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技术》课件第6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先进制造技术》课件第6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 制造 技术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6章 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6.1 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6.2 制造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6.3 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先进制造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6.4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先进制造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也是现代制造科学不断发展与创新的成果。现代的先进制造技术与以前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培养掌握、应用及开发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是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是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提升的需求,是新兴产业建立和发展的需求,也是区域及国家发展的综合需求。6.1 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21世纪的先进制
2、造技术人才应该站在信息科技革命、纳米科技革命和生物科技革命的高度,重新审视和定位制造系统及技术,从而建立一个与新世纪和新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的现代制造知识体系。6.1.1 现代制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现代制造科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人类正迈向信息社会,生物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制造科学和管理科学将是21世纪的5个主流科学。以微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新材料、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新一代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制造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应用和衍生,极大地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急剧地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设计方法、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生产组织结构,
3、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现代制造业已成为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密集甚至是知识密集的部门,许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大,进入了高技术产品的行列。同时,各种高新技术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制造系统的集成)和微观(精密、超精密和纳米加工与检测)两个方向上的蓬勃发展,成为一门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含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准备、制造装配、监控检测、质量保证、生产管理、售后服务、回收再利用),包括人、机器、能量、信息等多种资源组织、控制和管理,横跨多个学科的集成技术。推动制造技术取得持续进步的基础研究也不断汲取其他学科前沿成果的丰富营养,发展为一门崭新的交
4、叉科学制造科学。制造科学与其他科学的渗透、交叉将是现代制造科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制造已不仅仅是机械制造,它的基本特点是大制造、全过程、多学科。“大制造”应包括光机电产品的制造、工业流程制造、材料制备等,它是一种广义制造概念。从制造方法看,它不仅包括机械加工方法,还应包括高能束加工方法、硅微加工方法及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全过程”不仅包括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制造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市场信息分析,产品决策,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过程,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报废产品的处理和回收,以至产品的全寿命过程的设计、制造和管理。“多学科”是指现代制造科学是个交叉学科,它涉及以下领域:计算机学科、半导体学科中的微电子器
5、件和计算机器件的设计与制造;自动化学科的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控制理论和方法;光学和光电子学科的器件和仪器的设计与制造,光电测试理论与方法;机械工程学科的零件和机器的设计制造理论方法,机械构件及机电系统性能的模拟仿真;管理学科关于可重组企业和可重组制造系统理论、企业管理方法和工业工程理论;材料学科中的新材料制备科学,冶金学科中的材料成形科学;化学工程中的化工流程科学和化工产品的制造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的生物制造和仿生机械学;物理学科中的纳米科学,力学学科中的机电系统动力学问题。现代制造科学是支撑和产生先进制造技术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它涉及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的理论和建模,制造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
6、理、传递及应用,制造模式与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制造产品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过程及系统的测量、监控理论和方法,以及制造自动化理论等。学科交叉研究不是一个学科的科学知识在另一个学科的简单应用,例如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制造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数学和力学在制造科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就不应视为学科交叉。学科交叉可以这样理解:某学科要寻求自身的突破和发展,必须依赖与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而交叉研究的结果又能促进自身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此外,其研究队伍应当具备相应的交叉学科知识群和研究条件。国内外制造科学的发展经验表明,学科交叉是推动制造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虚拟制造、快速成形技术、微机电系统、敏捷制造等的出现
7、及发展就是学科交叉的结果。6.1.2 现代制造科学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现代制造科学主要研究的科学问题21世纪制造科学领域至少有如下重要科学问题:(1)计算机、微电子和光学关键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基础及新材料的制备。(2)现代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的基础理论。(3)制造过程与系统的数学描述、建模、仿真及优化,制造中的计算机几何。(4)设计及制造过程信息的获取、表达及传递,非全信息状态下的决策,非符号信息表达,制造信息保真及传递,海量制造信息的管理等。(5)网络制造、虚拟制造基础理论,网络及虚拟环境下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全局最优决策理论。(6)支持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创新的理论及方法。(7)现代制造过程和制造
8、系统中的人机环境界面交互、协调和统一理论。(8)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适合中国国情及文化背景的高效、快速、可重组的先进制造生产理论及其模式。(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制造生产模式的经营管理及虚拟企业的基础理论及运作方法。(10)微米/纳米系统的设计、制造理论与方法。(11)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造理论和方法。6.1.3 制造科学与纳米科学技术的交叉制造科学与纳米科学技术的交叉纳米制造纳米制造科学科学纳米制造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从宏观领域进入微观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它泛指纳米级(0.11.0nm)尺度的材料制备、零件及系统的设计、加工制造、测量和控制的相关科学和技术
9、。纳米制造科学技术研究涉及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物理科学、光学、生物学和制造科学等。它不仅导致制造科学向微观领域扩展,而且对国家未来的科技、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强大具有战略意义。例如:在宏观研究中所常用的物理量(如弹性模量、密度、温度、压力等),在微观尺度领域可能要重新定义;经典的牛顿定理、欧几里德几何、热力学、电磁学、流体力学可能不再适用,需要重新定义和描述;而量子效应、物质的波动性、原子力等微观物理特性却要起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发现,有的宏观脆性材料在纳米尺度时具有很强的塑性;流体在微管流动中,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对管壁的附着力已不可忽略;在纳米加工及表面质量分析中,必须考虑原子间的结合力并应用微观
10、物理的知识。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大力发展纳米科学来加以解决。纳米制造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如下:(1)纳米级精度和表面的测量仪器(如可用于加工、测量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显微测量激光干涉仪等)。(2)纳米级表层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的检测。(3)纳米级表面的加工(超精密切削、镜面磨削、原子和分子的去除/搬迁/重组的扫描隧道显微加工等)。(4)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级微器件与微机电系统的设计、制造与控制理论与技术。6.1.4 制造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交叉制造管理科学制造生产模式是管理科学、社会人文科学与制造科学的交叉。事实已经证明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果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中国的制造商
11、如果要想成为国际名牌企业,除了要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世界一流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当然,其先决条件是企业内外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竞争机制。制造生产模式是制造业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而采取的一定的组织生产模式。福特公司大批量生产模式以提供廉价的产品为主要目的,柔性生产模式以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为主要目的,敏捷生产模式以向顾客及时提供所需求的产品为主要目的,绿色制造以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为主要目的。制造模式主要研究企业高效经济运筹、生产组织和管理、企业间合作、质量保障体系、人机环境关系等。人是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制造系统、制造过程和生产
12、模式中人的思想行为、人机关系、人际关系、企业社会环境、人在制造中的积极作用就成为制造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交叉的主要研究内容。中国现行的科学研究体制和教育体制中有不利于学科交叉的因素。在美国,制造专业一般设在工业工程系,制造科学和工业管理经过长期的交叉融合,已经自成一体。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没有管理专业,管理也没有被看做是科学。此后,虽然设立了管理专业和人文专业,但多数仍然与制造专业分家,造成了教育体制上管理和制造的分离状态,不利于学科交叉。中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发展过程中,制造技术和制造管理的交叉融合将与企业市场竞争机制的深化改革和完善并驾齐驱。6.1.5 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
13、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制造信息科学制造信息科学信息在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代产品的信息含量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在信息时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受到制造信息的制约。制造过程主要是信息在原材料(毛坯)上的增值过程。许多现代产品的价值增值主要体现在信息上。因此,制造过程中信息的获取和应用十分重要。21世纪是信息世纪,网络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制造科学技术走向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与制造有关的信息主要有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管理信息。这一领域有如下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1)制造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应用,海量制造信息的管理及其向知识和决策的转化。(2)非符号
14、信息的表达,制造信息的保真传递,非完整制造信息状态下的生产决策,虚拟制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设计与制造,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中的控制科学等问题。这些内容是制造科学与信息科学基础融合的产物,在信息科学中独具特色,构成了制造科学中的新分支制造信息学。6.1.6 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仿生制造科学仿生制造科学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人们已经应用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来计算、分析、推论和控制制造系统或制造过程。实际上,制造过程、制造系统和生命过程、生命系统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制造系统和生命系统都是非线性耗散系统,都有生命周期。生物通过基因遗传将自己的基本特征复制给下一代;同样,新产
15、品往往是在老产品基础上发展的。生命系统和现代制造系统的结构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大脑(计算和控制系统)、四肢(执行系统)、传感和神经(信息系统)。生命系统和现代制造系统都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协调性和智能性。现代制造系统的这些生物特性研究是制造科学所面临的前沿课题。如生物制造中的生物去除加工,采用生物菌对材料进行加工,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生物电化学和微机械加工的交叉科学技术。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还表现在机械仿生学研究上,蛇形机器人、多足机器人、假肢、人工关节、机械手和智能机器人都是典型的机械仿生研究。可以预见,21世纪将进入制造科学与生命科学全面交叉发展的时代。这一领域有如下主要研究内
16、容:(1)仿生机械相关的生物力学原理。(2)生物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3)组织工程材料成形的信息模型与物理模型。(4)面向生物工程的微操作系统原理、设计与制造基础。(5)仿生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6)仿生系统的集成理论与技术。6.2.1 可持续发展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动力与空间可持续发展是制造技术创新的动力与空间面对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难题,各国均以法定文件形式确定可持续发展为21世纪的产业发展模式。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ISO14000系列标准,对未能取得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禁止或限制进入市场流通,以保证企业及其产品的“环境竞争力”。6.2 制造技术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主
17、要指的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主张世界上任何地区、任何国家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别的地区、别的国家的发展能力为代价,主张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可见,可持续发展包括这样一些重要原则:(1)发展的持续性,现代的发展不损害后人的发展能力。(2)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人的繁衍、物质的生产、自然界对于人类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源的产出三方面构成一个巨型系统,任何一方面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的持续发展。现代的工业生产模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主要表现是:环境意识淡薄,“先污染,后治理”;回收、再生意识差;重视降低成本,而不重视产品的耐用性和易于修理性,高享受是以高资
18、源消耗为代价的;环境立法、企业文化、环境生态系统教育不够。由于人类有意无意地忽视环境这一环节,所形成的一些生产模式导致世界系统运行的混乱与无序,因而使发展难以再持续下去。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为严重,由于人口多,水、耕地、森林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1/3、1/4;煤、石油、铁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需求,要求当今工业界减少其消耗量。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中国已明确了计划生育是国策,绿化造林是国策,环境保护是国策,这就从政策上保证了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制造技术提供了创新空间,是促进制造技术创新的动力。发展可持续制造技术,决不只是一
19、个管理问题。作为底层的制造技术,仍然要探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制造技术,而且要从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两方面进行突破性的研究。例如工业生态学、生态型制造技术、干式切削与磨削技术、汽车与计算机等电子电器类产品及其零件的100%回收技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技术、生长型制造的实用化技术、以人为中心协调环境与文化要求的文化主导型制造技术等,都要求对现行生产模式进行突破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正在推动新一轮技术创新:由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步变为技术型发展模式,变为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协调的新发展模式;由物质短缺的社会具有的大量生产模式转化到物质丰富的社会应有的一种新生产模式循环制造模式。6.
20、2.2 知识化是制造技术创新的资源知识化是制造技术创新的资源随着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趋向集成化和复合化,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对市场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产品设计活动越来越要求以最快的时间将所需要的新知识融入产品之中。产品设计是否成功,取决于所需要的知识,尤其是高新知识的含量。技术的产品和工艺(TPP)创新是实现了技术上新的产品和工艺,以及技术上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和工艺。所谓TPP创新的实现是指它被引入市场(产品创新)或应用于生产工艺(工艺创新)。TPP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组织、金融和商业等一系列的活动,而且是这一系列活动措施的综合。因此,也可以说,TPP创新依赖于科学知
21、识、工程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经济知识的积累与综合。而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是对制造技术创新的首要支持。实现不同领域的TPP创新,是以领域主导知识(或使能知识)为主,而综合应用众多的领域辅助知识来完成的。对制造技术创新而言,领域主导知识是有关制造本身的机理、规律、技术、技能、装置及系统等方面的知识,有量化的知识,更有众多非量化知识,如经验等。领域主导知识也是一种动态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领域主导知识也在不断更新。以对加工过程建模为例,传统的方法已不适应对加工过程的非线性、复杂性的描述,而基于人工智能(AI)的建模方法,或基于AI与解析法、数值法综合而成的建模方法则得到了发展,对加工过程有了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