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 .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 .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及习题:诗歌鉴赏 综合训练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知识点 讲解 习题 诗歌 鉴赏 综合 训练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诗歌综合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渔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以下对这首诗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2结合诗歌内容赏析“渔翁”这一形象。【答案】1C 2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远离世俗、孤高神秘的渔翁形象。(形象特点)首先描写了
2、他日常生活图景,“汲清湘”和“燃楚竹”有超凡绝俗的感觉,象征着孤高的品格。然后通过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这样的奇趣,写出了清寥神秘的境界,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寂寞的心境。最后描写渔船进入中流,回首山巅上浮动的白云的景象。(结合写法内容分析)诗人借此寄托被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错误,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错误,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期,且本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
3、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词人高咏楚辞度过端午,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榴花”句是对旧日的追怀,词人将“榴花”与“舞裙”作比较,回忆了自己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甚时的情景。C“无人”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词人无人了解,没有知音的
4、悲慨。D“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两句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尊还酹江月”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4本词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3D 4“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年华老去的慨叹和国家离乱、个人身世的无限怆恨。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抒怀,表达了对奸佞误国的忧虑痛恨,以及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在行为举止和表达情感上相同”错误。同样是酹,临江仙祭奠江水,借凭吊屈原,抒发自己的
5、爱国之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奠祭万古的明月,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注】唐文宗开成三年暮春,诗人应试落第,由长安回径原,途经回中,住在逆旅,见雨后牡丹,写下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西州:指安定郡回中。罗荐:丝绸褥子。宫腰:韩非子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
6、项是()A首联由今日忽遇牡丹,联想到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B颔联中今日西州水亭暮雨之寒,与昔年曲江苑圃罗荐春香之暖,形成对比。C颈联写花之“败”状,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雨后凋败的样子。D尾联借用楚灵王爱细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奢靡无度的愤慨。6有人评价这首诗“因小见大,寄托遥深”,请简要分析。【答案】5D 6本诗因小见大,由牡丹引出今昔对比,又由牡丹凋败引出身世之悲。首句以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颈联由牡丹为风雨所败,想到自己应试落第、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身世之悲。【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
7、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统治者奢靡无度的愤慨”错,从“且问宫腰损几枝”可知,牡丹花就像楚宫女的细腰,尾联指牡丹花在雨中凋零,诗人见到此情景联想自身经历生发怀才不遇的情绪。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敛,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写无垠的塞草和呜咽的渭河,描绘了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含蓄地传达出浓浓的离愁。B“知有后会甚时节?”
8、这一问句表达了对相聚无期的怅然之情,下阕的“难欢聚,易离别”与之相照应。C词人用“自此共明月”对友人进行宽慰,表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千里共婵娟”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D下阕运用了用典、直抒胸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表达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8本词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所写生活场景相似,但艺术效果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7D 8(1)本词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和深沉,下阕的“难欢聚,易离别”更是直接抒发了词人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2)本词在结构安排上更为严谨和完整,将离别之情升华到对友情的珍视和未来的期待。(3)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则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
9、境取胜。它通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祝福。【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下阕运用了用典、直抒胸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错。下阕主要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用“阳关彻”来借指离别的哀愁,这是借代手法。所以下阕没有用典和化虚为实的手法。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归朝欢(宋)柳永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采,
10、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注只轮:代指车。梗:草本植物的枝茎。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别岸”、“葭苇”、“沙汀”、“宿雁”,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B“萧萧”“淅淅”运用叠音词,描写出离岸晨景,渲染一种萧瑟凄凉气氛。C“尽是利名客”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的批评。D“新春腊月相催逼”说明新春甫过,残腊又至,时序代谢,日月相催。10词人在下阕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9C 10归乡之急切,乡愁之浓重;年华易逝;羁旅生活的厌倦;对亲人(爱人、妻子)的思念。【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
11、的批评”错。“来往人”都是为名利而早起旅行,“为名利”之人不厌倦早起旅行,而词人并不是为名利而早起,词人以“尽是利名客”表达对羁旅生涯的厌倦。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阴道中 楼钥捲上疎帘莫放垂,迎眸景色自淋漓。有云更觉千山秀,不雨争知万壑奇。古道经行尽遗迹,群贤风度想当时。奚囊莫怪新篇少,应接山川不暇诗。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行走在山阴道中的即兴之作,通过自省与深思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B首联“捲”“迎”二字极有兴味,巧妙地写出了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上的遥相呼应。C尾联交代自己作诗少的原因,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以及重视实践的精神。D诗歌
12、主要运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既写所见之美景又阐述自己对风物的认知。12这首诗颔联和颈联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1C 12道理:颔联表明了只有在困境甚至逆境中才能欣赏到更美的风景,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颈联表明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都会消失在历史中,他们也因此成为后人仰慕效仿的对象。启示:人们应该不畏艰难,永攀高峰,才能欣赏到美景;要从古圣先贤中汲取营养,砥砺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重视实践的精神”错误,诗歌主要是通过自己行走山阴道中时引发的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表达出乐观旷达的精神,并没有表达理论与实践孰轻孰重的观点。选项有
13、刻意拔高之嫌。故选C。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河和王潜斋韵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C
14、“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14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3D 14同:本词与扬州慢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战争造成惨状的悲痛。异:本词还抒发了对南宋统治者丧权误国、无所作为的讽刺;表达了对友人东山再起、挽救国家危亡的期盼。扬州慢则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表述错误。“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
15、寄”几句中,曹豳感叹如今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于草野之间,扶危安邦的大任由谁来担负。但下片还有着弦外之音,“高卧闾里”隐居不仕的王潜斋,正是可以负起国家安危之责的人材,而非国无能人、无人关心国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楚州韦中丞箜篌唐张祜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宋黄庭坚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注甲光,银甲光芒。银甲,银制指甲,亦名义甲,弹弦乐器时套于指上者。昭华,驸马王诜(字晋卿)家的侍女。蕲竹,湖北蕲春县特产,用以制作竹笛、箫管,音质清幽明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16、是()A张祜诗首二句以比喻、拟声的手法,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与美妙动人的音色。B黄庭坚诗首二句造语新奇,将闻笛时的体验与对乐器和演奏者的想象融为一体。C两首诗的末两句都着眼于听者感受的对比和变化,由此展现出音乐的巨大魅力。D张诗将音乐写出金玉满堂之感,体现了丰腴的情韵,这有别于黄诗的清雅风格。16有人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请赏析两首诗中“一时”与“何时”的妙处。【答案】15A 16“一时”写出甲光才触的一刹那,音乐的微妙变化已被将醉未醉的听众感受到了,由细微之处更体现出音乐的魅力;“何时”表明诗人希望笛声能化作清凉的风,洗去盛夏的闷热,也暗示笛声已营造出清凉的氛围。【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
17、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A.“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错误,首二句从比喻、象声写弹奏之状与音声之美。这里“千重钩锁”指竖式箜篌二十余根弦丝如钩连锁结。撼,摇动,指弹奏者拨动弦丝,因而发出金铃一般悦耳的声音。下句承上“撼金铃”,再写箜篌音声之美。这两句并没有描摹箜篌的形制和状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满庭芳樵赵显宏腰间斧柯,观棋曾朽,修月曾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不饶过猿枝鹤窠,惯立尽石涧泥坡。还参破,名缰利锁,云外放怀歌。【注】据述异记记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樵,见二童子弈棋。待到局终,他才发现腰间的斧柯已经朽烂。酉阳杂俎称月亮由七宝合成,为使月面平滑,天帝安排了八万二千户的工户进行
18、修磨。连理:花木异株而枝干通连,常作为爱情和吉祥的象征。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篇借用王质这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B曲子四、五两句暗含樵夫形象,同时也为下文对其直接描写作了过渡。C曲子六、七两句对仗工整,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樵夫的日常活动场所。D这首小令虽多用叙述语言,但语平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颇具特色。18诗歌中的樵夫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7A 18“观棋曾朽”暗衬樵夫饱阅世事,“修月曾磨”可见身手不凡;咏“樵”而点涉“棋”、“月”,说明这位樵夫具有雅士的素质。“不将连理枝梢锉,无缺钢多”,樵夫对连理枝爱惜有加,可
19、见他仁德。樵夫涉险攀高,“不饶过”见出了他的勇敢坚决;“惯立尽”三字,体现出他知难而进的无畏气概。“云外”既表樵夫的实际处所,又表出他的脱俗风神。表现出了一位蔑视名利、傲睨尘俗的高士形象。【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情感与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致”错误。借王质的典故暗衬出樵夫的不同凡俗;“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故选A。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塞下曲其六唐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释】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
20、诗。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骎骎(q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19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0本诗颈联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9B 20(1)颈联选取铁衣、战马两个战场上常见的意象。(2)铁衣因经霜露而显得更为沉重,战马因饱经年岁而显得苍老。(
21、3)两句通过铁衣和战马两个意象形象表现了戍边将士对战争的厌倦和渴望归家的心情。【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情感理解错误。颔联写戍边老将凝望秋月,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凄楚之情。并不是边将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故选B。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北征陈与义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注:靖康元年,陈与义避金兵南迁,复遭父丧北归。阆风观、扶桑池:道家传说
22、中仙人所居之地。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四句叙写个人行程,“有力”“挽”“驰”等词表现了诗人身不由己、行色匆忙。B五至八句以议论为主,以百卉有四时、华实有盛衰,安慰自己对生死不必介怀。C“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由物及己,表现诗人年华已逝、人生短促的感慨。D最后四句写诗人希望学得飞仙之术,在仙境中“被襟”“濯发”,获得肉身的长生。22“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二句,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21B 22情感表达:运用反衬手法,以夕云凝滞不动,突出诗人奔波之苦。结构安排:承上启下,以“不征”承前文北驰奔丧,以“何之”启下文对仙境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