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重难点突破: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数学重难点突破: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含答案).docx》由用户(随风202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数学 难点 突破 不等式 中最值 问题 梳理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重难点突破: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重难点突破:不等式中最值问题全梳理 模块一、题型梳理模块一、题型梳理 题型一题型一 基本不等式与函数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函数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1 若方程lnxm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1 x和 2 x,则 22 12 xx的取值范围是( ) A1, B2, C2, D0,1 【分析】由方程可得两个实数根的关系,再利用不等式求解范围. 【解析】因为lnxm两个不等的实根是 1 x和 2 x,不妨令 12 0,1 ,1,xx, 12 ,Inxm Inxm 故可得 1 2 0In x x,解得 2 1 1 x x ,则 22 12 xx= 22 11 2
2、2 11 11 22xx xx ,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涉及均值不等式的使用,属基础题. 例题例题2 22 91 sincos 的最小值为( ) A2 B16 C8 D12 【分析】利用 22 sincos1将 22 91 sincos 变为积为定值的形式后,根据基本不等式可求得最小值. 【解析】 22 sincos1, 22 2222 9191 sincos sincossincos 22 22 sin9cos 1010616 cossin ,当且仅当 2 3 sin 4 , 2 1 cos 4 时“=”成立, 故 22 91 sincos 的最小值为 16. 【小结】
3、本题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和的最小值,解题关键是变形为积为定值,才能用基本不等式求最 值,属于基础题. 例题例题3 已知函数 yloga x1(a0 且 a1)图象恒过定点 A,若点 A 在直线 x m y n40(m0,n0)上,则 mn 的最小值为_ 【解析】由题意可知函数 yloga x1 的图象恒过定点 A(1,1),点 A 在直线x m y n40 上, 1 m 1 n4, m0,n0,mn1 4(mn) 1 m 1 n 1 4 2n m m n 1 4 22 n m m n 1,当且仅当 mn1 2时等号成立, mn 的最小值为 1. 题型二题型二 基本不等式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最值
4、问题基本不等式与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4 已知 , x y满足约束条件 230 2340 0 xy xy y ,若目标函数 2zmxny 的最大值为 1(其中 0,0mn) ,则 11 2mn 的最小值为( ) A3 B1 C2 D 3 2 【分析】画出可行域,根据目标函数z最大值求 ,m n关系式 23mn,再利用不等式求得 11 2mn 最小 值. 【解析】画出可行域如下图所示,由于0,0mn,所以基准直线0mxny的斜率为负数,故目标函 数在点1,2A处取得最大值,即22 1mn ,所以23mn. 111111515193 22 2323232322 nmn m mn mnm
5、nmnm n ,当且仅当 ,1 nm mn mn 时等号成立,所以 11 2mn 的最小值为 3 2 .故选:D 【小结】本小题主要考查根据目标函数的最值求参数,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方法,属于中档题. 题型三题型三 基本不等式与数列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数列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5 已知递增等差数列 n a中, 12 2a a ,则 3 a的( ) A最大值为4 B最小值为 4 C最小值为4 D最大值为 4 或4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用 1 a表示出d.由数列单调递增可得 1 0a .用 1 a表示出 3 a,结合基本不 等式即可求得最值. 【
6、解析】因为 12 2a a ,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设公差为d,可得 11 2a ad,变形可得 1 1 2 da a 因为数列 n a为递增数列,所以 1 1 2 0da a ,即 1 0a ,而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知 31 2aad 111 11 24 2aaa aa ,由 1 0a, 1 4 0 a 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得 311 11 44 24aaa aa ,当且仅当 1 2a 时取得等号,所以 3 a的最小值为 4。 【小结】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单调性的应用,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用法,属于中档题. 例题例题6 已知 a,b 均为正数,且 2 是 2a,b 的等差中项,则 1 a
7、b的最小值为_ 【解析】由于 2 是 2a,b 的等差中项,故 2ab4,又 a,b 均为正数,故 2ab 2ab 2 24, 当且仅当 2ab2,即 a1,b2 时取等号,所以 1 ab的最小值为 1 2. 题型四题型四 基本不等式与向量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向量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7 如图所示,已知点G是ABC的重心,过点G作直线分别交AB,AC两边于M,N两点,且 AMxAB uuuruuu r ,AN yAC uuu ruuu r ,则3x y 的最小值为_. 【分析】根据重心的性质有 1 33 1 AGABAC uuu ruuu ruuu r ,再表达成,AM AN的关系
8、式,再根据M,G,N三点共线可 得系数和为 1,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析】根据条件: 1 ACAN y uuu ruuu r , 1 ABAM x uuu ruuuu r ,又 1 33 1 AGABAC uuu ruuu ruuu r , 11 33 AGAMA xy N uuu ruuuu ruuu r . 又M,G,N三点共线, 11 33 1 yx . 0 x, 0y , 11444+2 3 332 3333333x xyxy xyxy yxyyx . 3xy 的最小值为 4+2 3 3 ,当且仅当 3 xy yx 时“”成立.故答案为: 4+2 3 3 . 【小结】 本题主
9、要考查了基底向量与向量的共线定理性质运用,同时也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应用,属于中等题型. 题型五题型五 基本不等式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圆锥曲线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点(0, 1)A,B点在直线3y 上,M点满足/MBOA, MA ABMB BA,M点的轨迹为曲线 C ()求 C 的方程; ()P为 C 上动点,l为 C 在点P处的切线,求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解析】 ()设( , )M x y,由已知得( , 3)B x ,(0, 1)A所以MA uuu r =(, 1)xy , MB uuu r =(0,3y ), AB uu u r
10、=(x,-2).再由题意可知(MA uuu r +MB uuu r ) AB uu u r =0, 即(x,42y ) (x,2)=0 所以曲线 C 的方程式为 2 1 2 4 yx ()设 00 (,)P x y为曲线 C: 2 1 2 4 yx上一点,因为 1 2 yx ,所以l的斜率为 0 1 2 x,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 000 1 () 2 yyx xx,即 2 000 220 x xyyx 则O点到l的距离 2 00 2 0 |2| 4 yx d x 又 2 00 1 2 4 yx,所以 2 0 2 0 22 00 1 4 14 2 (4)2, 2 44 x dx xx 当 2 0
11、 x=0 时取等号,所以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为 2 例题例题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 22 22 1(0) xy ab ab 的离心率 2 3 e ,且椭圆C上 的点到(0,2)Q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3 ()求椭圆C的方程; ()在椭圆C上,是否存在点( , )M m n使得直线l:1mxny与圆 O: 22 1xy 相交于不同 的两点,A B,且OAB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坐标及相对应的OAB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析】 ()由 22 22 33 c eca a ,所以 2222 1 3 baca,设( , )P x y是椭圆C上任意一点, 则 22 22 1
12、xy ab , 2 2222 2 ( 1)3 y xaay b , 2222222 |(2)3(2)2(1)6PQxyayyya 所以,当1y 时,|PQ有最大值 2 63a ,可得3a ,所以1,2bc 故椭圆C的方程为: 2 2 1 3 x y ()存在点M满足要求,使OAB得面积最大假设直线:1l mxny与圆 22 :1O xy 相交于不同两点,A B,则圆心O到l的距离 22 1 1d mn , 22 1mn 因为( , )M m n在椭圆C上,所以 2 2 1 3 m n ,由得: 2 03m 22 2 22 1 | 2 12 mn ABd mn 所以 2222 111 |(1)
13、2 OAB SAB d mnmn , 由得 2 2 1 3 m n 代入上式得 2 2 22 1 33 2 22 1 2 1 3 3 OAB mm S m m , 当且仅当 22 23 1(0,3 32 mm, 22 31 , 22 mn,此时满足要求的点 62 (,) 22 M 有四个 此时对应的OAB的面积为 1 2 题型六题型六 基本不等式与圆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圆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10 设m,nR,若直线(1) +(1)2=0mxny与圆 22 (1) +(y 1) =1x相切,则+m n取值范围是 ( ) A13,1+ 3 B(,131+ 3,+ ) C22 2,2+
14、2 2 D(,22 22+2 2,+ ) 【解析】直线(1) +(1)2=0mxny与圆 22 (1) +(y 1) =1x相切,圆心(1,1)到直线的距离 22 |(1)+(1)2| =1 (1) +(1) mn d mn , 所 以 2 1() 2 mn mnmn , 设=tmn, 则 2 1 +1 4 tt, 解 得 (,22 22+2 2,+ )t . 题型七题型七 基本不等式与不等式恒成立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不等式恒成立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11 当 (1,2)x 时,不等式 2 20 xmx恒成立,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 2, ) B(2 2, ) C(0, ) D(
15、 2 2, ) 【分析】将不等式恒成立转化为最值问题,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析】当 (1, 2)x 时,不等式 2 20 xmx恒成立,等价于 2 mx x 在 (1,2)x 时恒成立 即等价于 2 max mx x ;而因为 (1,2)x ,故 22 22 2xx xx ,当且仅当 2 x x 时取 得最大值.故: 2 2m 。 【小结】本题考查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分离参数,转化为最值问题,是一般思路;本题中还 涉及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属综合题. 例题例题12 已知 0,0ab ,若不等式 31 3 n abab 恒成立,则n的最大值为( ) A9 B12 C16 D20
16、 【分析】可左右同乘3ab,再结合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析】 0,0ab , 3131 3 3 n abn ababab , 313333 391 10216 baba ab ababab , 当且仅当1ab时, 等号成立, 故16n 。 【小结】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属于基础题 题型八题型八 基本不等式与立体几何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立体几何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13 如图,三棱锥PABC的四个顶点恰是长、宽、高分别是 m,2,n 的长方体的顶点,此三棱锥的 体积为 2,则该三棱锥外接球体积的最小值为( ) A 256 3 B 8 2 3 C 32 3 D36 【分析】 根据
17、三棱锥的体积关系可得6mn,根据三棱锥与长方体共外接球,长方体的对角线就是外接球的直 径可得 22 24Rmn ,根据基本不等式可得半径的最小值,进一步可得体积的最小值. 【解析】 根据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三棱锥的高为n,所以 11 22 32 nm ,所以6mn,又该三棱锥的外接 球就是长方体的外接球,该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对角线,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所以 22 24Rmn , 所以2241244Rmn,当且仅当6mn时,等号成立,,所以2R ,所以该三棱锥外接球 体积为 3 4 3 R 3 432 2 33 .故选:C 【小结】本题考查了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球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定
18、理,基本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题型九题型九 基本不等式与解三角形相结合的最值问题基本不等式与解三角形相结合的最值问题 例题例题14 在ABC中, 内角 , ,A B C的对边另别是, ,a b c, 已知 222 2sinsin2sinsin3sinABABC , 则sinC的最大值为( ) A 34 6 B 34 3 C 2 6 D 3 6 【分析】由已知可得 222 223ababc ,结合余弦定理,求出cosC用, a b表示,用基本不等式求出 cosC的最小值,即可求解. 【解析】 222 2sinsin2sinsin3sinABABC ,由正弦定理得 222 223ababc , 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