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2024秋).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课《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2024秋).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 初中 数学 新人 教版七 年级 上册 第二 有理数 乘法 除法 教案 2024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人教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2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2.1 有理数的乘法2.2.1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素养目标】1.用类比归纳的方式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提高推理能力.2.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提高运算能力.3.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4.能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1.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教学难点】用类比归纳的方式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如图,有甲乙两座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 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 cm.如果用“+”号
2、表示水位的上升,用“-”号表示水位的下降,请用算式表示,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分别是多少?你能找到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吗?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3+3+3或34;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3)+(-3)+(-3)+(-3)或(-3)4.我们发现(-3)4这个乘法算式中出现了负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提示 鼓励学生交流讨论,用多种方式表示水位的总变化量,引导学生类比小学学过的乘法表示出(-3)4.设计意图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
3、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与加法类似,引入负数后,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有哪几种情况呢?教师总结:共三种类型,即:(1)同号两个数相乘;(2)异号两个数相乘;(3)一个数与0相乘.该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接下来我们先进行下面的探究.问题1 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33=9;(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32=6;算式的左边都是3的形式.31=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30=0.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3)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3=9;(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23=6;算式的左边都是3的形式.13=3;(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03=
4、0. 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3)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1)3= -3 ,(-2)3= -6 ,(-3)3= -9 .思考: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所有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也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问题3 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思考: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问题4 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按照活动二开头分的三种类型,你能试着自己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显然,两个有理数相乘,积是一个有理数.例1 (教材P39
5、例1) 计算:(1)8(-1); (2)(-12 )(-2); (3)(-23 )(-57 ).分析提问:例如(1)8(-1), 异号两数相乘8(-1)=-( ), 得负81=8,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8(-1)=-8.(2)(-12 )(-2) 同号两数相乘(-12 )(-2)= +( ) 得正12 2 = 1,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12 )(-2)= 1解:(1)8(-1)=-(81)=-8;(2)(-12 )(-2)=+(12 2)=1;(3)(-23 )(-57 )=+(23 57 )=1021 .归纳总结同号两数相乘,可以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补充说明:例1(2)中,(-12
6、)(-2)=1,我们说-12 和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对应训练】教材 P40 练习第 1.3 题教学提示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加法,对乘法的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然后总结出三种类型,为后续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做铺垫.教学提示教师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解决好问题1,为后续的过程打下基础.要让学生知道“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的含义是:看算式两边,左边两个数相乘,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右边的积有什么变化规律.教学提示鼓励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加法,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算式,先看乘数与积的符号,再看积的绝对值和两个乘数绝对值之积的关系,然后总结出规律.教学提示指定学生
7、代表上台解答,并说明计算中每一步的理由,其他学生在纸上作答,做完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有理数乘法的一般步骤.教学提示提醒学生:如果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那么任何一个有理数(除0以外)的倒数,就是把分子和分母颠倒后所得的数.提醒学生:从倒数的定义出发,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设计意图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出发,提出引入负数后的乘法问题,再通过大量算式类比归纳,总结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然后借助实例将倒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例2 (教材P40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登
8、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登高3km后,气温下降18.例2变式 在例2的条件下,若登山队已经到达山顶,现在要下山,当他们下山2km后,气温相对山顶的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2)=12.答:下山2km后,气温上升12.【对应训练】教材P40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在例2变式中,可将下山 2 km 理解成登高-2 km,得(-6)(-2),也可将“每登高 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理解成“每下山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得62,用两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设计意图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提高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
9、.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2.有理数的倒数是什么?【作业布置】1.教材P47习题2.2第1,2,3,14题.【教学后记】2.2.1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素养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运算律并了解运算律的字母表示,培养抽象能力.体会用实例类比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的过程,提高推理能力.熟悉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的探究过程,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逆
10、向利用分配律简化运算. 【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回顾导入】 问题1 计算4170.251317 .4170.251317 =(40.25)(171317 )=113=13. 问题2 你是怎样做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运算律吗?如果运用了,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将4与0.25,17与1317 分别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乘,其中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 问题3 小学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小学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律还成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提示问题1指定两名学生代表上台板书过程,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问题2由两名学生口答完
11、成.对于问题3,要求学生能说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设计意图 由小学学过的知识入手,回顾学过的乘法运算律,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活动二:问题引入,合作探究探究点1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问题1 计算5(-6)与(-6)5. 5(-6)=-30,(-6)5=-30.问题2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有什么发现?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在有理数乘法中,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即 乘法交换律:ab=ba.补充说明: ab也可以写为ab或ab.当字母表示乘数时,“”可以写为“ ”或省略.2.乘法结合
12、律 问题1 计算3(-4)(-5)与3(-4)(-5). 3(-4)(-5)=(-12)(-5)=60,3(-4)(-5)=320=60. 问题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又有什么发现? 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 在有理数乘法中,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即 乘法结合律:(ab)c=a(bc).3.分配律问题1 计算53+(-7)与53+5(-7).53+(-7)=5(-4)=-20,53+5(-7)=15-35=-20.问题2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分别对应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你
13、又有什么发现?两个运算的结果相同.在有理数乘法中,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 分配律:a(b+c)= ab+ac. 思考:回顾活动一中提出的问题,引入负数后,小学学过的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还成立吗?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成立.例1 (教材P41例3)(1)计算230.5(-7);(2)用两种方法计算(14 + 16 -12 )12.解:(1)230.5(-7)=(20.5)3(-7)=1(-21)=-21.(2)解法1:(14 + 16 -12 )12=(312 + 212 -612 )12=-112 12=-1.
14、解法2:(14 + 16 -12 )12=14 12+ 16 12-12 1212=3+2-6=-1.思考:比较例1(2)的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更简便?答:解法1先做加法运算,再做乘法运算.解法2先做乘法运算,再做加法运算.解法2用了分配律.解法2更简便,因为解法1先要计算三个分数的和.【对应训练】教材P43练习第1题.教学提示提醒学生:乘法运算律的字母表示中,字母可以取任意的有理数,可以表示正数,也可以表示负数或0.告诉学生:乘法的运算律与加法运算律类似,可以推广到多个有理数相乘的情况:(1)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或者先把
15、其中的几个乘数相乘,例如,abcd=d(ac)b;(2)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例如,a(b+c+d)=ab+ac+ad.教学提示提醒学 生:在有理数乘法中,分配律既可以正用,也可以逆用,关键是注意观察算式的特点,看怎么用能简化运算,使用分配律时一定要注意数前面的符号,不要出现遗漏或者错误.告诉学生:运算律在运算中有重要作用,它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设计意图类比加法运算律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一些包含负数的简单例子,说明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仍然适用,使学生理解乘法运算律并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设计意图探究点2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1.几个不
16、为0的数相乘问题 改变例1(1)的乘积式子中某些乘数的符号,得到下列一些式子.观察这些式子,它们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填表:思考: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的乘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2.几个数相乘(其中有乘数为0)问题 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请说明理由.7.8(-8.1)0(-19.6).结果为0.理由: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思考:(1)你能总结出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情况吗?归纳总结: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数;负的乘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数;几个数相乘
17、,如果其中有乘数为0,那么积为0.(2)总结出结论以后,该怎么计算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遇到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可以先用前面的结论确定积的符号,再把乘数的绝对值相乘作为积的绝对值;遇到有乘数为0的情况,可直接得积为0.例2 (教材P42) 计算:(-3)56 (-95 )(-14 ); (-5)6(-45 )14 .解:(1)(-3)56 (-95 )(-14 )=-(356 95 14 )=-98 ;(2)(-5)6(-45 )14 =5645 14 =6.【对应训练】教材P43练习第2题.教学提示指定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检查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情况.教学提示告诉学生:多个有理数相乘,不管多复
18、杂,只要其中有乘数0,积都是0,是不必具体计算的.计算之前注意观察其中是否有乘数0,若有可直接得积为0,若没有再按法则计算.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提高推理能力与归纳能力.活动三:知识延伸,巩固升华解:(1)(-0.2)(-316 )(-5)113 =-(0.2316 543 )=-(0.25)(316 43 )=-(114 )=-14 ;(2)(-34 +156 -78 )(-24)=-34 (-24)+116 (-24)-78 (-24)=18-44+21=-5;(3)(-5.25)(-4.73)-4.73(-19.75)-25(-5.27)=(-4.73)(-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