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docx

  • 上传人(卖家):disk123
  • 文档编号:8065544
  • 上传时间:2024-11-1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8.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docx》由用户(disk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见字如面2 关于 见字如面 观后感 作文
    资源描述:

    1、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本文共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 初中班主任推荐在朋友圈里的节目,缘着对老师的敬意与想念,特地下了腾讯视频来看。看完一集之后不知说些什么,只是,相见恨晚。 喜欢归亚蕾老师演绎的萧红家书。归亚蕾老师温文尔雅,只消往台上那么一站,便是叫人绝倒。声音清清淡淡,不疾不徐,可谓一字一珠。眼眉间是一出戏,声音里又是一出戏,精妙之至。 那一句“我走了,你看都不看我一眼,你恋着顽!”读的让我觉得萧红就在眼前。那种娇嗔,那种疼爱,没有丝毫做作,只是轻轻的,在人心上留下道不出的熨帖和温柔。 而她读的

    2、另一篇放手信也精妙绝伦。宛若太息的语气,恰到好处的停顿,实在叫人心生感慨。信也写得极好,让人重新认识了蔡琴这位奇女子。 归亚蕾老师的声音清软,其中又蕴藏着韧劲,这两封信由她演绎,委实动人。 作为一个资深声控, 张国立老师的声音,实在让我心里喜欢浑厚低沉,收放自如,可逸兴,可遣怀,所读曹禺书信叫人拍案。只是私以为读祭鳄鱼文时有些刻意,让人跳戏。 最惊喜的就是王耀庆了吧,真正的入戏,读出来的确是年轻人的激情,有些时候我闭上眼睛觉得这声音就是黄老,就是一个后辈督促,警醒,甚至鞭策自己敬爱的前辈,那种急切的,热烈的,迫不及待的。 他义正词严,他铿锵有力。他认真的批评,批评说“我一点也不喜欢!”甚至,“

    3、你为世位所误!”那种语气,王耀庆读的,分毫不差。睁开眼睛又发现台上那人赏心悦目,那样好看一张脸,自己也浑然不觉,只是捧着书信读得酣畅。那样的声音不像是那么好看的人应该有的。那眼角眉梢,一抹笑意,那丰富的肢体语言,韵味与神态!这不是朗读啊,这不止是朗读啊,这是话剧,是舞台剧,是表演,是艺术,完美的艺术。 最后的两个及读得太好了,我是真的笑了。不是刻意使人发笑,而是用自己的演绎出的力量去感染你,让你为其由衷喜悦。 看到最后两个人会心的握掌,拥抱。回味他们配合的那样默契,仿若两个人就是老友,一切无用多言。只是用声音传递着文字的温度。 表扬林更新,在一群老戏骨里,他会紧张,他并不出彩,他略显多余。节奏

    4、不匀气息不稳甚至有小错误。但他读的确实是很难的一篇,而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他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敢于尝试,敢于迈出这一步,为自己的台词功底负责任,是难能可贵的表现,期待他更出色的演绎, 蒋勤勤老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也许,声音不够颜值凑?实在是被甩几条街,并且丝毫没有看出用心。当然,有这一张脸的人,美就够了。 真的想说可不可以换掉主持人和到处露面的杨雨老师?不喜欢杨雨老师生硬且灌输式的表达观点。让这样好的节目一秒变成午夜情感栏目。许老师好多新且有趣的观点通通被打断,然后就是女主持木着一样脸背课文一样介绍着语文书上就能找到的背景资料。真是让人觉得牙碜。看到一个评价说,两位女嘉宾,请让男嘉宾把话说完

    5、。我深以为然。 最后我要表白王耀庆。帅且雅且痞的王耀庆,吾欢喜侬! 第一次写评价,诚惶诚恐。 篇2: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 见字如面的最初版,是一档英国综艺,名为Letters Live(汉译:见信如晤)。规则很简单,就是让实力演员朗读旧信。无论古代信、现代信,名流政客的往来信,凡夫俗子的寒暄信,只要足够动人,都能被专业人士当众深情朗读。在英国版里,“夏洛克”卷福也曾参与其中。有趣的是,与英国相比,中国的见字如面倒像是更加彰显出了欧洲的“极简主义”。没有过度的灯光,没有多余的道具。一个人,一封信,一个麦克风,不多的听众。(摘自公众号“毒舌电影”,作者罗罔极。)】 无论作为一个有执照的文盲老清

    6、新,还是资深笔友控,或者朗诵爱好者,这样的一期节目简直各种意义上正中靶心,毫不犹豫找来看。 完全没让人失望。 在腾讯视频看的,据说在黑龙江电视台播出的是分段的。 主持人:翟毓红; 拆信人:许子东(香港岭南大学教授);杨雨(中南大学文学院) 1、这场战事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时间:公元前223年农历二月) 写信人:黑夫/惊;收信人:衷;读信人:林更新。 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黑夫和惊兄弟二人,秦国将士,从战场上写回家给大哥衷,问候母亲,索要冬装和钱,请求看好新娶的媳妇儿,提醒新封的爵位会有人送到家。 问问冬装的布料卖的贵不贵,要是不贵就寄衣服,要是太贵了就只寄钱钱要多多的寄,不然在前线就要活不

    7、下去了。 信以两份简牍的形式留在了衷的墓里,同墓葬的并没有黑夫和惊。 2、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日期:1941年9月20日) 写信人:萧红;收信人:张秀珂;读信人:归亚蕾。 萧红死于1942年1月22日,写下这封给弟弟的信时正是身患重病的最后时光。 她与弟弟多年不见,离家时他还是个小孩子,后来时局*,相互的通信时断时续,没能再见到面。萧红总觉得他还小,回想起自己回信时口吻总还像和孩子说话,可后来才知道他也成了位战士。 她说,见到了别的战士,忽然就不再想见你了。因为我知道,你们都是一样的。 “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在当年的左翼青年里,萧红算是比较不合主流的异类,她的小说题材和思想围绕个体

    8、与家庭情感命运,在时局下显得“格局小”“眼界不高”,以至于在萧军及其文化朋友圈内被认为是个“只会写两笔散文”、才华不高的作者这也成了“二萧”最终分道扬镳的主要理由。 直到她去世多年的八十年代后,重新受人关注。对人类个体情感的关怀,历经时代变迁后,反倒拥有不变的动人力量。 大约是固化了这样的印象,在她的家书里,听到一句“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尤为感怀。个体的命运,终究是与其生活的环境休戚相关的。 拆信人说,信里没有死亡的绝望,我却觉得,那恰是一个若有所感的人娓娓道来的诀别。 3、鳄鱼,你不可以和我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原名:祭鳄鱼文)(时间: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 写信人:韩愈;收信人:鳄鱼

    9、;读信人:张国立。 韩愈进谏唐宪宗迎佛骨,被贬潮州,路上还夭折了一个小女儿,满怀愤懑,在潮州治理鳄鱼时怒写檄文,读来简直指桑骂槐,辛辣已极。 翻译很有现代风格,甚至带有一点网络戏说的味道,个人不算特别喜欢。但张国立演绎得真心好,要没有配着原文字幕,简直真就像那么一回事。 4、让他活在我的歌里吧(时间:7月2日) 写信人:蔡琴;收信人:媒体;读信人:归亚蕾。 结合背景,是一封锤在心头沉沉闷痛的信。 很少人会在意,蔡琴其实是杨德昌不顾自己已婚身份苦追回来的。友邦惊诧的是,杨德昌提出要与她柏拉图式地维持无性婚姻,她也就答应了。直到他恋上了别的女人,还养育了共同的孩子。 更为人熟知的是,到头来杨德昌评

    10、价道:“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而蔡琴回应:“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 这时候再来听这封信,字句令人惊叹。 杨德昌去世了,各路媒体第一时间疯狂把蔡琴的名字和他的死讯捆在一起。人们急不可待地期望从她那里得知她的反应,而她说,我都还来不及感受呢。 婚姻十年,离婚十二年,她说过,该离的婚我离了,该开的刀我开了,该减的肥我减了,我不会再嫁人了。可得知他的死讯,她仍肯向整个世界承认,心里有“强烈而尖锐的刺痛”。感恩他死的时候,最爱的人在身边。后悔没有早一点离婚,让他早一点得到幸福。 这里拆信人的反应其实很有意思。许子东,男性,更多关注蔡琴简直是一场单方面的痴恋;而杨雨,女性,更多感叹的是一般

    11、女人,心里怀不下这样的宽恕。 其实又怎会有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单方面付出没有回报呢,蔡琴倾其所有信任和热爱着杨德昌的人与才华,杨德昌也将自己才华的成果几乎奉献了一半给她。 也谈不上什么宽恕,因为爱从未消失,也从未转化成怨恨。 她说,感谢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的爱过。所有过往的点滴,我自己品尝,就当作我活着时永远的秘密,随着他的逝去与世长辞。 全场最喜欢归亚蕾的朗读,不温不火的,却绝不是平淡无味。处理萧红的信几乎没有起伏,蔡琴的信却在要紧处微微抬高加快过。 她知道写信人在说什么。萧红全身心陷入梦呓一般的回忆里,可蔡琴在清醒地品尝着现世的痛苦,又以如她歌声般宽厚沉稳的温柔包裹。 5、你多么需要他那点

    12、草莽精神(时间:1983年3月20日) 写信人:黄永玉;收信人:曹禺;读信人:王耀庆。 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时间:1983年4月2日) 写信人:曹禺;收信人:黄永玉;读信人:张国立。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贱了你。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有这段话,几乎也不必说什么了。 得友如此,对彼此

    13、都是可传世的珍宝。 还记得不久前那一连串此起彼伏的“我喜欢”“我也喜欢”吗?网上的喧嚣吐槽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是王姓导演和秒回转发的知名演员们,夜深人静的时候,心里虚过吗?脸上感觉到火辣过吗? 6、这首歌,是我录唱最快的(时间:1979年) 写信人:邓丽君;收信人:庄奴;读信人:蒋勤勤。 大陆乔羽,香港黄霑,台湾庄奴。 邓丽君泰半歌曲出自庄老,二人据说却只见过一次面。 查了下,1979年邓丽君已经颇有名气了。写给庄老的信,固然如拆信人所说的,小心翼翼像个小学生,可不知是不是因为蒋勤勤甜蜜蜜的笑容,我觉得呀,字里行间,别有一番受宠的爱徒才有的满心喜悦。 写笔记的时间,比看完第一集的时间还长 希望能

    14、找到下载,随身带着重听。 篇3:见字如面2观后感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

    15、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

    16、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篇4: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近期,一档读信的节目火了:一封封信,几位老戏骨的深情讲述,使得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后,央视的朗读者火热开播。3月4日,麦家登上讲台,现场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

    17、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让观众不觉间涕泪俱下,有人甚至将这封信封为“最感人家书”。 查令十字街84号里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的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书信,历来是人们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间,通过家信能够淋漓畅快地表达真切的关爱;情人之间,有时候当面无法表述的情感,通过书信就能够向对方表达出口语无法传递的细腻、动人的情感。 当人们在电视上津津有味地聆听一封书信时,他们聆听的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心理的共振。 巴金“请买几包碎米芽菜” “每次翻看巴老给我写的这些信,就感觉好像他坐在我面前,跟

    18、我说话。” 李致把巴老写给他的300多封信原件正文,一封封放在一个大文件夹里,保存得很细致。 春天的一个上午,年近90岁的李致,小心翼翼拿出厚厚的文件夹。在铺展得平平整整的信纸上,在或有收获杂志的字样的信纸,或是出版社名称抬头的稿纸上,巴老的书信字迹轻盈,穿越几十年时光,更显出特别的韵味。 成都,美好的17天“李致:我已回到上海。正点到达。眼前全是上海的景物,仿佛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十七天过得这么快!我说我返川为了还债,可是旧债未还清,我又欠上了新债。多少人,多少事牵动着我的心。为了这个我也得活下去,为了这个我也得写下去。代我谢谢所有被我麻烦过的人。短短的十七天,像投了一粒石子在池水里,石子沉在

    19、水底,水面又平静了。但是我心里并不平静。我相当疲劳,这几天什么事也做不了,但不会病倒的。后天要去医院拿药并检查。结果怎样,下次告诉你。寄上小书六册,每人一册,已在扉页上写明,书寄在国炜处,有一册是宋辉要的。祝:好!芾甘廿四日问候秀涓。” 1987年10月,巴金从上海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成都。在侄儿李致的接待安排下,度过美好的17天。返回上海后,意犹未尽的巴金给李致写了这封充满感情的信。 李致是巴金大哥李尧枚(小说家里觉新的生活原型)的儿子,是巴金的亲侄子。按父辈排行,李致叫他四爸。巴金住在上海,李致在成都工作,叔侄之间有长达30多年的通信来往。 想念,那碎米芽菜 巴金著述颇丰,但在他写的私人信件

    20、中,依然传达了很多重要的信息。“除了日常的情感交流,巴老在他给我写的信中,提到不少他的重要观点:比如反对浪费国家财产在成都重建他的故居,反对出版他的日记单行本,他认为没有必要。他说他不要当欺世盗名的“骗子”。” 见字如晤。往事溪流般缓缓地从眼前流过。从巴老手书的信中,李致还能辨认出巴老的身体状况变化,“他写信的字很端正,但是有一段时间,他在信里写的字,越来越小,还超出格子。我就问他,是不是身体怎么了?他说患了帕金森氏综合征。后来病情得到控制,他又能把字写进格子里了。” 在1989年1月24日的一封信中,正文末尾,他特意加了一句备注:“请买几包碎米芽菜,谢谢!”这表明,巴金想念家乡的味道了。李致

    21、解释,巴老很喜欢家乡味道,喜欢听川剧,喜欢吃川菜,“尤其喜欢吃二姐兔丁、夫妻肺片、碎米芽菜这些。巴老的要求,我肯定会满足。二姐兔丁、夫妻肺片不方便寄,碎米芽菜寄过几次。辣椒面、花椒面比较好寄,寄的次数最多。” 笔触,如性格照片 巴老给李致写的这些书信,有很大一部分被影印成册,以巴金的内心世界:给李致的200封信为书名公开出版。当笔者看到这些书信原件时,强烈感到手写笔迹的那种历史感不可复制、无可替代。除了传达内容,书信的笔迹、笔触,一起一落间仿佛能看到落笔者眉宇间的舒展与凝结,犹如一张承载写信人表情的“性格照片”。 晋女书法家卫夫人曾经教导少年王羲之如何写字:“点”应如“高峰坠石”,“横”应如“

    22、千里排云”,“竖”应如“万岁枯藤”。 笔墨纸张凝结着写字者的思想与灵魂,并被时间封存。这种“精神的书写”变成了一个时光琥珀,蕴藏光芒。 篇5: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

    23、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

    24、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篇6:湖北高考作文:见字如面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见字如面 这是一个漫长的下午,坐在书房里,慢慢地收拾书,整理旧物、过去的信件,翻看昔日的相片。 这些物件上面会腾起灰尘,在一室夕阳的映照下

    25、袅袅升起。 旁边隐隐约约传来老旧的音乐,或者是蔡琴,或者是忆故人。 我总是喜欢把以前的信件交到三两好友处保管,这样辗转这么多地方,这么些年份,在自己手上留存的,就没几封了。 ,我在以前单位的那排施工房前,找了个搪瓷的脸盆,烧掉了好几盆的信件。 火光辉映中,在旁边并不相熟的同事突然深长地叹气:就这么烧掉了啊 以前的我们,是多么喜爱信件往来这种方式啊。 那时最爱去的地方就是传达室,在一堆信里急切地扒拉,看到自己的名字或是认识的人的名字,都一样兴奋。 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把桌子收拾干净,摊开信纸,用一支自己最喜欢的笔,或者纯蓝墨水,或者蓝黑,把所有的心事娓娓叙来。 旁边有时是收音机里传出的音乐,有时是烛

    26、光摇曳。 那时写信近乎仪式了,信封、信纸、钢笔、邮票的贴法,无不讲究。 信封里面,装的也不一定就只是信,一张相片,一页明信片,甚至一枚树叶,都能从信封里面意外地掉出来。 青春期得忧郁症的时候,大楠曾经给我寄过一张小而精美的五月的月历,她说希望你这个五月能过得快乐她还给我寄过幸运星贺我的生日,后来又急急的来道歉:不好意思,我好像算错了你的年龄所以多叠了一颗星星 失散了七年的燕又联系上了。 我们恢复了中断了七年的通信,我们都写得很长很长。 燕说:我是在芙蓉湖边读你的来信的,这封信我等了七年。 燕说:我们都经历了怎样的七年啊,可为什么苦难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后来我也到了芙蓉湖,我在湖边一圈一圈地走,

    27、体会着她在湖边读信的心情。 现在我手上有的信,只有不多的几封了。 陆离的字永远像个认真的学生,字迹小而清晰,喜欢分很多段,喜欢写长长的“又及”。 她在我考研期间说:我想给你买点吃的补补脑子,等我这次的差旅费报了,我就立刻买了寄给你。 我在夕阳里泪流满面。 邓子是我到现在也没找回来的昔日知己。 她在石家庄写信给我,在太原写信给我,在介休写信给我,在南宁写信给我。 她是充满灵性思考的人,因此在现实的环境中饱尝孤寂。我们不断地给对方打气,在怎样的环境里也要坚持自己。 这一封里,她手抄了一篇喜爱的文章给我; 这一封里,她附了一篇复印的文字; 这一封里,是一张“亭亭净植”的莲花的相片; 这一封里,有她自

    28、信甜美的笑靥。 邓子,你现在在哪里? 我们现在,是不是已经失去这些了?“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小狼毫,云母笺 信封淡蓝 内容不限,字数不限 开头问好,见字如面 (央视12频道唐朝女诗人鱼玄机系列开讲者) 篇7:见字如面观后感 见字如面观后感 在当下,视频、荧屏无处不在,但是目之所及,霸屏的却多是无聊庸俗的娱乐节目、剧情雷同空洞的连续剧,令人作呕。可是有一档综艺节目,它悄悄地播,温温地火,却口碑不俗,令看过的人都点赞,竟然成为近年来少有的“零差评”综艺节目。这档节目就是黑龙江卫视于去年年底开始播出的见字如面。 说白了,这是一档书信朗读节目。书信曾经在社会生活中充当重要角

    29、色,是人际交流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但是毋庸讳言,由于现代通信手段不断进步和更新,纸质的书信正面临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然而,正因为书信曾经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编导者从已经成为历史文物和正在成为历史文物的书信中,发现一座信息的富矿,一个历史文化的宝库。 总策划、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眼光独到犀利,发现了这座富矿。他继成功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之后,再度出手,从长达多年的时间跨度、从上万封信中精选出百余封,包括家书、情书和与朋友书等不同题材,通过读信,让观众跨越时空,回到各种真实的场景中,体验不同时代、不同境遇的主人公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实现与历史当事人的“

    30、见字如面”。 相比于过往林林总总的虚构类作品,相对于汗牛充栋的正史和野史,信件由于它的私密性,而具有天然的真实性,从某种角度说,其认知价值高于虚构类作品,甚至高于各种史乘。又由于它是很个人的文书,因此其中所表露的感情最直接、最真实,是今人了解信件主人思想感情的窗口。很多出自历史人物的私人信件,所展现的历史场景、人物情状及社会风貌,是最为真切可信的。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最终入选的信件的内容,既有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有反映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价值截面。 “见字如面”

    31、节目的录制是非常精到的。节目邀请了张国立、何冰、张涵予、归亚蕾、王耀庆、蒋勤勤、林更新等多位实力演艺明星出演读信人,他们用各具特色的朗读,向观众缓缓打开书信的窗口,展现精彩的历史瞬间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火花。节目还邀请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中南大学文学院女教授杨雨等坐镇第二现场,品评明星们的表演,对每期节目7封信的来源及背景逐一进行阐释和解读。 我通过报纸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然后观看了其开头三集。我的感觉是每封信都直击人心,既有主人公爱恨情仇淋漓酣畅的剖白,又有各种妙趣横生、意味深长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闪光点,令人心动目眩、甚至感动欲泪。 林更新读现在所能看到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

    32、黑夫家书”,写信人是2000多年前置身与楚国交战前线的秦国战士,令人感受伴随文明艰难前行的是惨烈的战争。 归亚蕾读蔡琴写给媒体的公开信,表达对前夫杨德昌的沉痛的悼念,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呢”,令人动容。 王耀庆、张国立分别朗读画家黄永玉1983年致戏剧大师曹禺的信和曹禺的复信。这两封信具有无可比拟的震撼力。黄永玉毫不客气地批评曹禺:“我不喜欢你解放后所写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说曹禺“失去了伟大的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真是字字见血,毫不留情。可是作为长辈的曹禺,不但不以为忤,反而诚心实意的接受,他说:“我像一个一无所有的穷人,突然从一个神女得到不

    33、可数量的珍宝!”“但愿我迷途未远,还有时间找回失去的光阴!”相信听到这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书信的听众,都会被这些难得的诤言所震撼! 张国立朗读陈寅恪1936年4月8日写给傅斯年的信,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陈寅恪信中写为不影响向学生授课而取消请假,并以不在位为由退回中央研究院所发的200元津贴。两者似乎是琐事,但是信中说,“此点关系全部纲纪精神”。正是这些细节展现其风骨与操守,不啻为当世知识界树立一个标杆。 蒋勤勤朗读上海知青桃桃在北大荒写给上海父母的信,写了其日常劳动和生活:近来我的工作是垛马草中秋节快到了,想吃上海的月饼。朴素的语言,平常的琐事,却令有同样经历的人浮想联翩。 林更新朗读164

    34、7年夏完淳写给母亲的绝笔信。在外族入侵,国仇家难的当头,16岁的夏完淳义无反顾,慷慨赴死。在信的末尾,他用韵文写道:“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噩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字字血泪,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 令人感动的书信还不止这些。三个小时的节目,我一口气看完,有如饮醇醪,醍醐灌顶的感觉。感谢见字如面制作团队,在书信日渐式微,行将走进历史的关头,令我们重温书信,受益不浅! 篇8:见字如面观后感 在办公桌上,我喜欢摆一本小台历,在家里客厅的墙上,我也总喜欢挂一本挂历。 每到年终,我都会着急地去找台历和挂历。朋友们都笑我老土,他们说现代社会了,信息时代了,手机电脑里到处都有想看的

    35、东西,既方便又快捷,没必要用那些过时的。 而我,却不是这么样认为的。之所以喜欢看台历和挂历,那是因为这些都是纸质的,我喜欢在台历上圈日期,记东西,写几个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字,能充当我最简单的记事本和日记本。一年下来,回头翻看,才发现原来发生过那么多事情,心情曾起伏那么大。 时常,我翻出以前用笔写的日记和别人寄给我的信件, 一个字一个字地咀嚼着,思绪慢慢地又回到了从前 记得有位初中的男同学,给我写了封很简单很普通的信,大概告诉了我他要去创业了。之后我回信给他的时候,也很简单很普通,末了不忘在最后祝他“飞黄腾达”。我自认为用这个成语时完全没有讽刺的意思,可是男同学误会了,马上回了封信骂我,说我讥讽他

    36、,要和我决裂。我想他一定很生气,因为字迹写得很重很粗。我当时也气了,就没有再回他信。于是,我们从此断了往来,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虽然带着误会和遗憾,但每次拿出信件来看时,都还是感慨万千,回味无穷。往往遗憾产生美,朦胧出经典。 宋朝的欧阳修在一次宴会上,结识一位风尘女子并爱上了她,交往了几年后,欧阳修要动身别处,因为种种无法克服的原因,这一去将难再回来,且将无法再联系,于是感情丰富的他写下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经典名句,触动无数后人的心。 唐朝诗人王维在送友人元二出塞的时候,想到这一分别,将再难相见时,心里感到无比难过,于是二人相互劝酒,酒后的王维一挥而就写下了送元二使西安,其中

    37、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道出了诗人的心情,更因为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传诵至今。那时的阳关,在如今的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个连信件都无法传递的地方,他们这一别,真的是再难相见了。 试想,若那时的信息都如现在这般发达,怎可能还会有李白、王维、李清照、欧阳修那么,又怎会有这么多经典名言让我们品尝传诵?想想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有谁能做出这样的经典美句? 经常地,我会在小区门口的传达室里翻看信箱里的信件,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用笔写的信件,可是看到的却总是机打的文字,不禁很是失落惆怅在如今电话、QQ、微博、短信、email泛滥的年代,已经看不见手写的字迹,犹如看不见人的脸一样。键盘代替了笔,屏幕代替

    38、了纸,我们不再需要面对面,不再担心真情流露的羞涩被对方看到,当然,也就可以变冷漠了。 世界像夜幕下的夜总会,上演着一场又一场化妆舞会,人们忙着佩戴面具,换了一个又一个。面具后面的生活不再充满豪情灵感,不再充满原始的激情,当然也不再充满最纯的真情。 谷峰的歌曲见字如面,把爱唱得伤心哀怨,而我在此引用的意境,是我们这一代失掉的那些写满字迹的人生,还有那些真实的面孔,更多的是怀念那些最原始最纯洁的美好瞬间。 篇9:见字如面观后感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

    39、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 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 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

    40、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 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

    41、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篇10:见字如面观后感 看了两期见字如面,喜欢得紧。它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犹如文化界拂过一丝春风,心旷神怡。听信中内容,也如饮清泉,甘之若饴。 嘉宾老师说,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它承载的文化及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

    42、应该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去,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 不觉便想到曾经的自己,与家人、好友、笔友通信的年岁。十月回老家,还将那一盒子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封书信翻出来,夜深人静坐在灯下,通读了一遍,内心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一边回想是哪些年,哪些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看那时的信,有种纯粹的美。在信中聊的尽是些细微的心绪起伏、变化,一种情绪都要写满几页信笺来表达,好像那样才完整,搁笔时,竟还有种娇羞之感。 后来那些与我通信之人,都失去了消息,他们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而后便渐远无书,那些不便宣之于口却全藏在字底的情愁,

    43、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见字如面的第一期,我很喜欢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像是唠家常一样,情感并不是呐喊式的浓烈,却也承载着不可说的手足情深。 我会想念在大学时期,与妹妹通信的日子。妹妹走上社会较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已懂得世事艰辛,可她从来不与我说。我在学校念书,住在象牙塔里,与她说的都是些理想主义的话。于她而言,她的理想早已死在弃学的前夜。 但她仍然支持我,每次在信里无比骄傲的告诉我,姐姐是她最崇拜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工作,助姐姐实现愿望。现在读来,无比触动。 印象深刻的是,20xx年我北上抵京,在一家做书画的公司上班,我去报道的那天,因为行李较多,是妹妹送我去的。返回的时候,老板开车送妹妹去地铁口。 在车上,老板与妹妹唠家常,闲聊起我时,妹妹很骄傲地说,我姐姐以前成绩好,会写文章。她很厉害的,以前作文还得过奖,常在班上当范文诵读的。 那时候,我非常不情愿她在别人面前如此说,若是有个地洞,当时必定钻进去了。我全程都是黑脸的,只有妹妹还是一副骄傲的表情,真正是以我傲的。现在想来,家人以你为傲,打心底崇拜你,那是真的爱你啊。当归亚蕾读到萧红写给的弟弟的那封信的最后几句,只觉明天的明天又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见字如面2》观后感作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655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