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6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6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6章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6章 控制系统的校正u 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u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u6.3 频率法串联校正频率法串联校正u 6.4 频率法反馈校正频率法反馈校正u6.5 MATLAB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在系统校正中的应用u本章小结本章小结u 习题习题对于一个控制系统来说,如果它的元部件及其参数已经给定,就要分析它能否满足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一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称为系统的分析。在实际工程控制问题中,还有另一类问题需要考虑,即往往事先确定了要求满足的性能指标,让我们设计一个系统并选择适当的参数来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或考虑对原已选定的系统增加某些必要的元件
2、或环节,使系统能够全面地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指标,同时也要照顾到工艺性、经济性、使用寿命和体积等。这类问题统称为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或者称为系统的设计。常用的校正方法有根轨迹法和频率特性法。校正的实质是在原有系统中设计合适的校正装置,引进新的零点、极点以改变原系统的根轨迹和(或)Bode图的形状,使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频率特性法校正。6.1.1 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常用的性能指标,按其类型可分为:(1)时域性能指标,包括稳态性能指标和暂态性能指标。(2)频域性能指标,包括开环频域指标和闭环频域指标。6.1 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1.时域性能指标时域性能指标评
3、价控制系统性能的优劣,常用时域性能指标来衡量。(1)稳态指标:静态位置误差系数Kp、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Ka和稳态误差ess。(2)暂态指标: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调节时间ts和最大超调量%。2.频域性能指标频域性能指标(1)开环频域指标:截止频率c、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hg或Lg(分贝)。(2)闭环频域指标:谐振频率r、谐振峰值Mr和带宽频率b。3.两类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两类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1)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表征系统性能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对于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之间能
4、用准确的数学式表示出来。二阶系统的时域指标如下:(6-1)2n21r11tant(6-2)(6-3)(6-4)2np1t%100112e%ns4t%)2(二阶系统的频域指标如下:(6-5)(6-6)(6-7)24nc2412412412tan)707.00(1212rM(6-8)(6-9)(6-10)707.00(212nr242nb21442tan8sct%)2(2)高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之间的近似关系高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和频域性能指标之间的近似关系如下:(6-11)(6-12)(6-13)sin1rM)8.11(%100)1(4.016.0%rrMM)8.11()1(5.2)1
5、(5.12rc2rrsMMMt6.1.2 系统的校正方式系统的校正方式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常用的校正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并联(反馈)校正和复合控制三种。1)串联校正串联校正一般将校正装置串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如图6-1所示。图中,Gc(s)是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图6-1 串联校正2)并联(反馈)校正并联(反馈)校正一般将校正装置接于系统局部反馈通道之中,如图6-2所示。图6-2 并联(反馈)校正3)复合控制复合控制有给定补偿和扰动补偿两种方式,如图6-3所示。图6-3 复合控制系统的校正(a)按给定补偿;(b)按扰动补偿6.1.3 基本控制规律基本控制规律确定校正装置的具
6、体形式时,应先了解校正装置所需提供的控制规律,以便选择相应的元件。包含校正装置在内的控制器,常常采用比例、微分、积分等基本控制规律,或者采用这些基本控制规律的某些组合,如比例-微分、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等组合控制规律,利用它们的相位超前或滞后以及幅值增加等作用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有效控制。1)比例(P)控制规律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控制器,如图6-4所示。其中Kp为比例系数,是可调的参数。图 6-4 P控制器P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在信号变换过程中,P控制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Kp,可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
7、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因此,在系统校正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比例控制规律。2)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具有比例-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D控制器,其输出m(t)与输入e(t)的关系为(6-14)式中:Kp为比例系数;为微分时间常数。Kp与都是可调的参数。PD控制器如图6-5所示。(6-15)tteKteKtmd)(d)()(pptdtteKtm0i)()(图6-5 PD控制器PD控制器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应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以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在串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1/
8、的开环零点,使系统的相角裕度提高,因而有助于系统暂态性能的改善。需要指出,因为微分控制作用只对动态过程起作用,而对稳态过程没有影响,且对系统噪声非常敏感,所以单一的D控制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与被控对象串联起来单独使用。通常,微分控制规律总是与比例控制规律或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结合起来,构成组合的PD或PID控制器,应用于实际的控制系统。3)积分(I)控制规律具有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I控制器,其输出信号m(t)与输入信号e(t)的积分成正比,即 (6-15)式中:Ki为可调比例系数。I控制器如图6-6所示。由于 I 控制器的积分作用,当其输入e(t)消失后,输出信号m(t)有可能是一个不为零
9、的常量。ttteKtm0id)()(图6-6 I控制器在串联校正时,采用I控制器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无差度),有利于系统稳态性能的提高,但积分控制使系统增加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的相角滞后,于系统的稳定性不利。因此,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中,通常不宜采用单一的I控制器。4)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控制器,其输出信号m(t)同时成比例地反应输入信号e(t)及其积分,即(6-16)式中:Kp为可调比例系数;Ti为可调积分时间常数。PI控制器如图6-7所示。tdtteTKteKtm0ipp)()()(图6-7 PI控制器在串联校正时,PI控制器
10、相当于在系统中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同时也增加了一个位于s左半平面的开环零点。位于原点的极点可以提高系统的型别,以消除或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而增加的负实零点则用来减小系统的阻尼程度,缓和PI控制器极点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只有积分时间常数Ti足够大,PI控制器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可大为减弱。5)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称为PID控制器。这种组合具有三种基本控制规律各自的特点,其运动方程为(6-17)相应的传递函数为(6-18)tteKtteTKteKtmtid)(dd)()()(p0pp)11()(i
11、pssTKsGcssTsTTK1i2iipPID控制器如图6-8所示。图6-8 PID控制器若4/Ti1,式(6-18)还可写成(6-19)式中sssTKsG)1)(1()(21ipc)411(21ii1TT)411(21ii2TT由式(6-19)可见,当利用PID控制器进行串联校正时,除可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外,还将提供两个负实零点。与PI控制器相比,PID控制器除了同样具有提高系统稳态性能的优点外,还多提供了一个负实零点,从而在提高系统动态性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在系统现场调试中最后确定。通常,应使I部分发生
12、在系统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以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而使D部分发生在系统频率特性的高频段,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6.2.1 超前校正装置超前校正装置超前校正又称为微分校正。超前校正装置既可由无源网络组成,也可由运算放大器加入适当电路的有源网络组成。前者称为无源超前网络,后者称为有源超前网络。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1.无源超前网络无源超前网络图6-9所示为一个无源超前网络。设ui、uo分别为网络的输入、输出电压,则网络传递函数可写为设TR1C及则有(6-20)11)(12121212cCsRRRRCsRRRRsG)1(212RRR11)(cTsTssG图6-9 无源超前校正网
13、络图6-9所示的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为其Bode图如图6-10所示。1j1j)j(cTTG)arctan(arctan112222TTTT图6-10 无源超前网络的Bode图由式(6-20)或图6-10可知,采用超前网络对系统作串联校正时,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要下降倍,这就导致稳态误差的增加,可能满足不了对系统稳态性能的要求。为使系统在校正前后的开环放大倍数保持不变,需由提高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来补偿。校正后网络放大倍数衰减倍,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就得增大1/倍。补偿后相当于在系统中串入即(6-21)11)(1cTsTssG)(1csG补偿后的Bode图如图6-11所示。其中,幅频特性表明:频率在1
14、/T至1/(T)之间时,L()曲线的斜率为20,与纯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完全相同,这意味着在1/T1/(T)频率范围内对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故这种网络称为微分校正网络。相频特性则表明:在0的所有频率下,均有()0,即网络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总是超前于输入信号的,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图6-11 补偿后无源超前网络的Bode图此外,相频特性还表明,在转折频率11/T和21/(T)之间存在着最大值jm。根据超前网络的相频特性表达式,即(6-22)由可求得最大超前角频率为(6-23)TTjarctanarctan)(0d)(djT1m由于11/T,21/(T),故m可表示为(6-24)式(6
15、-24)表明,网络的最大超前角正好出现在两个转折频率1和2的几何中点。将式(6-23)代入式(6-22),即可求得网络的最大超前角为(6-25)21mj21arctanm由式(6-25)得(6-26)于是,有(6-27)则有(6-28)j21tanmjjj11tan1tansinm2mmmmsin1sin1jj或(6-29)以上两式表明,jm仅与值有关。值选得越小,则超前网络的微分作用越强,网络提供的最大超前相角jm也就越大,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干扰也会增大。通常,为了使系统保持较高的信噪比,实际选用的值一般不小于0.05。此外,从图6-11还可看出,当m时,网络的对数幅值为(6-30)mmj
16、jsin1sin111lg10)(cmL2.有源超前网络有源超前网络有源校正网络通常由运算放大器组成。图6-12所示为一个反相输入的超前(微分)校正网络原理图。网络的传递函数为(6-31)11)(ccTssKsG图6-12 有源超前网络式中:其中:若适当选择电阻值,使R2R3R1,则Kc1。132RRRKcCRRRRR)(43232TCRT46.2.2 滞后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滞后校正又称为积分校正。滞后校正装置同样可用电阻、电容所组成的无源网络来实现,或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有源网络来实现。前者称为无源滞后网络,后者称为有源滞后网络。1.无源滞后网络无源滞后网络图6-13给出一个由电阻、电容组成
17、的无源滞后网络,图中ui、uo分别为网络的输入、输出电压。网络的传递函数为设TR2C及则有(6-32)1)(1)(212cCsRRCsRsG)1(221RRR11)(cTsTssG图6-13 无源滞后校正网络 图6-13的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为(6-33)其Bode图如图6-14所示。由对数幅频特性可见,滞后网络对低频信号无衰减,但对高频信号却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值越大,衰减越大,通过网络的高频噪声电平就越低。1j1j)j(cTTG)arctan(arctan1122222TTTT图6-14 无源滞后网络的Bode图L()曲线还表明:频率在1/(T)至1/T之间时,曲线的斜率为20,与积分环节的对
18、数幅频特性的斜率完全相同,这意味着在1/(T)1/T频率范围内对输入信号有积分作用,故这种网络称为积分校正网络。相频特性则表明:在0的所有频率下,均有j()0,即网络的输出信号在相位上是滞后于输入信号的,这正是滞后网络名称的由来。2.有源滞后网络有源滞后网络一种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有源滞后网络如图6-15所示。该网络的传递函数为(6-34)式中:11)(cTssKsGc132cRRRKCRRRR3232其中,T。若适当选择电阻值,使R2R3R1,则Kc1。CRT3图6-15 有源滞后网络6.2.3 滞后滞后-超前校正装置超前校正装置滞后-超前校正又称为积分-微分校正。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同样可用无
19、源网络来实现,或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网络来实现,分别称为无源滞后-超前网络和有源滞后超前网络。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兼有串联积分校正和串联微分校正的优点,因而适合在稳态和动态性能均要求很高的系统中作为校正之用。1.无源滞后无源滞后-超前网络超前网络图6-16为一种无源滞后-超前网络。网络的传递函数为(6-35)设T1R1C1,T2R2C2,T12R1C2及T1T2T12T1且1,则式(6-35)可写为,2T1)()1)(1()(212211222112211csCRCRCRsCRCRsCRsCRsG(6-36)由于1,若T1T2,则有(6-37)图6-16的滞后-超前网络的频率特性为)1)(1(
20、)1)(1()(2121csTsTsTsTsG11112211sTsTsTsT2211TTTT图6-16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6-38)1j1j1j1j)j(221cTTTTG)arctanarctanarctan(arctan1111221122222222122212TTTTTTTT根据式(6-38)绘出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17所示。可见,当时,相角j(1)0;在01范围内,相角j()0,具有相角滞后的特性;在1范围内,相角j()0,具有相角超前的特性。同一网络,既具有积分(相角滞后)作用,又具有微分(相角超前)作用。随着频率由小到大变化,网络先出现积分作用,后出现微分作用,故称为积分-
21、微分校正网络或滞后-超前校正网络。2111TT图6-17 无源滞后-超前网络的Bode图2.有源滞后有源滞后-超前网络超前网络一种由反相输入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有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如图6-18所示。网络的传递函数为(6-39)式中:)1)(1()1)(1()(2121ccsTsTssKsG2154cRRRRK154541CRRRR 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19所示。可见,相角曲线也是先滞后,后超前,且当1时相角为0。222CR151CRT 221212CRRRRT图6-18 有源滞后-超前网络图6-19 有源滞后-超前网络的Bode图校正网络的形式众多,表6-1列出了常用无源校正装置的多种电路
22、、对数幅频特性和参数之间的关系。表6-2列出了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多种有源校正装置的电路、对数幅频特性和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供设计者选用。表表6-1 无源校正网络无源校正网络续表续表表表6-2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校正网络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有源校正网络续表续表频率法校正是经典控制理论中的一种基本校正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是在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Bode图)上进行的,因此具有简单易行的优点,从而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校正方法。常用的频率校正方法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分析法又称试探法。用分析法设计校正装置比较直观,在物理上易于实现,但要求设计者有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设计过程带有试探性。
23、6.3 频率法串联校正频率法串联校正综合法又称期望特性法。这种设计方法从闭环系统性能与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密切相关这一思路出发,根据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期望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形状,然后与系统原有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相比较,从而确定校正方式、校正装置的形式和参数。综合法有广泛的理论意义,但希望的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可能相当复杂,在物理上难以准确实现。一般地,用频率法校正系统时,是以频域指标作为设计依据的。如果给出的是时域指标,则应根据两类性能指标之间的近似关系,将时域指标转化为频域指标,然后在Bode图上进行校正装置的设计。6.3.1 串联超前校正串联超前校正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进行
24、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网络或PD控制器的相角超前特性。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转折频率1/T和1/(T)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和T,就可以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从而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要求可通过选择已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用频率法设计超前网络的步骤如下:(1)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开环增益K。(2)根据已确定的开环增益K,绘制原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L0()、0(),计算其稳定裕度0、Lg0。(3)确定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和网络的值。若事先已对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c提出要求,则可按要求值选定c。然后在Bode
25、图上查得原系统的L0(c)值。取mc,使超前网络的对数幅频值(正值)与L0(c)(负值)之和为0,即令1lg10)(mcL (6-40)进而求出超前网络的值。若事先未提出对校正后系统截止频率c的要求,则可从给出的相角裕度要求出发,通过以下的经验公式求得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m:m0 (6-41)01lg10)(0cL式中,jm为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为校正后系统所要求的相角裕度;0为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为校正网络引入后使截止频率右移(增大)而导致相角裕度减小的补偿量,值的大小视原系统在c附近的相频特性形状而定,一般取510即可满足要求。求出超前网络的最大超前角jm以后,就可根据式(6-28)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