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湖南省 长沙市 中考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下载 _中考真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 20192019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语文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 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料试卷共 27 道小题,考试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一、积累与运用(共 2626 分)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学且加点字
2、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我们不仅要从书籍记载(zi)中了解那段历史,更 要领悟永不褪色的“五四”精神,激励自己奋勇向前。 B.中国智能制造产品高端大气,引领科技潮流,备受世人推(cng),客商纷至沓来,让 厂商应接不遐。 C.特朗普一意孤行地以霸凌行径开启贸易战,这是一种狭障(y)的“美国优先”思 想的体现,将损害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D.神奇的汉字节目通过妙趣横生的汉字游戏和详细生动的汉字讲解,对汉字追本 朔源,演绎了中国文化的精饰(su)。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五月的研学之旅,同学们收获颇丰:炭河里遗址前,屏
3、气凝神,体味中华文明的源远流 长;岳荒山顶峰上,极目远眺 ,感叹长沙新城的蓬勃发展;田间地头,摩肩接踵 ,初尝劳动 的艰辛与快乐。活动结束,同学们乘坐大巴返程,车窗外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有同学禁不 住欢快地歌唱,也有同学在凝视远方,似乎内心不再喧哗,又在憧憬 明年的研学活动了。 A.远跳 B.摩肩接踵 C.心旷神怡 D.憧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
4、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 B. C. D. 5.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吃”
5、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 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 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 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 午节赛龙舟。 D.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 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6.综合运用(共综合运用(共 6 分)分) 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 任务: (1)“经典诗词”朗诵会)“经典
6、诗词”朗诵会 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 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2 分) 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十里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2)“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2 分)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3)“为国奋斗”演讲会)“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
7、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2 分)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1701 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1702 班季强 7.古诗文默写填空(共 5 分,每空 1 分) (1)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古典诗歌中亘古不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 中就用“ ,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 相思之苦。 (3)古文中有许多含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十二章中就用“ , ”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名著阅读(共 5 分) 8.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证确的一项是( )(2 分) A.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
8、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 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欢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吴承想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简勒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 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简爱中的简爱和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 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儒林外史的识刺手法根省特点:它将识制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 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9.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们大都有好“打抱不平”的特点,例如鲁智深号称“禅杖打开 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9、武松也宣称“我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 不平, 真乃拔刀相助, 我便死了也不怕” 。 作为当代少年,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这一类 “打 抱不平”的行为呢?(3 分) 二、阅读(共二、阅读(共 5454 分)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 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 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注释】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 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 时:敲暮钟的时候。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
10、门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 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散丝:雨丝。 10.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 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 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 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 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
11、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 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11.请赏析颔联“漠漠 帆来重,冥冥 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 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 ,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 ,不孝也;废法纵 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 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 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 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 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 吏有过,非子之
12、罪也。”李离曰:“臣居 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 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 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 ,故使为理。今 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 【注解】 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 理国事吧,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 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纵 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
13、:越过) B.不私 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 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 不受令 (辞:言辞)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公以 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 出 (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 记之 (岳阳楼记) D.咨臣以 当世之事 (出师表)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 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15.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 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5
14、 分) (二)说明文阅读(共(二)说明文阅读(共 8 8 分)分)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 多门学同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 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 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 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 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圭”本是指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
15、为“圭”。圭和表的 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 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 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 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 量日影的圭表。 古人利用圭表观测天象,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 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 把这天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 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来解释,地球轨道投影到太 阳系模型上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将这个坐标系的横轴, 以春分为起点, 自西向东度量,分 360 度,共有二
16、十四个等份,每份 15 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 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 6 日和 21 日,下半年是 8 日和 23 日。 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气”。 “节”和“气” 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左右,如:在 4 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节气中,反映四 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8 个节气;反映气候 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5 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 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7 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 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17、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 拥抱它, 就是拥抱我们自己 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6.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 分) A.古人用圭和表测量土地的长度,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的长短。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历史上最早记录节气变化的天文台。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17.下科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第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段通过下定义和举例子来说明节气。 C.第段“各历时 15 天左右”中的
18、“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 D.第段具体阐述了节气带来的影响与作用。 18.请根据上文有关节气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 4 分) 【链接材料】【链接材料】 (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 (2)农访:冬至吃了面,一天长(chng)一线。 (1)请写出秋季里的第三个节气。(2 分) (2)请说说农谚中“一天长一线”的意思。(2 分) (三)议论文阅读(共(三)议论文阅读(共 8 分)分) 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 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