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测试 02 统编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02(统编版)(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 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 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 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 20 世纪 30 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
2、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 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 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 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 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 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 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
3、少直接呈现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 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 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 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 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 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
4、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 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 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 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诗派是指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因现
5、代杂志而得名,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成为现代 诗派兴起的标志。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全都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东方民族 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 1932 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 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 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
6、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 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 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诗坛的美景。 B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一 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
7、套,而是进 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 中有独特贡献。 【答案】【答案】 1C 2D 3B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全都是来自 乡村”是错误的。由原文“许多人来自乡土”可知,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8、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D 项,“审 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是错误的。由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 色”可知,现代诗派具有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9、一项上 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 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 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是错误的。由原文“五四运动的 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 “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故选 B。 ( (二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袁隆平:农校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20 世纪 60
1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 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 年 9 月 7 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 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 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袁隆平高中 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
11、亲尊重袁隆 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 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 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 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 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 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
12、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 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 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 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 10 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 专并进。 在教学
13、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 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 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 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 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 蹊径。 60 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 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
14、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 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 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 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 1964 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到 1966 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 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 活动的机会。 1970 年 11 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 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
15、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 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 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 19 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 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 ,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袁隆平(开场白) :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 2010 年实现大面积亩产 900 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
16、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 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 1999 年 10 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发现 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 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
17、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 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 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 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 ,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的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 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
18、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 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 影响,他没有大作为。 6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答案】【答案】 4C 5B 6 (1)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 民。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 理论与实践相
19、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3)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 攻克“三系”配套关。 【解析】【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 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 项,“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错误,依据第三段“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和“母亲 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可知,“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说法错误。 故选 C。 5本题
20、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 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A 项,“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的原因于文无据; C 项,“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错误,第十段说的是“60 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 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故“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说法不准确; D 项,“没有大作为”错误,第十一段说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 活动的机会”,故“没有大作为”说法不对。 故选 B。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
21、准题干,然后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 相关内容,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准确作答。 依据第二段“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和“相关链接”“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体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品格以及非 凡的博爱情怀; 依据第八段“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第十段“他从外文杂志中 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 探索可知,袁隆平勤奋进取,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依据第十二段“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
22、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 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体现了袁隆平不计 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 (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 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 5 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 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 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
23、兰,钱稽,闻一多, 朱自清,沈从文 1938 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 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 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顾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 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 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 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
24、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 ,这首 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潮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一团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蒙自武庙街的顾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 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 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顾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 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虽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