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精讲精练同步训练.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精讲精练同步训练.doc》由用户(znzjthk)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数学 选择性 必修 一册 1.4 空间 向量 研究 直线 平面 位置 关系 精练 同步 训练 下载 _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_人教A版(2019)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精讲精练同步训练【考点梳理】考点一: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1.空间中点的位置向量如图,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O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P就可以用向量来表示我们把向量称为点P的位置向量2.空间中直线的向量表示式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 ,且过点A.如图,取定空间中的任意一点O,可以得到点P在直线l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t,使ta,把a代入式得t,式和式都称为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式3.空间中平面的向量表示式平面ABC的向量表示式: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ABC内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x,y,使xy.我们称为空间平面ABC的向量
2、表示式 考点二空间中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如图,若直线 l ,取直线 l 的方向向量a ,我们称a为平面的法向量;过点A且以 a为法向量的平面完全确定,可以表示为集合 P|a0 考点三: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1.线线平行的向量表示设u1,u2分别是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则l1l2u1u2R,使得u1u2.2.线面平行的向量表示设u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l,则lunun0.面面平行的向量表示设n1 ,n2 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则n1n2R,使得n1n2 .考点四: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1.线线垂直的向量表示设 u1,u2 分别是直线 l1 , l2 的方向向量,则l1
3、l2u1u2u1u20.2.线面垂直的向量表示设u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l,则lunR,使得un.知识点三面面垂直的向量表示设n1,n2 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则n1n2n1n20. 【题型归纳】题型一: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1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1,0,2),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ABC或Dl与斜交2如图,在正方体ABCD中,以D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为B的中点,F为的中点,则下列向量中,能作为平面AEF的法向量的是A(1,2,4)B(4,1,2)C(2,2,1)D(1,2,2)3如图,在单位正方体中,以为原点,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平面的法向量是( )
4、A,1,B,1,C,D,1, 题型二: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4已知平面内两向量,若为平面的法向量且,则,的值分别为( )A,B,C,D,5已知在正方体中,为空间任意两点,如果,那么点必( )A在平面内B在平面内C在平面内D在平面内6已知光线沿向量(,)照射,遇到直线后反射,其中是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直线的一个法向量,则反射光线的方向向量一定可以表示为ABCD 题型三: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7已知(2,4,5),(3,x,y)分别是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若l1l2,则( )Ax6,y15Bx3,yCx3,y15Dx6,y8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1,2,2),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2,4
5、,k),若,则k( )A-5B-4C2D49如图,在正方体AC1中,PQ与直线A1D和AC都垂直,则直线PQ与BD1的关系是( )A异面直线B平行直线C垂直不相交D垂直且相交 题型四: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10已知平面的法向量为=(1,2,-2),平面的法向量为=(-2,-4,k),若,则k等于( )A4B-4C5D-511已知两不重合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31,0,2),b(1,1,),若l1l2,则的值为( )A1或B1或C1或D1或12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PA与底面ABCD的关系是( )A相交B垂直C不垂直D成60角 【双基达标】一、单选题13
6、若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ABCD与相交14已知向量是平面的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非零向量是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则且是l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5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能使l的是( )A,B,C,D, 16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为,若直线平面,则实数的值为( )ABCD17已知正方体,是棱的中点,则在棱上存在点,使得( )ABC平面D平面18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6,,则平面与平面的关系是( )A平行B重合C平行或重合D垂直19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
7、M,N分别为A1B和AC上的点,A1MAN,则MN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 )A相交B平行C垂直DMN在平面BB1C1C内20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若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则;若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若是平面的法向量,是直线l的方向向量,若l与平面平行,则;若两个平面的法向量不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不垂直A1B2C3D4 21如图,在正方体中,点,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则直线与,的位置关系是( )A与,均垂直B与垂直,与不垂直C与不垂直,与垂直D与,均不垂直22如图所示,正方体中,分别在上,且,则( )A至多与之一垂直BC与相交D与异面 【高分突破】一:单选题23已知向量
8、, ,分别是直线 、 的方向向量,若 ,则A ,B ,C ,D ,24已知A,B,C三点不共线,对于平面ABC外的任一点O,下列条件中能确定点M与点A,B,C一定共面的是ABCD25已知向量,平面的一个法向量,若,则A,B,CD26已知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分别为平面,的法向量不重合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7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为正方体,给出下列结论:直线 的一个方向向量为(0,0,1);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为(0,1,1);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0,1,0);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1,1,1).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B2C3D4 28设空间四点O、A、B、P满足=m
9、+n,其中m+n=1,则A点P一定在直线AB上B点P一定不在直线AB上C点P不一定在直线AB上D以上都不对29在三棱锥中,、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是()ABCD30如图,正方形ABCD与矩形ACEF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AF1,M在EF上,且AM平面BDE.则M点的坐标为( )A(1,1,1)BCD 二、多选题31如图,一个结晶体的形状为平行六面体,其中,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相等,且它们彼此的夹角都是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向量与的夹角是60D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是的中点,则( )A直线平面BC三棱锥的
10、体积为D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为33(多选)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A直线的方向向量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则与垂直B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则C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则D平面经过三点,向量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34已知空间中三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是共线向量B与同向的单位向量是C和夹角的余弦值是D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35已知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如果,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BC是平面ABCD的一个法向量D36已知矩形,将沿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翻折过程中(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D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均不
11、等于零 三、填空题37已知平面经过点O(0,0,0),且(1,2,3)是的一个法向量,M(x,y,z)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则x,y,z满足的关系式是_.38已知,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设平面与向量(1,2,4)垂直,平面与向量(2,4,8)垂直,则平面与的位置关系是_39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且(1,2,1),均与平面平行,则向量_.40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C1D1的中点,M为BC的中点,则AM与PM的位置关系是_.41在ABC中,A(1,2,1),B(0,3,1),C(2,2,1)若向量与平面ABC垂直,且,则的坐标为_42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ABCDA1B1C1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