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pdf》由用户(看岸上风景)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上海 包芯棉绳 有限公司 招聘 笔试 冲刺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下载须知】:1,本套练习包含以下题型: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常识判断题、数量关系题、判断推理题和资料分析题等题型;共135道。2、本套试题根据常见招考题总结归纳,主要用于练习答题思路和拓展知识面。3、本套试题非考试真题,且与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无关。一、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跑,而是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研发过程注定会 _ 而艰辛。不少创新创业者涉足技术的无人区,必然要经历不断摸索、_ 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持续地研发投入、长
2、期地布局以及反复地学习和总结经验。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曲折 冒险 B 坎坷 突破 C 长期 试错 D 漫长 颠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由“一场久久为功的接力赛”可知,研发过程是很长的,C项“长期”和D项“漫长”均能体现时间长,符合文意,保留;A项“曲折”指(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B项“坎坷”比喻波折多,不得志,两者均体现不出时间长,不符合文意,排除。第二空,根据“技术的无人区”“反复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可知,人们研究的领域之前未有人涉足过,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犯错,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加以完善。C项“试错”指在不能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正确时,通过不断尝试来排除
3、错误决策,符合文意,当选;D项“颠覆”指推翻、使倾倒,侧重于推翻旧的建立新的,横线处对应“技术的无人区”,这一创新行为应是史无前例的,而非在旧事物基础上的更新,故与文意相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3位企业家看创新发展市场前景广 步伐更坚定(经济新方位聚焦新发展理念)2、我们往往喜欢弄清楚某件事“到底是黑还是白”,这种思维方式称为“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但是,“非A即B”的思维方式从逻辑学来看是错误的。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时,我们所看到的只有极端的选择,所以容易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上当受骗。例如,“不买这个壶会招来不幸哦”,卖壶的骗子巧妙利用语言,让人陷入“买这个壶会招来好运,不买
4、这个壶会招来不幸”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中。实际上,还有“不买壶会招来好运”“买了壶会招来不幸”的情况。因此,当你被迫做出“A或B”的选择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所有的4个选择。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世界充满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B要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 C“非A即B”从逻辑上讲是错误的 D“非A即B”易让人做出错误判断正确答案B第1页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bc0766fc4070e272ff743c0e5f2496e7答案解析文段首先论述人们往往有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接着通过转折词提出这种思维方式从逻辑学来看是错误的,容易让
5、我们做出错误判断,甚至上当受骗,然后列举了卖壶的例子论证,并用“实际上”引出跳出“非A即B”的思维方式还有另外两种情况。最后通过“因此”提出文段重点,建议我们要被迫做出“A或B”的选择时应停下来思考一下所有的4个选择,即应避免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误区,对应B项。A项,“世界充满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对应首句,非重点,排除;C项,“从逻辑上讲是错误的”对应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易让人做出错误判断”对应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科学世界2021年第3期非黑即白的误区“非A即B”在逻辑上是错误的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6、(1)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畋,据称有田数百亩。(2)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3)但是大多隐士并没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谋生计。(4)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5)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6)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赏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7)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A1-4-6-5-7-2-3 B1-6-5-4-3-2-
7、7 C2-7-1-4-6-5-3 D2-3-1-4-6-7-5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首句分别为(1)句和(2)句,(1)句介绍孔畋有百亩田,(2)句介绍山林能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根据逻辑顺序,应先引出山林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的观点,再具体举例某个人来支持观点,故(2)句应在(1)句之前,排除A、B两项。继续观察,发现(7)句出现转折词“但”,对比C、D两项,(7)句前分别是(2)句和(6)句,(7)句介绍不满足于这些,有名隐士还有更多的幸福要追求,(2)句介绍山林能为隐士们供给所需,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可与(7)句构成转折,故(2)(7)两句可以构成捆绑,C项
8、当选。(6)句介绍陈抟受皇帝赏赐,与(7)句话题不一致,无法构成转折,(6)(7)两句无法构成捆绑,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住在云山深处: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4、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等人格特质因素。专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满足个体需要过程中与人格关系密切。据报道,与不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不仅如此,体育运动还可以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 评价体育锻炼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B 指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的可能性
9、 C 阐述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 D 说明体育锻炼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功能正确答案C第2页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bc0766fc4070e272ff743c0e5f2496e7答案解析C项正确,文中的两个关键性词语是“网络成瘾”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对文段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AD两项错误,均只说明了文段的一个方面,B项错误,文段并未探讨体育锻炼是否可能作为网络替代品,或可能性有多大。5、儿童学习语言主要依靠内隐的语言习得机制,需要长期大量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年龄较大的外语学习者,因其认
10、知能力方面的优势,表现往往优于年龄较小者。一项长达7年的研究发现了正规课堂中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在接受了同样时间的语言教学之后,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成绩优于年龄较小者,特别是在语言的形态、句法特征掌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这就说明,在课堂学习环境下,儿童并不具备明显的低龄优势,如果没有大量的语料输入和练习,即使很早接触外语学习,也很难获得母语那样的水平。这段文字最可能回答的问题是:A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 B是否应该让儿童尽早在课堂学习外语 C成年人外语课堂学习表现为何优于儿童 D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段开篇指出,儿童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和练习才能
11、取得好的效果,但年纪较大的外语学习者由于认知能力方面的优势,表现往往会优于年龄较小者。接下来通过一个研究实验证实了这一观点。尾句通过“这就说明”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儿童学习外语时,并不具备明显的低龄优势。故文段围绕“儿童学习外语”和“年龄因素”展开,最可能回答的问题为儿童学习外语是否应该越早越好,对应B项。A项,“哪些影响”表述不明确,且未提及文段核心话题“儿童”,排除;C项,“成年人”偏离了文段的核心话题,文段重点讨论的是“儿童学习外语”,排除;D项,文段仅讨论年龄因素的影响,未涉及其他因素,且缺少文段核心话题“儿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学外语并非越早越好从语言习得研究看儿童的
12、外语学习6、于此,不同材料的视觉特性和美感属性结合着不同处理技巧,极大地拓展了工笔画表情达意的范围,使其表现体系在古与今、中与外的交融中弥散出强烈的风格特征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工笔画题材进一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和发掘内心也广泛汲取其他绘画形式的技法:不仅勾勒渲染,亦有涂刷拓印;不仅具象写实,亦有装饰抽象、现代构成五代两宋之际,传统工笔画达到了高峰。元代以降,文人写意画开始勃兴,工笔画的光芒则逐渐被其掩盖直至20世纪中叶,工笔画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影响下吸收西方造型意识作为画迹形态的工笔画,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战国帛画,“细画”“细笔”“工笔”则是其概念指称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
13、语序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正确答案C第3页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bc0766fc4070e272ff743c0e5f2496e7答案解析对比选项,确定首句,句指出工笔画题材进一步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和发掘内心,是对当下情况的描述,句介绍工笔画的起源和其概念指称,按照逻辑顺序,句适合作为首句,排除A、B两项。比较C、D两项,确定尾句,句“于此”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且其他句子可体现出“古与今、中与外的交融”,故句可以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适合作为尾句,C项当选。句指出工笔画广泛汲取了其他绘画形式的技法,属于工笔画具体的变化、创新,应排
14、在句之前,不适合作为尾句,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吴为山:以工求意7、儿童绘本市场快速壮大的背后,一些缺少专业素养的出版社和从业者也争相进入儿童出版的赛道,急欲分一杯羹,这种 _ 的行业状况的确给少儿图书质量保障留下了隐患。比如,一些儿童绘本中可能就会出现一些 _ 的,超出少儿读物合理“尺度”的争议性内容,引发家长的担忧。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鱼目混珠 不合时宜 B 鱼龙混杂 因陋就简 C 泥沙俱下 粗制滥造 D 差强人意 良莠不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一些缺少专业素养的出版社和从业者”“急欲分一杯羹”可知,横线处成语应体现目前的儿童绘本市场存在有好有坏
15、的情况,B项“鱼龙混杂”、C项“泥沙俱下”均可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符合文意,保留。A项“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文段并无假冒之意,排除;D项“差强人意”指勉强使人满意,与文意不符,排除。第二空,根据“超出少儿读物合理尺度的争议性内容”可知,横线处成语应体现儿童绘本可能出现一些不好的、制作差的内容,C项“粗制滥造”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符合文意,当选。B项“因陋就简”指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与文意无关,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儿童绘本画面“少儿不宜”?出版机构和家长都当“自强”8、为什么有些领导者不愿意承担管理过程中的“教练”角色?为什么很多领导者不愿意花时间去教别人?一
16、方面是因为辅导员工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而领导者的时间本来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对下属的辅导是否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是一件很难说清的事情。因为有很多知识和方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教练”角色要求领导者兼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素质,这也是一般人难以具备的。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A 效率低下,领导之过 B 团队意识亟待增强 C 员工培训,岂容忽视 D 做领导易,做“教练”难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文段首先用设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即为什么“有些领导不愿意做教练”;接着提出问题的原因是“领导时间宝贵”和“做教练”难;最后强调了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做“教练”难。则文
17、段标题应包含“做教练难”之意。因此D项正确。9、古朴、浑厚的佛造像被刷上一层彩漆,看起来“_”,但其原本的造型、发饰、衣品纹络及庄严感等都 _。如果要把涂色洗掉,对石质文物的表面会造成一定损害,与造像的原始状态 _,对于文物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因此,对于历史遗迹特别是建筑物,通行的修复原则是“以旧补旧”,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原貌。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洗尽铅华 踪迹难觅 扞格不入 B 五彩缤纷 面目全非 相差无几 C 姹紫嫣红 荡然无存 有所差异第4页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押题,上岸必备编号:bc0766fc4070e272ff743c
18、0e5f2496e7 D 光鲜亮丽 不翼而飞 相去甚远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第一空,根据文意可知,横线处应体现“被刷上一层彩漆”之后的佛造像观感,B项“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C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置于此处可体现佛造像被刷上一层彩漆后色彩鲜艳,D项“光鲜亮丽”指一个人或物非常美丽,容光焕发,耀眼夺目,均符合文意,保留。A项“洗尽铅华”指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与“被刷上一层彩漆”的语境相悖,排除。第二空,根据“但”表转折可知,横线处应体现刷漆之后原本特色的消失,B项“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侧重事物变化很大,C项“荡然无存”指
19、彻底消失,均符合文意,保留。D项“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或形容消息、言论等传播迅速,文段并无突然不见之意,排除。第三空,根据“对于文物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可知,横线处应体现把涂色洗掉后与造像的原始状态是不一致的,C项“有所差异”体现了有差别,符合文意,当选。B项“相差无几”形容彼此没有多大差别,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千年摩崖造像被涂色,媒体:“毁容式修复”暴露文保意识落伍10、从来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不会使用的知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 _ 的联系。正如读书多的人不如善读书的人一样,若 _,有用之书也会读成无用之书。而善读者,善于从无用的知识中
20、汲取有用的知识,或者启迪,或者借鉴,或者 _,实际上,这是智者的读书方式。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 错综复杂 浮光掠影 循循善诱 B 千丝万缕 食而不化 触类旁通 C 惺惺相惜 囫囵吞枣 举一反三 D 千头万绪 一目十行 独出己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第一空,“不是而是”为反义并列,故横线处意在指出万事万物都有联系,A项“错综复杂”形容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B项“千丝万缕”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均符合文意,保留。C项“惺惺相惜”指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与“联系”搭配不当,排除;D项“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与文意无关,排除。第二
21、空,根据后文“有用之书也会读成无用之书”可知,横线处意在形容读书多却不能汲取书中有用的知识,A项“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B项“食而不化”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均符合文意,保留。第三空,“或者或者或者”引导并列关系,故横线处体现“有用知识”与“读者”的关系。B项“触类旁通”比喻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就能推知同类事物,在文中指读者从书中获得触类旁通的能力,符合文意,当选。A项“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进行引导,无法体现“知识”与“读者”的关系,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11、版本一词,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22、“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灜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唐宋时期把用雕版刻印的书称“版”,把写本、抄本、拓本称为“本”。版本学就是研究书籍这一文字载体物质形态变迁的一门学科。在古代,版本学曾经是校勘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跟目录学密不可分。校勘的依据就是版本。像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版本之多令人眼花缭乱,仅早期抄本就有十几种。不弄清版本,怎能校勘出一部贴近原著的红楼梦?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 校勘红楼梦须弄清版本 B 古代“版本”的传承与创新 C 校勘作品需要以版本为依据 D 校勘学是版本学的重要组成正确答案C第5页2024年上海包芯棉绳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考前
23、押题,上岸必备编号:bc0766fc4070e272ff743c0e5f2496e7答案解析文段开篇通过介绍“版本”一词出现的时间以及其在唐宋时期具体的内含引出话题;接着对“版本学”下定义,阐述版本学与校勘学之间的关系;随后指出“校勘的依据就是版本”,并围绕这一观点列举红楼梦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为分总分结构,旨在说明校勘与版本的关系,对应C项。A项,红楼梦为举例子,非重点,排除;B项,“传承与创新”文段未提及,且缺少“校勘”这一核心话题,排除;D项,颠倒逻辑,文段论述为“版本学曾经是校勘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版本,作品研究的基石关于鲁迅著作版本
24、的断想12、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的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而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
25、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文段开篇引出“唐诗”话题,接下来通过对比西安“唐诗古道”与浙东地区留下的唐诗,强调在浙东地区留下的唐诗更多,尾句则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的特点及组成。故接下来论述的核心话题应仍然围绕“浙东唐诗”,B项“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符合文意,当选。A、C、D三项,均缺少核心话题“浙东”,无法衔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出处】凤凰网中国最诗意的高铁,坐完我升华了13、大约在西汉时期,茶从草药用过渡到成为一种饮料。随着医药实践的深入,人们渐渐认识到茶是一种很好的饮品。于是,人们开始大量种植、采制茶叶,并逐渐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