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课件第2章.ppt

  • 上传人(卖家):momomo
  • 文档编号:8083546
  • 上传时间:2024-11-23
  • 格式:PPT
  • 页数:195
  • 大小:84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课件第2章.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 控制器 原理 应用技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2章 微型计算机结构 2.1 微型计算机概念微型计算机概念2.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2.3 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原理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原理 2.4 单片机概述单片机概述2.5 单片机主要系列单片机主要系列教学提示: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建立的,了解微处理器结构及工作原理是学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本章讲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模型、工作原理等,进而了解微型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相同与差异。教学要求:使读者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软、硬件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史,重点掌握微型计算机、微控制器与单片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掌握单片机的概念、应用特点及发展趋势。微型计算机是计

    2、算机的一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了解它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首先从计算机结构入手,按照层次结构的观点,从CPU体系结构的第一个层次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2.1 微型计算机概念微型计算机概念2.1.1 微型计算机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发明和创造了许多算法与计算工具,例如我国商朝时期的算珠、唐宋时期的算盘,欧洲16世纪以后出现的计算圆图、对数计算尺等。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BlaisePascal)发明了齿轮式加法器。1822年,英国剑桥大学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教授提出了“自动计算机”概念。1834年设计成一台分析机,由五个基本部件组成

    3、,即输入装置、处理装置、存储装置、控制装置和输出装置。1847年,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Boole)创立了逻辑代数。1944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艾肯(HonwardAiken)设计、IBM公司制造成MarkI计算机,使用十进制齿轮组作为存储器,使巴贝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利(JohnMauchly)和普雷斯普尔埃克特(J.PresperEckert)主持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它使用188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占地170mz,重30t,耗电150kW,内存储器容量17KB,字长12位,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

    4、法运算。由于其存储容量小,没有完全实现“存储程序”的思想。1951年,在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主持下,研制成离数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EDVAC),完全实现了“存储程序”的思想,故称为冯诺依曼计算机。自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经历了四个时期,也称为四代。现在,又在向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的方向发展。(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基本电子器件是电子管,主存使用延迟线,外存有穿孔纸带、穿孔卡片和磁鼓,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到几万次,编程语言是最基本的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用于科学计算。特点是存储容量小,体积大,功耗大,成本高。后期使用磁芯存储器,并出现了高级语言。(2)

    5、第二代计算机(19591964年):基本电子器件是晶体管,主存使用磁芯存储器,外存有穿孔纸带、磁鼓、磁盘和磁带等。编程语言有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比如FORTRAN、COBOL、ALGOL等,且出现了操作系统,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100万次以上。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其体积、功耗减小,可靠性提高,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自动控制。(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年):基本电子器件是集成电路,主存以磁芯存储器为主,外存有磁盘和磁带。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高级语言种类增加,功能增强,体积减小,功耗降低,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0万次以上。其产品向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的方向发展,且与通信技术结合,出现了计算机

    6、网络。它用于科学计算、工业自动化控制、数据信息处理和事物管理等方面。(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到现在):基本电子器件是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主要有磁盘、磁带和光盘。其产品进一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多元化发展,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几亿至千万亿次以上,在结构上产生了多处理机系统。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型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迅速发展,且与通信技术结合,产生了全球Internet。在第四代计算机产生以后,人们就期待第五代智能计算机的诞生,希望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大脑,具有逻辑思维和推理功能。随后出现了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模糊计算机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如今,又开始了真

    7、实世界计算(Realworldcomputing)的研究,这些研究标志着第五代计算机即将到来。2.1.2 计算机的基本模型1.计算机的基本模型计算机的模型分为冯诺依曼和哈弗结构两种。目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基于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而开发的。它主要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五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1所示。图2.1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在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如下:(1)输入设备的第一个功能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如输入数字、文字、图形、电信号等,并且转换成计算机熟悉的二进制码。它的第二个功能是由用户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控制。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

    8、标、数码相机等。还有一些设备既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以用作输出设备,如软盘、硬盘、网卡等。(2)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为用户熟悉的形式,如数字、文字、图形、声音等。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硬盘、音箱等。(3)在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内存单元,主要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4)控制器用于控制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运行。(5)运算器用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保存中间运算结果。冯诺依曼关于计算机模型的理论可以归纳为一下几点:(1)计算机模型由五大部分组成。(2)指令和数据都存储在存储器内,可以按地址进行查找。(3)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

    9、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所处的位置。(4)指令在存储器中一般按顺序存放。(5)通常指令是按时序执行的,但是也可以根据某些条件改变执行顺序。(6)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码表示。(7)计算机以控制器和运算器(总称为CPU)为中心。对计算机来说,所有复杂的事物处理都可以简化成为两种最基本的操作:二进制数据传输和二进制数操作。因此,从软件运行的层次来看,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是一台指令执行机器。为了了解指令在计算机中的执行情况,我们将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简化成CPU和系统内存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2所示。图2.2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中的程序执行 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每一个操作称为一条

    10、指令,指令的数量和类型由CPU决定。在图2.2中,系统内存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由一系列指令组成,这些指令是有序存放的,指令号表明了它们的执行顺序。什么时候执行哪一条指令由CPU的控制单元决定。数据表示用户需要处理的信息,它包括用户的具体数据和这个数据在内存系统中的地址。2.CPU指令执行一条程序指令可以包含许多CPU操作。CPU的工作就是执行指令,它的工作过程是:控制器中的指令指针给出指令存放的内存地址,指令读取器从内存读取指令并存放到指令寄存器,然后传输给指令译码器,指令译码器分析指令并决定完成指令需要多少步骤。如果有数据需要处理,算术逻辑运算单元将按指令要求工作,做加法、减法或其它操作

    11、。指令执行流程由“取指令”、“指令译码”、“指令执行”和“指令写回”四种基本操作构成,这个过程不断重复进行,如图2.3所示。图2.3 CPU中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 1)取指令(IF)在CPU内部有一个指令寄存器(IP),它保存着当前所处理指令的内存单元地址。当CPU开始工作时,它便按照指令寄存器地址,通过地址总线,查找到指令所在内存单元的位置,然后利用数据总线将内存单元的指令传送到CPU内部的指令高速缓存。取指令的工作过程如图2.4所示。图2.4 取指令的工作过程 2)指令译码(ID)CPU内部的译码单元将解释指令的类型与内容,判断这条指令的作用对象(操作数),并且将操作数从内存单元读入CPU内

    12、部的高速缓存中。译码实际上就是将二进制指令代码翻译成特定的CPU电路微操作,然后由控制器传送给算术逻辑单元。指令译码的工作过程如图2.5所示。图2.5 指令译码的工作过程 3)指令执行(IE)控制器根据不同的操作对象,将指令送入不同的处理单元。如果操作对象是整数运算、逻辑运算、内存单元存取、一般控制指令等,则送入算术逻辑单元(ALU)处理;如果操作对象是浮点数据(如三角函数运算),则送入浮点处理单元(FPU)进行处理。如果在运算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用户数据,则CPU首先从数据高速缓存读取相应的数据。如果数据高速缓存没有用户需要的数据,则CPU通过数据通道接收数据。运算完成后输出运算结果。指令执行的

    13、工作过程如图2.6所示。图2.6 指令执行的工作过程 4)指令写回(WB)将执行单元处理结构写回到高速缓存或内存单元中。计算结果指令写回的工作过程如图2.7所示。在CPU解释和执行指令之后,控制单元告诉指令读取器从内存单元中读取下一条指令。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执行,最终产生用户在显示器上所看到的结果。事实上,各种程序都是由一系列的指令和数据组成的。图2.7 计算结果写回的工作过程3.CPU处理方法计算机的强大威力在于CPU的高速运算能力。我们将所要处理的工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然后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通过CPU将这些程序翻译成二进制代码,然后再传送给CPU进行处理。目前在微型计算机上,CPU每秒可

    14、以执行上亿条指令,因此计算机可以很快完成用户交给的工作。CPU可以执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加、减、乘、除、与、或、移位、循环等),这些运算都是非常基本的运算,但是通过它们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CPU功能强大的另一个特征是,它具有以数值为基础的逻辑判定能力,如测试数据是否为0、测试数据的正负、测试加法的进位或减法的借位、测试数据中为“1”的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测试结果是否溢出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判定,CPU可以改变程序的流向,达到进行逻辑控制的目的。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和系统总线构成的裸机。微处理器也称为CPU,或微处理机,它是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

    15、央处理器,其内部通常包括算术逻辑部件,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时序和控制逻辑部件和内部总线等。2.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再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所需要的软件而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常用的外围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键盘等,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编辑、汇编软件等。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2.8所示。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都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加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组装而成的。要注意,微处理器不是计算机,单纯的微型计算机也不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都不能单独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才有实

    16、用意义。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是支持计算机工作的物质基础,软件系统是指挥硬件正常工作的程序。图2.8 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2.2.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它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和外部设备,具体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其中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因此,微型计算机的五大功能部件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五大部分相互配合,协同工作。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首先由输入设备接收外界信息,控制器发出指令逐条送入(内)存储

    17、器,然后向内存储器发出取指令命令;在取指令命令下,程序指令逐条送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数、取数命令和运算命令,经过运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存入存储器内;最后,在控制器内发出的取数和输出命令的作用下,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1.中央处理器(CPU)硬件系统的核心是中央处理器(CPU),它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等组成,是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一般也称微处理器芯片。其内部通常包括算术逻辑部件,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程序计数器,时序和控制逻辑部件,内部总线等。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赖以工作的核心部件。运算器主要包括加法器、指令译码器和控制电路

    18、等,用于算术运算和逻辑操作,其操作顺序受控制器控制;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控制电路组成,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它根据指令码指挥着运算器、存储器和外围接口相连的输入和输出设备自动协调地工作。2.ROM和RAM存储器ROM和RAM是半导体存储器,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存储器芯片。ROM(ReadOnlyMemory)存储器是一种在正常工作时只能读不能写的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固定程序和常数。RAM(RandomAccessMemory)存储器是一种在正常工作时既能读也能写的存储器,通常用来存放原始数据、中间结果、最终结果和实时数据等。RAM中存放的信息不能长久保存,停电后便立即消失,

    19、因此又称它为易失性存储器。3.I/O接口电路微型计算机通过I/O接口电路与各种外部设备相连,而总线是CPU和存储器、I/O接口电路之间信息传输的通道。一般的外部设备都是机械的或机电相结合的产物,它们对于高速的中央处理器来说,速度要慢得多。此外,不同外设的信号形式、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外部设备不能与CPU直接相连,需要通过相应的电路来完成它们之间的速度匹配、信号转换,并完成某些控制功能。通常把介于CPU和外设之间的缓冲电路称为I/O接口电路。对于CPU,I/O接口提供了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数据;对于外部设备,I/O接口记忆了CPU送给外设的一切命令和数据,从而使CPU与外设之间协调一致地工

    20、作。4.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如图2.9所示。任何一个微处理器都要与一定数量的部件与外围设备连接,但如果将各个部件和每一种外围设备都分别用一组线路与CPU直接连接,那么连线将会错综复杂,甚至难以实现。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和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称为总线。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与设备的扩充,尤其是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连。总线是连接CPU与存储器、I/O接口的公共导线,是各部件信息传输的公共通道。图2.9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 微机中的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

    21、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线板和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线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它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外部总线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三条总线,每一条总线都有若干根,它们分别是地址总线(AddressBus,AB)、数据总线(DataBus,DB)和控制总线(ControlBus,CB)。地址总线是传送地址信息的总线,CPU在该总线上输出将要访问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所以地址总线为单向总线。数据总线是传送数据信息的总线,在CPU进行读操作时,内存或外设的数据通过数据操作

    22、送往CPU;在CPU进行写操作时,CPU数据通过数据总线送往内存或外设,所以数据总线为双向总线。控制总线是传送控制信号的总线,控制信号用于协调系统中各部件的操作。其中,有些信号将CPU的控制信号或状态信号送往外界;有些信号将外界的请求或联络信号送往CPU;个别的信号线兼有以上两种情况。2.2.2 微型计算机的软件微型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1.系统软件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的软件。其主要功能是进行调度、监控和维护系统。系统软件是用户和裸机的接口,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XT、WindowsNT、Linux

    23、、Netware等;各种语言的处理程序,如低级语言、高级语言、编译程序、解释程序等;各种服务性程序,如机器的调试、故障检查和诊断程序、杀毒程序等;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SQLServer、Oracle、Informix、Foxpro等。2.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编制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及有关资料。应用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用于科学计算方面的数学计算软件包、统计软件包;文字处理软件包(如WPS、Office);图像处理软件包(如Photoshop、动画处理软件3DSMAX);各种财务管理软件、税务管理软件、工业控制软件、辅助教育等专用软件。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硬件是计算机的物质

    24、基础,没有硬件就没有所谓的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的存在就毫无价值。硬件系统的发展给软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而软件系统的发展又对硬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2.2.3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1.字长字长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一台计算机的字长决定于它的通用寄存器、内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ALU)的位数和内部数据总线的宽度。字长越长,一个字所能表示的数据精度越高,在完成同样精度的运算时,数据处理速度越快。然而,字长越长,计算机的硬件代价相应也增大。为了兼顾精度、速度与硬件成本等因素,有些计算机允许采用变字长运算。一般情况下,CPU的内、外数据总线宽

    25、度是一致的。但有的CPU为了改进运算性能,加宽了CPU的内部总线宽度,致使内部字长和对外数据总线宽度不一致,如Intel8088/80188的内部数据总线宽度为16位,外部为8位,这类芯片称为“准XX位”CPU。因此,Intel8088/80188被称为“准16位”CPU,而PcntiumCPU的外部数据总线宽度是内部字长的2倍。2.存储器容量存储器容量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存储设备可容纳二进制信息的最大字节数。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位(bit)。一般把8个二进制位组成的通用基本单元叫做字节B(Byte的缩写)。微型计算机中,通常以字节为单位表示存储容量,

    26、并且将1024B简称为1KB(千字节),1024KB简称为1MB(兆字节),1024MB简称为1GB(吉字节),1024GB简称为1TB(太字节)。286以上的高档微机一般都具有1MB以上的内存容量和40MB以上的外存容量。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微机大多具有81024MB的内存容量和20100GB的外存容量。3.运算速度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一般用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由于不同类型的指令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不同,因而运算速度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常用计算方法有:(1)根据不同类型的指令出现的频度,乘以不同的系数,求得统计平均值,得到平均运算速度,这时常用MIPS(MillionsofInstructi

    27、onPerSecond,即百万条指令/秒)为单位。(2)以执行时间最短的指令(如加法指令)为标准来估算速度。(3)直接给出CPU的主频和每条指令的执行所需的时钟周期。主频一般以MHz为单位。主频亦称内频,为CPU的额定工作频率,为CPU工作周期的最小时序,直接反映了CPU的工作速度。目前,微机的主频已达1000MHz(1GHz),但与之相关的系统总线工作速率(外频)因受主板芯片组和内存工作频率的制约,提升较慢,一般为133200MHz。4.外设扩展能力外设扩展能力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一台计算机允许配接多少外部设备,对于系统接口和软件研制都有重大影响。在微

    28、型计算机系统中,打印机型号、显示屏幕分辨率、外存储器容量等,都是外设配置中需要考虑的问题。5.软件配置情况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配置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例如是否有功能很强且能满足应用要求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和汇编语言,是否有丰富的、可供选用的应用软件等,都是在购置计算机系统时需要考虑的。2.3.1 中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是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的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译码,根据指令的要求,按时间的先后顺

    29、序,负责向其它各部件发出控制信号,保证各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各种操作。2.3 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原理微处理器的结构及原理控制器主要由指令寄存器、译码器、程序计数器、操作控制器等组成。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Unit,ALU),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比较等)。CPU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发展非常迅速。个人电脑从8088(XT)发展到现在的多核CPU时代,只经过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从生产技术来说,最初的8088集成了29000个晶体管,而PentiumIII的集成度超过了28

    30、10万个晶体管;CPU的运行速度,以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为单位,8088是0.75MIPS,到高能奔腾时已超过了1000MIPS。不管是哪种CPU,其内部结构归纳起来都可以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对命令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运算并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CPU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4位微处理器、8位微处理器、16位微处理器、32位微处理器以及64位微处理器,可以说个人电脑是随着CPU的发展而发展的。1971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这是第一个可用于微型计算机的4位微处理器,它包含2300个晶体管。随后,英特尔又推出了8

    31、008,由于运算性能很差,其市场反应十分不理想。1974年,8008发展成8080,成为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作为代替电子逻辑电路的器件被用于各种应用电路和设备中,如果没有微处理器,这些应用就无法实现。Zilog公司生产了8080的增强型Z80,摩托罗拉公司生产了6800,英特尔公司于1976年又生产了增强型8085,但这些芯片基本没有改变8080的基本特点,都属于第二代微处理器。它们均采用NMOS工艺,集成度约9000只晶体管,平均指令执行时间为12s,采用汇编语言、BASIC、Fortran编程,使用单用户操作系统。1978年,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6是第一个16位微处理器。不久,Zil

    32、og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也宣布计划生产28000和68000。8086微处理器的最高主频速度为8MHz,具有16位数据通道,内存寻址能力为1MB。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Intel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数学计算的指令。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X86指令集。虽然后来英特尔又陆续生产出第二代、第三代等更先进和更快的新型CPU,但都仍然兼容原来的X86指令,而且英特尔在后续的CPU的命名上沿用了原先的X86序列,直到后来因商标注册问题,才放弃了继续用阿拉伯数字命名。1979年,英特尔公司又开发出了80

    33、88、8086和8088,在芯片内部均采用16位数据传输,所以都称为16位微处理器。但8086每周期能传送或接收16位数据,而8088每周期只能传送和接收8位数据。因为最初的大部分设备和芯片是8位的,因此8088的外部8位数据传送、接收能与这些设备相兼容。8088采用40针的DIP封装,工作频率为6.66MHz、7.16MHz或8MHz,集成了大约29000个晶体管。1981年,美国IBM公司将8088芯片用于其研制的PC中,从而开创了全新的微机时代。从8088开始,个人电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982年,英特尔研制出了80286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的最大主频2

    34、0MHz,内、外部数据传输均为16位,使用24位内存储器的寻址,内存寻址能力为16MB。80286工作于两种方式,一种是实地址模式,另一种是保护虚地址方式。在实地址模式下,微处理器可以访问的内存总量限制在1兆字节;在保护虚地址方式下,80286可直接访问16兆字节的内存。此外,80286工作在保护虚地址方式时,可以保护操作系统,使之不像实地址模式或8086等不受保护的微处理器那样,在遇到异常应用时会使系统停机。80826集成了大约130000个晶体管。1985年10月17日,新一代的32位核心的CPU80386DX正式发布了,其内部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z,后来逐步提高

    35、到20MHz、25MHz、33MHz,最后还有少量的40MHz的产品。80386DX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是32位,地址总线也是32位,可以寻址到4GB内存,并可以管理64TB的虚拟存储空间。它的运算模式除了具有实地址模式和保护虚地址模式以外,还增加了一种“虚拟86”的工作方式,可以通过同时模拟多个8086微处理器来提供多任务能力。为了完善和加强浮点运算,设计了80387协处理器,使80386可以完成大量浮点运算的任务。针对内存的速度瓶颈,英特尔为80386设计了高速缓存(Cache),采取预读内存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速度瓶颈,从此Cache就和CPU成为了如影随形的器件。1989年,英特尔公司又推

    36、出准32位微处理器芯片80386SX。这是Intel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推出的一种较便宜的普及型CPU,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32位,外部数据总线为16位,它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的16位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以降低整机成本。英特尔在1990年推出了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80386SL和80386DL两种型号的386芯片。这两个类型的芯片可以说是80386DX/SX的节能型。其中,80386DL基于80386DX内核,而80386SL基于80386SX内核。这两种类型的芯片不但耗电少,而且具有电源管理功能,在CPU不工作的时候,可以自动切断电源供应。1989年,80486芯片由英特尔推出,集成了120

    37、万个晶体管,使用1微米的制造工艺。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33MHz、40MHz,50MHz。80486将80386和数学协微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80486中集成的80487的数字运算速度是以前80387的两倍,内部缓存缩短了微处理器与慢速DRAM的等待时间。并且,在804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由于这些改进,80486的性能比带有80387数学协微处理器的80386DX性能提高了4倍。1993年,586CPU问世。英特尔公司把自己

    38、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区别AMD和Cyrix的产品。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微处理器来对付芯片巨人。由于奔腾微处理器的性能最佳,英特尔逐渐占据了大部分市场。Pentium最初级的CPU是Pentium60和Pentium66,分别工作在与系统总线频率相同的60MHz和66MHz两种频率下,没有倍频设置。早期的奔腾,工作频率为75120MHz,使用0.5微米的制造工艺,后期120MHz频率以上的奔腾则改用0.35微米工艺。经典奔腾的性能良好,整数运算和浮点运算都不错。多能奔腾(Pentiu mMMx)的正式名称就是“带有 MMx技术的Pentium”,是

    39、在1996年底发布的。MMx(MultiMedia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是英特尔于1996年发明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包括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MMx技术在软件的配合下,可以得到更好的性能。从多能奔腾开始,英特尔对其生产的CPU引入了锁倍频技术,但 MMx的CPU超外频能力特别强,还可以通过提高核心电压来超倍频。多能奔腾是继Pentium后英特尔又一个成功的产品,其生命力也相当顽强。多能奔腾在原Pentium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进,增加了片内16KB数据缓存、16KB指令缓存、4路写缓存、分支预测单元和返回堆栈技术。特别是新增加的57条 MMx

    40、多媒体指令,使得多能奔腾即使在运行非 MMx优化的程序时,也比同主频的PentiumCPU要快得多。这57条 MMx指令专门用来处理音频、视频等数据。这些指令可以大大缩短CPU在处理多媒体数据时的等待时间,使CPU拥有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经典奔腾不同,多能奔腾采用了双电压设计,其内核电压为2.8V,系统I/O电压仍为原来的3.3V。如果主板不支持双电压设计,那么就无法升级到多能奔腾。多能奔腾的代号为P55C,是第一个有 MMx技术(整量型单元执行)的CPU,拥有16KB数据LlCache。16KB指令LlCache,兼容S MM,64位总线,528MB/s的频宽,2时钟等待时间,450万个

    41、晶体管,功耗17W,支持的工作频率有133MHz、150MHz、166MHz、200MHz和233MHz。PentiumPro(高能奔腾,686级的CPU)是32位数据结构设计的CPU,所以PentiumPro运行16位应用程序时性能一般,但仍然是32位的赢家,但是后来,MMx的出现使它黯然失色。PentiumPro的核心架构的代号为P6(也是未来PII、PIII使用的核心架构),这是第一代产品,二级Cache有256KB或512KB,最大的有1MB的二级Cache。它的工作频率有133/66MHz(工程样品)、150/60MHz、166/66MHz、180/60MHz、200/66MHz。P

    42、entiumII的中文名称为“奔腾二代”,它有Klamath、Deschutes、Mendocino、Katmai等几种不同核心结构的系列产品,其中第一代采用Klamath核心,0.3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750万个晶体管,核心工作电压为2.8V。PentiumII微处理器采用了双重独立总线结构,即其中一条总线连通二级缓存,另一条负责主要内存。PentiumII使用了一种脱离芯片的外部高速L2Cache,容量为512KB,并以CPU主频的一半速度运行。作为一种补偿,英特尔将PentiumII的L1Cache从16KB增至32KB。另外,为了打败竞争对手,英特尔第一次在PentiumII中采用

    43、了具有专利权保护的Slot1接口标准和SECC(单边接触盒)封装技术。1998年4月16日,英特尔第一个支持100MHz额定外频的、代号为DesChutes的350MHz、400MHzCPU正式推出。Deschutes采用核心的PentiumII微处理器,不但外频提升至100MHz,而且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其核心工作电压也由2.8V降至2.0V,L1Cache分别是32KB、512KB。支持芯片组主要是Inter的440BX。19881999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了比PentiumII功能更强大的CPUXeon(至强微处理器)。该款微处理器采用的核心和PentiumII差不多,0.25微米制

    44、造工艺,支持100MHz外频。Xeon最大可配备2MBCache,并运行在CPU核心频率下,它和PentiumII采用的芯片不同,被称为CSRAM(CustomStaticRAM,定制静态存储器)。除此之外,它支持8个CPU系统,使用36位内存地址和PSE模式(PSE36模式),最大800MB/s的内存带宽。Xeon主要面对性能要求更高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另外,Xeon的接口形式也有所变化,采用了比Slot1稍大的Slot2架构(可支持四个微处理器)。1998年4月推出了一款廉价的CPUCeleron(中文名叫赛扬)。最初推出的Celeron有266MHz和300MHz两个版本,且都采用Co

    45、vington核心,0.3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和32KB一级缓存,工作电压为2.0V,外频66MHz。Celeron与PentiumII相比,去掉了芯片上的L2Cache,此举虽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也正因为没有二级缓存,该微处理器在性能上大打折扣,其整数性能甚至不如Pentiu mMMx。为弥补缺乏二级缓存的Celeron微处理器性能上的不足,进一步在低端市场上打击竞争对手,英特尔在Celeron266、300推出后不久,又发布了采用Mendocino核心的新Celeron微处理器Celeron300A、333、366。与旧Celeron不同的是,新Celeron采用0.

    46、25微米工艺制造,同时采用Slot1架构和SEPP(SingleEdgeProcessorPackage)封装形式,内建32KBLlCache、128KBL2Cache,且以CPU相同的核心频率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L2Cache的工作效率。1999年春节刚过,英特尔公司就发布了采用Katmai核心的新一代微处理器Pentium。该微处理器除采用0.25微米工艺制造,内部集成950万个晶体管,Slot1架构之外,它还具有以下新特点:系统总线频率为100MHz;采用第六代CPU核心P6微架构;针对32位应用程序进行优化,双重独立总线;一级缓存为32KB(16KB指令缓存和6KB数据缓存),二级缓存

    47、大小为512KB,以CPU核心速度的一半运行;采用SECC2(SingleEdgeContactCartridge2)封装形式;新增加了能够增强音频、视频和3D图形效果的SSE(StreamingSlMDExtensions,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共70条新指令;Pentium的起始主频速度为450MHz。和PentiumII的Xeon一样,英特尔同样也推出了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的高性能Pentium的Xeon至强微处理器。除前期的PentiumIIXeon500、550采用0.25微米技术外,该款微处理器的CPU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Slot2架构和SECC封装形式,内置32

    48、KB一级缓存和512KB二级缓存,工作电压为1.6V。2000年3月29日,英特尔推出了采用Coppermine核心的Celeron2。该款微处理器同样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核心集成1900万个晶体管,采用FCPGA(反转芯片针脚栅格阵列)封装形式,它和赛扬Mendocino一样内建128KB和CPU同步运行的L2Cache,故其内核也称为Coppermine128。Celeron2不支持多微处理器系统,但是Celeron2的外频仍然只有66MHz,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2000年IntelPentium4处理器诞生,其中Willamette为P4最早产品,其中还包括SOCKE

    49、T423这个跟之后都不兼容的封装,不能升级而且只能使用Rambus内存。2002年11月14日,英特尔在全新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GHz上推出其创新超线程技术(HT)。超线程技术支持全新级别的高性能台式机,同时快速运行多个计算机应用,或为采用多线程的单独软件程序提供更多性能。超线程技术可将电脑性能提升达25%。除了为台式机用户引入超线程技术外,英特尔在推出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GHz时达到了一个电脑里程碑。这是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运行速率为每秒30亿周期,并且采用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作。2005年4月,英特尔的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平台包括采用英特尔955X高速芯片组、主频为3.2

    50、GHz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至尊版840,此款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双核和多核处理器设计用于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执行的内核,以支持同时管理多项活动。英特尔超线程技术能够使一个执行内核发挥两枚逻辑处理器的作用,因此与该技术结合使用时,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至尊版840能够充分利用以前可能被限制的资源,同时处理四个软件线程。在微处理器发展史中,具有典型代表的CPU是16位8086CPU、32位80486CPU和PentiumCPU。1.Intel8086微处理器Intel8086微处理器是美国Intel公司于1978年推出的一种高性能的16位微处理器,它采用硅栅HMOS工艺制造,在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微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术》课件第2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8354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