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5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南阳海歌呀
  • 文档编号:8083703
  • 上传时间:2024-11-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南阳海歌呀)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5 江西省 联考 上学 11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 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一种平行于官学而有异于原官学系统的文化教育机构,书院与官学关系颇为复杂。唐宋之际,官学教育衰退.为书院兴起及书院制度确立提供了土壤与空间。 在书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与官学互为消长。历代统治者对书院的支持也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政府资源有限、无力大规模兴办教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就转向

    2、支持书院.书院与各级官学既有互补的关系,又有异趣相峙的抗衡关系 一般说来其呈现的规律是:官学不兴时,书院勃兴,弥补了官学数量不足,特别是朝廷无暇顾及兴学设教,无力兴办官学,书院成为满足士子读书要求,保持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然而,一旦朝廷有可能集中精力发展官学,书院便被冷落,被官学控制,这就是历史上书院存在过的“书院官学化”现象.书院教育趋向容易与当时封建统治者现行政策和直接利益发生矛盾,所以历史上禁毁书院的事件也不时发生,最著名的是明末发生在东林书院的“东林竞案”,因此而波及全国的书院。正因为如此,元代和清代,朝廷都曾对书院加强控制,将书院官学化或科举化,出现了许多由中央或地方政府设立的书院。

    3、但这种书附实际已成为官学之一类,形式上或与宋、明书院相似,却丧失了原来自由讲学、钻研学问的精神,甚至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教育 从总体上看,官学的课程和教学比较冗繁呆板,过于程式化,而书院的课程和教学比较简约灵活,师生有较多的主动性和自由度。书院为了避免私学教育所具有的自发性弊端,吸取了官学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管理方法。特别在生员定额、课程设置、学生考核方面,与官学颇有相似之处。 书院实行生员定额,是一种普遍的情形,与官学所不同的是,书院还有不属定额之限的旁听生一类的短讲生,人数甚多,如岳麓书院曾达千人之众,即所谓“岳麓一千徒”,但这类学生是临时性的,不在计划之内。私学最早诞生于春秋时代 相传伪孔

    4、子创办。私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我国的文化教育做出过重要的贡献,但因为它属于民间,历来不受朝廷重视,相反,屡遭压制。私学在古代社会的发展极其艰难,处在一种自生自灭和自发的状态。书院教育组织出现比较晚,在家代|才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的教育制度,但它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官学特别是私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书院起自民间,也受到官学的排挤,其所处地位与私学顾为相似,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因此,私学长期积累的一些办学经验,特别容易被书院所吸取。从一定意义上说,书院是从私学脱胎而来的。但是是否可以说书院就是私学呢? 事实并非如此,书院不是一般的私学,如同与官学有质的区别一样,它与私学也存在着质的差异。 书

    5、院与私学区别很多。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书院具有教育经费作保障,逐步建立类似于官学的以学田为中心的教育经费体系。书院学田来自多种渠道:其一是由民间学人、乡邑名流捐献。在书院创办之初,就包括了学田的投入。其二是政府的拨赐。 书院经费开支巨大,要进行正常的教育活动,每项开支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教学计划就无法实施。建立可靠的教育经济体制,乃是书院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摘编自李西宁中国书院与阅读推广)材料二在中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南宋时期书院发展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南宋时期的书院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制度完备,内容充实,特色鲜明,影响显著。南宋书院的勃兴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

    6、经济和文化背景书院的产生和发展同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北宋是理学的奠基时期,北宋的书院也处于开创阶段;南宋时期是理学的成熟时期,南宋的书院也进入了相当完备的阶段。南宋理学的主要流派差不多都与书院的发展密切相关。理学的学术文化思想成为南宋书院教育的基本内容,书院教育成为理学研究和传播的主要基地。南宋理学流派繁多,学派林立。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和张栻等。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儒、佛、道长期斗争、融合的产物,书院教育也广泛改造和吸收了佛、道讲学的内容和形式. 这在南宋书院教育中也表现得极为明显.南宋书院的勃兴发轫于朱熹于淳熙六年(1179)复兴白鹿洞书院,又于绍熙五年(119

    7、4)复兴岳麓书院。 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两大著名书院的相继复兴,对南宋书院的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竟蔚然成风,书院得到迅速发展,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文化繁盛的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分别为161所、24所、44 所和27所。这一方面是由于家廷南迁,北方大地落入女真族金兵控制之下,汉民族南迁,汉民族文化中心随之南移;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受著名学者讲学活动影响极大,江西、湖南、浙江、福建等地有众多名师讲学,是南宋理学家活动的主要地区和范围,所建书院自然随之增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张栻等

    8、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弟子都在江南地区,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摘编自王炳照中国书院史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代统治者是否支持书院的发展,往往不是以书院本身的发展为依据。B.明末发生的“东林党案”,说明书院教育与封建统治者的利益矛盾尖锐。C.书院尽管与官学有着质的区别,但不影响其借鉴官学好的教育管理方法。D.南宋时期书院大多集中于江南地区,这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不无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往往与官学互为消长;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统治者对书院的态度有一定关系。B.孔子创办的私学具有的自

    9、发性弊端,客观上启发了书院吸取官学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管理方法。C.元清时期由政府“官学化或科举化”的书院只是形式上与宋明书院相似,丧失了自由讲学、钻研学问的精神。D.朱熹复兴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说明只要有名家负责复兴知名书院,就能推动其它书院的蓬勃发展。 3.下列选项能够反映出材料二中关于南宋书院蓬勃发展原因的一项是(3分)A.南宋时期,中国的印刷术有了新的进步,刻版印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刊印图书的效率和质量,为私人藏书提供了方便。B.南宋书院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南宋理宗时代,据统计:宋代共有书院近700所,而建于南宋的有500余所,约占总数的80%。C.宋代诗人尤袤送晦庵(朱熹)南归一诗中“二

    10、年摩手扶疮痍,恩与庐山五老齐”,高度评价了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的贡献。D.南宋书院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教育特色更为突出。藏书、祭祀、讲学都受到充分的重视,且形成了相应的制度。4.请结合材料一前三段的内容.给“书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0个字。 (4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古代书院的发展可以给“城市书房”提供哪些发展借鉴。(6分)城市书房是一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旨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和学习环境。它们是书香阅读之场,更是文化交流之地,它们有琳琅满目的的书籍,亦有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设施和活动空间。它们优雅端庄,坐落于城市之中,虽温柔不语,却是城市文化传播的核心和动源。

    11、(摘自微信文章解锁钱塘书香新地:这几个城市书房,在你家门口吗?)(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海去 余华小时候,很想去看海。家离海边十里路。那时,我四岁,哥哥六岁,十里路是很远的。 父母上班去,我们便被反锁在屋内。在屋内,椅子当马骑,待会儿又相反,人当马在地上爬,椅子放在背脊上作为人。这全是哥哥的主意,哥哥大,我小。有时他说月亮里有人,我信:有时他说月亮里没人,我仍信。父母上班去,他便跟我乱扯,我很高兴听。也不全是乱扯,也有别的事做。我们练跳,先从床上往下跳,再从椅子上往下跳,最后呢,站在桌子上往下跳。哥哥是跳下去了,而我却没敢。哥哥责备我,我低着头轻

    12、轻地哭了,心里却很佩服哥哥。其实后来我到了六岁,也敢跳了。我们玩累了,便会往床底下一躺,睡着了。 父母下班回来,没见我们,急了,四处寻找。寻找回来,却见我们已规规矩矩地坐好在饭桌旁。渐渐地,练跳没兴致了,钻床也没兴致了。似乎什么都没兴致。我们整日整日扑在窗口,看蓝天,看白云,看远处起伏的山群,看近处波动的稻浪。而有与我们同龄的孩子,翻着筋斗在远处出现时。我蓦然放声大哭。哥哥说声:“别哭!”自己却涕泪俱下。童年也有寂寞的时候。我们的窗是朝南的,脚下垫着凳子,否则人太矮,够不到。哥哥是很坏的,当我们一起放声大哭时,他突然用脚一蹬凳子,俩人摔下来了。摔下来是很痛的,可我们却立刻终止了哭声,高高兴兴地

    13、笑起来。我们太寂寞。屋内的世界越来越小,心的世界却越来越大。一日,哥哥指着很远的地方,说:“那里有大海。”从此以后,我的心开始动荡,哥哥的心也开始动荡。起先他也知道那里有大海,可以前他一直没动心,自从说了那句话,他自己也不平静起来。哥哥也没见过大海。蓝天不再那么神秘,白云不再使我们心思飘忽。起伏的山群没意思了,波动的稻浪也没意思。看远处孩子翻筋斗也不再使我们伤心。我们不解,他们为何不去海边。县城很小,家住的地方已经算是乡间了。扑在窗口望出去,有些许池塘。 有一个池塘特别大,是三个连结在一起的.我们称它“连环湖”。我问哥哥:“海比那池塘大?”“当然大。”“比连环湖也大?”“肯定大!”我无法想象比

    14、连环湖还要大的海了。哥哥是知道的.他说站在海的这岸望对岸,对岸的人小得像蚂蚁.哥哥说,如果不是被反锁在屋里,他会带我去海边的。我们想出去,从行出去是没指望的,窗倒是敞开的,可我们住的是二楼,哥哥不敢跳下去,我更不敢。哥哥说用一根绳子从窗口扔出去.扔到地上.我们就可以沿绳而下。绳是没有的,只有缝衣服的丝线(丝线只能帮助一只蚂蚁从窗口逃下去).绳没有,我便向父亲要,父亲问了,我回答是准备从窗口逃下去,去看海。父亲听了很生气,批评了哥哥,事后哥哥骂我是全世界最大最大的笨蛋。然而,父亲竟说礼拜天带我们去看海,说这话的时候是礼拜四。还有两天就能去看海。哥哥很高兴,我也很高兴。那两天里,哥哥待我特别好,吃

    15、东西时不再跟我捻了。我待哥哥也很好,把我的帽子给他戴。我的帽子漂亮。可是在礼拜天,父亲仍去上班。我们去不成海边了。只能等到下个礼拜天。到了下个礼拜天父亲没去上班,可他说有事,仍没带我们去。就这样,拖了很久,才算去成。我们看海去了。家离海边十里路。十里路现在走起来觉得不远,而当时却实在觉得太长。记得后来是父亲背着哥哥,抱着我,才到海边的。回来时也是那样、初次见到海时的情景,现在模模糊糊了。只记得当时哥哥惊叫了一声,然后说:“这么大!”好像我也是这样。当时我还没有上学,还不知道有“无边无际”,不知道有“浩浩森森”,海的出现,让我木然,现在想起来,最初体味到什么是人生,不是后来,而是当初头一次看到海

    16、时。 虽说那时尚未意识到,可现在想来总觉得是那时。父亲说要回去了,我不乐意,哥哥也不愿意,哀求父亲:“再待一会儿吧。”几次“待一会儿”后,父亲不再待一会儿。 一定要回去。 记得当时我哭了。 哥哥虽没哭,但我知道他也是很想哭的。 那天晚上,哥哥握着拳头对我说:“以后我带你去。”后来确有好几次是哥哥带我去的。再后来,我和同学一起常去海边了。现在倒是不常去,懒得去。海见多了,便也不以为然。只是近来父母常常提出要去海边玩玩。哥哥已经结婚,我呢,忙于写作。都很忙。现在的家庭不似从前,儿子一长大,全搬出去住。 家已分成三处,父母一处,哥嫂一处,我独人一处。 已不是过去的朝夕相处。近来父母常常提出要去海边玩

    17、玩,照几张相。哥哥答应,我也答应。只是屡屡将日子往后推。这个星期天推下星期天。最后还是去了。去了,最高兴的是父母。 一到海边,他们好像就不愿意回去了。 当我们说:“回去吧。”父母总说:“再待一会儿。”我们在海边待了很久。那一次,我提醒哥哥,小时我们扑在南窗口,他指着南面说那里有大海。其实海在东面。还提醒他,他曾说过站在海的这岸,对岸的人小如蚂蚁。哥哥先说记不清了,后又说我是在瞎编。我是记得很清楚的。现在,父母又提出要去海边了,于是就想起当初求着父亲带我们去看海的情景。现在父母求我们了。而海依旧。(选自余华散文集山谷微风)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海边离家十里远,对

    18、于不超过六岁的哥俩来说,这在体力上是一个巨大的挑战。B.我和哥哥在被反锁的屋内各种玩乐,我们想要借此打发被束缚的童年的寂寞。C.在父亲答应带我们去看海后,我和哥哥对彼此很好,因为我们的梦想即将实现。D.现在父母一再提出要我们带他们去海边,说明父母对我们有亏欠,想要弥补。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写与我们同龄的孩子在远处翻着筋斗,而我们却被父母反锁在屋内,通过对比,突出了童年的我们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心理。B.哥哥说站在海的这岸望对岸,对岸的人如蚂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想象中海的宽阔,勾起了“我”对看海去的期待。C.文章题目为“看海去”,但对海

    19、没有具体描写,“海”连接了儿时和现在,成了“我”和父母彼此心中相同的精神寄托。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两代人都想去看海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也让读者对各自的人生产生思考。8.作者说自己最初体味到人生“不是后来,而是当初头一次看到海时”,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体味到的人生有哪些特点。(4分)9.文章多处前后照应,形成对照。从现在回望过去,为生活赋予新价值。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一组对照进行分析和鉴赏。(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朕惟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书亦曰:“王,人求多闻,

    20、时惟建事。”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汉司马迁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推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采经摭传,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作为纪、表、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 此亦

    21、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矣。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文、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 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

    22、,以著朕之志焉耳。(节选自宋神宗御制资治通鉴序)材料二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节选自司马光进书表)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朕惟君子A多识B前言C往行D以畜其德E故能刚健F笃实G辉光日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

    23、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此处特指死去的父亲,与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的“考”意义相同。B. “断之以邪正”与归去来辞中“木欣欣以向荣”的“以”用法相同。C.间,挑剔,非议,与庖丁解牛中“彼节者有间”的“间”含义不同。D.休戚,指欢乐和忧愁,也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文中取前者之意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神宗从司马迁的史记谈到当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尤其赞扬司马光这部书切磋“治道”的努力。B.宋神宗用十二个排比句,对求索治道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读史书,知往事,见得失,铭“商鉴”,非常有益。C.宋神宗认为周朝积弱,王室衰微是因为周朝的礼

    24、乐仪制和军事征讨都由诸侯任意自为,周朝的王制早已名存实亡。D.司马光认为前人所著史书文字繁多,不便于阅读,因此经常揣度对其中多余的文字加以删削,集中精华编集成一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于至当,则良史之材矣。(4分)(2)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4分)14.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简要分析宋神宗、司马光君臣二人志向的异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25、。【注】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平仲,银杏的别称。褒城,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破题,说自己远流千里,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高卧”这两个词用得十分巧妙有韵味。B.中间两联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颔联显出“高卧”,颈联衬托“独游”,生动形象。C.尾联承“清夜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悲啼声中难以入眠,秋夜独宿异乡的惆怅之情油然弥漫。D. “子规”即杜鹃鸟,古人多用作愁情的寄托。如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即是此意。16.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以工诗著名,即所谓工于骈偶(巧于构思。请结合本诗谈谈诗人的这

    26、一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近来班上贪图安逸,浪费攀比之风颇盛,语文老师在课上建议同学摘录谏太宗十思疏里的“ ”和“ ”两句作为座右铭,勉励大家要增强忧患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2)李白托月寄情,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写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可随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3)古人对“窗”别有情怀,一扇小小的窗,透露出人生多少思绪! 高中古诗文里就有不少关于“窗”的描写,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孔子热爱音乐,不只

    27、是在欣赏层面,更 A ,把音乐变成自己熔铸身心的本领。古籍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其中体现的不只是夫子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他的谦谦君子之德:孔子对自己没有“偶像包袱”,他人能够充分欣赏和学习而毫不嫉妒,孔子的这种姿态,放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其实,乐本身也是一味药,能安神和气,抚慰人心。圣人无常师。夫子的谦逊好学,还体现在他拜师师襄的过程中。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十日不进。”通常在师襄子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当一首琴曲练得差不多了,就会再教第二首。( 甲 ),却仍不肯换新曲目,说还没有把握琴曲的韵律之美;于是再练几天,终于掌握韵律之美了。师襄子说可以继续往下学了

    28、,但孔子说“未得其人”,即尚未感通作曲者的内心。 于是继续练习,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有一天,孔子对师襄子说,我已“得其为人”。此时,作曲者的形象站立在孔子心中了。他推测到“这个作曲者大概就是周文王吧!”音,乃心之所发,孔子通过琴声便能感知出作曲者,不仅因为他对音乐亦有着非凡的造诣和感悟,更重要的是,他与文王是真正的“知音”,同样具有崇高伟大的人格,才能感而遂通。 孔子擅长音乐,能歌,能琴,( 乙 ),而是内在的诚意。他认为音乐的艺术形式只是细枝末节,内在的恭敬和仁爱才是它的大端。无他,但因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能够深刻共情他人也。音乐,伴随了孔子的一生。在他百年

    29、身后,道统传承者孟子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孟子以音乐演奏为比喻,赞美孔子是一位集大成的先贤,自此,中国人也拥有了一个如此美丽的成语: B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21.第一段画线句用“药”比喻“乐”对人的影响,使用了暗喻修辞手法。请另选恰当的喻体,再写两个句子表现“乐”对人的影响。要求:修辞贴切,表达流畅。(4分)22.班

    30、会课上,你所在的小组准备通过讲述孔子学习音乐的事例,启发同学们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作为组长,请你结合材料内容撰写一份发言提纲。(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抗美援朝时期,在决策是否出兵朝鲜战争的时候,毛主席曾这样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这句话是指妥协与退让换不来尊重与和平,只有打赢这一仗,让敌人看到我们的实力,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时至今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名言对我们又有着怎样的启发?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5届江西省九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837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