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断句.docx

  • 上传人(卖家):QXX
  • 文档编号:8085290
  • 上传时间:2024-11-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000.8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断句.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掌握 文言 断句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断句【链接教材】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要想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除了平常多阅读一些难易适中的文言文外,还需掌握一些断句技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韩愈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也”可以用在句中表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也可以用在句末,表示陈述、判断等语气,明白了“也”的这些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考向分析古文是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标点符号的,因此需要“明句读”,三字经中就对学生有此明确要求。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也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子。如果不懂句读,

    2、往往会造成误读原文、误解原意。句读(j du),也称句逗,是句号和逗号的合称。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句号;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的段落,以读号表示,相当于现代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像这样加注句读的动作,被称为“断句”,又被称为“圈点”,而圈点并且加上注解或注脚的动作,则被称为“圈注”。正确的圈点除了可以明了句子和文章原意,也可显现一个人基本的学识涵养。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阅读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成为文言文阅读测试中较重要的命题形式。 考向(一)标词性,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

    3、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植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就可能需要断开。文言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往往作谓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如教材示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选自鸿门宴) 技法演示:句中“关”“财物”“妇女”“此”“吾”“气”“龙虎”“五采”“此”

    4、等,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断开。断句参考: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典例 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我的分析】_(这段话是司马迁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写孔子世家,先分析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再指出孔子的做法,最后再说为其著书立传的原因。画线句意思是: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

    5、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对所给文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名词,比如“周室”“诸侯”“仲尼”等,根据语法中主谓句的形式,可以断开其中的部分语句。再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断句即可。)【答案】BDG 【参考译文】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替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 考向(二)察对话,定句读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6、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厘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虽然在高考卷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如教材示例: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选自鸿门宴) 技法演示:对话词“曰”在文中反复出现,并且“曰”前有说话者,利用“曰”字可以断开五处,再结合其他方法断句。断句参考: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典例 2

    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选自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我的分析】_(所给内容是惠施和庄子的一段富有智慧的对话,惠子认为葫芦大了一无所用,但庄子一眼就看透了他做法的荒谬,指出其执着于“用大”却忽略事物本身的特点。其中的对话标志“曰”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比如“惠子谓庄子曰”,其后就可以断开。)【答案】CEH 【参考译文】惠施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栽

    8、种活了,结的葫芦能装下五石东西。我用这个大葫芦去装水或酒,由于它不够坚固,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量。把它剖开来做舀水的瓢,又嫌太平浅,盛不了多少水。葫芦不是不大啊!可是,我认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碎了。”庄子说:“先生,你真是不善于利用它这个大的特点啊!” 考向(三)看虚词,找位置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景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关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意变得一目了然。常见的情况有: 类别断句技巧常见虚词发语词常居于句首,其前一般断开夫、盖、维、且时间词常居于句首,

    9、其前一般断开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句末语气词其后一般断开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疑问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感叹句末尾哉、夫 疑问语气词其后一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复句关联词语其前一般断开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复音虚词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不能点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特殊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开“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

    10、先乎吾“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夫”有时可作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应在其后点断;有时也作指示代词,用在句中,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这种情况不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如教材示例: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技法

    11、演示:本语段有一个用于句首的介词“及”,两个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而”,两个舒缓语气的句中语气词“也”,还有句末语气词“也哉”。因此,可根据虚词来完成断句。断句参考: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典例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我的分析】_(这段话

    12、是贾谊对国家形势的判断。针对有人向皇帝进言说天下已经安宁,贾谊用打比方的办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指出这种说法的错误。分析文段,找出其中的标志性虚词,如“也”“者”“者也”,将其中的一些明显的地方进行断句。)【答案】BDF 【参考译文】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还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治乱大体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全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 考向(四)抓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

    13、、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式,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为”等。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学生正确断句,因此学生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如教材示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选自师说) 技法演示:上面文段中“庸乎”“是故”均是固定句式,“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再结合其他标志完全可断开。断句参考: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典例

    14、 4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选自说苑立节)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我的分析】_(这段文字是谈立节的。“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死非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哉”为固定句式,“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答案】CEG 【参考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

    15、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气节义理不顾死在哪里,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 考向(五)看结构,定句读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如教材示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选自劝学) 技法演示:文段中,“吾尝矣,不如也”和“而,非也,而者”是两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并且形成正反对比的对称结构。这些对称或正反对比的结构,都是我们断句的关键点。断句参考:吾尝终日而思矣

    1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典例 5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庄王曰:“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以是君子重礼而贱利也,要其人不要其土,人告从而不赦,不祥也,吾以不祥立乎天下,菑之及吾身,何日之有矣。”【注】盂:一种用来盛饭的器具。(选自新序)吾闻之古者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我的分析】_(这段文字是谈古代的学者和文化人,专注于修身养性、修行自律,不被物质所迷惑,心境淡泊。“吾闻之”,后断开。“盂不穿皮不蠹不出四方”,“盂不穿”“皮不蠹”为对称结构,三个“不”是主语“古者”的

    17、三个动作状态(作谓语),分别断开。)【答案】CFH 【参考译文】庄王说:“我听说,古时候水盂不破,皮裘不损坏,就不去四处经营,因此君子重视礼义而轻视财利,要的是对方服罪而不贪图对方的领土,人家表示服从还不放过人家,那是存心不良,我如果靠存心不良在天下立足,那么灾祸随时会降临到我身上了。”考向(六)明修辞,巧判断文言文经常运用对偶、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如教材示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

    18、河之外(选自过秦论) 技法演示:文段中“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显然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据排比的特点可以断开此处。断句参考: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典例 6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

    19、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选自东坡志林)民夷杂糅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我的分析】_(这段文字叙述了作者被贬儋耳时元宵节与人出游的一些事,生活气息颇为浓厚,表达出了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情怀。“民夷杂糅”“屠酤纷然”都是主谓结构,整齐对称,可借助这些进行断句。)【答案】BDF 【参考译文】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探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一起出去吗?”我高兴地答应了。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只见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杀猪的,卖酒的,市井里熙熙攘攘,等回到住处已经三鼓以后了。住处的门关着,仆人都熟睡着,鼾声响起。我放下拐杖笑起来

    20、,这一游是得是失呢?你问我笑什么,我是笑自己呀;但我也笑韩退之钓不上大鱼来,还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钓鱼是不一定要钓上大鱼的。 重点突破文言断句的流程是怎样的?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理解大意初判断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而应该先通读所给语段,了解大致内容。如果是传记类文字,就要弄懂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应要弄清说话的人是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是说理文字,则要弄明白谈论了哪些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凭语感,能断开的尽量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第二步:先易后难抓关键凭语感不能断开,则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上文所讲的“六大标志”入手,仔细推敲,确定可断之处。其中,名词(代词)断上

    21、断下推敲法是最易运用的一个小窍门,在句中的名词(代词)是断给上句作宾语还是断给下句作主语这一点上,稍作推敲,就极容易选对。当然,这六大标志在实际断句时,都是综合运用的。第三步:断后通读查连贯断完句后,考生应通读一遍全段文字,检查句意是否完整,语意是否连贯,句间衔接是否自然圆合,并注意是否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相符。提能训练练案20一、专项练习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

    22、果在。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减)夫才 A与德 B异 C而世俗 D莫之 E能辨 F通 G谓之 H贤 I此其所以 J失人也【答案】CFI【解析】“而”在句首表转折,其前断开;“莫之能辨”句意完整,其后断开;“此也”为固定格式,前后都可断开。【参考译文】赵

    23、襄子派兵在夜里杀了守堤官员,放水淹智伯的军队。智伯军队为逃水淹而一片混乱,韩、魏军队从两侧攻打,赵襄子带兵从正面攻打。大败智伯军队,于是杀了智伯,尽灭智伯部族。只有辅果还在。臣光(司马光)说:智伯灭亡,是才能超过了德行。才与德不同,然而世俗之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而论为贤明,这就是世人看错人的原因。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

    24、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 2.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某之居此,盖瘴病蛊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尝以动其中者诚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终身之忧也。大府欲加害,而在我诚有以取之,则不可谓无憾;使吾无有以取之而横罹焉,则亦瘴病而已尔,蛊毒而已尔,魑魅魍魉而已尔,吾岂以是动吾心哉!(节选自王守仁答毛宪副书)然而 A居之 B泰然 C未尝以动 D其中者 E诚知生死之 F有命 G不以一朝之 H患 I而忘 J其终身之忧也【答案

    25、】CEG【解析】“然而居之泰然”语意完整,“泰然”是陈述“居之”的,中间不能断开,故C处断;“者,”为判断句式,故E处断;“有命”作“生死”的谓语,其后断开,故G处断。【参考译文】我现在居住在龙场这个地方,每天与瘴气毒虫相处,和魑魅魍魉打交道,我每天都要死好几次。但是我能够处之泰然而没有动心的缘故,是因为我知道生死有命,我绝不会因为一时外在的祸患而忘记我终身应该担忧的东西。(忠信礼义,良知才是我们应该担心失去的。)巡抚如果想要加害于我,如果在我这里真是有罪责招致,那应该说我是有遗憾的(自己不争气,罪有应得);如果不是我的错而非要强行施加在我身上,那不过跟瘴气、毒虫、魑魅魍魉一样(都是我控制不了

    26、的外在的东西),我怎么会因此而动心! 3.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进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戢追胥不入乡 A民 B逋赋者揭其名 C市中 D民 E欢趋之 F赋 G不扰而足【答案】ADF【解析】“戢追胥不入乡”,主谓宾结构,“戢追胥”,

    27、催讨赋税的官吏,为主语,“入”作谓语,“乡”为宾语,A处断开;“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逋赋者”作主语,“(于)市中”“市中”为后置状语,修饰“揭”,D处断开。“民欢趋之”,“民”是主语,“欢趋之”为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F处断开。【参考译文】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多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入相,将杨万里荐于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死居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

    28、,老百姓都高兴地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 4.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荆文王期年不听朝,葆申曰:“先王卜以臣为葆,吉。期年不听朝,王之罪当笞。”王曰:“不榖免衣襁褓而齿于诸侯,愿请变更而无笞。”葆申曰:“臣承先王之令,不敢废也。王不受笞,是废先王之令也。臣宁抵罪于王,毋抵罪于先王。”王曰:“敬诺。”引席,王伏。葆申束细荆五十,跪而加之于背,如此者再,谓王:“起矣!”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

    29、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穀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节选自吕氏春秋论贵直论)臣闻 A君子 B耻 C之 D小人 E痛 F之 G耻 H之 I不变 J痛 K之 L何益【答案】DGJ【解析】“君子耻之”“小人痛之”是“臣闻”的两个并列宾语,二者之间和整个宾语后停顿,即“耻之”“痛之”后;“耻之不变”“痛之何益”结构相似,单独成句,在“变”后停顿。【参考译文】荆文王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位列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

    30、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我废弃了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不能获罪于先王。”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做了两次,对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文王说:“同样是有了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肉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了朝廷,自行流放到海边,请求文王治自己死罪。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 5.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

    31、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

    32、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节选自说苑至公)季子 A贤 B使 C国 D及 E季子 F则吴 G可以 H兴 I乃 J兄弟 K相继【答案】BFI【解析】“季子贤”是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使国及季子”是“则吴可以兴”的条件,应分别单独成句,且“季子”作“及”的宾语,在“季子”后断开;“吴”作主语,“可以兴”作谓语,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参考译文】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

    33、季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的吴王一样。谒的儿子公子光说:“按照我父亲的意愿,君位应当归于季子;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于是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行刺成功后,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再接受你的国家,那么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人了。”

    34、(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终身不再进入吴国。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不要王位是道义。不将国家作为自身的私产,抛弃诸侯之位不觉得遗憾,放弃尊贵地位没有愤恨,可以说接近“至公”的境界了。二、综合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文本一: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

    35、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

    36、,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节选自明方孝孺深虑论)文本二:(秦)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故周

    37、五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节选自西汉贾谊过秦论) 6.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盖虑之 A所能 B及者 C人事 D之宜然 E而出于 F智力 G之所不及者 H天道也【答案】CEH【解析】“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者,”判断句,故“者”“然”后断开;“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者,也”判断句,故“者”后断开。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惩,意为借鉴、改变等,此为借鉴,与离骚中“岂余心之可

    38、惩”的“惩”意思不同。B祚,本意指福,赐福,文中指皇位,与陈情表中“门衰祚薄”的“祚”意思不同。C出人,文中意为超出众人,与师说中“其出人也远矣”的“出人”意思相同。D区区,谦辞,愚拙,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不同。【解析】A项,“汉惩秦之孤立”的“惩”,借鉴、改变;“岂余心之可惩”的“惩”,因受创而戒止。B项,“而王莽卒移汉祚”的“祚”,福,赐福,文中指皇位;“门衰祚薄”的“祚”,福分。C项,两个“出人”都是超出众人之意。D项,“意思不同”错误。两个“区区”都作谦辞,愚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文本一开篇即指出古代筹划国家

    39、大事之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从而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B文本一第二段叙述从秦汉至唐宋,历代统治者总结前代覆亡的经验教训,得出了他们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的结论。C文本一第三段强调“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作者对“天道”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D两则文本都运用了对比论证,以增强说服力。如文本一“虑天下者”与“古之圣人”的对比,文本二秦朝盛衰的对比等。【解析】B项,“得出了他们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的结论”错误。得出的结论是“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具有一定的宿命论色彩。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其子孙,虽有至

    40、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译文:_所以他们的子孙,即使非常愚笨不贤良足够使国家灭亡的,但是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使其国家灭亡。_(2)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译文:_然而他们不敢竭尽忠诚,指出主上过失的原因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令,忠言还没说完自己就被杀戮了。_【解析】(1)“肖”,贤良;“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卒”,最终;“遽”,立即。(2)“所以”,的原因;“指过”,指出过失;“禁”,禁令;“糜没”,毁灭。 10.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应采取哪些治国之道?请结合两则文本的论述加以概括。(3分)答:_深虑平时容易疏忽的事件,防范灾祸的发生。以民

    41、为本,用诚心、大德感化百姓。保持头脑清醒,勇于接纳忠臣良言。_【解析】由“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可概括为:深虑平时容易疏忽的事件,防范灾祸的发生。由“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可概括为:以民为本,用诚心、大德感化百姓。由“(秦)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可概括为:保持头脑清醒,勇于接纳忠臣良言。【参考译文】文本一: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道

    42、是考虑得不周到吗?大凡智力所能考虑到的,都是人事发展理应出现的情况,超出智力所能而人不能达到的范围,那是天道的安排呀!秦始皇剿灭诸侯,统一天下后,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封建制为郡县制,当时认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兄弟、子侄为诸侯,自认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共辅江山,不生变乱,然而吴王刘濞等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篡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戚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光武帝刘秀借鉴了西汉(哀、平)

    43、的教训,曹魏借鉴了东汉的教训,西晋借鉴了曹魏的教训,各自借鉴其前代的教训而进行防备。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节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节度使的兵权,使其力量削弱,容易对付,哪料想子孙后代竟在敌国的困扰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慧,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谓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

    44、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能控制的,不敢滥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像慈母保护初生婴儿那样不忍心舍弃。所以他们的子孙,即使非常愚笨不贤良足够使国家灭亡的,但是上天最终不忍心立即使其国家灭亡。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天意会如此安排吗?文本二:(秦朝)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

    45、,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不敢竭尽忠诚,指出主上过失的原因是,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令,忠言还没说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叠足而立,不敢迈步,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迷失了路途,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惊;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合乎根本大道,因而传国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则是本末皆失,所以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 【链接教材】司马迁屈原列传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生死存亡的

    46、内在联系,充分彰显了屈原的人格风采。文中有一些词语,形式上与现代汉语合成词相同,意义却不同,如“明年”“诡辩”“颜色”“形容”等,要特别注意这一类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避免以今义理解古义。李密陈情表作为一篇向皇帝进呈的表文,陈情表语言表达切合身份,恭敬而得体,这得益于作者恰当地使用一些表达敬意和自谦的词语,如以“伏惟”“蒙”“谨”等词语表达“恭敬”之意。 考向分析在新高考卷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主要考查两类词语:一是文言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一是文言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考向(一)辨析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将文言文中该词的意义或用法,与教材、成语

    47、等中出现的相同或相关词语加以辨析。如2023新高考卷:“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考查的是相同词语词义的辨析;“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考查的是相关词语用法的辨析。辨析试卷中出现的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识记教材中出现的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学习文言文,需要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如“道”:(1)道路,名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烛之武退秦师)(2)规律,名词。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庖丁解牛)(3)说,动词。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齐桓晋文之事)(4)取道,动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2.将试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掌握文言断句.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852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