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8020288
  • 上传时间:2024-10-24
  • 格式:DOCX
  • 页数:89
  • 大小:70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期末 复习 单元 测试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A.长安城商业贸易发展B.安西丝织业高度发达C.丝绸之路商业的繁荣D.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2.(2024洛阳高二检测)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C.坊市分离制度解体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3.

    2、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元和元年,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单于复愿与吏人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据此可知,这些商贸活动()A.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B.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C.巩固了汉朝北部边疆D.源于中原王朝向心力4.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非常惊讶地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经询问当地人,才知“市之身毒国(印度)”。这反映了()A.“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B.成都平原纺织技术的领先C.“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D.河西走廊交通地位的重要【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

    3、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它使整体的世界史成为可能,使得文化跨越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更大的新的文化边界取代了以血缘、地缘和原始崇拜为基础的旧的文化边界,民族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式文化边界成为常态。该学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A.客观上致使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B.推动了区域间文化交融C.导致少数民族文明向高层次迈进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5.史料记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广州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B.东西方间商业贸易开通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D.黄巢实行开放对外政策6.(2024十堰高二检测)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

    4、通道,主要商品是()A.咖啡、茶叶B.瓷器、香料C.烟草、丝绸D.白银、玉米7.(2024洛阳高二检测)20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的一座约公元前6世纪的凯尔特人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在约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的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反映出()A.中国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C.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高超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8.(2024合肥高二检测)天马是乌孙、大宛、康居等西域国家的特产。在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中,天马的形象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当时()A.手工业生产规模

    5、的扩大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包容C.中西方文化开始了交流D.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拓展延伸】丝绸之路的特点(1)是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等。(2)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9.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香料和金银。但在这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如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材料主要说明了()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新航路开辟推动贸易格局演变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10.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赴中国进行

    6、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润。此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补偿训练】1784年,北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该船运回美国的货物共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丝绸492匹等,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A.中美之间朝贡贸易的规模B.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丝茶贸易C.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D.“万里茶道”上的文化交流11.(2024宜昌高二检测)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

    7、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表明()A.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B.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2.(2024濮阳高二检测)18世纪早期,随着饮茶在欧洲的盛行,茶馆成为“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同时诸如茶迷贵妇人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风行。这反映了()A.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B.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品C.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D.欧洲受到了中国文艺影响【补偿训练】中俄“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

    8、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A.“丝绸之路”兴盛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13.(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山装继承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这反映了()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补偿训练】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中日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C.西方文明渗透

    9、到国民生活中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14.十八世纪后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同时,中国人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机械钟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钟表,下图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表明()A.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标准B.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C.政策调整促进观念转变D.科技创新丰富日常生活【深化点拨】 商品蕴含文化、传递文化、融合文化,而具有民族性的商品更是国家形象的物质表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15.(2024滁州高二检测)当今全球贸易中,西方的文娱产品如电影、文学、艺术等,源源不断地涌入非西方国家。更主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美国和西方文化

    10、的触角也就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这说明()A.世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B.文化交流导致文化民族性丧失C.贸易发展带来文化扩张D.西方以经济交往掩盖文化侵略【补偿训练】 17-18世纪,欧洲装饰艺术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欧洲人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欧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股“中国风”的出现得益于()A.西学东渐的风气渐盛 B.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C.中国商品的文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深远影响16.欧美的经典动画片和中国香港的武侠电影,迅速走向了世界。但“地球村”里人的文化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文化企业家加快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了巨大的商

    11、机。这反映了()A.世界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B.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化精神C.信息化导致世界文化趋同化D.跨国公司主导了文化多元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汉唐时期“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荽(自西域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海”字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宋元明清时期“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传入)棉花、甘蔗、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

    12、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晚清时期“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据杨扬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1)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10分)(2)指出中国引进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4分)18.(14分)(2024株洲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于周武王。史料二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13、,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史料三茶马古道遗迹材料二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自16世纪起,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1)

    14、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19.(12分)(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优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饰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15、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旗袍”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摘编自应函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12分)中国的陶瓷尤其是“青花瓷”大量输往国外,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当时的欧洲,诗人写诗赞美青花瓷,集市上热销青花瓷。显贵以拥有瓷器为傲,不将瓷器收入橱柜中,而是作为墙面装饰摆放在接待室,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修建特里亚特瓷宫,普鲁士皇宫建筑了世界著名的“中

    16、国瓷器厅”,都可见当时欧洲人民对中国青花瓷的追捧。甚至因为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而出现一种特殊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意为“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典型风格特征是中心纹饰为人物或动物纹样、口沿处分为数个扇形或椭圆形。这种特殊的瓷器源于荷兰语的“kraken”,因为17世纪荷兰是海上霸主,是与中国瓷器贸易规模最大的欧洲国家。这种精美的瓷器是结合欧洲人审美喜好而制作的,最早的装饰题材都是东方的元素,后结合西方的审美,绘制的是西化的中国元素,也可以说是欧洲人眼中的东方世界。纹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错落有致,既洋溢着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又有浓郁的西方异域风情,可谓是东西方文化合璧的结晶。摘编自夏明来青

    17、花瓷与东西方文化交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交融”,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教师版(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A.长安城商业贸易发展B.安西丝织业高度发达C.丝绸之路商业的繁荣D.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唐朝诗人张籍描绘了一幅空间辽远,沙漠广阔,一支在缓缓向安西行进的骆驼商队,一路向西,驼

    18、铃声声的场景,体现的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繁荣景象,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边城,而非长安城,排除A;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安西丝织业是否高度发达,排除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2.(2024洛阳高二检测)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C.坊市分离制度解体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解析】选B。汉唐时期,长安长期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国际大都市,因而有大量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在此定居,宋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外商多聚居于泉州、广州等海港城市,故选B。宋朝商品

    19、经济繁荣,没有出现萎缩,排除A;材料与城市中的坊市制度关系不大,排除C;北宋东京城的胡商人数少于唐朝长安是因为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而非外交政策的保守,排除D。3.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元和元年,武威太守孟云上言北单于复愿与吏人合市,诏书听云遣驿使迎呼慰纳之。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据此可知,这些商贸活动()A.有助于促进民族交融B.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C.巩固了汉朝北部边疆D.源于中原王朝向心力【解析】选A。据材料“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北单于与汉贾客交易”可知,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这有助

    20、于促进民族交融,故选A。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开通,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间的交流而不是汉朝北部边疆的巩固,排除C;商业贸易的往来源于各地的互通有无,与中原王朝的向心力无关,排除D。4.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非常惊讶地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经询问当地人,才知“市之身毒国(印度)”。这反映了()A.“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B.成都平原纺织技术的领先C.“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D.河西走廊交通地位的重要【解析】选A。根据材料“张骞”“阿富汗”“蜀布”“邛竹杖”“市之身毒国(印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已经有了贸

    21、易交流,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经由中国西南地区南行,再折而向西的交通线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故选A。由材料无法得出成都平原的纺织水平领先全国的结论,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西南丝绸之路”,而非北方草原地区和西北河西走廊地区,排除C、D。【补偿训练】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在于它使整体的世界史成为可能,使得文化跨越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更大的新的文化边界取代了以血缘、地缘和原始崇拜为基础的旧的文化边界,民族的规模不断扩大,复合式文化边界成为常态。该学者意在说明丝绸之路( )A.客观上致使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B.推动了区域间文化交融C.导致少数民族文明向高层次迈进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

    22、】选B。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使得原先不同文化间的彼此隔阂逐渐削弱,推动了文化的交融,故选B。地缘影响力日渐衰落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材料强调不同民族间的交融,而不是少数民族自身的演进,排除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5.史料记载,公元879年黄巢进广州城时,在广州居住的阿拉伯等国商人就有12万人之多。这反映了()A.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B.东西方间商业贸易开通C.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D.黄巢实行开放对外政策【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阿拉伯等国的商人在广州居住的人数众多,说明这一时期唐朝海路贸易的繁盛,海外贸易繁荣,故选A。东西方之间

    23、的贸易在唐朝之前就已存在,排除B;“阿拉伯人控制了广州城”不符合史实,排除C;仅从材料无法得出黄巢实行的对外政策状况,排除D。6.(2024十堰高二检测)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是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商业贸易通道,主要商品是()A.咖啡、茶叶B.瓷器、香料C.烟草、丝绸D.白银、玉米【解析】选B。新航路开辟之前,印度洋贸易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瓷器和亚洲的香料,故选B。咖啡是随着非洲奴隶贸易开始传遍世界的,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将美洲的烟草运往各地销售,排除C;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排除D。7.(2024洛阳高二检测)20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的一座约公元前6世纪的凯尔特人

    24、首领墓葬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在约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的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这反映出()A.中国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C.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高超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解析】选D。由题干中“发现了中国丝绸织物残片”“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等信息可知,早在约公元前1000年代,东西方之间就已出现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题干中未提及中国文化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排除A;“丝绸之路”开通于公元前2世纪末,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排除B;材料的主旨并不是“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技术高超”,排除C。8.

    25、(2024合肥高二检测)天马是乌孙、大宛、康居等西域国家的特产。在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中,天马的形象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当时()A.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包容C.中西方文化开始了交流D.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解析】选D。结合图片可知,汉代手工艺品中天马形象的变化体现了人们对天马的认识由神话幻想状态到真实状态,天马身披马鞍,说明天马在生活中承担了一定的角色,这反映了自汉以来中原和西域、中亚等地区联系的加强,丝绸之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人们对天马认识的变化不能体现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发展,排除A;飞奔仙境的天马也是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所以这一变化并未体

    26、现当时社会风气日趋开放,排除B;“开始”错误,中西方文化交流并不是从这时才开始的,排除C。【拓展延伸】丝绸之路的特点(1)是贸易互惠之路、物种传播之路、宗教文化传播之路、乐舞融汇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等。(2)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以开放的姿态去包容、吸收、创新。9.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香料和金银。但在这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如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材料主要说明了()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B.新航路开辟推动贸易格局演变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市场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市场上商品种类增多,体现的是

    27、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故选A。材料主旨是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不是贸易格局的演变,不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也不是殖民者的财富增加,排除B、C、D。10.1784年,美国政府首次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赴中国进行贸易,这次航行为美国人带来了不小的利润。此后,美国多次突破英国的经济封锁,派商船来华进行贸易。美国此举()A.有利于中国放弃海禁政策B.旨在探索太平洋的新航路C.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发展D.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解析】选C。美国独立后横渡太平洋,发展与中国的贸易,这丰富了太平洋贸易的航线,使全球贸易网得到一定的发展,故选C。美国此举并未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排除A;探索横穿太平

    28、洋的新航线并不是美国政府的目的,排除B;当时中国在对外正当贸易中,总体上处于顺差,排除D。【补偿训练】1784年,北美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该船运回美国的货物共有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丝绸492匹等,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一史料可直接用于说明()A.中美之间朝贡贸易的规模B.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丝茶贸易C.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D.“万里茶道”上的文化交流【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美商船仅茶叶一项就占货载总重量的92.1%,这说明北美对中华茶文化的喜爱,说明中华茶文化不断向外传播,故选C。中美之间没有朝贡关系,排除A;海上丝绸之路不包括北美,排除B;“万里茶

    29、道”是中俄之间的,排除D。11.(2024宜昌高二检测)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表明()A.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B.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解析】选C。20世纪初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欧美国家负责加工和消费原材料,并攫取大量利润,反映出当时国际分工具有不合理性,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排除A;世界经济发展趋向平衡与“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

    30、洲、北美洲和日本”不符,排除B;非洲等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12.(2024濮阳高二检测)18世纪早期,随着饮茶在欧洲的盛行,茶馆成为“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同时诸如茶迷贵妇人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风行。这反映了()A.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B.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品C.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D.欧洲受到了中国文艺影响【解析】选A。茶在欧洲盛行,茶馆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一度风行,这都说明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故选A。“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品”说法错误,排除B;“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夸大了茶的作用,

    31、排除C;欧洲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不是文艺,排除D。【补偿训练】中俄“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一个由茶园、工厂、古道、码头、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庙、宅院等遗存构成的系列遗产整体。这表明“万里茶道”见证了()A.“丝绸之路”兴盛B.商品和文化的交流C.大西洋贸易的兴起D.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解析】选B。“万里茶道”是古代中国、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见证了中俄商品和文化的交流,故选B。“万里茶道”不能见证“丝绸之路”的兴盛,排除A;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贸易兴起,排除C;中俄“万里茶道”不属于东亚文化圈,排除D。13.(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山装继承

    32、传统服装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又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这反映了()A.西学东渐的发展B.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C.西方文化的侵略D.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得出中山装融合了东西方服饰文化的内容,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说明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文化融合,而不是单方面的西学东渐,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不是西方文化的侵略,也没有体现商品贸易的作用,排除C、D。【补偿训练】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中日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

    33、这反映了()A.开埠通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中西文明的激烈碰撞C.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D.人们生活的彻底西化【解析】选C。由材料可知,天津通商之后租界里中国人的打扮已经脱离了中国传统模式,趋向西化,而甲午中日战争前,内地乡村日用洋货流行进一步说明西方文明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故选C。A与题意无关,排除;题干主要反映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未体现中西文明的碰撞,排除B;D中的“彻底”表述绝对,排除。14.十八世纪后期,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钟表进口国。同时,中国人开始学习并掌握了机械钟表的制作原理,自己制造钟表,下图为其中的代表作品。这表明()A.经济发展影响审美标准B.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C

    34、.政策调整促进观念转变D.科技创新丰富日常生活【解析】选B。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中国由进口钟表到自己制作钟表,反映了贸易交流推动文化融合,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审美标准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政策调整的信息,排除C;中国学习西方制作钟表,不属于科技创新,排除D。【深化点拨】 商品蕴含文化、传递文化、融合文化,而具有民族性的商品更是国家形象的物质表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载体。15.(2024滁州高二检测)当今全球贸易中,西方的文娱产品如电影、文学、艺术等,源源不断地涌入非西方国家。更主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美国和西方文化的触

    35、角也就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这说明()A.世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B.文化交流导致文化民族性丧失C.贸易发展带来文化扩张D.西方以经济交往掩盖文化侵略【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的同时,也促使美国和西方文化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说明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文化的扩张,故选C。材料描述的是文化的延伸,而不是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材料没有“文化民族性丧失”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侵略信息,排除D。【补偿训练】 17-18世纪,欧洲装饰艺术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欧洲人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欧洲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

    36、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股“中国风”的出现得益于()A.西学东渐的风气渐盛 B.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 C.中国商品的文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深远影响【解析】选C。材料“1718世纪,欧洲装饰艺术中出现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带动文化传播,体现的是中国商品的文化价值,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而非西学东渐,排除A;材料未涉及全球贸易网,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商品文化的输出,而非殖民扩张,排除D。16.欧美的经典动画片和中国香港的武侠电影,迅速走向了世界。但“地球村”里人的文化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文化企业家加快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反映了(

    37、)A.世界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B.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化精神C.信息化导致世界文化趋同化D.跨国公司主导了文化多元化【解析】选A。从题干材料信息看,文化产品“迅速走向了世界”,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故选A。“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化精神”在题干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材料所述文化产业产品并非都由跨国公司主导,而且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文化存在多元化与趋同化双重趋势,排除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汉唐时期“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

    38、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荽(自西域传入)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海”字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宋元明清时期“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葵花(从东南亚传入)棉花、甘蔗、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晚清时期“洋”字作物:洋芋、洋葱(美国传教士带入)洋白菜(北美洲)洋槐(欧洲)等据杨扬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1)对材料中“胡”“海”“番”“洋”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10分)答案:(1)历史解释:汉唐时期,丝绸之路

    39、的开辟和发展,加强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以及内地与西域各族的联系,陆上丝绸之路使得西域的农作物传入内地,被称为“胡”字作物;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海外的联系,“海”字作物传入中国。宋元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中外交流加强,大批外来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被称为“番”字作物。晚清时期,随着列强侵华和中外联系加强,来自外国的“洋”字作物传入中国。【解析】第(1)题原因,根据材料时间“汉唐”“宋元明清”“晚清”进行解释。(2)指出中国引进外来作物品种资源的意义。(4分)答案: (2)意义:农作物的传入,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中外交流;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业生产的

    40、发展,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了物质文化生活。【解析】第(2)题意义,结合所学从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18.(14分)(2024株洲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料一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巴国(今川北及汉中一带)以茶纳贡于周武王。史料二茶经记载:“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史料三茶马古道遗迹材料二唐代,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留唐僧人、学生及遣唐使不但知茶、饮茶、爱茶,还

    41、把茶籽带回国内种植。自16世纪起,来华传教士、水手、使臣、商人不断将茶叶知识、饮茶风俗、茶叶饮料、茶树茶籽传回欧洲。17世纪中叶,美洲殖民地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最早饮茶。19世纪3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之后,又在非洲的尼亚萨兰(今马拉维)、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等地发展茶业。现在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上了茶树,不同程度地发展了茶叶生产。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陶德臣中国茶向世界传播的途径与方式(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茶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4分)答案:(1)史料一是文献史料,属于二手史料,可以用来探究我国古代茶的生产源头;史料二是关于茶的专著,是探

    42、究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史料三是古迹,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茶的贸易和传播。【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史料一、二、三的来源和形式判断其史料类型和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茶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答案: (2)示例论题:茶叶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阐述: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茶叶和饮茶的国家,并发展出一种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唐宋时期是中国茶文化向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时期,周边国家受到中国影响,如朝鲜、日本开始种茶、喝茶,且吸收中国的茶道。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深入,中国的茶叶知识、饮茶风俗等由传教士、商人、使臣

    43、等传入欧洲,让欧洲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茶的种植向美洲、非洲扩展。至今,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种茶,中国茶文化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接受。总之,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外交往的重要媒介。(“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第(2)题,首先根据材料“茶大规模传入朝鲜、日本”“英国开始在印度发展茶业”,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其次,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归纳。注意用词准确简洁,逻辑清晰明了,史论结合,完成表述。19.(12分)(2024张家口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

    44、同的优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中国的服饰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服装造型的简洁流畅、宽松飘逸的特点,而且还汲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裁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饰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旗袍”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摘编自应函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

    45、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服饰的演变体现了时代特色。阐述: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服饰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在中国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融入西方元素,以追求美感和贴身为目标,逐渐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和“旗袍”成为经典服装。该变化深受社会观念变化的影响,体现了“西风东渐”的时代特色,推动了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有魅力。(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璧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

    46、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可以拟定论题:近代中国服饰的演变体现了时代特色。然后结合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服饰变化的相关知识加以阐述。20.(12分)中国的陶瓷尤其是“青花瓷”大量输往国外,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当时的欧洲,诗人写诗赞美青花瓷,集市上热销青花瓷。显贵以拥有瓷器为傲,不将瓷器收入橱柜中,而是作为墙面装饰摆放在接待室,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修建特里亚特瓷宫,普鲁士皇宫建筑了世界著名的“中国瓷器厅”,都可见当时欧洲人民对中国青花瓷的追捧。甚至因为中国“青花瓷”的影响而出现一种特殊的“克拉克瓷”。克拉克瓷意为“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典型风格特征是中心纹饰为人物或动物纹样、口沿处分为数个扇形或椭圆形。这种特殊的瓷器源于荷兰语的“kraken”,因为17世纪荷兰是海上霸主,是与中国瓷器贸易规模最大的欧洲国家。这种精美的瓷器是结合欧洲人审美喜好而制作的,最早的装饰题材都是东方的元素,后结合西方的审美,绘制的是西化的中国元素,也可以说是欧洲人眼中的东方世界。纹饰构图饱满,繁而不乱,错落有致,既洋溢着东方传统文化艺术的特色,又有浓郁的西方异域风情,可谓是东西方文化合璧的结晶。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20288.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第1~6单元+期中+期末共8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复习:第1~3单元+期中共4套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末(第一至第六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期中(第一至第三单元)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时作业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从鉴赏欧洲建筑谈起 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