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用户(南阳海歌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厦门市、泉州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福建省 厦门市 泉州市 2024 2025 学年 上学 11 期中 联考 试题 Word 解析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厦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人:晋江市英林中学余晓敏 审核人:泉州市第十一中学黄梅芳)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了解一位哲学家是如何推理的,往往比了解由此推出的结论更重要。这大概是因为不论何种观点或理论总有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或理论存在,也或许是因为缺乏论证的思想终究是无效的。推论关系是一种逻辑关系,它可以以一种认识上透明的方式被一劳永逸地确立。它不会因推理链条的冗长复杂,或因年代的久远而使推论的有效性有丝毫的减损,即便推理存在着错误,也可以通过主体
2、间性的公认方式被纠正。有效性是逻辑推理力量的根本来源,逻辑的一切问题都与有效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如蕴涵、一致性与哲学、数学乃至日常思维联系密切的重要的逻辑性质与关系的定义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涉及有效性问题,对有效性的不同理解与处理从根本上塑造了逻辑的版图。对逻辑研究对象和使用方法的考察,充分揭示出这门学科的科学特征。它是求真的科学,尽管它探求的不是实在的真知,但它探求负载知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逻辑不涉及具体的科学发现却涉及科学发现的程序和方法。逻辑并不是一种实用的知识,也不是论证和推理的结构的知识,而是识别和判断思想和思想的联系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科学。逻辑也没有一个实在的研究对象,其
3、对象只是一种理性的存在,是只以心灵所赋予的存在方式而存在着。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
4、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逻辑指导理性生产出定义、推理和证明的规则,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理论作品。作为科学,它又是一种有论证的、关于思想的正确性的知识。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
5、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逻辑的一个总体特征是与哲学的密切联系。逻辑与哲学有着很强的互动,每当哲学观念出现变化,逻辑理论和实践也倾向于相应的变化;反过来,每当逻辑的方法和程序发生变化,也倾向于引起哲学探索方法和结论的变化。逻辑透过哲学而与科学、宗教、伦理和法律等理智活动联系起来。哲学中的概念分析、论证建构、假设和预设、内涵与外延等基本方法,都是逻辑杂货店中供哲学家所用的必备品。逻辑之于哲学犹如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犹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家。(摘编自朱建平逻辑:一种文化和精神)材料二: 中华文化不仅有逻辑,而
6、且蔚为大观。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墨子等人深入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形成了“名家”。邓析提出“刑名之辩”和“两可之说”;墨子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强调“辩”是一门专门的技术,指出“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荀子系统地建立了正名学说;韩非子提出了著名的“矛盾之说”。尤其是后期墨家,集先秦名辩之大成,完成了中国逻辑的标志性著作墨经,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逻辑学体系。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以表达最为基本的逻辑关系的“否定”为例,早在先秦典籍诗经中就有“不”“弗”“靡”“莫”等十余个,并且这只是单独表达的否定,还不算组合式的否定,这在其他语言中是极其罕见的,充分
7、体现了汉语在否定表达方面的丰富和精微。这导致了中国逻辑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即重视名辩析辞,相关的学派也被称为“名家”。如邓析提出“刑名之辩”,墨子区分了名的种类。中国逻辑强调概念的辩证转化。与西方逻辑强调概念确定性的静态分析不同,中国逻辑重视概念内涵的生成和变动发展,重视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相互转化,重视对概念进行动态分析。这与中华文明的传统密切相关。在易中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阴阳五行”学说更是重视概念的相互生发和矛盾转化。中国逻辑以名、辞、说、辩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最一般的抽象研究不同,是应用逻辑。另外,逻辑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既有
8、纯粹的推理理论研究,又包括对推理规则和方法的应用探索。道德经中的归纳与推类,韩非子等著作中的反证与归谬以及黄帝内经中的类比推理,都体现了对说辩方法应用的高度自觉意识,这与偶尔切合逻辑的不自觉应用有着明显的区别,彰显了中国逻辑的应用特质。中国逻辑是道器结合的逻辑。西方逻辑的主要目的,其内是求真,其外是作为探求知识的工具,亚里士多德相关的逻辑著述汇编时名之曰工具论。中国逻辑其内的目的是作为论辩的工具,是为了说理,与西方逻辑无显著差异,但其外部功用则相去甚远。中国逻辑对名辩重要性的认识是极其深刻的,他们将“名”的作用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认为社会的法律规范、纲纪礼仪、国运民祉,甚至是天道人和都依靠
9、“名”。当子路问孔子“为政奚先”时,孔子明确指出“必也正名乎”,强调“正名”是治国理政的首要前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摘编自杜国平中国逻辑的特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逻辑的一切问题都涉及有效性问题,推论的有效性不因复杂的推理链条和时间的久远而减损。B逻辑与哲学联系密切,互动性强,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使对方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相应的改变。C否定表达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汉语对“否定”丰富与精微的表达表明了中国逻辑注重概念分析。D西方逻辑强调静态分析概念确定性,而中国逻辑重视对概念进行动态分析,这与中华文明传统有关。2.根
10、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逻辑关系,推论关系可以被一劳永逸地确立,我们要关注推论过程,而不是结论。B.作为科学,逻辑是关于思想正确性的知识,可以指导理性生产出定义、推理和证明的规则。C.邓析提出“刑名之辩”、墨子区分名的种类,都是中国逻辑重视名辩析辞这一特色的具体表现。D.中国逻辑强调名辩的重要性,与西方逻辑没有显著差异,都是论辩的工具,都是为了说理。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逻辑”特质的一项是()(3分)A.道德经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相关表述。B.论语中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C.荀子系统地论述了正名理论,提出了“
11、约定俗成”等观点。D.韩非子认为治国之道,正名为首,“名正物定,名倚物徙”。4.材料二画线语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材料一说逻辑不是“实用知识”,而材料二则认为中国逻辑是“应用逻辑”,二者观点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我醒来时,已经大天亮了。有人敲我的门,一边敲一边叫。“什么事?”我大声问。“有船出事了,就在跟前儿!”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一条二桅帆船,从西班牙来的,再不就是从葡萄牙来的,船上装着水果和酒。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会撞得粉碎。”这个惊慌的声音顺着楼
12、梯嚷上去;我要多快有多快,胡乱把衣服穿上,跑上了大街。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朝着海滩跑。我也朝着那儿跑,赶过了好些人,很快就来到狂乱凶暴的大海面前。到那的时候,风势可能稍稍弱了一点儿,海却由于又有整整一夜的骚乱翻腾,比我昨天最后看见的,更使人不胜恐怖。只见海上所表现的每一种景象,都呈现了腾涌起涨的声势;浪头一个高过一个,一个压下一个,犹如千军万马,一眼望不到头,漫天匝地,滚滚向岸而来,真正可怕到极点。在风涛喧豗、难以听到其他声音的情况下,一个半身赤膊的船夫,紧靠着我站着,用光着的胳膊,往左边指去。这样,哎呀,我的天啊,我才看到了那条船,就在我们前面不远!一支桅杆从离甲板六
13、七英尺高的地方折断了,耷拉在船帮上,和乱糟糟的帆、索缠在一起。一个大浪,打在翻滚的破船上面,把甲板上的一切,一扫而光,把人、桅杆、酒桶、木板、船舷,一堆一堆像玩具似的东西,统统冲到沸腾的激浪之中去了。听见有人解释说,一个小时以前,救生船就已经配置了船员,但却任什么也做不了;又没有人肯豁出命去,带着绳子,凫过水去,叫破船和岸上取得联络。因此就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正在这时候,我注意到,人群中又激动地骚乱起来。我于是看到人们往两旁一分,海穆拨开众人,从人丛中一直来到前面。我跑到海穆跟前,用双手抱着他,往后拽他,我央求刚才和我谈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不要存心让人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海滩一步!岸上又发出
14、一片呼喊,我们往那条破船看去,只见那块残酷的破帆,一阵一阵狠扑猛打,把靠下边那个人也打到海里去了,而唯一留在桅杆上那个人,像是在空中乱飞乱舞。那条破船,即便在我这毫无经验的人眼里,也都可以看出来,正在崩裂分散。我看到,它正拦腰裂成两半,而孤零零地抱在桅杆上那个人那一条命,已经危于千钧一发。但是他仍然紧紧抱着桅杆不放。他戴着一顶样式特别的红帽子不像水手戴的那种,他挥动他那顶帽子,我觉得我简直要疯,因为那种动作,让我想起来,那个人原来是过去一度与我很亲密的朋友。海穆孑然而立,注目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震耳欲聋的风浪。接着,来了一个巨大的回头浪,他向后拉着缠在他身上的绳子,看了那几个人一
15、眼,跟在回头浪后面,一头扎到海里,就和浪搏斗起来:他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浪沫的中间,一会儿又让浪向岸带回。他们就急忙把他拖到岸上。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放在心上。他好像匆匆地对那几个人作了些指点,让他们把他放得更松一些我从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上看,也许是那样于是又像刚才一样,投到海里去了。这时他朝着破船冲去,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峥嵘的白色浪沫下面看不见了;一会儿被送向岸边,一会儿又被送向船边,一直艰苦而又勇猛地搏斗。这一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但是狂风和怒涛却使这种搏斗成为生死斗争。后来,他
16、终于挨近破船了。他离船近极了,只要他再使劲泅一下,就能抓到船了,但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像半面小山的绿色大浪,从破船外面,冲着岸卷过来,他仿佛竭尽全力猛一蹿,蹿到了浪里,而那条船也不见了!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他们把他拖了上来,但他已经没有知觉了。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节选的这一段重点表现了海穆在风大浪高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下海去救遇险的帆船上紧紧抱着桅杆的绝望的旅客的故事。B.从“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这一细节来看,“我”对于“有船出事了”这一消息十分关注,
17、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C.“我”为了看出事的船跑到大街上,“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说明这些人比我还关心出事的船,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船。D.小说作者用“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一句,既交代了海穆确实已经死了,也高度赞扬了为救人而献出生命的人的精神境界。7.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我”醒来到海边,见到海难的情景,尤其是见到海穆去救人的过程,都是“我”的眼中事,这就更具真实感。B.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通过“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一会儿升一会儿沉一会儿埋”等细节描写表现出海穆勇敢献身的精神。C.作者用
18、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这样一个渔民形象:他外表笨拙羞怯,为人木讷憨厚,但他有着高尚的灵魂和金子般的心。D.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众人已准备好了救生船但“没有人肯豁出命去”把绳子拴到破船上的行为和海穆的行为比照,更加凸显了海穆救人时的勇敢果决。8.本文写海穆去救人时,在环境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下面另一版本的译文相比较,在表达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另一版本译文:它那时所呈现的每一形态,都具有膨胀的意味;浪头一个一个地腾起,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压低一个,以无尽的数量滚滚而来,那势派是极端惊人的。二、古代诗文阅读
19、(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材料一: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卫灵公问于孔子曰:“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已者,则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及己之谓也。”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
20、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材料二: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
21、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节选自商君书画策)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上答案标号。(3分)仁A者B能C仁D于E人F而G不H能I使J人K仁L义M者N能O爱P于Q人R而S不T能U使V人W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政之急者”的“急”指“紧急”、“急迫”,与“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中“急”的含义不同。B.“计之于庙堂之上”的“计”指“谋划”、“盘算”,与六国论“至丹以荆
22、卿为计”中“计”含义不同。C.“善哉”的“善”指“好”,与大学之道“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善”用法相同。D.“死不苟生”的“苟”指“随便”、“苟且”,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中“苟”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鲁哀公的问询,孔子的建议是让民众富裕且长寿。鲁哀公却因为国家贫穷而不想做,孔子顺势指出,百姓富裕了,国家也会富裕。B.孔子对卫灵公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否定,而是委婉说出了自己的谏言:单纯在朝堂上策划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要爱人和懂得反省。C.作为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宋国君主对治国的事问得比任何人都详细。针对宋国国君
23、的谦虚,孔子鼓励他说,只要想做就都可以做到。D.材料二以利用高低地势控制水流和用易燃物品的干湿来控制火来设喻,形象地指出,圣人治理百姓,就应当明白政治的准则和社会发展规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2)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14. 两则材料都涉及为政问题,二者观点有何不同?请概括作答。(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寓居沣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唐)韦应物万木丛云出香阁,西连碧涧竹林园。高斋犹宿远山曙,微霰下庭寒雀喧。道心淡泊对流水,生事萧疏空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8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