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知识清单一(共47张PPT).ppt》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地理知识 单一 47 PPT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判断正误(下面地理事象特征、规律、原理(原因)叙述,给出了 几个关键点,判定其正误。) 清单 1 地球 1太阳辐射波长分布规律与特征。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 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 太阳辐射光谱。 0.40.76 m 为可见光区, 能量占 50%; 0.76_m 以上为紫外区,占 43%;红外区小于 0.4_m,占 7%。 错误代号: _。 改正: _ 答案: “紫外区”和“红外区”位置对换。 2太阳活动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平均以 11 年为周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
2、方面:(1)扰动地球上空对流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4)影响地球自然环境,产生 自然灾害。 太阳活动影响到海上航行之船、空中飞行之机、甚至信鸽的飞 翔。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对流层”改为“电离层”。 3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 极点为 0。纬度相同线速度一 定相同。角速度:除两极点外 各地相等(15 /h) 近日点(每年
3、 1 月初), 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 7 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 直射点回归周期: 一个回归年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一定”改为“不一定”, 海拔越高, 线速度越大。 4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原理及影响举例。 受地球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会偏向运 动方向的右方,在南半球会偏向运动方向的左方。地转偏向力的 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 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小。仅有沿赤道方向的水平运动才 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不同,导致气流方向的不同。反 气旋在北半球顺时针而
4、南半球逆时针;气旋在北半球逆时针而南半 球顺时针。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越小”改为“越大”。 5时区划分原因及分布特征、地方时与区时换算规则。 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 比西边的早。 以 0 经线为中央经线, 向东、 向西各 7.5 为中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中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 12 个时区。东、西 十二区合占一个时区。 (1)知经度求所在时区: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 7.5 度,即东西方 向跨越 15 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 15 度,当余数小于 7.5 度时,商 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 7.5 度时,商数
5、减 1 即为该 地所在的时区数。 (2)计算区时 计算的区时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要计算区时的时 区),(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商数减 1”改为“商数加 1”。 6日界线、日期分布与变化规律。 判断新旧两天,要看两条线,一是人为日界线180 的国际日 期变更线,二是自然分界线当地时间为 0 点的经线。自然分界 线自西向东移动,随时变化。 地球上最早的一天出现在人为日界线西侧,然后新的一天范围自 东向西扩大。较晚的一天出现在 0 点经线西侧,其范围自东向西缩小 。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应减 1 天,比如你在国际日 期变更线西侧,当地时间是
6、 20 日的 0030,当你自西向东越过国际 日期变更线后,你所在位置的当地时间是 19 日的 0030。如果是 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应该加 1 天。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自西向东”改为“自东向西”。 7黄赤交角形成原理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 为黄赤交角。由于地球公转时斜着身子,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 (66 34)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指向北极星附近)基本不变, 故黄赤交角(目前 23 26)也基本不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 23 26N, 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 23 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
7、阳直射 点在 23 26S23 26N 做周年往返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之间匀速移动,并同时引起地球上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的周年变化。因此地表获得热量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匀速移动”中的“匀速”去掉。 8太阳直射点的时空变化规律。 3 月 21 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北移,到夏至 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此后直射点南移, 移动速度较快, 秋分(9 月 23 日)时又直射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日(12 月 22 日)直射南回归线(23 26S),以后又北移,移动速度较快。 错误代号: _。 改正: _ 答案: “移动速
8、度较快”中的“快”改为“慢”。 9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 减, 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 春、 秋分日和冬至、 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3 月 21 日和 9 月 23 日前后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 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均为 0 。 6 月 22 日前后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达全年最小值。 12 月 22 日前后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极点正午 太阳高度为 23.5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正午太阳高度均为 0 )。 错误代号: _
9、。 改正: _ 答案: “均为 0 ”改为“均小于 0 ”。 10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在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过程中,对于全球任何一个地点而言,直射 点移向该地点,则该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变大;反之,则逐日变 小。直射点与该地点间的纬度距离越近,该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12 月 22 日次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12 月 22 日次年 6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 变大;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
10、度为 90 ;太 阳直射点位于另一半球的回归线上时取得全年最小值。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变大”和“变小”位置对换。 11晨昏线位置与昼夜长短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3 月 21 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过南北极点,晨昏线上纬度最高 点与极点重合);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垂直平分;所有纬线被分割成的昼 弧、夜弧等长。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 月 21 日6 月 22 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增大,晨昏线纬度最高 点纬度数逐渐减小为 66.5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降低;北半球 白昼变长,昼长夜短,极昼范围扩大;6 月 22 日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11、。 6 月 22 日9 月 23 日,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变小,晨昏线纬度最高 点纬度数逐渐增大为 90 ;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升高; 北半球白昼 变短,昼长夜短,极昼范围缩小至消失。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去掉“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12太阳视运动规律。 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北落。 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正南升,正北/正南落。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 最高时在正北。 正午时太阳的位置取决于观察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相对位置。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西北落”改为“西南落
12、”。 清单 2 地球大气 1对流层大气基本特征和形成原理。 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且受下垫面(陆地和海 洋、山地和平原、森林草原和荒漠等)性质影响。 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一般来说,海拔越高, 获得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叫逆 温。 对流层大气由于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旺盛。水汽、尘埃物质集 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获得太阳辐射越少”中“太阳”改为“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原理。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 化碳吸收红外线,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 能量最强的
13、红外线部分吸收很少,绝大部分的太阳辐射能量能够到 达地面。 大气中的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主要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这 种反射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就是这个原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题。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时天空仍是明亮的,都是大气 散射的结果。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红外线”改为“可见光”。 3城郊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地区间冷热不均,导致气流在高温区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压(对应高空形成高压);较低温度地区垂直下降,近地面形成高压 (对应高空形成低压); 同一
14、水平高度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没有明显季风 活动的地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高 空相反。海滨地区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谷地地区,白天吹谷 风,夜晚吹山风。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气温越高”改为“区域间温差越大”。 4大气水平运动的特征,风与所受力的关系原理。 类型 成因 风向特点 力与风的关系 高空 大气 中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 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 近地 面的 风 水平气压梯度 力、 地转偏向力 和摩擦力作用 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距地 面越近, 夹角越 小 水平
15、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 线,指向低压,决定风力大小;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 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大小。摩 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与地转 偏向力一样,随风速增大而增 大。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夹角越小”改为“夹角越大”。 5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特征、形成原理及影响。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 影响 赤道低压带 0 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 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 30 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 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 60 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 遇, 暖气流抬 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 90 附近 热力作用 冷
16、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风向 名称 北半球 南半球 对气候的影响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寒冷潮湿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错误代号:_。改正:_ 答案: “寒冷潮湿”改为“温和湿润”。 6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规律与原理以及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导致气压带、 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而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速度范围不一致。 一般来说,热带草原气候是由于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 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而 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