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8020290
  • 上传时间:2024-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80
  • 大小:1.7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期末 复习 温习 单元 期中 测试 汇编 答案 谜底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带有神徽,而殷墟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没有神徽。这说明()A.中华文化有多元一体特点B.玉在生产实践中普遍运用C.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退D.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2.以“大汉”“皇汉”“圣汉”“强汉”自称的汉代虽然也有边患,但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这反映出汉代()A.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B.具有鲜明文化自信力C.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D.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3.(202

    2、4大庆高二检测)顾炎武编修肇域志,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这表明顾炎武()A.改变学术发展方向B.非常注重历史研究C.重建儒家思想体系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补偿训练】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4.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他们探索的共同主题是()代表人物探索方案林则徐、魏源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李鸿章等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

    3、新变法孙中山、宋教仁等民主共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A.民主科学B.救亡图存C.中西并重D.实业救国【补偿训练】可以把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材料()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C.消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差异D.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5.(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A.敬天保民B.与民休

    4、息C.崇德尚贤D.天人合一6.(2024驻马店高二检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自强不息B.和而不同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深化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深厚基础,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最大共识,是共同奋斗的坚强纽带,因此,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觉与自信。7.“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辞海中“小康”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指经济比较宽裕;二是指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社会

    5、再低一些的社会。这表明中国的现代化()A.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B.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弊病C.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补偿训练】(2024太原高二检测)唐朝贞观年间,政府对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视为平常,既不担心外国人入境后会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也不担心中国人出境后会忘本忘祖、一去不返。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本土性B.多样性C.连续性D.凝聚性8.(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下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这些记述()典籍记述尚书(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墨子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

    6、见漆(七)十士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A.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诉求B.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讽刺了诸侯国之间的纷争D.反映出儒墨两家实现融合9.研究者通过敦煌文书识别出敦煌20处佛教寺院。据下图可知,唐朝时期当地()A.均田制度遭到破坏B.佛教颇为兴盛C.儒学正统地位动摇D.小农经济发达【补偿训练】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10.(2024沧州

    7、高二检测)鲁迅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这表明魏晋时期()A.佛教已实现了中国本土化B.统治者力促佛道思想融合C.佛教传播影响了文学发展D.儒学复兴已经提上了日程【补偿训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为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11.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并与徐光启合作翻

    8、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这体现出明朝晚期思想文化的特点是()A.承古萌新B.批判总结C.西学东渐D.中体西用【补偿训练】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超越中国12.(2024马鞍山高二检测)20世纪20年代初以梁漱溟、冯友兰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派诞生,他们主张“援西学入儒”“儒化、华化西洋文化”,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该主张意在()A.强调传统儒学的重要性B

    9、.表明了传统制度的重要C.全盘否定西方思想文化D.重塑民族文化的新系统【补偿训练】(2024洛阳高二检测)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些新思想()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B.开始突破传统夷夏观念束缚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D.表明追求民主成为社会共识13.下图为韩国景福宫思政殿,中国古代诗经中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宫由此而得名,建筑风格酷似中国北京紫禁城的宫苑。据此可知,古代朝鲜半岛()A.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B.建筑技术的重大突破C.高丽王朝的国力强盛D.继承儒学的正统思想14.(2024

    10、南昌高二检测)18世纪的日本画家以“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绘制了一系列浮世绘。下图所示为其中之一,展现了一个年纪略长的女子,手把手地教年幼的小姑娘写字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日本()A.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儒学伦理的社会影响C.科举制带动向学风气D.天皇推动了文化专制15.史载,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访问中国期间病逝,根据其遗嘱,明政府按照亲王的礼仪将其厚葬于中国。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16.明末清初,欧洲传

    11、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 “五经”等著作。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17-18世纪,“中国热”在欧洲持续长达百年。这表明()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C.中西之间双向文化交流D.西方科技知识广泛传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2024济南高二检测)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气质,被称为宋韵文化。在时人及今人的文献中均能觅得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韵文化,薪火相传序号引文出处甲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然天下久安

    12、,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治天下,蔽以一言,曰公而已,朕(宋高宗)亦安得而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丙宋神宗赵顼:“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昔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黄以周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生贸易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1)试举两例宋韵文化的其他研究角度,并加以说明。(6分)(2)以宋韵文化为切口研究中华优秀传统

    13、文化,有何典型性?(8分)18.(12分)(2024东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产生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

    14、良玉新文化的起源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9.(12分)(2024临沂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互鉴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结合材料一中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20.(14分)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研究课题“中华文化与世界”,但课题组还面临一系列任务,请帮其完成。(1)请围绕主课题“中华文化与世界”,确

    15、立两个子课题。(4分)(2)如果以“中华传统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为研究子课题,请确立观点,选择两个视角结合史实对其说明。(8分)(3) 指出上述课题研究需要哪些研究途径。(2分)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教师版(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带有神徽,而殷墟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没有神徽。这说明()A.中华文化有多元一体特点B.玉在生产实践中普遍运用C.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退D.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良渚遗址还是殷墟遗址或者是三星堆遗址,都有玉琮出土,说明中华文

    16、化具有一体性,而它们的区别是有无神徽,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故选A。玉琮是古人用于祭祀的器物,与生产实践无关,排除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退”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2.以“大汉”“皇汉”“圣汉”“强汉”自称的汉代虽然也有边患,但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这反映出汉代()A.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B.具有鲜明文化自信力C.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D.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解析】选B。材料中的“大”“圣”“强”以及“自信心”都指向了文化自信力,故选B。汉朝有边患,“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说法错误,排除A;发达的农耕文明是材料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17、,排除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3.(2024大庆高二检测)顾炎武编修肇域志,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这表明顾炎武()A.改变学术发展方向B.非常注重历史研究C.重建儒家思想体系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解析】选D。据材料“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可得出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思想,故选D。顾炎武的主张对当时影响有限,并未改变学术发展方向,也没能重建儒家思想体系,排除A、C;顾炎武并不是单纯为了历史研究,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排除B。【补偿训练】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

    18、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A.无为而治B.经世致用C.再续春秋D.中体西用【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反对空谈,注重实学,提倡经世致用,故选B。A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而非再续春秋,排除C;D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4.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他们探索的共同主题是()代表人物探索方案林则徐、魏源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曾国藩、李鸿章等师夷之长技以自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孙中山、宋教仁等民主共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A.民主科学B.救亡图存C.中西并重D.实业救国【解析】选B。由

    19、表格中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可知,近代先进国人的探索历程都围绕救亡图存这一主题,故选B。民主科学、中西并重和实业救国都不能全面体现表格内容,排除A、C、D。【补偿训练】可以把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材料()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C.消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差异D.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即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故选A。

    20、材料主要论述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和背景,而不是其运动主体,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排除C;西方新思潮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这并未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排除D。5.(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A.敬天保民B.与民休息C.崇德尚贤D.天人合一【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故选D。材料只涉及人们如何对待“自然”,不涉及如何对待“民”,也不涉及“崇德尚

    21、贤”,排除A、B、C。6.(2024驻马店高二检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其中“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诗句,能够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内涵主要是()A.自强不息B.和而不同C.崇德尚贤D.家国情怀【解析】选D。据“一寸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诗句都体现了对国家的责任心,是家国情怀的表现,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自强不息、和而不同和崇德尚贤的内涵,排除A、B、C。【深化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深厚基础,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各民族、各阶层的最大共识,是

    22、共同奋斗的坚强纽带,因此,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觉与自信。7.“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辞海中“小康”的含义有两点:一是指经济比较宽裕;二是指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社会再低一些的社会。这表明中国的现代化()A.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B.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弊病C.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小康社会”的含义二是指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社会再低一些的社会可知其内涵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选C。材料并未涉及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排除A;材料强调古为今用,而非辩证审视西方文化,排除B; 材料并未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排除D。【补偿

    23、训练】(2024太原高二检测)唐朝贞观年间,政府对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视为平常,既不担心外国人入境后会喧宾夺主、鸠占鹊巢,也不担心中国人出境后会忘本忘祖、一去不返。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是()A.本土性B.多样性C.连续性D.凝聚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具有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当时中国人极度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凝聚性,故选D。题干材料与本土性、多样性和连续性无关,排除A、B、C。8.(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下表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这些记述()典籍记述尚书(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24、致政成王墨子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七)十士孟子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A.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诉求B.意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C.讽刺了诸侯国之间的纷争D.反映出儒墨两家实现融合【解析】选A。尚书与孟子推崇周公,希望恢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墨子则是赞扬周公勤政,都体现了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的诉求,故选A。战国时期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B;孟子和墨子中的记述未涉及战争,排除C;“儒墨两家实现融合”说法错误,排除D。9.研究者通过敦煌文书识别出敦煌20处佛教寺院。据下图可知,唐朝时期当地()A.均田制度遭到破坏B.佛教颇为兴盛C.儒学正统

    25、地位动摇D.小农经济发达【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研究者通过敦煌文书识别出敦煌20处佛寺,而且出土的僧院图反映出佛寺规模较大,这说明唐朝时期佛教颇为兴盛,故选B。材料与均田制度遭到破坏、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和小农经济发达无关,排除A、C、D。【补偿训练】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解析】选D。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到服饰整齐的变化可知,佛教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

    26、响,故选D。经济发展水平、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排除A、B、C。10.(2024沧州高二检测)鲁迅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这表明魏晋时期()A.佛教已实现了中国本土化B.统治者力促佛道思想融合C.佛教传播影响了文学发展D.儒学复兴已经提上了日程【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魏晋以来,天竺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深受文人喜爱并应用于文学创作,这说明佛教思想的传播影响了魏晋时期文学创作的发展,故选C。佛教实现本土化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A;材料并未体现统治者对佛道思想的态度和政策,排除B;儒学复兴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27、D。【补偿训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为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故选B。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11.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并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这体现出明

    28、朝晚期思想文化的特点是()A.承古萌新B.批判总结C.西学东渐D.中体西用【解析】选C。明朝晚期,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坤舆万国全图和几何原本体现了西学东渐的特点,故选C。题干材料不符合“承古”的特点,排除A;材料强调明朝时期中国学者对西方思想的接受,而批判总结针对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排除B;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D。【补偿训练】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接受外来事物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方超越中国【

    29、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康熙在“经验证,西洋历法更为准确”后,才“复用西洋历法”,这说明他十分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故选B。“全面接受”过于绝对化,排除A;C说法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题干材料仅限于历法,因此,“西方超越中国”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12.(2024马鞍山高二检测)20世纪20年代初以梁漱溟、冯友兰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学派诞生,他们主张“援西学入儒”“儒化、华化西洋文化”,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该主张意在()A.强调传统儒学的重要性B.表明了传统制度的重要C.全盘否定西方思想文化D.重塑民族文化的新系统【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用儒学来会通消融西学”,就是主张中西文化相结合,实际

    30、是要重塑民族文化的新系统,故选D。现代新儒家学派主张儒学与西学的融合,并非强调传统儒学重要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传统制度的重要,排除B;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并非全盘否定西方思想文化,排除C。【补偿训练】(2024洛阳高二检测)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抨击封建思想,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这些新思想()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B.开始突破传统夷夏观念束缚C.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D.表明追求民主成为社会共识【解析】选A。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与科学,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这些思想都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提供了新的思路,都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化

    31、的思想内涵,故选A。“开始”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维新变法在1898年已经失败,排除C;题干材料无法反映“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13.下图为韩国景福宫思政殿,中国古代诗经中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的诗句,此宫由此而得名,建筑风格酷似中国北京紫禁城的宫苑。据此可知,古代朝鲜半岛()A.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B.建筑技术的重大突破C.高丽王朝的国力强盛D.继承儒学的正统思想【解析】选A。景福宫思政殿名字源于中国诗经,建筑风格又酷似中国北京紫禁城的宫苑,据此可知,古代朝鲜半岛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故选A。材料并没有体现“建筑技术的重大突破”,排除B;仅凭一座宫殿不能得出“高丽王朝的

    32、国力强盛”的结论,排除C;材料不能反映出古代朝鲜半岛“继承儒学的正统思想”,排除D。14.(2024南昌高二检测)18世纪的日本画家以“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题绘制了一系列浮世绘。下图所示为其中之一,展现了一个年纪略长的女子,手把手地教年幼的小姑娘写字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日本()A.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B.儒学伦理的社会影响C.科举制带动向学风气D.天皇推动了文化专制【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该浮世绘的主题是“五常”,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这说明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选B。仅据材料无法判定女性的社会地位状况,排除A;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和天皇推动文化专制,排除C、D。15.

    33、史载,仅在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访问中国期间病逝,根据其遗嘱,明政府按照亲王的礼仪将其厚葬于中国。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C.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一些国家频繁派遣使节来华,甚至国王死后埋葬在中国,这说明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故选B。明朝也实行海禁政策,并非长期对外开放,排除A;朝贡贸易给明朝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发展,郑和下西洋并未给明朝带来持续繁荣,排除C、D。16.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并介

    34、绍西方科技知识,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 “五经”等著作。多位启蒙思想家曾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17-18世纪,“中国热”在欧洲持续长达百年。这表明()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B.文明互鉴推动华夏认同C.中西之间双向文化交流D.西方科技知识广泛传播【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明末清初,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明的同时也将中国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等传播到西方国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见中西之间进行了双向文化交流,故选C。材料的主旨与“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无关,排除A;材料中没有关于文明互鉴影响的相关论述,排除B;材料不仅涉及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的传播,也体现中国文

    35、化在西方的影响,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2024济南高二检测)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气质,被称为宋韵文化。在时人及今人的文献中均能觅得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韵文化,薪火相传序号引文出处甲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然天下久安,则政必有弊者,三王所不能免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治天下,蔽以一言,曰公而已,朕(宋高宗)亦安得而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丙宋神宗赵顼:“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昔钱(指吴越政权)、刘(指南汉政权)窃据浙、

    36、广,内足自富,外足抗中国者,亦由笼海商得术也。”黄以周等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生贸易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1)试举两例宋韵文化的其他研究角度,并加以说明。(6分)答案:(1)示例1:城市生活的角度,如开封的市井风情浓厚、宋词流行,人们较为重视生活的品质等。示例2:文学艺术的角度,如宋词、戏剧流行,反映出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人们注重生活的品质。示例3:思想文化发展角度,如理学诞生,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儒学更加思辨化、哲理化。示例4:科学技术发展角度,如活字

    37、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说明宋代是一个注重创造发明,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解析】第(1)题宋代除了政治变法、胸怀担当、对外关系这三个角度体现的特质,还可以从城市生活、文学艺术、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角度展开说明。(2)以宋韵文化为切口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典型性?(8分)答案:(2)从宋代文化创新性、重要性的角度作答;如,宋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宋韵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宋代文化赓续千年、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角度作答;如,宋韵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化精髓已经融入当代社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能量。【解析】第(2)题可

    38、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成就,宋代文化的创新性与重要性以及宋韵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归纳。18.(12分)(2024东莞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产生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

    39、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示例:观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对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借鉴。论证:魏晋之际,社会动荡,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玄学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促进了儒家和道家的交融发展。(百家争鸣、儒学、科技文艺的继承发展均可)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各民族交融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盛唐时期,胡汉文化相互融合,促进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中

    40、国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高潮,并不断地本土化,与儒学相互交融,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对后世影响巨大。(其他角度的中外交流亦可)总之,包容性使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首先,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具有包容性,可得出观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对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的借鉴”。其次,结合本土民族文化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可以从整个中国历史出发,也可选取魏晋等民族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如玄学的产生、北方民族交融、佛教与儒学相互交融等)的时期,对观点进行阐释,注意体现文化

    41、交流交融的过程和影响。最后,对所阐释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19.(12分)(2024临沂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明互鉴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结合材料一中外来文化传入中国的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异国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明末清初,新航路开辟和外国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会通中西文化,编译科学著作,促进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西学

    42、进一步传入中国,特别是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一步深入,推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指导了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总之,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观点说明题。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信息“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可拟定论题。其次,结合西学东渐、近代西方思想传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相关知识加以说明。最后进行总结。20.(14分)某历史研究

    43、性学习小组确立了研究课题“中华文化与世界”,但课题组还面临一系列任务,请帮其完成。(1)请围绕主课题“中华文化与世界”,确立两个子课题。(4分)答案:示例:(1)子课题:儒学对欧洲近代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途径。【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要求,围绕“中华文化与世界”这一课题,从制度、物质或精神文明发展史中选择一个内容,找出两个角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确立两个具体的课题作为子课题。(2)如果以“中华传统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为研究子课题,请确立观点,选择两个视角结合史实对其说明。(8分)答案:示例:(2)观点:东亚文化受唐文化影响深远。 说明:日本学习唐朝政治制度,进行政治改革。7世纪

    44、,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朝为蓝本,促进了日本的封建化进程。唐朝生活习俗对日本影响也很大,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特的日本茶道;唐朝服装经改造成为日本“和服”。由此表明,唐文化对东亚文化影响较大。【解析】第(2)题首先根据要求,明确中心问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东亚文化的影响”,梳理所学相关知识,选择一个具体时间、具体国家确定一个具体观点;确定观点后,从文化的广义内涵中选择两个角度,确定两个视角并搜集相关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展开说明。(3)指出上述课题研究需要哪些研究途径。(2分)答案:示例:(3)研究途径:史料研究;实地考察;访谈等。【解析】第

    45、(3)题,综合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分析归纳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桂林高二检测)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被巴比伦人、亚述人先后采用。埃兰人、赫梯人等也根据各自需要,对楔形文字加以改变并使用。这可用于说明()A.西亚和北非文明发展的趋同性B.文字的出现标志文明高度发展C.苏美尔人为区域交往作出贡献D.古巴比伦长期是区域文化中心【补偿训练】吉尔伽美什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史诗,它讲述了英雄事业、友情、执着和对生死的无奈,书中所记述的苏美尔的神有吵闹、贪杯、争风吃醋,跟常人没有不同。由此可知,吉尔伽美什()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B.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C.反映苏美尔人执着于宗教信仰D.兼具文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价值2.某校史学社开展了“多样的文明,多样的世界”主题活动,他们寻找到了各个文明对应的代表性成果,这些成果与地图中的标示对应正确的是()A.吉尔伽美什、人首飞牛石雕、天方夜谭、四吠陀B.卡尔纳克神庙、汉谟拉比法典、“悬诗”、桑奇大塔C.那尔迈调色板、象形文字、印章文字、罗摩衍那D.莎草纸、楔形文字、医典、吴哥窟3.(2024石家庄高二检测)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202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