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用户(南阳海歌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东湖 高新区 2023 2024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一)古诗文积累(7分)1. 古诗积累填空(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_。”诗中“春朝”是春天、春季的意思。(2)“僵卧孤村不自哀,_。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中“夜阑”是_的意思。【答案】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将尽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积累。(1)注意“碧霄、戍”等字词的正确书写。(2)“夜阑卧听风吹雨”的句意: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夜阑:夜将尽时。2.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2)
2、恐前后受其敌 敌:(3)其一犬坐于前 犬:(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答案】(1)致:达到(答“到或到达”也可)(2)敌:攻击,或敌人的攻击(3)犬:像狗一样,或像狗似的(4)闻:使听到,或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1)句意: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2)句意: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敌:攻击。(3)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犬:像狗似的。(4)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这件事。闻:使听到。(二)语言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湖北体验项目通过实
3、物展品、非遗展演、沉浸式互动等形式,全方位呈现湖北各族儿女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立体式展示湖北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动人画卷;通过对外展现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推介湖北、爱上湖北。身着长袍、头戴冠髻的“屈原”吟诵起九歌山鬼,沧桑浑厚的声音持久_。屈原的出现,让中国文学从集体吟唱走向个性创作,从现实主义走向浪漫主义,让中国文人从此有了“骚人”的_称号;屈原的爱国精神已_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_着中国人的精神肌理。“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王昭君是民族团结的使者,现场昭君出塞的表演团队用剧情化的方式,将观众带回2000多年前汉匈和亲的历史故事中。曾侯乙编钟用钟发
4、声,以磬收韵,集六音之大成,还原了“礼乐中国”的和谐乐章。现场,不少参观者争相尝试,轻轻敲击编钟正面,清脆洪亮、深沉柔美的声音便在展区内响起。身居中华之“中”的荆楚大地【A】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B】总能感受到文明跃进的强烈律动【C】在每一幕历史演进的舞台上【D】总能看到荆楚跃动的雄姿身影。湖北将深入挖掘荆楚优秀文化丰富内含,引导各族群众厚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和互嵌式发展,一起唱出中华大美的风采,一同诠释荆楚之美的神韵。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含B. 休戚(q)C.
5、 风采D. 诠(qun)释4. 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荡 高雅 融入 浸润B. 飘荡 高雅 浸润 融入C. 回荡 高尚 浸润 融入D. 飘荡 高尚 融入 浸润5. 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身居中华之“中”的荆楚大地【A】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B】总能感受到文明跃进的强烈律动【C】在每一幕历史演进的舞台上【D】总能看到荆楚跃动的雄姿身影。A. ,B. ,C. 。D. ,6.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对外展现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推介湖北、爱上湖北。A. 通过对外展现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吸引
6、更多客人爱上湖北、推介湖北、走进湖北。B. 通过对外展示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爱上湖北、推介湖北。C. 通过对外展示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推介湖北、爱上湖北。D. 通过对外展现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爱上湖北、推介湖北。7. 将“荆楚道中华,中华眷荆楚。”这句话插入原文,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第段末尾B. 第段开头C. 第段开头D. 第段末尾【答案】3. A 4. A 5. C 6. B 7. C【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内含内涵:ni hn,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的涵养;B.休戚:xi q,
7、欢乐和忧愁,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C.风采:fng ci,风度,神采;D.诠释:qun sh,说明;解释;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一空:飘荡:意思是在水上浮动。回荡:声音等来回飘荡。在句子中,这里描述的是声音的持久性,即声音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地飘荡。此处应使用“回荡”;第二空:高尚:指道德、品质崇高。高雅:高尚雅致。在句子中,此处应形容人的举止或文艺作品的风格,与“骚人”这一称号相呼应。此处应使用“高雅”;第三空:浸润:形容事物慢慢地进入到其中。融入:比喻精神、思想等抽象事物融入其中。在语境中,此处应在这里意味着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强调了这种精神与民
8、族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处应使用“融入”;第四空:浸润:形容事物慢慢地进入到其中。在这里表示屈原的爱国精神慢慢地渗透到中国人的精神肌理中,强调了这种精神的影响是逐渐深入。此处应填入“浸润”。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C.有误,根据上下句分析可知,“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B】总能感受到文明跃进的强烈律动”与“在每一幕历史演进的舞台上【D】总能看到荆楚跃动的雄姿身影”是并列关系,应使用分号。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通过“通过对外展现荆楚文化、长江文化,吸引更多客人走进湖北、推介湖北、爱上湖北”可知,该句搭配不当,应将“展现”改为“展示”;语序不当,正确的
9、语序为“走进湖北、爱上湖北、推介湖北”。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根据语境,第段主要描述荆楚大地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将荆楚道中华,中华眷荆楚”这句话正好与这一主题相呼应,强调了荆楚与中华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将这句话放在第段开头更为合适,能够更好地引出下文关于荆楚大地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的描述。故选C二、阅读(共48分)(一)(3分)8.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渡浙江问舟中人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江潮退落,江流平缓,江面无风,恰恰是适宜渡江的好时候
10、。B. 第二句对船上一起渡江的陌生乘客以“君”相称,言辞间流露出亲切。C. 第三句中诗人时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漫长旅途的无聊烦闷跃然纸上。D. 第四句的问句是对舟中人的询问,表现出诗人对越中山水之美的向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第三句通过“引领”这一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时时探头翘望天边的情景,既表现出诗人对越中神往,又暗示越中山水之美,并非无聊烦闷;故选C。(二)(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艾曰:“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丘本谏曰:“将军不可轻出,当用奇兵胜之。”艾从其言,遂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伏两军于后,艾
11、自引兵而来。此时诸葛瞻正欲溺战,忽报邓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忽然两下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入绵竹。艾令围之。于是魏兵一齐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相似。诸葛瞻在城中,见事势已迫,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瞻奋力追杀,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困在垓心。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令众军放箭射之,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马,乃大呼曰:“吾力竭矣,当以一死报国!”遂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
12、,我何用生为!”遂策马杀出,死于阵中。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艾从其言 从:听从B. 四面兵合 合:聚合C. 小将军勿得轻出 轻:轻率D. 今父既死于敌 既:既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A.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B.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C.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D. 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1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13、一项是( )A. 面对蜀国诸葛瞻来势汹汹,邓艾采纳了丘本出奇制胜的策略。B. 邓艾偷袭蜀军,正好碰上诸葛瞻,大战之后蜀军退守绵竹城。C. 诸葛瞻被困在绵竹城中,奋力拼杀突围,最终中箭自刎而死。D. 在父亲战死沙场之后,诸葛尚英勇上阵,结果也壮烈地殉国。12. 将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答案】9. D 10. C 11. B 12. 诸葛瞻十分生气,立即率领(带领)军队(兵士)冲出营地,径直杀进魏军阵地中。【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有误。句意:现在我父亲已经在阵前身亡。既:已经;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
14、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蜀国有诸葛瞻继承父志,两次杀退我一万多人马,这时如果不速速攻破,以后必然成为祸患。“蜀有诸葛瞻”点明蜀国将领,应断开;“善继父志”是对蜀国将领情况的介绍,应断开;“两番杀吾万余人马”是对先前战况的介绍,应断开;“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分述假设的前后两种情况,应断开;正确划分为:蜀有诸葛瞻/善继父志/两番杀吾万余人马/今若不速破/后必为祸;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15、。B.有误,“忽报邓艾自引兵到。瞻大怒,即引兵出,径杀入魏阵中。邓艾败走,瞻随后掩杀将来。忽然两下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入绵竹”可知,邓艾并没有偷袭蜀军,而是假装败退后设伏使蜀军大败;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即,立即;引,率领;径,径直;阵,阵地。【点睛】参考译文:邓艾说:“蜀国有诸葛瞻继承父志,两次杀退我一万多人马,这时如果不速速攻破,以后必然成为祸患”。丘本劝谏说:“将军不要轻出,我们应当用奇兵胜他。”邓艾采纳其计,于是命令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
16、牵弘,埋伏两支军兵在后面,邓艾亲自领兵出战。这时诸葛瞻正想要大战,忽有人报告邓艾领兵杀到。诸葛瞻大怒,立即领兵杀出,直杀入魏阵中。邓艾败退,诸葛瞻随后掩杀追击。忽然两下里伏兵杀出,蜀军大败,退入绵竹城中。邓艾下令四面围攻。于是魏军一起呐喊,将绵竹围的铁桶一样。诸葛瞻在城中看到形危急,就留下诸葛尚和尚书张遵守卫城池,诸葛瞻披挂上马,领三军大开城门杀出。邓艾看到蜀军出世,便往后撤退。诸葛瞻奋力追杀,忽然间一声炮响,四面合兵把诸葛瞻困在核心。诸葛瞻领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邓艾命令众军兵放箭射击,蜀军四散奔逃。诸葛瞻中箭落马,大呼道:“我力已竭,应当以一死报国!”拔剑自刎而死。其子诸葛尚在城上看到父
17、亲死在军中,勃然大怒,也披挂上马。张遵劝谏道:“小将军不要轻出。”诸葛尚叹道:“我们诸葛家几世蒙国家厚恩,现在我父亲已经在阵前身亡,我还有什么理由独生!”于是策马杀出,最后战死在阵中。(三)(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愉快是基本标准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
18、。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
19、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在这一点上,毛姆说得好:“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唯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没有人有义务必须读诗、小说、散文。哪怕是专家们同声赞扬的名著,如果你不感兴趣,便与你无干。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
20、亦云。相反,据我所见,凡是真正把读书当作享受的人,往往能够直抒己见。譬如说,蒙田就敢于指责柏拉图的对话录和西塞罗的著作冗长拖沓,坦然承认自己欣赏不了,赫尔博斯甚至把弥尔顿的失乐园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作最著名的引起厌倦的方式,宣布乔伊斯作品的费解是作者的失败。这两位都是学者型的作家,他们的博学无人能够怀疑。我们当然不必赞同他们对于那些具体作品的意见,我只是想藉此说明,以读书为乐的人必有自己鲜明的好恶,而且对此心中坦荡,不屑讳言。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