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课件第5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课件第5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计算机网络应用教程 课件第5章 计算机网络 应用 教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第5章局域网组网技术章局域网组网技术5.1局域网传输介质5.2局域网组网设备5.3局域网组网方法5.4本章小结5.1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传输介质5.1.1 IEEE 802.3标准支持的传输介质标准支持的传输介质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IEEE 802委员会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与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与接入到物理传输介质有关的内容放在MAC子层,而LLC子层与物理传输介质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LLC子层都是透明的。现以IEEE 802.3标准为例介绍以太网所支持的各种物理传输介质。IEEE 802.3由一系列标准组
2、成,这些标准定义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与物理层的规范。IEEE 802.3标准系列总共包括数十个子标准,每个子标准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物理传输介质。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以太网的物理层目前支持多种物理传输介质,具有多种网络传输速率。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从1 Mb/s到100 Gb/s不等,其物理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粗缆和细缆)、双绞线(STP和UTP)以及光纤等。早期的IEEE 802.3描述的物理传输介质类型包括10 Base-2、10 Base-5、10 Base-F与10 Base-T等;后来推出的快速以太网物理传输介质类型包括100 Base-TX、100 Base-T4与100 Base
3、-FX等。这些IEEE 802.3物理层标准与LLC子层和MAC子层的关系如图5.1所示。表5.1列出了常见的IEEE 802.3标准,并分别给出了每个子标准的名称、颁布时间及其功能描述。图5.1 IEEE 802物理层标准与LLC和MAC子层的关系表5.1 常见以太网标准5.1.2 主要的主要的IEEE 802.3物理层标准物理层标准IEEE 802.3标准系列中物理层的标准很多,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IEEE 802.3物理层标准。1.10 Base-2标准标准10 Base-2标准的名称来源于这种网络所采用的物理传输介质的若干特性。“10”代表网络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0 Mb/s。“Base”
4、表示采用基带(baseband)信号传输。“2”是指每个网段单根线缆最大的长度为200 m。事实上,在实际应用当中每个网段单根线缆最长只能达到185 m,IEEE 802委员会将185 m近似为200 m,以便与整个IEEE 802标准系列中其他标准的名称保持一致。由于采用阻抗为50 的细同轴电缆(细缆)作为传输介质,因此10 Base-2也被称为细缆以太网(thin Ethernet)。10 Base-2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数据传输速率为10 Mb/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支持10 Base-2标准的网卡上提供BNC(British Naval Connector)接口,细缆通过BNC-T型连
5、接器与网卡相连。10 Base-2的主要优点是网络抗干扰能力强。此外,10 Base-2使用的线缆与连接头的价格比较便宜,而且不需要购置集线器等设备,安装非常方便,十分适合构建终端设备较为集中的小型以太网络。10 Base-2的缺点是每个网段单根细缆的最大长度不能超过185 m,否则信号将严重衰减;10 Base-2每个网段内最多只能接入30个结点。另外,10 Base-2网络的维护和扩展比较困难。10 Base-2组网使用的主要硬件设备有:细同轴电缆、带有BNC接口的以太网卡、中继器、BNC-T型连接器以及终结器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10 Base-2曾经是最主要的10 Mb/s以太网标
6、准。但是,随着人们对更高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价格低廉的五类双绞线的出现以及IEEE 802.11无线网络的推广和普及,10 Base-2(以及10 Base-5)已经渐渐过时了。不过,今天仍然可以在许多地方看到一些还在运转的10 Base-2网络。2.10 Base-5标准标准由于采用阻抗为50 的粗同轴电缆(粗缆)作为传输介质,因此10 Base-5也被称为粗缆以太网(thick Ethernet)。10 Base-5标准名称中的“5”表示每个网段单根线缆最大的长度为500 m。粗缆的直径为9.5 mm,线芯为铜导线,其外为绝缘层,绝缘层之外是屏蔽层,线缆的最外面是塑料保护层。10 Base
7、-5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数据传输速率为10 Mb/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支持10 Base-5标准的网卡上提供AUI(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接口,粗缆通过AUI接头与网卡相连。相对于10 Base-2使用的细缆,由于10 Base-5使用的粗缆直径更粗、强度更高,并且具有屏蔽层,因此其最大传输距离比细缆长,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粗缆主要用于构建主干网络,用来连接多个由细缆构成的网络。10 Base-5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网络抗干扰能力较强。同时,10 Base-5比10 Base-2具有更大的地理覆盖范围,10 Base-5每个网段单根线缆的最大长度为500 m,最
8、大网络干线电缆长度可达2500 m,每个网段内最多可以接入100个结点。相对于10 Base-2,10 Base-5的主要缺点是网络安装、维护与扩展比较困难,组网成本较高。10 Base-5组网使用的主要硬件设备包括:粗同轴电缆、带有AUI接口的以太网卡、中继器、收发器以及终结器等。无论是采用细缆的10 Base-2标准,还是采用粗缆的10 Base-5标准,它们均为总线型拓扑结构,即在一根线缆上接多个结点,这种拓扑结构适用于计算机结点比较密集的应用环境。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当一个触点发生故障时,故障会串联影响到整根线缆上的所有结点,故障的诊断与修复都比较困难。因此,同轴电缆将逐步被非屏蔽双绞线
9、或光缆取代。3.10 Base-T标准标准与10 Base-2和10 Base-5标准一样,10 Base-T标准名称中的“10”是指网络传输速率为10 Mb/s;“Base”表示采用基带传输;“T”代表物理传输介质使用双绞线(Twisted Pair,TP),每一对双绞线中的两条线缆互相缠绕在一起,其目的是减少电磁干扰以及线缆之间的串扰。10 Base-T标准源于StarLAN标准。StarLAN是第一个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为1 Mb/s的以太网。IEEE 802委员会于1987年将StarLAN定为IEEE 802.3e标准,此标准也被称为1 Base-5标准。10 Base-T采
10、用星型拓扑结构,通常使用集线器(hub)或交换机(switch)作为中心结点,从集线器(或交换机)上到星型网络中的每一个结点都有一个端口(port)与之相连。从集线器(或交换机)到每个结点的单根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100 m。10 Base-T使用曼彻斯特编码。双绞线分很多种类,比较常见的有三类线(Cat3)和五类线(Cat5)。以五类双绞线为例,一根双绞线中总共包含四对八根线。其中,四根为纯色线,颜色分别是橙色、绿色、蓝色、棕色;其余四根为纯色与白色相间的花线,颜色分别是白橙色、白绿色、白蓝色、白棕色。双绞线通过RJ-45接头与网卡或其他网络设备的端口相连。RJ-45接头的引脚排序与双绞线的四
11、对八芯的结构如图5.2所示。图5.2 RJ-45接头和双绞线事实上,10 Base-T只用到三类线或五类线所提供的四对八根线中的两对四根,即引脚序号为1和2以及引脚序号为3和6的两对线。双绞线的四对八芯线缆与RJ-45接头八个引脚的连接顺序和方法主要遵循两个标准,即T568A和T568B,这两个标准的引脚连接顺序如图5.3所示。图5.3 T568A与T568B标准引脚连线顺序图 从图5.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T568A还是T568B标准,双绞线的八根线芯都是按照花线与纯色线相互交替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在电信号上,花线代表正(positive),纯色线代表负(negative)。仔细观察图5.3可以
12、看出T568A与T568B标准大体相似,唯一的区别是将橙线对与绿线对进行了调换。对于10 Base-T标准而言,四对八芯双绞线中的橙线对(包括橙线和白橙线)负责数据的发送,绿线对(包括绿线和白绿线)负责数据的接收。双绞线中另外两对(蓝线对和棕线对)线缆是为将来实现更高的带宽预留的,在10 Base-T中没有用到。如果一根双绞线的一端按照T568A标准与RJ-45接头连接,另一端按照T568B标准与RJ-45接头连接,则这种双绞线称为“交叉线”(crossover cable)。交叉线通常用于相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例如集线器与集线器之间、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如果一根
13、双绞线的两端按照相同的标准与RJ-45接头连接,由于没有出现线缆和引脚的交叉(引脚1连接引脚1,引脚2连接引脚2,依此类推),每根线都直接与对应编号的线相连,因此这种线被称为“直通线”(straight-through cable)。直通线一般用于网络中计算机与集线器(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10 Base-T组网所需的主要设备有:三类或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带有RJ-45接口的以太网网卡、集线器、交换机以及RJ-45接头等。4.10 Base-F标准标准事实上,10 Base-F是一组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的10 Mb/s以太网标准的总称,它包括以下三个标准:10 Base-FL、10 B
14、ase-FB与10 Base-FP。10 Base-FB标准主要用于连接多个集线器或交换机的主干网络,现在已很少使用。10 Base-FP标准是一种无需中继器的星型网络,但是此标准从未得到实现。这三个标准中目前仍在使用的是10 Base-FL标准,其网络传输速率为10 Mb/s,使用曼彻斯特编码。10 Base-FL标准采用一对(两根)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作为传输介质,一根光纤用于数据发送,另一根光纤用于数据接收,是一种全双工的通信模式。每个网段单根光缆的最大长度为2000 m。10 Base-FL标准使用光缆通过光脉冲信号传输数据,而不采用电信号传输数据。相对于以铜导线
15、(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光纤不受外界的电磁干扰,可以用于存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中。其次,10 Base-T标准每个网段单根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仅为100 m,而10 Base-FL标准每个网段单根光缆的最大长度可达2000 m。目前,10 Base-FL标准在局域网中已经比较少见,它已经逐步被传输速率更高的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标准所取代。5.100 Base-TX标准标准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10 Mb/s以太网技术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传输速率的需求。在1993年10月以前,对于要求10 Mb/s以上数据传输速率的局域网应用,只有
16、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可供选择,它是一种以光缆为传输介质,网速为100 Mb/s的局域网技术,其造价非常昂贵。为了满足用户对更高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IEEE 802委员会开始对网速为100 Mb/s的以太网的各种标准进行研究。IEEE于1995年3月宣布了IEEE 802.3u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标准,计算机网络从此进入快速以太网时代。快速以太网是对传统10 Mb/s以太网标准的扩展。快速以太网采用非屏蔽双绞线(UTP)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使用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与10 Base-T中所有线缆都接入集线器相类似,快速以太网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事实上,快速
17、以太网具有与原有10 Base-T标准的兼容性,能够从10 Base-T网络采用即插即用(plug-and-play)的方式升级到100 Mb/s的快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有时也被称为100 Base-X,与前述的低速以太网标准相似,“100”是指网络传输速率为100 Mb/s,“Base”表示采用基带传输。100 Base-X名称中的“X”可以代表TX,此类标准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X”也可以代表FX,此类标准以光纤为传输介质。根据网络采用的传输介质不同,快速以太网包括许多种不同的标准,例如100 Base-TX、100 Base-T4、100 Base-T2和100 Base-FX等。在各种
18、快速以太网标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100 Base-TX标准。100 Base-TX标准采用五类(或五类以上)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事实上它只使用五类双绞线中的两对(四根)线。与10 Base-T网络一样,这四根线在标准的连接中与编号为1、2、3和6的引脚相连。由于标准的五类线包含四对八根线,因此从理论上它可以支持两路100 Base-TX通信线路。各个线缆与接头引脚的排列方式通常按照前述的T568A或T568B标准进行连接。橙线负责数据的发送,通常编号为第2对线;绿线负责数据的接收,通常编号为第3对线。在100 Base-TX标准中,每个网段单根双绞线的最大长度为100 m。通常情况下,100
19、Base-TX网络使用两对四根工作线缆中的一对进行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使用另一对进行相反方向的数据传输,实现全双工通信。100 Base-TX网络的组网方式与10 Base-T非常相似。在组建局域网时,网络中的结点和设备(比如计算机、打印机等)通常直接与集线器或交换机相连,构成一个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当然,也可以用一根交叉线直接连接两个网络设备。6.100 Base-FX标准标准100 Base-FX是一种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快速以太网标准。100 Base-FX通过在两根光纤中传播波长为1300 nm的近红外线(Near-InfraRed,NIR)进行数据传输,一根光纤用于数据发送,另一根
20、光纤用于数据接收。100 Base-FX网络可以使用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根据所使用的光纤类型和工作模式的不同,100 Base-FX网络的最大网段长度可以是400 m(半双工通信模式)与2000 m(全双工通信模式)不等。100 Base-FX网络适用于存在较强电磁干扰的工作环境,对于网络连接距离较长或系统保密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特别适合。5.2局域网组网设备局域网组网设备5.2.1 网卡网卡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也称为网络接口控制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或者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是
21、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网络组件。人们通常将网络接口卡简称为“网卡”。常见的网卡实现形式是插在计算机总线上的扩展卡,该扩展卡既可以是台式机主机箱内的一块扩展网络接口卡,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中的一块PCMCIA卡。但是,网卡低廉的成本与以太网标准的高度普及意味着大多数新一代计算机可以直接在其主板上提供集成的网络接口。网卡是局域网中连接计算机与物理传输介质的接口。在网卡中具备了采用特定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标准(例如以太网、令牌环网等)进行通信所需的电路。这为构建一个完整的网络协议栈提供了基础,既允许同一局域网中不同小组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还支持在大型网络中计算机通过路由协议(如IP协议)进行通
22、信。网卡除了实现与网络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与电信号匹配之外,还涉及数据帧的发送与接收、数据帧的封装与拆封、介质访问控制、数据的编码与解码以及数据缓存等功能。尽管在局域网领域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网络技术(例如令牌环网络),以太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处于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每个以太网的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48位长的串号,该串号存储在只读存储器中,称为网卡的MAC地址。以太网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网卡。正常情况下,假定不会出现两块网卡具有相同MAC地址的情况,因为网卡的生产者从IEEE成批购买MAC地址并在生产网卡时给每一个网卡分配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网卡不仅提供对网络传输介质的访
23、问,而且还通过MAC地址提供一种低层的网络设备编址系统。因此,根据OSI参考模型的功能划分,网卡既是一个物理层设备,又是一个数据链路层设备。5.2.2 中继器中继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最底层(物理层)的网络互连设备是中继器(repeater)。中继器是一种模拟电子设备,用来处理与其相连线缆上的信号。中继器接收与其一端相连的线缆上的信号,然后将信号放大,再将放大后的信号传给与其另一端相连的线缆,从而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中继器并不了解数据帧、数据包或者头信息(header)这些概念,它所关注并加工处理的对象是那些将比特流通过编码转换成电信号的符号。传统以太网在组网过程中最多允许使用四个中继器,使信
24、号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500 m2500 m。为了能够成功地通过中继器将数据从一个网段传输到另一个网段,与中继器端口相连的各个网段必须具有相同的数据帧格式与数据传输速率。这意味着不能用中继器连接IEEE 802.3标准的以太网与IEEE 802.5标准的令牌环网,也不能通过中继器连接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10 Mb/s与100 Mb/s的以太网。5.2.3 集线器集线器集线器(hub)是一种将多个以太网设备连接到一起,使其构成一个单独网段的网络互连设备。集线器通常也被称为以太网集线器(Ethernet hub)、中继集线器(repeater hub)或者多端口中继器(multiport repeat
25、er)。集线器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port),从任何一个输入端口流入的信号将出现在除流入端口之外的其他所有输出端口上。因此,集线器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多个端口的中继器。与中继器一样,集线器也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因此通常也将集线器称为物理层设备或者第一层网络互连设备。在物理层,集线器并不支持许多复杂的上层网络概念,例如集线器不会解读从其中流过的数据,也不知道数据流中哪些是源地址哪些是目的地址。集线器只是负责接收流入的以太网数据帧,然后将这些表示比特流的电信号广播出去,发送给网络中的其他设备。大多数集线器能够检测出一些典型的传输问题,例如个别端口若出现过多的冲突与传输超时现象,集线器会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