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 分配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本文共14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率教学设计 三窑完小李海燕 一、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乘法分配律不和乘法结合律一样,只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
2、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
3、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接着让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我认为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习惯养成训练点: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探究、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
4、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通过举例、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38 2544 2564 785 (设计理念: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质疑。出示一道带星号题,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3745+3755 (设
5、计理念:让学生的求知欲达到高潮) 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轻松准备,渐入佳境 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请看大屏幕,左边的同学做左边的两道题,右边的同学做右边的两道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开始) (3+2)4 34+24 2(11+9)112+92 (2)、做完的同学请举手,汇报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左边的同学做得比较快,(问同学)你们有什么意见吗?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吗?) 这四道题运算顺序不同,但
6、结果相同,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 (3+2)4=34+24 2(11+9)=112+92 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谈各自的发现) 2、举例验证,进一步感受 认真观察屏幕上的这个等式,你还能举出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板书:举例) 把自己举出的例子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自己举的例子,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可举三个例子) 轻声读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现在谁能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总结)(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同) (2)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在举例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与结果不一样的例子?能不能举一个
7、这样的反例。 (3)看来这个规律是普遍存在的,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乘法分配律。(板书)出示乘法分配律概念,轻声读一读。 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哪里应特别注意? (4)刚才我们举了很多含有这样规律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把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呢?四人小组商量一下,这个算式看起来怎样-(稍等)简洁、明了。这就是数学的美。 等号左边表示什么意思?等号右边表示什么意思? 请看黑板上的等式,这个等式从左到右成立,反过来从右到左呢?也是成立的。 三、探索发展,应用规律 (1)、我们发现了乘法分配律,那么它对我们的计算有什么帮助呢?(板书:应用)(学生举例说) (2)对,应用乘法分配律
8、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请同桌合作研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好?请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题。 (40+4)25 3472+3428 (完后让学生汇报计算方法,重点说这两题都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3)、刚才这两道题比较简单,大家做出来了,现在我出两道比较难的,大家有没有信心做出来,请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下面这两道题目,怎样简算? 10332 9932 (4)、小结:通过研究,你认为怎样的题目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如果遇到像刚才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把它稍做变化,再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四、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我们刚才发现认识了乘法分配律,老师要考考大家学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我们来做练习
9、。) 1、大家请到数学医院,帮老师判断对错。 2、完成填一填。 3、应用题(请大家帮老师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猜想举例总结应用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生较难理解和叙述的定律。因此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上,我结合新课标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注重从学生的实
10、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书上的数学问题,学生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在上课的一开始,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很快地按要求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并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证明两式相等。接着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这个等式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说出规律,而是
11、继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机会:“请你再举出一些符合自己心中规律的等式”,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猜想,然后交流、分析、探讨,感悟到等式的特点,验证其内在的规律,从而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想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完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
12、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MSN(中国大学网) 篇2: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让同学们回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现在我们来看这幅图,同学们在做什么?你
13、们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同学在植树吗?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出示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这次植树活动? 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 2、小组讨论自己的解法。 反馈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板书:(4+2)25=425+225 (二)课件示:一个长方形运动场,长50米,宽30米
14、,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自已列式. 2、反馈,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并板书:(50+30)2 =502+302 (三)课件示:一种运动服上衣35元,裤子25元,买2套这样的运动服要多少钱? 1、学生自已列式. 2、反馈,让学生说出列式根据,并板书:(35+25)2 =352+252 (四)探究规律 1、小组合作: (1)三组等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从这三组等式发现了什么? 2、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3、教师用课件演示规律。 4、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5、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15、,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课件演示字母表示的过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6、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的不同点 乘法的分配律和结合律一样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相互发表意见。 指名将自己的意见在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三、巩固练习 1、P36/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 5619+28 (25+7)4 = 25474 32(73)=32
16、7+323 6464+3664=(64+36)64 用多媒体电脑出示,让学生判断正误,并充分说出理由。 2、填空练习: (12+40)3= _ 3 +_3 15(40+8)=15_ + 15_ 7823+2223=(_+_)23 6328+6332+6340 =(_ +_+_)_ (1)让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完成填空。 (2)反馈,学生先说出填的内容,再说说填的根据。 3、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1)老师用课件出示: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5204 =25(200+4) =25200+254 =5000+100 =5100 (2)学生观察并说说老师是怎样做的。 (3)出示10312,你会做吗? 学
17、生练习,反馈。 4、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635+3665 (1)学生观察式子,和乘法分配律比较,你发现什么? (2)和第2题的填空练习第3个作比较,想到可以怎样简便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4)反馈 5、课件示:265105-2655 (1)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加号改成减号符合乘法分配律吗?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 (4)反馈,说说这样做的好处。 6、小测: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24(200+5) 10425 5436+5464 (1)在小测纸上完成 (2)评讲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18、=425+225 (50+30)2 =502+302 (35+25)2 =352+252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 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篇3: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
19、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在小学教材中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出现,随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逐步加深,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又引申出“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三个数或四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等内容,在练习中演变出现许多扰乱学生视线的题目,甚至还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