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5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5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课件第5章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法u 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u 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u5.3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u 5.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u 5.5 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法u 5.6 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品质u5.7 系统传递函数的实验确定法u5.8 MATLAB在频域分析中的应用u本章小结u 习题从工程角度考虑,控制系统的性能用时域特性度量最为直观。但是,一个控制系统,特别是高阶系统的时域特性是很难用解析法确定的。尤其在系统设计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按时域指标进
2、行系统设计的通用方法。频率特性法是一种工程上广为采用的分析和综合系统的间接方法。它是一种图解方法,利用系统的频率响应图以及频率响应与时域响应之间的某些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频率特性法不用求解系统的特征根,只要求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就可以迅速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实验方法测出来,这对于那些难以用解析法确定其数学模型的系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用频率特性法设计系统还可以考虑噪声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对某些非线性系统也适用。本章主要介绍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及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判据、频率特性与时域响应的关系。5.1.1 频率特性的定义
3、频率特性的定义设一个RC网络如图5-1所示,其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分别为ur(t)和uc(t),其相应的拉氏变换分别为Ur(s)和Uc(s)。该电路的传递函数为(5-1)式中:T为时间常数,TRC。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1)()()(rcTssUsUsG图5-1 RC网络若ur(t)Ursint,当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电压的拉氏变换为对上式取拉氏反变换有(5-2)22rrc11)()()(sUTssUsGsU)arctansin(11)(22r22rcTtTUeTTUtuTt式(5-2)的第一项为暂态分量,第二项为稳态分量。当t时,暂态分量趋于0,这时电路的稳态输出为(5
4、-3)式中:Uc为输出电压的幅值,jc为输出电压的相角,jcarctanT。)sin()arctansin(1)(cc22cjtUTtTUturt;122TUUrc由式(5-3)可知,网络对正弦输入信号的稳态响应仍然是一个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幅值和相角发生了变化,其变化取决于频率。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任意线性定常系统。如果用A()表示输出、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比,即(5-4)用()表示输出、输入正弦信号的相角差,即(5-5)22rc11)(TUUATjjjarctan)(rc则不难发现,A()和()只与系统参数及正弦输入信号的频率有关。在系统结构和参数给定的情况下,A()和()仅仅是的函数。因此,
5、称为RC网络的幅频特性;j()arctanT为RC网络的相频特性。2211)(TA若频率连续取不同的值,可绘出RC网络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5-2所示。可见,当输入电压的频率较低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幅值几乎相等,两电压间的相角滞后也不大。随着的增高,输出电压的幅值迅速减小,相角滞后亦随之增加。当时,输出电压的幅值趋向于0,而相角滞后接近90。由于输入、输出信号(稳态时)均为正弦函数,故可用电路理论的符号法将其表示为复数形式,即输入为输出为则输出与输入之比为0 jreUcjcejU图5-2 RC网络的频率特性曲线(a)幅频特性;(b)相频特性(5-6)由式(5-6)可知,输出与输入之
6、比既有幅值A(),又有相角(),因此,在复平面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向量,即(5-7)称为频率特性,通常用G(j)表示,即(5-8)(jjrc0 jrjce)(eeeccjjjAUUUUTTTTjTj11ej11e1111jtanjarc22)()()()(rcrcjjjUUAjG综上所述,可对频率特性的定义作如下陈述: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之比对频率的关系特性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记为G(j),即(5-9)()()j()j()(jjARCG5.1.2 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设系统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分别为r(t)和c(t),其拉氏变换分别为R(s)和
7、C(s),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设传递函数具有如下形式:(5-10)式中:p1,p2,pn为传递函数的极点。为方便讨论并且不失一般性,设所有极点均为互异实数,即没有重根。)()()(sRsCsG)()()()()(21npspspssNsDsNsG若输入信号为正弦函数,即r(t)Rsint其拉氏变换为(5-11)j)(j()(22ssRsRsR则有(5-12)式中:Ci,B1,B2均为待定常数。对式(5-12)求拉氏反变换,可得输出为(5-13)j)(j()()()()()()(21ssRpspspssNsRsGsCnjj211sBsBpsCniiitttpniiBBCtcij2j11eee)(
8、对于稳定系统,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当t时,则有所以,输出的稳态分量为 (5-14)式中:(5-15)(5-16)。0lim1nitpitieCttBBtcj2j1see)(j21)j(j)(limj1RGsRsGBsj21)j(j)(limj2RGsRsGBs由于G(j)为复数,可写为(5-17)而且,G(j)与G(j)是共轭的,故G(j)可写成(5-18)将式(5-17)、(5-18)分别代入式(5-15)、(5-16)得)(j)j(je)(e)j()j(jAGGG)(je)()j(jAG)(j1e)(j2jARB)(j2e)(j2jARB再将B1,B2之值代入式(5-14),则有(5-19
9、)式中:A()C/R|G(j)|,恰好是系统的幅频特性;而()jcjrG(j),也恰好是系统的相频特性。因此,系统的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5-20)j2)()()(j)(jsjjtteeARtc)()(sin)(jjcCtAR)(jj)(jsGssG需要指出的是,频率特性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否则不能使用拉氏变换。上述理论是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推出来的,如果系统不稳定,则暂态分量不趋向于0,系统响应也不趋向于稳态分量,无法观察系统的稳态响应。但理论上,系统的稳态分量总是可以分离出来的,并不依赖于系统的稳定性。另外,由G(j)G(s)|sj可知,系统的频率特性包含了系统的全部运动规
10、律,因此也是控制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并成为系统频域分析的理论根据。5.1.3 正弦输入信号下稳态误差的计算正弦输入信号下稳态误差的计算当r(t)Rsint时,有输入函数在虚轴上不解析。因此,这种情况下不能用终值定理求解系统的稳态误差,但此时可用频率特性法进行分析。22)(sRsR【例例5-1】某系统如图5-3所示。已知r(t)5sin2t,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解解 由结构图可求得系统误差传递函数为所以有2arctanarctan21j2j1)j()j()j(222eRE21)(11)()()(kesssGsRsEs图5-3 例5-1系统结构图此题2 rad/s,所以则有即4.1879.0)45
11、4.63(410)j(e4.1895.3054.1879.0)j()j()j(eRE)4.182sin(95.3)(sstte5.1.4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绘制成曲线,再运用图解法进行研究。频率特性曲线一般有以下四种。1)一般坐标特性曲线此时,系统的幅频特性A()和相频特性j()分开绘制,而且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刻度都是常用的线性刻度。例如,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见图5-2。2)极坐标特性曲线极坐标特性曲线也称做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以横轴为实轴、纵轴为虚轴,构成复数平面。对于任一给定的频率,频率特性值为复数。若将频率特性表示为
12、实数与虚数和的形式,则实部为实数坐标值,虚部为虚数坐标值。若将频率特性表示为复数指数形式,则为复平面上的向量,而向量的长度为频率特性的幅值,向量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频率特性的相角。在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中,频率为参变量,一般用小箭头表示增大时幅相曲线的变化方向。由于幅频特性为的偶函数,相频特性为的奇函数,则从0和从0的幅相曲线关于实轴对称。因此,一般只绘制从0的幅相曲线,而且称从0的幅相曲线为从0幅相曲线的镜像曲线。当的取值为到时,幅相曲线又称为奈奎斯特(Nyquist)曲线。例如,RC网络组成的惯性环节,其频率特性可表示为TeTGtanjarc2211)j(图5-4 惯性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
13、曲线当0时,A(0)1,(0)0;当时,A()0,()90。由此绘制出的频率特性是一个圆心在(0.5,j0)、半径为0.5的半圆,如图5-4所示。3)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为伯德(Bode)图,它由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和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组成,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横坐标表示频率,单位为弧度/秒(rad/s),但按lg线性分度。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按下式进行线性分度,单位是分贝(dB)。L()20lgA()(5-21)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按()进行线性分度,单位为度()。由此构成的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对数分度和线性分度如图5-5所示。在线性分度中,当
14、变量增大或减小1时,坐标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而在对数分度中,当变量增大10倍或减小为原来的1/10时,称为十倍频程(dec),坐标间距离变化一个单位长度。图5-5 对数分度与线性分度(a)对数分度;(b)线性分度在工程设计和绘图中,采用Bode图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点:(1)频率(横坐标)按对数分度,实现了非线性压缩,便于在较大频率范围内反映频率特性的变化情况。而且这种对数分度使低频部分排列稀疏,分辨精细,而高频部分排列密集,分辨粗略,这正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2)对数幅频特性采用20lg|G(j)|,将幅值的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算,大大简化了绘图过程,使设计和分析变得相对容易。例如,RC网络
15、组成的惯性环节,其对数频率特性可表示为取T1,其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6所示。2211lg20)(lg20)(TALTjarctan)(图5-6 的Bode图j114)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将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合并为一条曲线,称做对数幅相特性曲线。横坐标为相频特性j(),纵坐标为对数幅频特性L(),频率作为参变量标在曲线上相应点的旁边,此曲线又称为尼柯尔斯图。图5-7为T0.5时RC网络的对数幅相特性曲线。上述四种频率特性曲线中,极坐标特性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最为常用。图5-7 RC网络的对数幅相特性曲线在第2章中曾经述及,控制系统通常由若干典型环节组成,常见的典型环节有比例环节、积分环节、
16、微分环节、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和延迟环节等。下面分别讨论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K,其频率特性表达式为5.2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G(j)K(5-22)显然有A()K,j()0。1)幅相频率特性由于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G(j)Kej0(5-23)因此,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仅仅是实轴上的一个固定点(K,j0),如图5-8所示。图5-8 比例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由式(5-23)可知L()20 lgK(5-24)j()0(5-25)可见,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高度等于20 lgK分贝的水
17、平线,而对数相频特性为一条与横坐标相重合的直线,如图5-9所示。图5-9 比例环节的Bode图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s,其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5-26)显然有A()1/,()90。j1)j(G1)幅相频率特性由于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5-27)因此,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沿负虚轴从无穷远处指向原点,即曲线与负虚轴相重合,如图5-10所示。90je1)j(G图5-10 积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由式(5-27)可知(5-28)上式是一个线性方程,在Bode图上表现为一条斜线,其斜率为20 dB/dec。这就意味着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通过
18、横轴1 rad/s点,且斜率为每十倍频程下降20 dB的斜线,见图5-11。需要说明的是,斜率20 dB/dec通常用20表示。lg201lg20L图5-11 积分环节的Bode图积分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由下式所描述:j()90(5-29)式中:不论取何值,j()恒为90,是一条纵坐标为90的水平线,如图511所示。3.微分环节微分环节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s,其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G(j)j(5-30)显然有A(),j()90。1)幅相频率特性由于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G(j)ej90(5-31)因此,其幅相频率特性沿正虚轴从原点指向无穷远处,即曲线与正虚轴相重合,如图5-12所示
19、。图5-12 微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由式(5-31)可知L()20 lg(5-32)这说明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与积分环节相比只差一负号,是一条通过横轴1 rad/s点,且斜率为每十倍频程增加20 dB的斜线,通常用20表示,如图5-13所示。微分环节与积分环节以零分贝线互为镜像。微分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由下式所描述:(5-33)90)(j图5-13 微分环节的Bode图式中:()恒为90,与频率无关,是一条纵坐标为90的水平线,如图513所示。4.惯性环节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1/(Ts1),其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5-34)显然有TeTTjG1tanj22
20、11j11)(,11)(22TATjarctan)(1)幅相频率特性参考RC网络,见图5-4。2)对数频率特性由式(5-34)可知(5-35)在时间常数T已知的情况下,将由0取值,并计算出相应的L()值,即可绘出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5-14所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所绘曲线精确,但很费时,工程上一般不采用,而是代之以简便的近似方法,即用渐近线分段表示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近似法的思路如下:221lg20)(TL在低频段,很小。当即T1时,式(5-35)可略去根号内的1,于是,对数幅频特性可近似为L()20 lgT(5-36)这是一个线性方程,意味着的高频段可用一条斜率为20的斜线来表示,
21、称为高频渐近线。由式(5-36)还可看出,当时,L()0 dB,即高频渐近线在时正好与低频渐近线相交,交点处的频率称为转折频率。T1T1T1T1因此,渐近线由两段曲线组成,以为转折点。渐近线与实际的L()曲线之间的最大误差发生在转折频率处,其值约为3 dB,如图5-14所示。可见,用渐近线代替实际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误差并不大,若需要绘制精确的对数幅频特性时,可按误差对渐近线加以修正。误差曲线如图5-15所示。T1图5-15 惯性环节的误差曲线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为j()arctanT(5-37)当0时,j()0;当时,j()45;当时,j()90。由于对数相角是T的反正切函数,因此对数相频特
22、性关于(j()45)这一点是奇对称的,如图5-14所示。顺便指出,惯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均是和T乘积的函数。对于不同时间常数的惯性环节,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左右移动,但其形状保持不变。T1,1T5.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的典型实例是工业上常用的比例-微分控制器。其传递函数为G(s)s1式中:是时间常数。其相应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G(j)1j(5-38)显然有,1)(22Ajarctan)(1)幅相频率特性由于一阶微分环节的频率特性可表示为(5-39)因而,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条由(1,j0)点出发、平行于虚轴而一直向上引伸的直线,如图5-16所示。TeGarc
23、tanj221)j(图5-16 一阶微分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由式(5-39)可知(5-40)可见,一阶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与惯性环节相比也是只差一个负号,二者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也关于零分贝线互为镜像。其渐近线由两段组成,低频段斜率为0,高频段斜率为20,以为转折频率。最大误差同样发生在转折频率处,其值约为3 dB,如图5-17所示。221lg20)(L1图5-17 一阶微分环节的Bode图一阶微分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为 j()arctan(5-41)当0时,j()0;当时,j()90。同样与惯性环节的对数相频特性差一负号,因此关于(j()45)这一点是奇对称的,如图5-17所
24、示。16.振荡环节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其相应的频率特性为(5-42)2nn22n222121)(ssTssTsGn2nn22n2n2 j)(112 j)j(G显然有(5-43)与(5-44)2n22n)2()(1 1)(A2nn)(12arctan)(j1)幅相频率特性根据式(5-43)和式(5-44),以阻尼比为参变量,频率由0取一系列数值,计算出相应的幅值和相角,即可绘制出振荡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如图5-18所示。当0时,幅值A()1,相角()0,所有特性曲线均起始于(1,j0)点。当n时,(n)90,特性曲线与负虚轴相交;阻尼比越小,虚轴上的交点离原点越远。当时,A()0,(
25、)180,特性曲线在第三象限沿负实轴趋向坐标原点。,21)(nA图5-18 振荡环节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2)对数频率特性这时有(5-45)阻尼比取不同的数值,可作出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簇如图5-19所示。但工程上仍然采用渐近线,方法如下:低频段:当n,即时,同时略去1和2/n项,近似取(5-47)式(5-47)表明,高频段是一条斜率为40的直线,并在转折频率n处与作为低频渐近线的零分贝线衔接。可见,振荡环节的渐近线是由零分贝线和斜率为40的斜线交接而成的,转折频率为n,如图5-19所示(图中粗线为渐近特性)。)lg(40)lg(20)(2nnL图5-19 振荡环节的Bode图用渐近线代替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