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备考点知识 (2024年版)讲义.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备考点知识 (2024年版)讲义.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与社会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备考点知识 2024年版讲义 2025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统编 必修 经济 社会 必备 考点 知识 2024 年版 讲义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备考点知识 (2024年版)讲义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单元导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意义: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知识拓展:物质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即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2、;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生产(1)原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2)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要与人的劳动相结合才能创造价值)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2.生产资料所有制(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3、(2)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这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要求:必须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公有制经济(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注意: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作用:发展生产: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P4相关链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 内容:主要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 (P5相关链接)。 5.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注意:公有资产国有资产) 在全国,有的地方、有的产业
5、可以有所差别 (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在所有行业占主体)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对比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区别侧重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是指事物的主要成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
6、中所处的地位和对国民经济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 ( 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是领导事物发展方向的力量)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注意: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联系(1)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数量分
7、布上的优势, 都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 (1)范围: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含义/范围地位作用态度政策联系国民经济市场经济公 有 制 经 济国有经济、 集
8、体经济以 及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居 于 主体地位 , 是 社会主义经 济 制 度 的 基 础。二者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中的地位 是平等的, 依法平等使 用 生 产 要 素,公开、 公平、公正 参与市场竞 争、同等受 法律保护, 受国家依法 监管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 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 出贡献; 以公有制为主 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根本要求; 是 实现共同 富裕的基本前提。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 展公有制 经济二者相辅相成、相 得益彰 、 共同发 展,统一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进 程之中非 公 有 制 经 济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商投资经 济以及混合 所有制
9、经济 中的非公有 制成分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稳定经济增长和 改善民 生 的重要力量、创业 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 创新的重要主体、 国家 税收的重要来源 ,为经 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毫不动摇 鼓励 、 支 持 、 引导 非公有制 经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知识拓展】科学回答“为什么?”(地位+作用)为什么地位作用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重要
10、支柱,体现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 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 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 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公有制为 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 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国有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 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 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 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
11、础。是推进国家现代 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 和依靠力量非公有制经 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 发挥了重要作用。5习近平经济思想 (节选):(1)主要内容:新发展理念(2)基本内容: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部署
12、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 统筹发展和安全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市场调节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2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市场经济体制)(1)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3)优点: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二、市场体系(1)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13、场体系的意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要求:(1)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来维护。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2)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
14、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三、市场缺陷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1)情形不让调: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也不能由市场来调节。不全调: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2)原因: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2.市场调节有局限性(1)自发性:为了赚钱,不择手段(2)盲目性:与市场供求形势不符。盲目决策,一哄而起(3)滞后性:产品积压、生产调整落后造成经济损失,时间差,事后调节,农业多见3.单靠市场调节的危害(1)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2)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
15、落,社会经济不稳定;(3)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P21相关链接:垄断的两种情况)(4)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小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看不见的手”)含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规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机制价格、供求、竞争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优点(1)市场机制就像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2)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
16、后性弥补缺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第二框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2.有机结合: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3.根本目标: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4.内在要求: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
17、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经济职能:1战略规划、4政策、3监管、1服务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例子手段目的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调整预期目标编制“十四五”规划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提供金融支持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18、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放管服”、“最多跑一次”2.科学的宏观调控(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1)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完成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根本
19、原因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经济态势经济滞缓(通货紧缩)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财政部: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增加国债,减少税收(两增一减)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债,增加税收(两减一增)央行: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目的刺激需求(升温),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抑制需求(降温),实现经济平稳运行(3)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P25相关链接:我国宏观政策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
20、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P29探究三:面对经济新常态,我国的宏观调控转向“区间调控”“区间调控”主要是对影响经济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确定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所处的合理区间,将其作为科学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和目标定向。当经济运行超出合理区间,政府实施扩张性或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内,为了优化经济结构,可以采取定向调控的方式,不需要全面调控。P30D4:要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