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人教版选修1学案课件:第二单元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年高 历史 新教材 人教版 选修 课件 第二 单元 中国古代 官员 选拔 管理 下载 _人教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1.抓住三条线索:(1)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监察与考核;(2)西方文 官制度建立的过程及特点;(3)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相关 内容。 2.明确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古代选 官制度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依举荐为官和军功爵制、秦朝的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九品中正制和隋唐至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每个时期都有相应的监察 和考核制度。 时空坐标 学法指导 3.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并未马上建立文 官制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公平、竞争的思想深入人心,
2、文官 制度逐渐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建立。 4.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曲折历程: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但 是并未建立新的考核官吏的制度,加剧了中国政局的动荡;北洋政 府时期建立了女官考试制度;南京国民政府逐步建立了公务员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后,逐步 进行干部制度改革,2005年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定位 素养解读 了解中国古代 官员选拔方式 的更迭过程和 不同阶段的特 征,知道中央集 权体制下古代 中国的官员考 核和监察制度 (1)运用史料分析秦汉至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基本 史实及发展趋势,知道官吏考核制度与监察制度的
3、 内容与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2)通过阅读材料全面把握科举制兴起和发展的基 本史实,辩证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唯 物史观等核心素养 (3)通过学习隋唐至宋元时期监察制度和官吏考核 制度的基本内容,培养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汉朝之前的选官制度 西周至 春秋 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 的制度,贵 族世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 时期 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纷纷鼓励举荐有才 能的人为官,或依据 授予官职 秦统一后 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 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官位世袭 军功大
4、小 (2)汉朝察举制 确立时间 汉武帝时期 内容 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 为官能力,然后 为官或提拔任用 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 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 如 、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 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推荐 贤良方正 易错辨析 世官制与察举制 世官制是官职世袭的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 现象,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这一制度主要在战国之前实行。 察举制下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 标准主要是德行和才能。这一制度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隋唐时 期被科举制取代。 (3
5、)魏晋九品中正制 背景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确立 时间 220年, 魏王曹丕推行 内容 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 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 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评价 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 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 能,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九品中正制 中央集权 2.官吏考核制度 (1)秦汉时期:上计制 (2)魏晋南北朝: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 西晋、 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
6、式。 含义 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 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 称为“ ”。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 影响 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 上计 3.监察制度 (1)中央:秦汉建立了以 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2)地方: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 每州设 一人。刺史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皇帝巡行 郡国,依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 为。 御史大夫 刺史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 背 景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
7、打破 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为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将 作 为官员选拔的新制度 措 施 科举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 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发 展 两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 员的主要途径 门阀士族 科举制 思维点拨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 于唐,发展于北宋,成熟、衰亡于明清,是一种较察举制更完备、更 合理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贵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 了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 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
8、高创造了条件;有益 于社会形成重学风尚。 2.官吏考核制度 (1)隋唐时期的官员考核 官员的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 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标准: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分为九等,依据考核结 果确定官员升降。 (2)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3.监察制度 (1)隋唐时期的监察制度 (2)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宋朝监察制度 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 史的监察权。 内容 中央 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地方 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 ,委派监察官定期或 不定期
9、巡回监察 影响 唐朝“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对 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监察区 易错辨析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的区别 (1)从对象上看:前者是君对臣、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后者是臣对君 的监督。 (2)从所处的地位上看:前者的机构、制度越来越完善,地位越来越 重要;后者的作用越来越小,直至被取消。 (3)出现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其 他机构和制度都是为加强皇权服务的。 三、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官员选拔制度 (1)元朝的官员选拔制度 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 恢复科举制 背景 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恢复 时间 元朝在1313年颁科举诏
10、,宣布次年开考,恢复了科举制 评价 元朝科举录取人数不多,科举出身者在官员队伍中的人数比 例也不高 (2)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科举制 考试形式 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 考试人员 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等 考试内容 考试从 中命题 知识归纳古代选官制度 四书五经 2.官吏考核制度 特点 明清两朝官员考核制度严密 内容 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三年一次的 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3.监察制度 (1)监察机构 元朝的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有御史台,地方设有行御史台、肃 政廉访司。 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 和六科。 (2)内容 明朝,
11、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巡按各 省。 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稽 查六部百司之事。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品级虽低,但 权力很大。 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了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但都察 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没有改变。 都察院 六科给事中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影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影响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 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12、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 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 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读史技巧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及科举制的意 义。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依据血缘关系世袭官职;材料二则是说明通 过地方官举荐的方式选拔人才;材料三强调的是科举制的意义。 互动探究(1)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及各自选 官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推行的积极意义。 提示 (1)名称:世官制(世卿世禄)、察举制、科举制。主要依据:血 缘、德才、考试成绩。 (2
13、)积极意义: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了徇私舞弊,相对公平公正;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历史解释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及积极影响 (1)演变趋势 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议及品评演变为考试。 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2)积极影响 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 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命权,既树立起绝对的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 会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制度化的选官标
14、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地方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 治的长治久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堂演练 典例剖析 例1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 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 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 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 ( ) 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 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 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D.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的运行效果考查了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考查的是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 答案 D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随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