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控制基础》课件第3章.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联网控制基础》课件第3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联网控制基础 联网 控制 基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3 章控制理论与方法3.1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2线性系统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法线性系统的时域及频域分析法3.3PID控制方法控制方法3.4智能控制方法智能控制方法3.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1.1 反馈原理反馈原理一般情况下,控制系统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两大类。所谓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控制器形成控制信号时不依赖于系统的输出信号,这是一种“不计后果”的主观控制方式,但对一些具有明确先验知识的系统仍然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结构如图3-1所示。但是,大多数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在形成控制信号时要依赖于系统的输出信号,这是一种“顾及后果”的客观控制方式,称为闭
2、环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3-2所示。图3-1 开环控制系统图3-2 闭环控制系统所谓反馈原理,就是根据系统输出变化的信息来进行控制,即通过比较系统行为(输出)与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并消除偏差以获得预期的系统性能。所以,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既存在由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前向通路,也包含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反馈通路,两者组成一个闭合的回路。反馈控制是自动控制的主要形式。自动控制系统多数是反馈控制系统。在工程上常把在运行中使输出量和期望值保持一致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自动调节系统,而把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实现某种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伺服系统或随动系统。在反馈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
3、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对元件特性变化不敏感,并能改善系统的响应特性。但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而且增益选择不当时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为提高控制精度,在扰动变量可以测量时,也常同时采用按扰动的控制(即前馈控制)作为反馈控制的补充而构成复合控制系统。实际上,反馈对于一切自然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具有普适性。因此,也决定了它在物联网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物联网控制系统通过信息的测量(提取)、处理(加工与变换)、传输、存储及利用,最终形成控制作用(也是通过信息得以实现)。在物联网系统中,反馈的过程
4、也就是信息传递和误差消除的过程,这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控制方式。如果反馈信息(系统实际输出)使得系统输出的误差逐渐减少,则称这种反馈为负反馈;反之,称为正反馈。负反馈是反馈的基本形式。闭合负反馈环路的几个重要的特征为:可以使系统稳定(最重要的特征);可以使系统具有鲁棒性(Robustness),即减少系统输出对系统参数变化(系统元件老化或系统内部干扰)的敏感度,减少系统对量测误差(量测噪声)的敏感性;可以使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即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可以改善系统输出的响应性能。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线性连续控制系统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其一般
5、形式为式中,c(t)是被控量;r(t)是系统输入量。系数a0,a1,,an,b0,b1,bm是常数时,称该系统为定常系统;系数a0,a1,an,b0,b1,bm随时间变化时,称该系统为时变系统。1)恒值控制系统恒值控制系统的参据量是一个常值,要求被控量亦等于一个常值,故又称为调节器。但由于扰动的影响,被控量可能会偏离参据量而出现偏差,控制系统便根据偏差产生控制作用,以克服扰动的影响,使被控量恢复到给定的常值。因此,恒值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重点是研究各种扰动对被控对象的影响以及抗扰动的措施。在恒值控制系统中,参据量可以随产生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但是一经调整后,被控量就应与调整好的参据量保持一致。在
6、工业中,如果被控量是温度、流量、压力、液位等生产过程参量时,这种控制系统则成为过程控制系统,它们大多数都属于恒值控制系统。2)随动系统随动系统的参据量是预先未知的随时间任意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以尽可能小的误差跟随参据量的变化,故又称为跟踪系统。在随动系统中,扰动的影响是次要的,系统分析、设计的重点是研究被控量跟随参据量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在随动系统中,如果被控量是机械位置或其导数时,这类系统称为伺服系统。3)程序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的参据量是按预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要求被控量迅速、准确地加以复现,机械加工使用的数字程序控制机床便是一例。程序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的参据量都是时间函数,不同之处在
7、于前者是已知的时间函数,后者则是未知的任意时间函数,而恒值控制系统也可视为程序控制系统的特例。2.线性定常离散控制系统一般在离散系统中既有连续的模拟信号,也有离散的数字信号,因此离散系统要用差分方程描述,线性定常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式中,mn,n为差分方程的次数;a0,a1,an,b0,b1,bm为常系数;r(k),c(k)分别为输入和输出采样序列。3.非线性控制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元部件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的,这类系统就称为非线性控制系统,这时,要用非线性微分(或差分)方程描述其特性。非线性方程的特点是系数与变量有关,或者方程中含有变量及其导数的高次幂或乘积项,例如严格地说,实际物理系统中
8、都含有程度不同的非线性元部件,例如放大器和电磁元件的饱和特性,运动部件的死区、间隙和摩擦特性等。3.1.3 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系统的行为(即系统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因而,求解微分方程可得到系统的响应。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将微分运算化为代数运算,对一类特定的用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可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分析、求解。1.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一个定义在区间0,),即0t的函数f(t),它的拉普拉斯变换式F(s)的定义为式中,s=+j为复数。F(s)称为f(t)的象函数,f(t)称F(s)的原函数。拉普拉斯变换简称拉氏变换,F(s)又称为f(t)的拉氏变换式。拉
9、氏变换是线性变换,满足叠加性和齐次性。如果F(s)已知,要求出它所对应的原函数f(t),则称F(s)到f(t)的这种变换为拉普拉斯反变换。它的定义为为书写简便起见,通常可用记号“L”表示对方括号里的函数作拉氏变换,即Lf(t)=F(s);用记号“L1”表示对方括号里的函数作拉氏反变换,即f(t)=L1F(s)。常见的拉式变换见表3-1。2.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性质1 唯一性:由定义式所定义的象函数F(s)与定义在0,)区间上的时域函数f(t)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性质2 线性性质(线性定理):令f1(t)和f2(t)是两个任意的时间函数,且它们的象函数分别为F1(s)和F2(s),a和b是两个任
10、意的常数,有性质3 (时域)导数性质(微分定理):原函数f(t)的象函数与其导数f(t)=df(t)dt的象函数之间有如下关系:式中,f(0)为原函数f(t)在t=0时的值。性质4 (时域)积分性质(积分定理):原函数f(t)的象函数与其积分的象函数之间有如下关系:性质5 卷积定理:设f1(t)和f2(t)的象函数分别为F1(s)和F2(s),则卷积3.1.4 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结构图系统的传递函数及结构图1.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式中,c(t)为系统输出量;
11、r(t)系统输入量;ai(i=0,1,2,n)和bj(j=0,1,2,m)是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设r(t)和c(t)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即零初始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可得于是,由定义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式中,由传递函数公式可知C(s)=R(s)G(s),因此,可以用传递函数表示控制系统,如图3-3所示。图3-3 传递函数的图示2.传递函数的性质(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式中分子M(s)和分母N(s)的各项系数均为实数,由系统的参数确定。当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为n阶时,称该系统为n阶系统。传递函数是物理系统的一种数学描述形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
12、和参数,而与输入量无关。(2)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单位脉冲响应g(t)。单位脉冲响应(也称脉冲过渡函数)g(t)是系统在单位脉冲(t)输入时的输出响应,因此R(s)=L(t)=1,故有g(t)=L1C(s)=L1G(s)R(s)=L1G(s)。(3)服从不同物理规律的系统可以有同样的传递函数,正如一些不同的物理现象可以用形式相同的微分方程描述一样,故它不能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和性质。传递函数只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特性,而不能表征系统内部所有状况的特性。(4)传递函数是将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作拉氏变换后得到的,因此,传递函数的概念只能用于线性定常系统。(5)确定的传递函数与确定的零极点
13、分布相对应。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方程,即传递函数的特征方程的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一般零点、极点可为实数,也可为复数,若为复数,必共轭成对出现。求出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因为G(s)=C(s)/R(s),并将其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后,传递函数表达式又可表示为式中,K为放大系数;zi为G(s)的零点;pj为G(s)的极点。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很多,也很灵活,我们可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方法:(1)由系统的原理图求传递函数;(2)由系统的微分方程求传递函数;(3)由系统的结构图求传递函数;(4)由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求传递函数;(5)由系统的响应曲线或响应解析式求传递
14、函数。3.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是由若干个元件或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的传递函数总可以分解为数个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的乘积。逐个研究和掌握这些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的特性,就不难进一步综合研究整个系统的特性。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又称为无惯性环节,其输出量与输入量成固定的比例关系,因此,比例环节的输出可以无失真、无滞后地按一定比例复现输入量。比例环节的微分方程可表示为y(t)=kx(t)式中,k为比例系数。两边同时进行拉氏变换得Y(s)=kX(s)由此,得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2)惯性环节在惯性环节中,当输入量突变时,输出量不会产生突变,只是按照指数规律逐渐变化。这种环节具有一个储能元件,其微分方
15、程为两边取拉氏变换得(s+1)Y(s)=X(s)一阶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3)积分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等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其动态微分方程为其传递函数为4)微分环节理想的微分环节是指输出量与输入量的一阶导数成正比的环节,其微分方程为式中,为时间常数。其传递函数为5)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其传递函数为式中,参数为振荡环节的阻尼比;n为振荡环节的自然振荡角频率。在振荡环节中,振荡的强度与阻尼比有关,值越小,振荡越强;当=0时,输出量曲线为等幅振荡曲线,振荡的频率为自然振荡频率;当1时,输出量曲线则为单调上升曲线;当01,闭环特征方程的根在s左半平面,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现在研究开环频率特性
16、的轨迹。由图3-32可以看出,当从到变化时,WK(j)曲线逆时针围绕(1,j0)点转一圈,即N=1。由奈氏稳定判据,Z=PN=0,所以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图3-32 系统的WK(j)曲线5.应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举例下面举例说明应用奈氏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的方法。为使用奈氏稳定判据,先要绘出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这个特性可以用计算几个关键频率下的值近似绘出,或用计算机绘出。例3-7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判断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P=0。根据几个关键的值,可近似绘出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如图3-33所示。由于WK(j)不包围(1,j0
17、)这一点,即N=0,Z=PN=0,所以不论K值多大,闭环系统均是稳定的。图3-33 系统的开环幅相特性例3-8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判断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解】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没有极点位于s右半平面,P=0。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为WK(j)=P()+jQ()式中,在K值较大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绘于图3-34。由图看出,当从到时,WK(j)顺时针包围(1,j0)两圈,N=2。故得Z=PN=2,这时闭环系统在s平面的右侧有两个极点,系统是不稳定的。图3-34 例3-8的稳定性判定如果减小K值,则当P()=1时,达到稳定边界,这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例3-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没有极点位于s右半平
18、面,P=0。试分析T1T2、T1T2的情况。这时,由于arctan T1arctanT2,故当由0+增加时,()总小于180,处于第二象限;当+时,相角位移为180,幅相特性以180趋于坐标原点,得到幅相频率特性如图3-35(a)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由变到+时,特性顺时针包围(1,j0)两圈,N=2。故得Z=PN=2,这时闭环系统在s平面右侧有两个极点,是不稳定的。(2)T1T2的情况。这时,由于arctan T1T2;(b)T11时,轨迹逆时针包围(1,j0)一圈,N=1,这时Z=PN=0,闭环系统是稳定的;当KT21时,轨迹顺时针包围(1,j0)一圈,N=1,这时Z=PN=2,闭环系统是不
19、稳定的。图3-36 例3-10的幅相特性 3.3 PID控制方法控制方法3.3.1 PID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的基本概念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它以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控制理论的其他技术难以采用,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
20、术。除PID控制外,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来控制系统的设备。PID控制器由比例单元(P)、积分单元(I)和微分单元(D)组成,其输入e(t)与输出u(t)的关系为u(t)=fe(t)。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的输出存在稳态误差(Steady State Error)。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差,则称这个控制系统是有稳态误差的或简称有差系统(System with Steady St
21、ate Error)。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使误差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不断增大。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现象,其原因是由于系统中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为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它能预
22、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PD)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环节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控制器能够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3.3.2 比例控制比例控制1.比例控制原理当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u与输入偏差e成比例时,就构成了比例控制规律(P),其数学表达式为u=KPe(3-21)式中,u为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e为控制器的输入,即偏差;KP为控制器的比例增益或比例系数。由式(3-21)可以看出,比例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偏差成正比,在时间上是没有延滞的。或者说,比例控制器的输出是与输入一一对应的,如
23、图3-37所示。当输入为阶跃信号时,比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特性如图3-38所示。比例放大系数KP是可调的,所以比例控制器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系数可调的放大器。KP愈大,在同样的偏差输入时,控制器的输出愈大,因此比例控制作用愈强;反之,KP值愈小,表示比例控制作用愈弱。图3-37 比例控制规律图3-38 比例控制器的阶跃响应2.比例度比例系数KP值的大小可以反映比例作用的强弱。但对于使用在不同情况下的比例控制器,由于控制器的输入与输出是不同的物理量,因而KP的量纲是不同的。这样,就不能直接根据KP数值的大小来判断控制器比例作用的强弱。工业生产上所用的控制器,一般都用比例度(或称比例范围)来表示比例作
24、用的强弱。比例度是控制器输入的相对变化量与相应的输出相对变化量之比的百分数,用数学式可表示为(3-22)式中,zmax zmin为控制器输入的变化范围,即测量仪表的量程;umaxumin为控制器输出的变化范围。由式(3-22)看出,控制器的比例度可理解为:要使输出信号发生全范围的变化,输入信号必须改变全量程的百分数。控制器的比例度的大小与输入、输出关系示于图3-39,从图中可以看出,比例度愈小,使输出变化全范围时所需的输入变化区间也就愈小,反之亦然。图3-39 比例度与输入输出的关系比例度与比例放大系数KP的关系为(3-24)由于K为常数,因此控制器的比例度与比例放大系数KP成反比关系。比例度
25、越小,则放大系数KP越大,比例控制作用越强;反之,当比例度越大时,表示比例控制作用越弱。在单元组合仪表中,控制器的输入信号是由变送器产生的,而控制器和变送器的输出信号都是统一的标准信号,因此常数K=1。所以在单元组合仪表中,与KP互为倒数关系,即(3-24)3.3.3 积分控制积分控制当控制器的输出变化量u与输入偏差e的积分成比例时,就是积分控制规律(I),其数学表达式为(3-25)式中,KI为积分比例系数。积分控制作用的特性可以用阶跃输入下的输出来说明。当控制器的输入偏差是一幅值为A的阶跃信号时,式(3-25)就可写为(3-26)由式(3-26)可以画出在阶跃输入作用下控制器的输出变化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