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藻类、植物和动物 同步教案(9课时)[核心素养目标]-2024新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1 藻类、植物和动物 同步教案(9课时)[核心素养目标]-2024新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素养目标 生物 2.1 藻类、植物和动物 同步教案9课时核心素养目标-2024新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藻类 植物 动物 同步 教案 课时 核心 素养 目标 2024 新冀少版七 年级 上册 下载 _七年级上册(2024)_冀少版(2024)_生物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藻类、植物和动物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节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涵盖了生物的主要类群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节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可以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
2、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主动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物多样性。2.本章节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包括藻类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四节内容。课本在安排各节内容时,大致按照动植物进化的顺序介绍生物的类群,同时也考虑了类群之间的共同点,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生物类群放在一节合并介绍。课本在各节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每个类群,课本基本上都是从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过初步介绍,学生对常见的动物及其所
3、属类群有了初步认识。已有经历: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比较熟悉,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期的理性认识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推理能力。已有情感:在学生已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能够通过对比分析,认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并关注各类群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认识生物的主要类群,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进而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人与自然
4、的关系等,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认识生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的思维习惯。探究实践: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制作鸟的双重呼吸的模型,形成物化成果。态度责任:主动宣传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初步形成生态文明观念。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藻类、植物和动物章节学习概览课时内容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藻类通过对水绵和海带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第2课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通过对
5、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第3课时种子植物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描述油松种子和菜豆种子结构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结被子植物分布广泛的原因第4课时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5课时节肢动物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6课时鱼类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鱼类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7课时两栖类和爬行类运用对
6、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8课时鸟类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鸟类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9课时哺乳类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认识哺乳动物的多样性、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本章节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当堂练”为主;巩固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实践性作业为完成鸟的双重呼吸模型的制作等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动手
7、参与的活动任务。 藻类 课时目标1.知道藻类的种类,描述藻类的生活环境。2.说出藻类的结构特点。3.总结藻类的主要特征。学习重点:描述藻类的主要特征。学习难点:描述藻类的主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春末夏初的池塘或湖泊中,经常可以见到一团团淡绿色的丝状水绵漂浮在水面上。在广阔的海域中,褐色带状的海带附着在海底的岩石上生长。水绵和海带同属藻类。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常见的藻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水塘或小溪中,捞取一些水绵,取少许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的颜色、形态和细胞结构。根据获得的证据回答下列问题。(1)水绵的植物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还是由多个细胞
8、构成?(2)水绵的形态和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 答:水绵是由多个长筒状细胞连接而成的丝状体,没有分支,结构简单,有一条或几条带状的叶绿体螺旋式分布在细胞中。2.观察海带,注意海带各部分的形态,回答下列问题。(1)海带分为几部分?(2)海带由一个细胞构成还是由多个细胞构成?(3)海带有无根、茎、叶等器官?答:海带分为固着器(根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由多个细胞构成。海带没有根、茎、叶等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水绵和海带的形态结构等特征。展示其他藻类的图片,小组讨论,总结出藻类的主要特征:1.多数生活在水中。2.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3.用孢子进行繁殖。
9、4.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设计意图: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藻类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展示藻类与人类关系的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从利弊两方面正确认识藻类,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藻类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特点: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与人类的关系课本“当堂练”。巩固性作业: 七彩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植物第一课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课时目标1.概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说出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
10、相适应的观点。3.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4.通过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情感。学习重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难点: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这样写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诗主要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设计意图: 以古诗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在
11、哪里能找到苔藓?2.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3.苔藓植物为什么不能长高?学生回答:苔藓植物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体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不能长高。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苔藓植物与藻类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藻类在地球上出现得较早,但是它主要生活在水中,这恰好印证了生命起源于海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的进化,生物开始逐渐由水生向陆生过渡,就出现了苔藓植物。但是苔藓植物对水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因此苔藓植物需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探究实验:观察葫芦藓,思考苔藓植物与藻类相比,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1.葫芦藓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有假根,起固着作用。2.葫芦藓较矮小,高约1厘米。3.葫芦藓顶端的
12、是孢蒴,里面充满孢子,是苔藓植物的生殖细胞,用于繁殖后代。总结:苔藓植物的植物体矮小,一般具有类似茎、叶的结构和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能进行光合作用。常见的苔藓植物还有墙藓、地钱、泥炭藓、绿片苔等。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类似茎和叶的结构,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2.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提出问题: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讲述苔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大气污染监测的指示植物。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威胁苔藓植物的生存,因此在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植物。2.保持水土。由于苔藓植物大都丛生,植物
13、间空隙多,能蓄积水分,因此有助于保持水土。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葫芦藓,直观地比较苔藓植物和藻类,认识到藻类和苔藓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性,学习生物的进化规律。蕨类植物和恐龙曾经同时分别在地球上占据着植物和动物的霸主地位。随着地质的变迁,恐龙灭绝了,但蕨类植物还留有它的后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类植物蕨类植物。取新鲜的肾蕨植株进行观察,注意根、茎、叶的形态,判断它是靠什么繁殖的,这些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说明蕨类植物对水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不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具有输导组织,输导组织便于蕨类植物吸收无机盐和水分,所以相较于苔藓植物,蕨
14、类植物长得更高。肾蕨叶片背面分布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里面就是生殖细胞孢子,这些孢子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就可以发育形成新植株。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植物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2.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3.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亲自观察蕨类植物,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蕨类植物主要特征。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阅读课本第51页内容,组织学生总结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用途。植物种类应用苔藓植物作为大气污染监测的指示植物;保持水土蕨类植物食用;作为饲料;煤炭是由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时间、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15、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一、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类似茎和叶的结构,只有假根,没有输导组织。2.依靠孢子繁殖后代。3.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输导组织。2.依靠孢子繁殖后代。3.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课本“当堂练”。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课时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课时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种 子 植 物 课时目标1.通过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2.通过了解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进
16、而了解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3.归纳出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学习重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学习难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植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展示黄山的迎客松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松树能生长在如此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设计意图:由图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实,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图片展示裸子植物,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导入新课时的问题。1.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2.茎秆健壮,有发达的输导
17、组织和保护组织,有利于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3.叶细如针,表皮的外面有角质层,气孔深深地陷入表皮的下面,有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总结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能够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2.根、茎、叶里都有发达的输导组织,繁殖过程不需要水,因而能够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地方。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展示被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引导学生总结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联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比较种子植物与孢子植物的差异。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被子植
18、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图片列举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认识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种子植物1.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有根、茎、叶和种子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种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课本“当堂练”。巩固性作业: 七彩作业本课时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课时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无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 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和做实验,认识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特征,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2.通过分析总结多种生物的特征,总结出线
19、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学习重点:1.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习难点: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 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你知道蛔虫病吗?蛔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器官内?为什么儿童容易得蛔虫病?(蛔虫病指的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由于儿童卫生习惯往往较差,如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咬不清洁的手指等,黏附在手上和瓜果蔬菜上的蛔虫卵会进入儿童体内,使得儿童感染蛔虫病。) 设计意图:由常见的疾病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线虫动物中的代表动物:蛔虫。1.观察蛔虫的体形、体色,区分雌雄
20、蛔虫。(体形:圆柱形,两端细长。体色:乳白色,微红。雌虫较大,体长2035 cm,尾端尖直;雄虫较小,体长1525 cm,尾端蜷曲。)2.观看视频,思考蛔虫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体表包裹着半透明的角质层;消化管十分简单;有口、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3.观看视频,分析蛔虫生活史,说一说如何预防蛔虫病?(第一,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第二,严格粪便管理。) 设计意图:结合图片和视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认识蛔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体会结构与功能观。认识其他线虫动物:钩虫、蛲虫、秀丽隐杆线虫等,总结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设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4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