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新教材 人教版 选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整合 下载 _人教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单元整合单元整合 一、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过程、特征与影响 1.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1)两汉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始阶段。春秋时期的判决是 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在这一时期, 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古典注释的高潮。这样的法 律与原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也迈出了实质性 的一步。 (3)隋唐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最后完成阶段。中国法律儒家 化的进程在隋唐时期基本完成。儒家思想对中国法律的影响,被全 面地反映在一部作为中国古代法典的代表作唐律疏议中, 唐律疏议使儒家思想和封建法律融为一体,形成了儒法合一的 法
2、律体系。 2.法律儒家化的特征 (1)礼法思想融合。 (2)突出重刑轻民。 (3)礼法界限模糊。 3.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1)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2)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 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八议”制 度、“官当”制度、准五服以制罪以及“重罪十条”等。 (3)在“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过程中,儒家基本政治法律思想融入 法律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符合儒家思想的具体法律观点。 (4)中国法律的儒家化促进了司法队伍的儒家化。“春秋决狱”这一审 判方法的推广,使得大批具有儒家经义素养的官吏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应训练
3、1“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制。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 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儒家理想之制 度。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儒家周官之 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 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 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材料主要表明 儒学( ) A.通过法典化、制度化得到普及 B.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C.是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 D.大一统和以法治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 具体之实现”可知儒家学说法典化;根据材料“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 所受儒家学说之
4、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 可知儒家学说制度化,而且材料反映了儒家学说影响社会的公私生 活,故A项正确;B、C两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学说 的意义和作用,排除;以法治国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 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和主张来治理国家,封建社会是君 主专制,不是以法治国,排除D项。 二、法治、人治、德治和礼治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概念不同 法治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 人治是“法治”的对称。又称“贤人政治”,是关于依靠执政者个人 的贤明治理国家的治国方式和理论主张。 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 被封建统治
5、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礼治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的思想学说。荀子认为, 礼使社会上的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封建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 地位。 (2)理念不同 法治是依法治理国家。 人治以人来治理国家。 礼治和德治阐述的是同一个观点,礼仪道德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 本准则,但是用礼仪和道德治理国家,那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法律 没有强制性了。 (3)来源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治、人治是舶来词。遍考我国古代之经、史、 子、集,我们都无从找到“法治”这两个字的组合。如德治、礼治在 我国传统的著作如礼记等中是可以找到、证其渊源的。 2.联系 (1)就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本身而言,在中国近代以前,专制、人治
6、思 想是政治思想的主流,而从鸦片战争后则逐渐向民主、法治思想转 变,而德治贯穿社会生活。 (2)法治社会是基于人、礼、德演变而来的,如果没有了人文,缺少 了礼仪,更别说道德了。也就是说法治不健全,没有了说服力,只有 强制性,可见法治是在社会进步中产生的。 (3)都是根据当时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对应训练2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有生法,有守法,有法 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从 今人的视角看,管仲的“法治”实际上是( ) A.“法治即为民治” B.强调“依法治国” C.“反对特权等级” D.“法治下的人治”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夫生法者,君也”可知管仲强调的
7、“法治”中的法来自 于君主,其实质还是表现为人治,D项符合题意。 三、新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 1.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 3.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4.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 5.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6.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7.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 对应训练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总任务是通过立法建 立国家政权组织,司法机关的重要任务是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 以维护政权和社会秩序。1953年开始,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 社会主义改造和保障经济建设。这些举措说明( )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