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学案(九下导学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孔乙己 学案(九下导学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下导学案 孔乙己 学案 【九下导学案】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5.5. 孔乙己孔乙己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及病态社会的批判,感念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悲 天悯人的情怀。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 (1)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的意 思。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秀才。乡试 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主考由朝廷委派,参加者须是秀才。乡试及格者称举人。会试在乡试的 第二年二月举行,
2、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生。殿试由皇帝在皇宫大殿亲自主持,中者称进 土,第一名为状元。科举实际上是由下而上的层层考试。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考 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内容是阐释孔孟之 道,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允许越矩半步,严重禁铜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从科举取士人员的情况 来看,康有为曾经指出,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 100 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 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人选者只有于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 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 制度的受害者。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
3、,就是其中的一个。 (2)“孔乙己”名称的寓意 孔乙己, 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 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人句呢?用这个叫 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 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 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 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 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3)孔乙己写于 1918 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 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1906 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 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
4、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 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 20 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 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 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批判封建教育制 度和科举制度。 (4)名人眼中的孔乙己: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刘再复: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 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自主学习 1、注音: 阔绰(chu ) 羼(chn) 绽出(zhn) 拭(sh) 2、释义:
5、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朗读课文,说说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合作探究 4、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有什么作用? 5、 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 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 的看法。 6 6、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 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7
6、、“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8、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根源是什么? 精讲精练精讲精练 阅读“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回答: 9、文章开头在写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写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 衫的才踱进房子里慢慢得坐喝。作者在孔乙己出场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0、额上的青筋跳跳绽出的绽字十分传神,谈谈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1、上文不止一次写到酒客们对孔乙己的嘲笑和讽刺,怎样看待他们的这些言行? 12、若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改为先是打后来写服辩是否更合情理?为什 么?。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 (甲)中秋过后,-坐
7、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 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 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 眼, 一齐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 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 病
8、!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 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3、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 (乙)_ 14、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的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 同。 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 众邻居对范进的态度是:_ 15、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 ,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 _, 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 _ 。 16、 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乙 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 17
9、、(甲)(乙)两段文字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请 从上边两段文字中摘抄三例你最为欣赏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摘抄 1._2_._3._ 赏析 1._2_._3._ 拓展提升拓展提升 阅读刘云龙的孔乙己那件脱不下的长衫,回答问题: 中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 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 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 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 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 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 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 “清高” 的心态。 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