雾,好让自己在雾中见到母亲,向母亲倾诉一腔的思念和无尽的感激。D.长江三峡的船上,浪涛下的雨声仿佛神女的凄婉倾诉;而夜宿竹楼,暴雨和江涛共鸣,好像纤夫伴着号子艰难前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句写西湖的雨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来作比,配以拟声词.恰当地描摹出了雨声近听和远听的微妙区别,突出了雨声的奇妙。B.第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上承作者于雨声中联想到的苏轼和李白,又引出下文作者于哥伦比亚河畔雨中向去世的母亲倾诉衷肠。C.第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用“漆漆的黑色”写雨声和涛声,既写出了作者于漆黑的雨夜窗外所见,同时又写出所听到的雨声和涛声之骇人。D.第句呼应文章开篇,使作者天马行空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一似采莲抚琴的江南女儿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西湖景色的美好。8.文章的标题和“听雨”有关,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在不同人生阶段对“听雨”的感受。(4 分)9.文章中现实与回忆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居易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苷其口,使自为谋,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复拜苏州刺史,病免。(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材料二:白乐天与元稹、牛僧孺相厚善,而不党于元稹、僧孺,为裴晋公所爱重,而不因晋公以进,李文饶素不乐,而不为文饶所深害者,处世如是人亦足矣。推其所由得惟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是以能安于去就。自刑部侍郎以病求分司时,年才五十八,自是盖不复出,中间一为河南尹,期年辄去。再除同州刺史,不拜,雍容无事,顺适其意而满足其欲者十有六年。方太和、会昌之间,天下变故,所更不一,元稹以废黜死,李文饶以谗嫉死,虽裴晋公犹怀疑畏,而牛僧孺亦不免万里之行,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然吾犹有微恨,似未能全忘声色杯酒之类,赏物太深,若犹有待而后遣者,故小蛮、樊素每见于歌咏。(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10.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上分.涂黑超过一处不给分。(3 分)推其所由 A 得 B 惟不汲汲 C 于进 D 而志 E 在 F 于退 G 是以能安 H 于去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所以,用来,与“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中的“所以”意思不同。B.绝,断绝,与“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绝”意思相同。C.党,名词用作动词,与“歌以赠之”(琵琶行并序)中的“歌”用法相同。D.分司,指唐、宋时分置于陪都(洛阳)的政务机构,文中指在此地的任职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居易在朝堂中议论政事时,坚持白己的见解,令皇帝龙颜大怒。B.白居易任职杭州和苏州期间,筑堤蓄洪,疏浚水井,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C.白居易在五干八岁之后,除担任一年时间的河南之外,就没有再做官。D.材料一多有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符合史传特点;材料二为“录话”,叙述居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4 分)(2)其冰炭低昂,未尝有虚日,顾乐天所得,岂不多哉?(4 分)14.叶梦得对白居易的评价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 1516 题。辋川别业 王维不到东山一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披衣倒屍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王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先写诗人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B.王诗颔联写辋川春天的景色。诗人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动态的美感,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红艳。C.陶诗“言笑无厌时”“力耕不吾欺”体现了陶渊明的态度,他认为耕作农事固然是好的,但与友人谈心更多一份欢笑。D.陶诗的语言,平常如口语温和高妙,看似浅显,然顺之味醇,思之情真,悟之意远,让读者感到亲切有味。16.这两首诗均提到“披衣”这动作,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它们各白体现出的情感。(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甫登高中,“,”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2)笑傲江湖中描写琴箫合奏:“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管声立止。霎时间四下里-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白居易昆琶行并序中与之手法相同的用来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两句是“,”。(3)中国古代诗人惯于用颜色修饰意象,进而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青色,又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曹操短歌行中的“”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都不约而同提到了这种颜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文化主体性凸显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自信程度。历史证明.没有文化主体性,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会迷失方向,沦为强势文明的附庸.个体亦会陷入身份认同的迷洁,成为无根的浮萍。但是文化主体性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命题,对我们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具有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意义。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植根于对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的自觉自信。作为世界上唯一A 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彰显出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主旋律,构成多元一体的文化主体性的历史存在场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票赋和突出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B 的精神根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孕育而成的中华文化精神,C 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成为支撑我们国家和民族蓬勃向上、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仁者爱人、贵和持中、刚柔相济、和而不同的多重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思想源泉。塑造了国民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中华文化生命体起到了重要的凝聚和引领作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 分)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芦花是有性格的,桀骜中透出一分高雅。刚刚下过一场雪,芦苇根部落满厚厚的雪。雪可以裹住芦叶,冻住芦根,。没有一株芦花被积雪压折,因为芦花白色的柔毛像天鹅绒,雪花和雨水无法沾身。雪只能成为芦花的陪衬。在苇甸边缘一片开阔的雪地上,三株茁壮的芦苇呈品字形立着,似乎在向我招手。我想,,于是走过去折下这三株芦花。我把它们插在一个红酒瓶里,置于书桌的一角。三株芦花像三支棉花糖。蓬松肥硕、看上去既甜蜜又养眼。写作有了倦意时,斟一杯红茶,欣赏一番芦花,顿时觉得放松不少,仿佛又置身于辽河口那片广裹的芦苇荡,创作灵感会浪花般涌来。入年过去了,三株芦花依然是当年的模样,姿态、颜色都没有改变,总是用洁白的笑靥望着我。灰尘几乎无所不在,然而 .只是边边角角有了少许的淡黄,这淡黄如同鸡雏的绒羽,像和田玉籽料的皮子,越发衬出了芦花的雪白。我想,灰尘不侵芦花,是不是被芦花的暖意感动了?说到芦花的暖意,我不由得想起了“渔客”一词。“渔客”是两种古老职业的结合,即渔雁和苇客。这两种职业都与芦花有关。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于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22.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渔客”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B.后者则需要摆脱消费社会的功利诱惑,不要为一时的“利”与“名”而迷失自我。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D.寒住耳朵去偷院子里的钟,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青少年需要健康的成长方式,何种成长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现在进入了全民社交媒体的时代,学生要像成年人那样及早拥抱社交媒体,要拥抱数字时代,这样才能融入科技时代的大潮;也有人认为童年要回归“足球场、游泳池和网球场”.要拥抱大自然,这些传统的童年成长方式对生命成长意义重大。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QQABLQSQggCAABAAAQgCAQHwCkAQkgGCAQgGRBAIMAIAiRNABAA=#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rar》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城市
北区
联考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测试
语文试题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