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8019496
  • 上传时间:2024-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9.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云南省 昆明市 嵩明县 2023 2024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

    2、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其次来说研究历史。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

    3、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摘编自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

    4、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

    5、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

    6、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

    7、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摘编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开篇明确指出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如果不纠正,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这交代了改造我们学习的原因。B材料一谈了三个方面缺点,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与材料二“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说法相契合。C材料二指出思想是客观外界现象反映到人头脑中的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产生一个飞跃后形成的理性认识。D材料二指出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

    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论述研究现状和研究历史时,认为二者都缺乏研究的浓厚空气,致使我们对研究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漆黑一团。B材料一认为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不能片面地引用个别词句,而要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分析中国的问题。C材料二开篇就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所以在实践中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思想,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思想。D材料二认为我们应当学习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才能更好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义务,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是有益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朱子语类: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

    9、墨子修身: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C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D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述思路。5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请举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静虚村记贾平凹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了。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是火车东站,北去二十里地,又是一片工厂,素称城外之郭。奇怪台风中心反倒平静一样,现代建筑之间,偏就空出这块乡里农舍来。常有

    10、友人来家吃茶,一来就要住下,一住下就要发一通讨论,或者说这里是一首古老的民歌,或者说这里是一口出了鲜水的枯井,或者说这里是一件出土的文物,如宋代的青瓷,质朴,浑拙,典雅。村子并不大,屋舍仄仄斜斜,也不规矩,像一个公园,又比公园来得自然,只是没花,被高高低低绿树、庄稼包围。在城里,高楼大厦看得多了,也便腻了,陡然到了这里,便活泼泼地觉得新鲜。先是那树,差不多没了独立形象,枝叶交错,像一层浓重的绿云,被无数的树桩撑着。走近去,绿里才见村子,又尽被一道土墙围了,土有立身,并不苫瓦,却完好无缺,生了一层厚厚的绿苔,像是庄稼人剃头以后新生的青发。拢共两条巷道,其实连在一起,是个“U”形。屋舍相对,门对着

    11、门,窗对着窗;一家鸡叫,家家鸡都叫,单声儿持续半个时辰;巷头家养一条狗,巷尾家养一条狗,贼便不能进来。几乎都是茅屋,并不是人家寒酸,茅屋是他们的讲究:冬天暖,夏天凉,又不怕被地震震了去。从东往西,从西往东,茅屋撑得最高的,人字形搭得最起的,要算是我的家了。村人十分厚诚,几乎近于傻昧,过路行人,问起事来,有问必答,比比画画了一通,还要领到村口指点一番。接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才觉得惬意。衣着朴素,都是农民打扮,眉眼却极清楚。当然改变了吃浆水酸菜,顿顿油锅煎炒,但没有坐在桌前用餐的习惯,一律集在巷中,就地而蹲。端了碗出来,却蹲不下,站着吃的,只有我一家,其实也只有我一人。我家

    12、里不栽花,村里也很少有花。曾经栽过多次,总是枯死,或是萎缩。一老汉笑着说:村里女儿们多啊,瞧你也带来两个!这话说得有理。是花嫉妒她们的颜色,还是她们羞得它们无容?但女儿们果然多,个个有桃花水色。巷道里,总见她们三五成群,一溜儿排开,横着往前走,一句什么没盐没醋的话,也会惹得她们笑上半天。我家来后,又都到我家来,这个帮妻剪个窗花,那个为小女染染指甲。什么花都不长,偏偏就长这种染指甲的花。啥树都有,最多的,要数槐树。从巷东到巷西,三搂粗的十七棵,盆口粗的家家都有,皮已发皱,有的如绳索匝缠,有的如渠沟排列,有的扭了几扭,根却委屈得隆出地面。槐花开时,一片嫩白,家家都做槐花蒸饭。没有一棵树是属于我家的

    13、,但我要吃槐花,可以到每一棵树上去采。虽然不敢说我的槐树上有三个喜鹊窠、四个喜鹊窠,但我的茅屋梁上燕子窝却出奇地有了三个。春天一暖和燕子就来,初冬逼近才去,从不撒下粪来,也不见在屋里落一根羽毛,从此倒少了蚊子。最妙的是巷中一眼井,水是甜的,生喝比熟喝味长。水抽上来,聚成一个池,一抖一抖地,随巷流向村外,凉气就沁了全村。村人最爱干净,见天有人洗衣。巷道的上空,即茅屋顶与顶间,拉起一道一道铁丝,挂满了花衣彩布。最艳的,最小的,要数我家:艳者是妻子衣,小者是女儿裙。吃水也是在那井里的,需天天去担。但宁可天天去担这水,不愿去拧那自来水。吃了半年,妻子小女头发愈是发黑,肤色愈是白皙,我也自觉心脾清爽,看

    14、书作文有了精神、灵性了。当年眼羡城里楼房,如今想来,大可不必了。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得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我不是农夫,却也有一庭土院,闲时开垦耕耘,种些白菜青葱。菜收获了,鲜者自吃,败者喂鸡,鸡有来杭、花豹、翻毛、疙瘩,每日里收蛋三个五个。夜里看书,常常有蝴蝶从窗缝钻入,大如小女手掌,五彩斑斓。一家人喜爱不已,又都不愿伤生,捉出去放了。那蛐蛐就在台阶之下,彻夜鸣叫,脚一跺,噤声了,隔一会儿,声又起。心想若是有个儿子,儿子玩蛐蛐就不用跑蛐蛐市掏高价购买了。门前的那棵槐树,唯独向横里发展,树冠半圆,如裁剪过一

    15、般。整日看不见鸟飞,却鸟鸣声不绝,尤其黎明,犹如仙乐,从天上飘了下来似的。槐下有横躺竖蹲的十几个碌碡,早年碾场用的,如今有了脱粒机,便集在这里,让人骑了、坐了。每天这里人并不散,谈北京城里的政策,也谈家里婆娘的针线。谈笑风生,乐而忘归。直到夜里十二点,家家喊人回去。回去者,扳倒头便睡的,是村人;回来捻灯正坐,记下一段文字的,是我呢。小女来时刚会翻身,如今行走如飞,咿呀学语,行动可爱,成了村人一大玩物,常在人掌上旋转,吃过百家饭菜。妻也最好人缘,一应大小应酬,人人称赞,以至村里红白喜事,必邀她去,成了人面前走动的人物。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

    16、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腿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暝,露珠闪闪,一片蛐蛐鸣叫。我称我们村是静虚村。(有删改)文本二: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下列几点:一、每家所耕的面积小,所谓小农经营,所以聚在一起住,住宅和农

    17、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三、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在上文所说的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

    18、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写静虚村房屋、树、巷道、人、槐树、井,描摹村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村人的自然生动的生活状貌。B村人住的都是茅屋,但我家茅屋撑得最高;村人吃饭就地而蹲,只有我一人站着吃。可见我从本质上无法融入村人。C人住进高楼,如鸟悬窠,用少得可怜的黄土栽种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写出城市空间狭隘逼仄的情形。D村里人谈天说地后,“我

    19、”一个人回家捻灯正坐,记录下一段文字。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见作者写作的兴致。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通过对比写出生活中需要寻找清静、古朴的地方很困难,为下文写作者到静虚村居住并喜欢这里作铺垫。B文本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第四段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从多个侧面生动形象地说明静虚村古朴、浑拙的特点。C文本一与秦腔的语言都富有音乐美,都大量运用短句,再以长短句巧妙搭配,语言浓墨重彩,生活气息浓重。D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用槐之落蕊写秋之清净,文本借槐花这一意象写出农家田园烟火之乐,二者风格迥异。8文本一选取了村中一些热闹鲜活的场景,作者却将其称为“静虚村”,请结合文本谈谈

    20、你的理解。9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静虚村是陕西西安北郊未央区的一个自然村落,它是否具有“乡土性”,请结合两则文本说说理由。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又别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

    21、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

    22、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10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答案标号涂黑。优人敬新磨遽【A】前【B】批其颊【C】帝【D】失色【E】群优【F】亦骇愕【G】新磨【H】徐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赂:意为财物,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币”意思相同。B就:意为成功,与论语十二章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

    23、思不同。C恶:意为讨厌,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意思相同。D属:意为隶属,与屈原列传中“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

    24、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1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后唐庄宗身死国灭的主要原因。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圣寺温庭筠路分蹊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犹有南朝旧碑在,耻将兴废问休公。注开圣寺:指洞州(今江苏镇江)丹阳开圣寺,始建于南朝。影殿:寺庙道观中供奉佛祖、尊师真影的殿堂。休公:指南朝僧人惠休,这里借指开圣寺住持僧

    25、。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通往开圣寺途中景象,“萧萧”描写出山中秋风萧瑟、草木摇曳的窸窸之声。B颔联诗人将目光移向寺外的天地,凭高望远,长天寥廓,天地之间一派深秋景致。C“竹间泉落山厨静”以泉落竹间突出厨房静寂,与“熊咆龙吟殷岩泉”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面对荒废的寺宇,想到南朝大兴佛寺这一段历史,并将之融入对社会历史的思索之中。16本诗“塔下僧归影殿空”中的“空”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描述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后,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始皇用武力和刑罚征服天下

    26、的句子分别是“ ,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3)小刚在学校书画社团绘制了一幅“兰”的植物写意画,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屈原离骚中的成句,比如“ , ”就很好。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居移上了高处,名叫北门坡,从小晒台上可望见北门门楼上用虞世南体写的“望京楼”三个字。住屋前面是个大敞坪,敞坪一角有杂树一林。日常无人踏足,这里的生命们却也探寻着自己的乐趣和意义,与()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加利树瘦而长,翠色带银的叶子,在微风中荡摇,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圆头长尾的

    27、松鼠,在树枝间惊窜跳跃。这些小生物好像把身体当成了一个球,在空中抛来抛去,似乎在这种抛掷中能够得到一种快乐。间或稍微休息一下,它们会 ,仿佛在观察刚刚的行为有没有引起其他生物的注意。敞坪中妇人孩子虽多,对这件事却似乎都 了,谁也不曾特意将头抬起来看看,毕竟昆明到处是松鼠,这样的场景时刻都在发生。他是三月前由沅陵独自坐了二十四天的公路汽车,来到昆明的。住到这里来近于凑巧,因为凑巧反而不会令人觉得稀奇了。妇人多受雇于附近一个小小织袜厂,终日在敞坪中摇纺车纺棉纱。孩子们无所事事,便在敞坪中追逐吵闹,拾捡碎瓦小石子打狗玩。敞坪四面是路,时常有无家狗在树林中垃圾堆边寻东觅西,鼻子贴地各处闻嗅,一见孩子们

    28、蹲下,似乎感到了危险,于是 ,向坪角一端跑去。有时只露出一个头来,两眼很温和地看着孩子们,像是要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不成吗?”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与文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她真正钟情的是法国国立图书馆。B对人做坏事跟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C我将深味这非人家的浓黑的悲哀。D破铜烂铁的,黑子捡来一大筐。2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最适合添加在文中括号内的是()A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B刚地无人知此意,不堪惆怅落花前。C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D落花寂寂黄昏雨,深院无人独倚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过度加工食

    29、品”又叫“超加工食品”,其定义是“食物成分的工业配方包括调味料、色素、乳化剂和其他化学添加剂,但几乎不含全天然食物的产品”。换句话说,超加工食品就是通过将天然食物分解成糖、脂肪和纤维等成分,然后将这些物质进行化学转化和工业组装, 。研究人员分析了超过3万名美国女性12年间的饮食习惯和抑郁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现:从极值上看,相较于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少的参与者而言, ,患抑郁症风险增加49%。超加工食品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是人工甜味剂,与抑郁症的发作更是息息相关。此外, 。根据2022年的一项研究,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入的热量中有超过20%来自超加工食品,那么他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会增加28%左右,长此以往

    30、,将会引发痴呆。工业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止于上文提到的超加工食品的危害极端加工会使食物更软、更香,容易让人沉迷于味觉体验中,助长暴饮暴食;超加工食品有可能被包装渗出或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污染,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被取代,导致对维持人体健康和平衡都很重要的肠道菌群被扰乱,肥胖问题因而伴生这些危害都在提醒着人们要学会反思:是否是所有的工业发展,都能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流畅准确,不超过75个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对于本试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里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据他的生平事迹得出了“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教训,今天人们还经常使用成语“防微杜渐”;韩非子喻老中也说“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后世据此引申出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以上材料阐述了普遍的道理,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194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