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技术》课件第22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联网通信技术》课件第22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联网通信技术 联网 通信 技术 课件 22
- 资源描述:
-
1、 第22章传播特性及多址技术22.1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2.2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及效应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及效应22.3传播路径损耗模型传播路径损耗模型22.4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无线通信中的多址技术22.5无线抗衰落及抗干扰技术无线抗衰落及抗干扰技术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22.1 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及其特点22.1.1 无线电波的边界效应无线电波的边界效应(1)反射。当无线电波碰到的障碍物的几何尺寸大于其波长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可能发生在地球表面,也可能发生在建筑物墙壁或其他大的障碍物表面。多个障碍物的多重反射会形成多条传播路径,造成多径
2、衰落。(2)折射。当无线电波穿过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速度不同会造成路径偏转,即发生折射。(3)绕射。当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被障碍物的尖利边缘阻挡时会发生绕射(物理中也称为衍射)。无线电波的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但是当障碍物的尺寸远大于电波波长时,绕射就会变弱。(4)散射。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小于其波长的障碍物且障碍物的数目又很多时,将会发生散射。散射波产生于粗糙表面、小物体或其他不规则物体,在实际环境中,雨点、树叶、微尘、街道路标、路灯杆等都会引起散射。散射会造成能量的散射,形成电波的损耗。另外,由于能量的扩散与媒质的吸收,传输距离越远,信号强度越小。22.1.2 无线电波
3、传播的方式无线电波传播的方式1.地波传播方式地波传播是指电磁波沿地球表面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电波在地球表面上传播,地面上有高低不平的山坡和房屋等障碍物,根据波的衍射特性,只有当波长大于或相当于障碍物的尺寸时,波才能明显地绕过障碍物。地面上的障碍物一般不太大,长波、中波和中短波均能绕过,而短波和微波由于波长过短,在地面上不能绕射,只能按直线传播。地波的传播比较稳定,不受昼夜变化的影响,而且能够沿着弯曲的地球表面达到地平线以外的地方。但地球是个良导体,地球表面会因地波的传播引起感应电流,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而且频率越高,损失的能量就越多,因此中波和中短波的传播距离不长,一般在几百千米范围
4、内,可用于进行无线电广播。长波沿地面传播的距离要远很多,但发射长波的设备庞大、造价高,因此长波很少用于无线电广播,多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等2.天波传播方式天波传播就是自发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进入高空被不均匀的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端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信号一般要经多次反射后才能到达接收端。电离层对于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实验证明,波长短于10 m的微波能穿过电离层,波长超过3000 km的长波几乎会被电离层全部吸收。对于中波、中短波、短波,波长越短,电离层对它吸收越少而反射越多。因此,短波最适宜以天波的形式传播,它可以被电离层反射到几千千米以外。但是,电离层是不稳定的,白天受阳光
5、照射时电离程度高,夜晚电离程度低,因此电离层在夜间对中波和中短波的吸收减弱,这时中波和中短波也能以天波的形式传播。3.空间波传播方式当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架设得较高时,在视距范围内,电磁波既可以直接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也可以经地面反射到达接收天线,因此,接收天线处的场强是直射波和反射波的合成场强,直射波不受地面影响,而反射波则要受到反射点地质、地形的影响。空间波在大气的底层传播,传播的距离受地球曲率的影响,收、发天线之间的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距范围内,若将天线架设在高大建筑物或山顶上,则可以有效地延伸空间波的传播距离,同时还可以利用微波中继站来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空间波在传播过程中除了受地形
6、地物影响外,还受低空大气层(即对流层)的影响。4.对流层传播方式距离地面大约10 km以内的大气层称为对流层。由于对流层中大气温度、压力和湿度的变化使得大气介电常数随高度而改变,当电波通过这些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就会经过反射、折射和散射到达接收天线。对流层传播较之电离层传播的应用更为广泛,超短波和微波均可采用对流层传播方式实现远距离传播。5.外层空间传播方式外层空间传播是指电磁波在对流层、电离层以外的外层空间进行传播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卫星或以星际为对象的通信中,以及用于空间飞行器的搜索、定位、跟踪等。由于电磁波传播的距离很远,且主要是在大气以外的宇宙空间内进行,而宇宙空间又近似于真空状态,因此电
7、波在其中传播时,传输性能比较稳定。在外层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又称直达波,沿直线传播。22.1.3 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无线电波传播的特点根据无线电波的波长可将其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它们具有以下传播特点:(1)长波。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起伏和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 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地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很小,因此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端的场强非常稳定,但存在着对其他无线电台干扰严重以及受雷电影响比较严重的两个缺点。(2)中波。中波能以地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中波由
8、于频率较长波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3)短波。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地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效强,用地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一般情况下,短波的地波传播距离只有几十千米,不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与地波相反,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随着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超短波和微波的频率很高,地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因此超短波和微波一般不采用地波和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采用空间波、外层空间等传播方式。超短波和微波由于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泛。超短波广泛用于电视、调频广
9、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以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22.2 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及效应无线电波的传播损耗及效应22.2.1 路径衰耗与慢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无线信号存在路径衰耗、慢衰落和快衰落三种衰耗。1.路径衰耗路径衰耗是指电磁波直线传播的损耗,包括在自由空间中传播时与距离的幂次方成反比的固有衰耗以及散射和吸收等导致的衰耗等。2.慢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路径上遇到起伏的地形、建筑物和高大的树木等障碍物时,会在障碍物的后面形成电波的阴影。接收机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障碍物和阴影区时,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造成信号衰落,这种衰落称为阴影衰落,由阴影引起
10、的衰落是缓慢的,因此又称为慢衰落。慢衰落反映了百米波长量级内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一般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慢衰落的衰落速率与工作频率无关,只与周围地形、地物的分布、高度和物体的移动速度有关。3.快衰落快衰落主要是由多径传播而产生的衰落。由于移动体周围有许多散射、反射和折射体,它们引起信号的多径传输,使到达的信号之间相互叠加,其合成信号幅度表现为快速的起伏变化。快衰落反映了十米级波长量级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其变化率比慢衰落快,因此称为快衰落。快衰落的幅度一般服从瑞利分布,由于快衰落表示的是接收信号的短期变化,因此又称为短期衰落。快衰落可进一步划分为时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
11、落和空间选择性衰落三类。(1)时间选择性衰落:快速移动在频域上产生多普勒效应而引起频率扩散,在不同的时间衰落特性也不一样,因此在相应的时域上其波形产生了时间选择性衰落。克服时间选择性衰落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信道交织编码技术,即将由于时间选择性衰落带来的大突发性差错信道改造成为近似于独立的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AWGN)信道。(2)频率选择性衰落:不同的频率衰落特性不一样,从而引起延时扩散,它是信道在时域的延时扩散而引起的频域上的选择性衰落。克服频率选择性衰落最有效的方法有自适应均衡、OFDM及CDMA系统中的RAKE接收等技术。(3)空间选择
12、性衰落:不同地点、不同传输路径的衰落特性也不同,它是由开放型的时变信道使天线的波束产生扩散而引起的空间上的选择性衰落。克服空间选择性衰落最有效的方法是空间分集和其他空域处理方法。22.2.2 传输效应传输效应电磁波在无线信道上传播时,对接收端而言,无线信号将产生以下几种效应:(1)阴影效应。在移动通信中,移动台运动过程中,由于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对无线电波传播路径的阻挡而在传播接收区域上形成半盲区,从而形成电磁场阴影。这种随移动台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接收端场强的起伏变化称为阴影效应,阴影效应是产生慢衰落的主要原因。(2)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由多条路径传播引起的干涉延时效应。由于各条传播路径
13、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参与干涉的各分量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随时间而变化,从而引起合成波场强随机变化的现象,最终造成总的接收场强的衰落。因此多径效应是衰落的重要成因,对于数字通信、雷达最佳检测等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3)远近效应。在移动通信中,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用户发射功率相同,那么到达基站的信号强弱不同,离基站近时信号强,离基站远时信号弱。通信系统的非线性则进一步加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和以强压弱的现象,通常称这类现象为远近效应。由于CDMA是一个自干扰系统,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率,因此远近效应更加突出。(4)多普勒效应。无线电波收、发终端
14、之间存在沿它们二者径向的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接收端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发送端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附加频率变化量称为多普勒频移,如图22.2.1所示。图22.2.1 多普勒效应示意图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可表示为(22.2.1)式中,fd为多普勒频移,v为移动台(接收端)的移动速度,为电波的波长,为入射波的夹角。22.3 传播路径损耗模型传播路径损耗模型22.3.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自由空间传播模型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称为自由空间传播,此时的传输媒质为各向同性均匀的真空,此时产生的传输衰耗是由能量扩散所引起的。通常可以把大气看成为近似真空的均匀介质,可以等
15、效为自由空间传播,它只与波长和距离有关。假设电磁波在发射端以球面波辐射,则接收点处的功率Pr满足Friis自由空间传播公式,即(22.3.1)式中,Pt为发射端的发射功率,Gt、Gr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增益;为无线电波的波长;d为收发端之间的距离。若用分贝(dB)表示,则传播损耗为有效发射功率与接收功率之间的差值,即当GtGr=1时,即天线具有单位增益时,则有由于=c/f,c为光速(c=3108 m/s),则上式可改写为(22.3.2)由式(22.3.2)可见,距离增加,则传输损耗增大;频率越高,则损耗越大。实际中,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分布于很不规则的地区,电磁波的传播环境非常复杂,在估算传
16、播路径损耗时,必须对不同的频段采用不同的电波传播模型,室内和室外电波传播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选用的模型也有很大的差异。室外传播模型主要考虑各种地形、植被、建筑物分布等的影响,主要有Longley-Rice模型、Okumura模型、Hata模型等。室内无线信道模型具有不同的特征,会受到天线安装位置、建筑物的布局和材料、建筑物内门窗开关状态等因素的影响。通常,室内信道分为视距(LOS)和阻挡(OBS)两种模型,常用的室内模型有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衰减因子模型等。22.3.2 室外传播模型室外传播模型1.Longley-Rice模型Longley-Rice模型为预测不同种类地形中点对点无线通信
17、信号的模型,适用频率范围为400 MHz100 GHz。可用软件来实现该模型,用来计算电波传播通过不规则地形、频率在20 MHz10 GHz之间的传输损耗。对于给定的传播路径,软件以传输频率、路径长度、垂直极性或水平极性、天线高度、表面绕射、地球有效半径、地面导电性和气候作为参数,同时也需要天线水平线距离、水平倾斜角、倾斜交叉水平距离、地形不规则性和其他特定参数。Longley-Rice模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点到点预测方式,若可以获取详细的地形、地貌数据,就能很容易地确定特定路径参数;另一种是区域预测方式,若不能获取地形、地貌数据,则用Longley-Rice方法估计特定路径参数。此外,该模型
18、还有很多改进修正方法。2.Okumura(奥村)模型Okumura(奥村)模型是一个统计模型,可广泛应用在区域无线信号的预测方面,适用的频率范围为1501920 MHz,适用距离为1100 km,要求的天线高度为301000 m,则传播路径损耗的中值L50为L50=LF+Amu(f,d)G(hte)G(hre)GAREA(22.3.3)式中,LF为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Amu为相对于自由空间的衰耗,GAREA为环境增益,G(hte)和G(hre)分别表示基站天线和移动台天线的高度增益因子,表示为3.Hata模型将Okumura模型中用曲线表示的数据归纳为公式就得到了Hata模型,该模型以市区传输
19、损耗为标准,其他地区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适用的频率范围为1501920 MHz。传播路径损耗的中值L50为式中,fc为信号的载波频率,d为以km为单位的收发天线间的距离,(hre)为移动台天线的校正因子。(22.3.6)22.3.3 室内传播模型室内传播模型1.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在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中,传播路径损耗的公式为(22.3.7)式中,d0为参考点,L(d0)为参考点处的自由路径损耗,n为平均路径损耗指数,该指数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类型有关,X为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2.衰减因子模型衰减因子模型灵活性强且精度高,理论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标准偏差为4 dB,其传播路径损耗公式为式中,n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