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doc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808923
  • 上传时间:2020-10-23
  • 格式:DOC
  • 页数:23
  • 大小: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测试 02 统编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0-2021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02(统编版)(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现代诗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 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 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 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 20 世纪 30 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

    2、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 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 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 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 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 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 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

    3、少直接呈现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 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 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 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 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 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 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

    4、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 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 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 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诗派是指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因现

    5、代杂志而得名,1932 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成为现代 诗派兴起的标志。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全都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东方民族 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 1932 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 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 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

    6、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 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 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中国诗坛的美景。 B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一 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

    7、套,而是进 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 中有独特贡献。 【答案】【答案】 1C 2D 3B 【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全都是来自 乡村”是错误的。由原文“许多人来自乡土”可知,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8、解答此类题型时,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D 项,“审 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是错误的。由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 色”可知,现代诗派具有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故选 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 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9、一项上 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 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 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 项,“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是错误的。由原文“五四运动的 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 “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故选 B。 ( (二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袁隆平:农校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20 世纪 60

    1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 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 年 9 月 7 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 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 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袁隆平高中 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

    11、亲尊重袁隆 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 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 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 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 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 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

    12、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 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 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 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 10 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 专并进。 在教学

    13、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 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 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 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 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 蹊径。 60 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 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

    14、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 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 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 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 1964 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 到 1966 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 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 活动的机会。 1970 年 11 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是将野败 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

    15、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 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 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 19 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 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 ,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袁隆平(开场白) :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 2010 年实现大面积亩产 900 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

    16、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 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 1999 年 10 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 CCD 小行星项目组发现 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 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

    17、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 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 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 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 ,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的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 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

    18、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 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 影响,他没有大作为。 6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答案】【答案】 4C 5B 6 (1)忧国忧民,具有博爱情怀。袁隆平不仅立志要使中国富强,还想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 民。 (2)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奋进取。把孟德尔、摩尔根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应用于教学与研究中,将 理论与实践相

    19、结合,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3)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把自己的研究小组发现的珍贵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 攻克“三系”配套关。 【解析】【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 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C 项,“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错误,依据第三段“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和“母亲 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可知,“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说法错误。 故选 C。 5本题

    20、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 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 A 项,“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的原因于文无据; C 项,“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错误,第十段说的是“60 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 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故“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说法不准确; D 项,“没有大作为”错误,第十一段说的是“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 活动的机会”,故“没有大作为”说法不对。 故选 B。 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

    21、准题干,然后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 相关内容,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准确作答。 依据第二段“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和“相关链接”“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体现了袁隆平忧国忧民的品格以及非 凡的博爱情怀; 依据第八段“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第十段“他从外文杂志中 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 探索可知,袁隆平勤奋进取,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依据第十二段“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

    22、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 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体现了袁隆平不计 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 ( (三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 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 5 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 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 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

    23、兰,钱稽,闻一多, 朱自清,沈从文 1938 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 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 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顾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 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 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 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

    24、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 ,这首 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潮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一团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蒙自武庙街的顾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 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 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顾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 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虽然

    25、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 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 , 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 同学竟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朱 自清先生 1938 年 8 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 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 建国的

    26、大业的。冯友兰先生在题词中也说: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 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 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 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 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 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牌匾。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 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

    27、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 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 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 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 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 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翼,一袭长衫,飘然而行。艰苦的日 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

    28、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 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 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 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 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激池的水。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 多少岁月。 (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 7下列

    29、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借追怀全民族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溯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展现了他们“刚毅坚卓” 的精神风貌。 B“听风楼”的“听风”二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 的豪情。 C第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 活。 8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 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6 分) 9作者

    30、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6 分) 10文中闻一多先生“怒读救国”,获得“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这和他红烛 诗中哪些诗句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6 分) 【答案】【答案】 7D 8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硝烟中, 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边度过了一段宁静的读书生活;在宁静的读书生活中, 联大师生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积极抗日救国。 9 南湖短歌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借对蒙自南湖风光的欣赏和赞美,抒发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生 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 1

    31、0文中闻一多先生把这里比作了“世外桃源”,静心读书,“怒读救国”,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别人劝 他“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一多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表明闻一多先生专注于学问, 刻苦钻研,用尽心血,为救国出力。他脚踏实地地默默奉献,这种奉献精神和他在红烛一诗中“红烛 啊烧吧!烧吧”“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等诗句中表达的精神是一致的,都是燃烧自己, 照亮别人,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是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消耗自我、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永远 令人感动,敬佩。 【解析】【解析】 7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 和局部找出

    32、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 息与原文内容进行比对。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 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一定要认真比对。D 项,“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 充满诗意的生活”理解错误,后生故地重游是为缅怀先贤。故选 D。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句子含义,要求考生能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 语句的表现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即是赏析词语, 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的答题模

    33、式是句子表层义+情感义, 一般分三步:第一步,分析句子找出句中关键词锁定区间;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由表层义到情感义;第 三步,按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上下文中关键词语,忌完全照搬原文。理解蒙自南湖“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 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激流”“平静”“激情”,联系句子上 下语境进行理解,“激流”承接上句“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指的是日本侵略中国后,中国军民奋起反 抗的抗涨局面,“平静温柔的流水”,指的是南湖远离战火的平静生活和西南联大师生坚持研究学问的沉 稳心态;结合“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句上文“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 连三月的

    34、年代”,下句“呼吁唤醒国人奔向抗日的战场”,可以知道“激情”是抗战的激情,句子指 的是在潜心研究学问的生活中西南联大师生对祖国局势的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宣传抗战,呼吁唤醒国 人,甚至亲赴战场。归纳整理,这两句话是说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硝烟中,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边度过了 一段宁静的读书生活;在宁静的读书生活中,联大师生满怀唤醒国人、抵御外侮、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积极抗日救国。 9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特色。分析诗歌特点一般从手法,效果,情感三方面作答,阅读原诗,从这三方面 进行分析即可。“感情淋漓”是指诗此诗情感表达充沛,要从修辞手法入手进行分析,“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作者通过

    35、设问引起读者注意,“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 里听一声故国的钟”通过排比让句式整齐有气势,通过“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在修辞 上采用反复,在写法上首尾呼应,表达了对南湖的感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总之,从手法 上说, 南湖短歌运用反复,排比等手法,借对蒙自南湖风光的欣赏和赞美,抒发对南湖给予西南联大师 生学习环境和精神慰藉的感激之情,也饱含了国难时期颠沛流离的痛苦和对遥远家乡的浓烈思念之情,这 种 “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 10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内容,需要把握文章所写的时代,以及所写人物的 性格特征,做到知人论世,另外,还

    36、要回到文本,通过上下文推敲文章表达的含义。首先明确文中闻一多 先生“怒读救国”,获得“何妨一下楼主人”雅号体现的精神:在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中,闻一多 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静心读书,“怒读救国”,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别人劝他“何妨一下楼 呢”,于是闻一多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表明闻一多先生专注于学问,刻苦钻研,用尽 心血,为救国出力。这是一种脚踏实地地默默奉献的精神。其次,找到闻一多在红烛一诗中能够表明 他脚踏实地地默默奉献的精神的诗句:“红烛啊烧吧!烧吧”“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些诗句都是闻一多先生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默默奉献精神的体现。解答此题,需要理解本

    37、文内容和红 烛重要诗句体现出的思想感情,进行再联系和分析。 二、诗歌鉴赏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 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 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

    38、大雨的喜悦。 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 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 1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6 分) 【答案】【答案】 11C 12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 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 (“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 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 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

    39、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 【解析】【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 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 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选项“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不正确,根据诗句“行 人虽去亦伸眉”可知“愁眉舒展”的是行人,“莫相思”是“不要挂念我”。故选 C。 1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 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

    40、行赏析;体会诗人情 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 会。先指出运用的艺术手法,然后阐释诗句的含义,最后分析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流渠汤汤声满野” 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 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 好祝愿。 (二)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下面小题。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

    41、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的作者是郭沫若,代表诗集有女神 、 星空等。我们课本上学过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B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转而进入写景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 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C在诗的第一节中,诗人用月光、村庄、松林、白云、疏星这些意象,描述了诗人眼前静谧的夜景。 D在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思绪扩展到广袤的字宙,借“鲛人流珠”的传说,表达了自己惆怅无奈的感情。 14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 的情感。(6 分) 【答案】【答案】 13B 14月亮总会隐去,因为天空都是

    42、云的影子。月亮总是倾慕,白云飘舞的婀娜,却千年不曾追逐,因为她 和星星在一起才是永恒的风景。 【解析】【解析】 13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 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 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 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项,“都是在想象的基础上, 转而进入写景的世界”说法有误。应该为“在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故选 B。 14本题考查学生的写

    43、作能力,本题主要是针对所给物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描写和抒情。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结合题干中所给物象的特点、含义、作用,确定描写内容及 情感主旨;最后组织语言,描绘画面。首先,明确月亮和白云的特点和含义。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常用 来表达思念之情;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还用来伤感生命、岁月的流逝;月还与悲欢离合 的情感相联系,传达哀愁;月皎洁明亮,也可表现高洁品质。自然界的白云形状不一,变幻不定,舒缓悠 闲、轻逸飘渺。然后,结合物象的情感内涵确定表达的主旨,可以用其中一个物象作为主体,另一个为衬 托来构思立意。比如以月为主,表达对亲情的感悟、对人生的向

    44、往等。再展开联想与想象将二者联系起来, 组成情景交融的画面。注意语言尽量生动形象。 三三、情景默写、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杜甫春望中描写明丽春景让花鸟流泪,借以反衬忧国之愁,思乡之苦的两句是: “_,_。” (2)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饥 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毛泽东在他的诗作七律到韶山中描绘了一幅农民喜获丰收图: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 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这两句诗是:“_,_。” 【答案】【答案】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45、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 夕烟 四、语言表四、语言表达题达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仲春时节,稻身鹅黄半绿。那如万锅齐沸般的蛙鸣,几乎来自每一寸水田、每一滩泥洼,甚至每一缕 目光和呼吸。清展的阳光照在秧苗上,连着_的蛙鸣,整个田野都恍如一层嫩绿的薄毯,绒绒起伏, 软软沉浮。都说江南的春天多是天人合一般的纤丽和_,倘若你看到江南田野上几万亩油菜花连天接 云,大气怒放,我相信你会为这种说法感到惭愧。 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 个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 ) ,才构筑成瑰丽雄奇的春天图画, 而且让

    46、它永葆_的生机和蓬勃。 春天的多彩和烂漫,既包括具象的自然界万紫千红、_的摄影和绘画,也包括抽象的人与人之间 感动信任、关爱互助的乐享与滋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铺天盖地 小巧玲珑 雅致 美不胜收 B漫山遍野 小家碧玉 雅致 秀色可餐 C铺天盖地 小家碧玉 精致 美不胜收 D漫山遍野 小巧玲珑 精致 秀色可餐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 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B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

    47、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 道理春天的华丽、奇异,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C色彩作为我感知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的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 道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D色彩作为我感怀江南春天的一个关键词,我对江南春天,有了身心俱澄的崇仰;它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 理华丽、奇异的春天,从来不是自然界单方面的杰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类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B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和谐互动、美美与共 C人类

    48、的耕耘加上气象、物候的驱使,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D气象、物候的驱使加上人类的耕耘,两者的美美与共、和谐互动 【答案】【答案】 16C 17C 18B 【解析】【解析】 16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 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 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漫山遍野”,遍布山野, 形容很多。第一处的语境是形容声势大,故选“铺天盖地”。“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小 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年轻美貌的女子。第二处的语境是把江南的春天当作人来写,应选“小家碧玉”。 “精致”,精巧细致;多用于具体亊物。“雅致”, (服饰、器物、房屋等)美观而不落俗套;用于具体亊 物或抽象事物。第三处的语境是精巧别致,应选“精致”。“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 完(看不过来)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第四处的语境是好东西多,应选 “美不胜收”。故选 C 项。 17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2(统编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89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