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练习汇总.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默写练习汇总.docx》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新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古诗文 默写 练习 汇总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一)时量:15分钟 总分:21分 得分: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_”。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个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2.静女中,描写男子焦急等待的句子是:_,_。3.劝学中“_”一句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一句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4.登高中表现杜甫备尝艰难潦倒、国难家愁之苦,又因病停酒,愁绪无处排遣,抑郁至极的诗句是:_,_。5.涉江采芙蓉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_,_。”6.静女中,表面上赞美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女子之美的句子是:_,_。7.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
2、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8.杜甫在登高中用“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句中。9.涉江采芙蓉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_,_。”10.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一)答案1. 学不可以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3. 用心一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4.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6.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7.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9.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3、如须臾之所学也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二)时量:15分钟 总分:21分 得分:1.师说中,表明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的语句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_,_。3.李煜虞美人中“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悲伤之情溢于言表。4.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5.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的语句是:_,_。6.短歌行中出自管子形势解,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_,_。7.李煜的虞美人中用对比手法,反衬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8.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
4、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所描述的现象一致。9.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10.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之深的句子是:_,_。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二)答案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5.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6.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7.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8.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9.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0.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5、流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三)时量:15分钟 总分:21分 得分:1.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2.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的句子是:_,_。3.秦观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是:_,_。4.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_,_”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5.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房前屋后的环境的句子是:_,_。6.秦观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过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7.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_,_。8.秦
6、观鹊桥仙里形象地写出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却又短暂,不忍分别的句子是:_,_,_!9.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10.归园田居(其一)中写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是:_,_。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三)答案1.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6.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7.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8.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9.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10.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四)时量:15分钟 总分:23分
7、得分:1.登泰山记中“_,_”两句,作者不言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雪,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反射的光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2.李清照声声慢中“_,_”两句,写词人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是:_,_?4.登泰山记中太阳将出时的景色是“_,_”。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样子。5.李清照声声慢中“_,_,_?”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又是写人;既是惜花,又是自伤。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
8、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7.登泰山记中“_,_,_”描写了太阳正出来,赤红得像丹砂一样,下面有晃动着的红光承托着。8.李清照声声慢中“_,_,_”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凉的基调。9.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10.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_,_”。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四)答案1.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
9、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5.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6.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7.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9.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10.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五)时量:15分钟 总分:23分 得分:1.琵琶行并序中,“_,_”是全诗的主旨句,表明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历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许多历史人物,不禁感慨:“_,_。”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4.琵琶行并序中,描写作
10、者听琵琶女弹琴时,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之情,不禁泪下沾襟的句子是:_,_。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神游故国、回到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句子是:_,_。6.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势的词句是:_,_,_。8.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轻启兵端最终落败的古事,告诫南宋朝廷要慎之又慎。9.白居易的诗歌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大小弦合奏时声响效果的两句是“_,_。”。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
11、习(五)答案1.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3.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5.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7.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8.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9.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10.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六)时量:15分钟 总分:19分 得分: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空相接的句子是:_,_。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一句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主人给客人送别时的设宴地点,“_”一句则写出晚宴有酒无乐的尴尬,
12、为下文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设伏),也与下文“_”遥相呼应。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5.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月”烘托意境的句子是“_,_”。7.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8.白居易绝句夜筝中的“弦凝指咽声停处”,是琵琶行“_,_”两句诗的化用。9.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在诗
13、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必修上册理解性默写练习(六)答案1.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 主人下马客在船 ; 举酒欲饮无管弦 ; 终岁不闻丝竹声3.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4.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 别时茫茫江浸月 ; 绕船月明江水寒6.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8.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9.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基础练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一)满分:20分 时量:15分钟 得分:1.(2021山东高三三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即使面对“ , ”的困难,也仍然有信心治理好千乘之国
14、。2.(福建省泉州市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开门见山提出总的论点,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却把逐客的错误归咎于“吏”,“ , ”这两句措辞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直接表明自己对待逐客一事的态度的句子是“窃以为过矣”,原因是逐客不但会使“国无富利 之实”,而且会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6.魏征谏太宗
15、十思疏中化用了老子中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言要克制嗜欲,取得民心的句子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告诫最高统治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修仁政,济苍生,他形象地指出“舟 覆 舟,所宜 深慎”深刻地表明人民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必须审慎地对待,千万不可轻忽。8. (2021年高考江苏卷)答司马谏议书中表述不为生事的句子是:“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9.(2022江苏金陵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天下儒者所争论的,尤其表现在“名实”的问题上。他接着说,“名实 已明,而天 下之理得矣”。10.(2022山东淄博一模)答司
16、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司马光的指责“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 谤也”为箭靶,逐一反驳,表明了变法的坚定决心。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一)1.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3.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4.窃以为过矣 国无富利之实5.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6.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载舟覆舟,所宜深慎8.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9.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10.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二)满分:20分 时量:15分钟 得分:1.(福建省莆田市一中期中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
17、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浴乎沂 ,风乎 舞雩”然后唱着歌返回。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哂 之”一句传神的表现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对子路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其 言不让”。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 ,强公室,杜私门”。4.古典散文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包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先以太(泰)山与河海为喻,引出“王者不 却众庶,故能 明其德”,表明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彰明美好的德行。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
18、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6.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举先 王之政,以兴 利除弊,不为 生事。8.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 资敌国,损民 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9.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论述了坚持不容易的道理。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二)1.浴乎沂,风乎舞雩2.夫子哂之 其言不让3.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