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王晓丽)知识链接.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济法基础》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王晓丽)知识链接.doc》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 基础 管理学 理论 实务 王晓丽 知识 链接
- 资源描述:
-
1、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知识连接(拓展)管理学理论与实务编写组2019年3月第一章 管 理 概 述【知识拓展】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企业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所作出的相应的改进和调整。一般地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既有自然的工具属性,又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复杂的过程,它既包括管理技术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功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两方面创新的综合体现和必然结果。对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可以从对管理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探讨。【知识点链接】管理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
2、上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真正具备了一名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管理技能。美国的管理学专家卡特兹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一般来讲,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因为由高层管理者所作的计划、决策等都需要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特别重要,因为其最接近现场作业。由于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事技能是所有层次上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明茨伯格提出了一个管理者在做什么的分类框架。他认为,管理者实际上在扮演三大方面10种不同的但高度相关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以及其他具有礼节性和象征性的职责,具体角色包括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接
3、受、收集和传播信息,具体角色包括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是作出抉择,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知识链接】这种学说散见于当时经济学家的一些著作,这些经济学家及其著作主要有:亚当斯密及其国富论;塞缪尔纽曼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及其政治经济学原理;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及其工业经济学原理。从管理学的观点看,这些经济学家的论述还比较零碎、就事论事、缺乏系统化、理论化和概括。大体上说来,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关于工商关系。第二:关于分工的意义及其必然性。劳动的地域分工、劳动的组织分工、劳动的职业分工。第三:关于劳动效率与工资
4、的关系。所谓“劳动效率递减等级论”。第四:关于管理的职能。【知识链接】失败的英雄今天出版的许多计算机书籍扉页里,都登载着这位先生的照片:宽阔的额,狭长的嘴,锐利的目光显得有些愤世嫉俗,坚定的但绝非缺乏幽默的外貌,给人以一种极富深邃思想的学者形象,有人或许知道他的大名查尔斯巴贝奇。巴贝奇,1792年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托特纳斯,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的儿子,后来继承了相当丰厚的遗产,但他把金钱都用于了科学研究。童年时代的巴贝奇显示出极高的数学天赋,考入剑桥大学后,他发现自己掌握的代数知识甚至超过了教师。毕业留校,24岁的年青人荣幸地受聘担任剑桥“路卡辛讲座”的数学教授。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能够获得的殊荣
5、,牛顿的老师巴罗是第一名,牛顿是第二名。假若巴贝奇继续在数学理论领域耕耘,他本来是可以走上鲜花铺就的坦途。然而,这位旷世奇才却选择了一条无人敢于攀登的崎岖险路。事情恐怕还得从法国讲起。18世纪末,法兰西发起了一项宏大的计算工程人工编制数学用表,这在没有先进计算工具的当时,可是件极其艰巨的工作。法国数学界调集大批精兵强将,组成了人工手算的流水线,算得个天昏地暗,才完成了17卷大部头书稿。即便如此,计算出的数学用表仍然存在大量错误。据说有一天,巴贝奇与著名的天文学家赫舍尔凑在一起,对两大部头的天文数表评头论足,翻一页就是一个错,翻两页就有好几双。面对错误百出的数学表,巴贝奇目噔口呆,他甚至喊出声来
6、:“天哪,但愿上帝知道,这些计算错误已经充斥弥漫了整个宇宙!”这件事也许就是巴贝奇萌生研制计算机构想的起因。巴贝奇在他的自传一个哲学家的生命历程里,写到了大约发生在1812年的一件事:“有一天晚上,我坐在剑桥大学的分析学会办公室里,神志恍惚地低头看着面前打开的一张对数表。一位会员走进屋来,瞧见我的样子,忙喊道:喂!你梦见什么啦?我指着对数表回答说:我正在考虑这些表也许能用机器来计算!”巴贝奇的第一个目标是制作一台“差分机”,那年他刚满20岁。他从法国人杰卡德发明的提花织布机上获得了灵感,差分机设计闪烁出了程序控制的灵光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1822年,巴贝奇小试锋
7、芒,初战告捷,第一台差分机呱呱坠地。但是,这一“小试”也耗去了整整10年。这是因为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极差,从设计绘图到零件加工,都得自己亲自动手。好在巴贝奇自小就酷爱并熟悉机械加工,车钳刨铣磨,样样拿手。在他孤军奋战下造出的这台机器,运算精度达到了6位小数,当即就演算出好几种函数表。以后实际运用证明,这种机器非常适合于编制航海和天文方面的数学用表。 “春风得意马蹄疾”。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巴贝奇,他连夜奋笔上书皇家学会,要求政府资助他建造第二台运算精度为20位的大型差分机。英国政府看到巴贝奇的研究有利可图,破天荒地与科学家签订了第一个合同,财政部慷慨地为这台大型差分机提供出1.7万英镑的资助。巴贝
8、奇自己也贴进去1.3万英镑巨款,用以弥补研制经费的不足。在当年,这笔款项的数额无异于天文数字有关资料介绍说,1831年约翰布尔制造一台蒸汽机车的费用才784英磅。然而,英国政府和巴贝奇都失了算,第二台差分机在剑桥的“阴沟”里面翻了船!我们可以设身处地替巴贝奇想一想,第二台差分机大约有25000个零件,主要零件的误差不得超过每英寸千分之一,即使用现在的加工设备和技术,要想造出这种高精度的机械也绝非易事。巴贝奇把差分机交给了英国最著名的机械工程师约瑟夫克莱门特所属的工厂制造,但工程进度十分缓慢。设计师心急火燎,从剑桥到工厂,从工厂到剑桥,一天几个来回。他把图纸改了又改,让工人把零件重做一遍又一遍。
9、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又一个10年过去后,巴贝奇依然望着那些不能运转的机器发愁,全部零件亦只完成不足一半数量。参加试验的同事们再也坚持不下去,纷纷离他而去如鸟兽散。巴贝奇独自苦苦支撑了第三个10年,终于感到自己再也无力回天。那天清晨,巴贝奇蹒跚走进车间。偌大的作业场空无一人,只剩下满地的滑车和齿轮,四处一片狼籍。他呆立在尚未完工的机器旁,深深地叹了口气,终于“怆然而涕下”。在痛苦的煎熬中,他无计可施,只得把全部设计图纸和已完成的部分零件送进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供人观赏。1842年,在巴贝奇的一生中是极不平常的一年。那年冬天,伦敦的气候格外寒冷,巴贝奇的身心全都冷得发颤。英国政府宣布断绝对他的一
10、切资助,连科学界的友人都用一种怪异的目光看着他。英国首相讥讽道:“这部机器的唯一用途,就是花掉大笔金钱!”同行们讥笑他是“愚笨的巴贝奇”。皇家学院的权威人士,包括著名的天文学家艾瑞等人,都公开宣称他的差分机“毫无任何价值”就在这痛苦艰难的时刻,一缕春风悄然吹开巴贝奇苦闷的心扉。他意外地收到一封来信,写信人不仅对他表示理解而且还希望与他共同工作。娟秀字体的签名,表明了她不凡的身份伯爵夫人。接到信函后不久,巴贝奇实验室门口走进来一位年轻的女士。只见她身披素雅的斗蓬,鬓角上斜插一束白色的康乃馨,显得那么典雅端庄,面带着衿持的微笑,向巴贝奇弯腰行了个致敬礼。巴贝奇一时愣在那里,他与这位女士似曾相识,又
11、想不起曾在何处邂逅。女士落落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绍,来访者正是那位伯爵夫人。“您还记得我吗?”女士低声问道,“十多年前,您还给我讲过差分机原理。”看到巴贝奇迷惑的眼神,她又笑着补充说:“您说我像野人见到了望远镜。”巴贝奇恍然大悟,想起已经十分遥远的往事。面前这位俏丽的女士和那个小女孩之间,依稀还有几分相似。原来,夫人本名叫阿达奥古斯塔,是英国大名鼎鼎的诗人拜伦之独生女。她比巴贝奇的年龄要小20多岁,1815年才出生。阿达自小命运多蹇,来到人世的第二年,父亲拜伦因性格不合与她的母亲离异,从此别离英国。可能是从未得到过父爱的缘由,小阿达没有继承到父亲诗一般的浪漫热情,却继承了母亲的数学才能和毅力。那还
12、是阿达的少女时代,母亲的一位朋友领着她们去参观巴贝奇的差分机。其他女孩子围着差分机叽叽喳喳乱发议论,摸头不是脑。只有阿达看得非常仔细,她十分理解并且深知巴贝奇这项发明的重大意义。或许是这个小女孩特殊的气质,在巴贝奇的记忆里打下了较深的印记。他赶紧请阿达入座,并欣然同意与这位小有名气的数学才女共同研制新的计算机器。就这样,在阿达27岁时,她成为巴贝奇科学研究上的合作伙伴,迷上这项常人不可理喻的“怪诞”研究。其时,她已经成了家,丈夫是洛甫雷斯伯爵。按照英国的习俗,许多资料在介绍里都把她称为“洛甫雷斯伯爵夫人”。30年的困难和挫折并没有使巴贝奇折服,阿达的友情援助更坚定了他的决心。还在大型差分机进军
13、受挫的1834年,巴贝奇就已经提出了一项新的更大胆的设计。他最后冲刺的目标,不是仅仅能够制表的差分机,而是一种通用的数学计算机。巴贝奇把这种新的设计叫做“分析机”,它能够自动解算有100个变量的复杂算题,每个数可达25位,速度可达每秒钟运算一次。今天我们再回首看看巴贝奇的设计,分析机的思想仍然闪烁着天才的光芒。巴贝奇首先为分析机构思了一种齿轮式的“存贮库”,每一齿轮可贮存10个数,总共能够储存1000个50位数。分析机的第二个部件是所谓“运算室”,其基本原理与帕斯卡的转轮相似,但他改进了进位装置,使得50位数加50位数的运算可完成于一次转轮之中。此外,巴贝奇也构思了送入和取出数据的机构、以及在
14、“存储库”和“运算室”之间运输数据的部件。他甚至还考虑到如何使这台机器处理依条件转移的动作。一个多世纪过去后,现代电脑的结构几乎就是巴贝奇分析机的翻版,只不过它的主要部件被换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而已。仅此一说,巴贝奇就当之无愧于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开山鼻祖”。俏阿达“心有灵犀一点通”,她非常准确地评价道:“分析机编织的代数模式同杰卡德织布机编织的花叶完全一样”。于是,为分析机编制一批函数计算程序的重担,落到了数学才女柔弱的肩头。阿达开天辟地第一回为计算机编出了程序,其中包括计算三角函数的程序、级数相乘程序、伯努利函数程序等等。阿达编制的这些程序,即使到了今天,电脑软件界的后辈仍然不敢轻易改动一条指
15、令。人们公认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软件工程师,港台地区的书刊,还把她请上了软件界“开山祖师奶”的赫赫宝座。众所周知,美国国防部据说是花了250亿美元和10年的光阴,把它所需要软件的全部功能混合在一种计算机语言中,希望它能成为军方数千种电脑的标准。1981年,这种语言被正式命名为ADA语言,使阿达的英名流传至今。不过,以上讲的都是后话,殊不知巴贝奇和阿达当年处在怎样痛苦的水深火热之中!由于得不到任何资助,巴贝奇为把分析机的图纸变成现实,耗尽了自己全部财产,搞得一贫如洗。他只好暂时放下手头的活,和阿达商量设法赚一些钱,如制作什么国际象棋玩具,什么赛马游戏机等等。为筹措科研经费,他们不得不“下海”搞“创收
16、”。最后,两人陷入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窘境。阿达忍痛两次把丈夫家中祖传的珍宝送进当铺,以维持日常开销,而这些财宝又两次被她母亲出资赎了回来。贫困交夹,无休无止脑力劳动,阿达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1852年,怀着对分析机成功的美好梦想和无言的悲怆,巾帼软件奇才魂归黄泉,香消魄散,死时年仅36岁。阿达去后,巴贝奇又默默地独自坚持了近20年。晚年的他已经不能准确地发音,甚至不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他仍然百折不挠地坚持工作。上帝对巴贝奇和阿达太不公平!分析机终于没能造出来,他们失败了。巴贝奇和阿达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看得太远,分析机的设想超出了他们所处时代至少一个世纪!然而,他们留给了计算机界后辈们一份
17、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包括30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近2100张组装图和50000张零件图,更包括那种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为追求理想奋不顾身的拼搏!1871年,为计算机事业而贡献了终生的先驱者终于闭上了眼睛。当时就有人把他的大脑用盐渍着保存起来,想经过若干年后,有更先进技术来研究他大脑特别的机制;现在的人们,当然更不会以成败来论英雄!【知识链接】搬运铁块实验1898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当时的背景是资本家不知工人一天能干多少。总嫌干得少,拿钱多,于是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强度;相反,工人也不知自己一天干多少是合适的。总认为干的多挣得少,于是为了对抗盘剥,大家都
18、“磨洋工”,工作效率低下。当时正好有一堆铁块需要搬上火车运走,每个铁块重80多斤,搬运距离为30米,尽管每个工人都十分努力,但工作效率并不高,每人每天只能搬运1213吨。但是泰罗经过观察和计算,每人每天可以搬运47吨,而且不会太累。泰罗为了实验,从75名铁块搬运工中挑出了四个(体力良好,足以胜任47吨的铁块搬运工作)。又调查了他们的背景习惯和抱负,最后挑了一个叫施密特的人(一位身材矮小的宾夕法尼亚的荷兰籍人,人们注意到他每天上下班,都能快步行走,而且精神抖擞。人们还发现,在每天1.15美元的工资水平下,他已经成功购买了一小块土地,正在上面砌墙,准备盖一座小房子。这些工作都是在正常工作之余进行的
19、。并且,他以吝啬出名,爱财如命。有人这样评论过他:一个小钱在他看来就像车轮那么大。非常爱财并且很小气)。泰罗认为:一个人有工作能力并且有工作的欲望,才能有足够的积极性完成本职工作。泰勒每天给他1.85美元的报酬,条件是让他按照泰罗的要求,转换各种工作因素,并观察他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施密特的工作开始了,一个管理者拿着秒表,告诉施密特:现在搬起生铁,移动。现在坐下,休息。弯腰或直腰搬运,加快或减慢行走的速度,变换持握的位置让他干活他就干活,让他休息,他就休息。施密特不断变换工作方式,并把劳动和休息时间搭配起来。最终,找到一种效率最高的工作方法。到下午下班前,他已经办完了47.5吨生铁,也不会感到太
20、疲劳。这种搬运方法就被固定下来,形成工作标准。按照这种工作标准,施密特上班的第一天很早就搬完了47.5吨,拿到了1.85美元的工资。于是其他工人也渐渐按照这种方法来搬运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很多。在此基础上,泰罗还提出新的报酬制度:如果能完成或超过工作定额,按原工资标准的125%计酬;未完成工作定额的,按80%计酬。铁锹实验和金属切削实验铁锹试验首先是系统地研究铲上的负载应为多大问题;其次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问题,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各种原料装锹的最好方法的问题。此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一流工人”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结果是非常出色的,
21、堆料场的劳动力从400600人减少为 140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从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 1.15美元提高到1.88美元。泰罗在米德瓦尔开始进行的金属切削试验延续了26年之久,进行的各项试验达 3万次以上,80万磅的钢铁被试验用的工具削成切屑,总共耗费约15万美元。试验结果发现了能大大提高金属切削机工产量的高速工具钢,并取得了各种机床适当的转速和进刀量以及切削用量标准等资料。综上所述,这些试验集中于“动作”、“工时”的研究;工具、机器、材料和工作环境等标准化研究,并根据这些成果制定了每日比较科学的工作定额和为完成这些定额的标准化工具。【知识链接】亨利法约尔,法国人,1860
22、年从圣艾帝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康门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此度过了整个职业生涯。从采矿工程师后任矿井经理直至公司总经理,由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逐渐成为专业管理者,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知识链接】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目标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保持一个充满活力的组织,使之能够持续地低消耗、高产出,完成组织的使命,履行其社会责任,因而要求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化迅猛发展,使现代组织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竞争愈来愈烈。众多管理者,不断探索,提出了许多新
23、的管理观念、原则和方法。一、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它与传统型组织差别极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传统组织愿意保持现状,而学习型组织则认为没有变革就没有未来;传统型组织的创新思想总是产生在当下,而学习型组织总要先行一步;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情,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每位成员的事情;传统组织主要担心发生错误,学习型组织主要担心不学习不适应;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竞争优势,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和授权。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了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