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801638
  • 上传时间:2020-10-19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0.6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辽宁省 协作 2021 届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联考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下文学理论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蛄果,文学理论没有被 创作界重视,创作界认为文学理论不但没有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认知水平,反而误读了他们 的作品,尤其是那种概念扎堆、生硬搬套西方批评理论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 的基本原理、范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 起来的,因而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所

    2、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 作实践,再有后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 ,古今中外 无不知此。所以文学作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 那么,现在文学理论为何敢抛弃源头,甚至患上理论自大症,完全摆脱文学作实践而 自我扩张?其根本在于理论有一种自我生成的特性。一个概念可以派生出其他相关概念, 一种范赙也可顺势推导出其他相似的范,比如从“意困”源生出“动机” ,再顺势推出“移 情”或者“童年记忆”等等。如此一来,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 实,在扩张中凌虚高路,最终导致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倒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 关系。这正是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悖离状

    3、态,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 无论哪种文学理论,它们的有效性并不在于它们是永恒的真理,而在于它们能够解释 某个历史文化时期的文学作品,引导某一时代人们对文学的理解、思考以及实琙。以为理 论的建构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地城、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学作品,其实是理论的迷途。 这种理论的自大状态必须政变。怎么改变?首先,回到文学钠作、文学作品和文学事 件所建构的文学现场,也就是使文学理论再次回到源头,使理论重新历史化、事件化、语 境化,在文学创作实中捕提的文学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建构新的范和理论。文爭理论如 果只在中西文论中左冲右突, 是没有出路的。 脱离文学的创作实, 理论就失去了活水源头, 就无

    4、法摆脱创断瓶颈和发最困境,就只能愈加贫乏而疆化。 其次,传统文学理论不少已经落后于文学创作实践,特别是落后于与网介结盟的新文 学。当今已然是一个全球开放多元实践的文学时代。这个文学时代有一个重要特征,如果 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阐释。只有跨学科多知 识的综合性理论才能有效阐释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现在的文学创作、文学事件和文学现 象,往往是多元的、错蜍复杂的文化语境的产物,只有动员和调集跨学科的理论资源才有 可能与文学实践建构有效的对话关系,进而从事积极的文学阑释和比較研究。所以,当下 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跨学科的、多元交叉的知识集合体,是文艺学

    5、与哲 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研宽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合性理论。这对我们的总体视野和知 识背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向荣在文艺现场提炼文艺理论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理论总是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先有文学创作,后有文学 批评和文学理论。 B. 文学理论自大症的根源在于理论的自我繁殖,文学理论难以创新的深度原因则是脱 离文学创作实践。 C. 文学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又高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 不发生对话关系。 D. 文学理论既要正本清源,又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以适应全球开放多元实 践的文学时代。 2.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引发思考,逐层深人地阐明在文学现场构建 文学理论的观点。 B. 文章针对当下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的饽离情况,从两个角度述了改变理论自大状态 的可行办法。 C. 文章主要运用道理论证法,辅以例证法和对比法,有理有据地述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与创新问题。 D. 文章按照“摆现象、析原因、提办法”的逻辑,分析当下文艺理论的问题,具有很 强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文学理论由于没有被创作界重视,缺失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结果 患上理论自大症。 B. 文学理论虽是文学实践的产物,

    7、但它并不适用于所有时代、地域、民族的所有文学 作品和文学现象。 C. 如果单纯用文艺学理论来指导丰富的文学创作实践,就无法完成对文学事件或文学 现象的精准释。 D. 文学理论只要关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 理论的贫乏而僵化。 【答案】1.C 2. A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 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 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 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

    8、如张冠李戴、 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 曲解文意等等。C 项混淆是非。 “文学理论可以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不发生对话关系”分 析错误。原文说的是“理论的自我繁殖就容易使文学理论脱离文学创作实践最终导致 文学理论与现实的文学创作活动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对话关系。这也是文学理论难以创 新的深度原因” 。故选 C。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 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 项张冠李戴, “创作界对文学理论的误解、误读” 分析错误,应该说,当下的文学

    9、理论无视文学实践,误读文学作品, “患上理论自大症” , “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 ,导致“文学理论没有被创作界重视” 。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 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 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颠倒因果。据文意可知,由于传统文学理论患上 理论自大症,且“在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和对话能力上存在缺失,结果,文学理论没有被 创作界重视” 。C 项,遗漏信息。原文说的是“如果只用一种文学理论,就无法有效完成对 文学事件或文学现象的精准

    10、阐释” ,选项中漏掉限制词“有效” 。D 项,说法绝对。 “只要关 注文学实践,不玩概念游戏,就可摆脱创新瓶颈和发展困境,脱离理论的贫乏而僵化”错。 据文意可知, “当下的文学理论应当是一种大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与哲学、社会学、历史 学、文化研究等众学科多元互动的综合性理论” 。故选 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题干中出现“ 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 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 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

    11、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 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 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 出 “正确的一项” , 题目难度大, 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 要求选出 “不正确的一项” , 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

    12、 “尽物之性” , 即万物向荣, 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 “质于爱民, 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 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 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 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 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 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

    13、有牡而无男女之别” ,其道德地位自 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 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 “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 斤不入山林,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 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 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

    14、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 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 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 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 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 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 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 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

    15、 ,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 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 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 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 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 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 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 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

    16、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 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 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 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 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 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 ,把环境危

    17、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 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 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 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 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 ,肆意弃置生 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 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 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

    18、当以对受动性的 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 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 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 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 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 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 教训后精辟地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 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

    19、行报复。 ”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 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 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 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 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 二者互为依赖, 互为支持, 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

    20、和活动,如“杀伐以时” “善待地球” “掠 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 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 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 ,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 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 D. 材料一

    21、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 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6.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请结合以上 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答案】4.C 5. B 6. 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 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 循自然规律, “杀伐以时” (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 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

    22、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 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 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 一视同仁” 。 B 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这个地方,主要是 “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 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这也是科学事实。 原文 “地 球可以没有人类” ,说明对地球而言, “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 项,曲解文意, “作为自然

    23、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 三最后一句话可知: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 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 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 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 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 。 B 项,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 秦

    24、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 其 “尽物之性” 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 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 “生命共同体” 是一致的。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 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 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 生根据要

    25、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 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 根据原文“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 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 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 ” “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 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 从,全靠人类自己” ,可知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 损俱损;根据“善待地球就要善待

    26、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 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 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 可知作为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规律;根据“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 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 “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 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

    27、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 上”可知,懂得自然规律后,要尊重自然,热爱和保护自然,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 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变害为利。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昏 【英】萨基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 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 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 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 法辨认清楚。 葛尔特茨比此时觉得眼前

    28、的景色与他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意者的 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躲避着 好奇者的寻根问底。 长凳另一端,就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 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 朗,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好像是要强调: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 ” 葛尔特茨比说道, 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 年轻人转过身来, 脸上的神情非常坦然。 但是葛尔特

    29、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 ”他回答说, “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 事。 ”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 ”年轻人接着说道, “可是到 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已经被拆掉了,我只好去了另一家旅店。到了我的住处,就出去买 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 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 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我出来的时候,身上 只带了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

    30、就花得差不多了,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 处栖身了。 ” 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 “您大概想,我讲的 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 ”年轻人随后委屈地说道。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 ”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听完,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 他能相信这是确有其事。 不管怎么说, 我很高兴, 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 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他基本上 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然而, ”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 “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

    31、皂来。 ” 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准把它丢了。 ”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 ”葛尔特茨比 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表情 高傲。 “说来怪可惜, ”葛尔特茨比想道, “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 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 ” 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喊了一声。只见 地上,在长凳边上,躺着一个崭新的椭圆形小纸包,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

    32、年 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说时迟, 那时快, 葛尔特茨比立刻去寻找这位年轻人的踪影。 就在他感到无望的时候, 忽然发现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神态犹豫地站着。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 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真实性的重要证据找到了, ”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 了过去。 “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您如不嫌弃,我 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 “幸好给你找着了。 ”年轻人感激地说道。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急忙跑开了。 “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这对我

    33、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 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 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 四周望来望去,捅来捅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对了,丢了一块香皂。 ” (有删改) 7. 下列关于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刻意描绘了一起在黄昏时分的欺诈事件,使小说的故事背景、社会背景、人物 命运等都涂染上了“黄昏”的具象而强烈的象征意义。 B. 小说围绕“一块香皂”叙事写入,三个人物、全部事件都跟香皂有关。它既能推动 情节发展,又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C. 作品情

    34、节构思扑朔迷离,以开放的架构给读者预留了再创作的空间,使小说具有了 “欧亨利”式幽默滑稽的效果,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D. 小说写出了小人物的“黄昏人生” ,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黄昏社会” ,并对“黄昏人 生”背后的人性价值堕落给予了不露声色的审视和批判。 8. 小说开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说: “小说给出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并非那么简单,看似是年轻人单 独行骗,其实是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设局甚至其中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可能也是个骗 子。 ”请在文中为这段话中的观点找出依据。 【答案】7.C 8. 为人物出场做铺垫。小说开头写暮色苍茫,夜

    35、幕昏暗,这为小说 中三个失意落魄的人物的出场提供了昏暗模糊的背景。使情节展开自然合理。因为昏暗 的环境,使得老人丢香皂、找香皂,葛尔特茨比从怀疑到相信进而资助年轻人等一系列情 节的展开自然而合理。暗示了故事的结局。开头昏暗凄凉的背景暗示了葛尔特茨比从怀 疑一切到最终被骗的可悲结局。 9. “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行骗” : “老先生”离开长凳时遗落了香皂, “他坐过的地 方几乎立即就被一个年轻人占领了” 。 这便是合作的明证不能将空位让与无关之人占据。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也是个骗子” :葛尔特茨比初见“年轻人”时,一眼就看 出他的企图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方尚未说话,仅仅一个表情就使他立刻警

    36、觉起来。 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年轻人”的故事,嘴上应付说“并非完全不可能”而内心已经确认对 方是个幼稚的骗子,然后得意地指出行骗剧本中的破绽。他对“年轻人”的言行有着准确 的了解,说明他深谙其道,可能曾经也是“同道中人” 。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及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 项, “使小说具有了欧亨利式幽默滑稽的效果”错误。 “扑朔迷离的开放情节” 不是欧亨利的典型风格,本文也没有“幽默滑稽的效果” 。 “欧亨利”式的小说以戏剧性 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结尾而引人入胜,常常具有批判讽刺的效果。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37、。 画线句“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 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暮色苍 茫” “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渲染出暮色苍茫,夜幕昏暗 的氛围,为人物出现设置了典型环境。刻意突出环境的昏暗、模糊,为后文一系列情节的 开展做了铺垫,使得情节发展自然合理:正因为环境昏暗,老人不知道自己丢了香皂,而 年轻人的话因这块香皂得到了葛尔特茨比的信任。而这段凄凉的环境描写也暗示着葛尔特 茨比从怀疑一切到最终被骗的可悲结局。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筛选重要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如认为“

    38、年轻人和老先生合作行骗”可结合“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慢慢消失 在黑暗中。空出来的位子几乎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分析,不能将空位让与无关之 人占据,以及两人都恰巧有“香皂” ,这就是合作的证明。 如认为“诺尔曼葛尔特茨比曾经也是个骗子” ,可结合“ 看来您心情不好啊。 葛尔 特茨比说道,心想他这番表演准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分析,葛尔特茨比初见“年轻人” 时,一眼就看出他的企图是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对方尚未说话,仅仅一个表情就使他立 刻警觉起来。 “ 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 这事也并非不可能。 葛尔特茨比 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 “ 然而, 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 这段故

    39、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 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 ,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年轻人”的故事,嘴上应付说“并非完全不可 能”而内心已经确认对方是个幼稚的骗子,然后得意地指出行骗剧本中的破绽。结合“整 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 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新的香皂”分析,他对“年轻人”的言行有着准确的了解,说明他深 谙其道,可能曾经也是“同道中人”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文言文阅读。 吴时,字伸道,邛州人。初举进士,得学究出身;再试,中甲科。知华州郑县,转运 使檄州运米五万输长安,郑独当三万。时贻书使者曰:

    40、“会三万斛之费,以车则千五百乘, 以卒则五万夫,县民可役者才二百五十八户耳。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 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华、雍相去百六十里,一旦欲用,朝发而夕至矣。 ”使者 从其言。 陆师闵干秦、蜀茶马,辟为属。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 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 为睦亲宅教授, 提举永兴军路学事。 华州诸生有触忌讳者, 教授欲上之,曰: “是间言语,皆臣子所不忍闻。 ”时即火其书,曰: “臣子不忍闻,而令君 父闻乎?” 张商英罢相,言者指时为党,出知耀州,又降通判鼎州;未赴,提举河东常平。岁饥, 发公粟以振民。童贯经略北方,每访以边事,辄不答。

    41、还为大晟典乐,擢中书舍人、给事 中。内侍何谪监衡州酒,犹领节度使,时奏夺之。 召为工部员外郎,改礼部,兼辟雍司业。大观兴算学,议以黄帝为先师。时言: “今祠 祀圣祖,祝板书臣名,而释奠孔子,但列中祀。数学,六艺之一耳,当以何礼事之?”乃 止。迁太仆少卿。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 “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蔡攸闻之,以 告王黼,黼怒,斥为腐儒。时求去,以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俄提举上清太平宫。西归,遇 其里人赵雍,为言: “取燕必召祸。吾老,得不遭其变,幸矣。 ”累岁而卒,年七十八。 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 “立地书厨。 ” (节选自宋史吴时传 )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42、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 乃得达 B.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 乃得达 C.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 乃得达 D. 章楶欲以御史荐/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 乃得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究,古代是读书人的泛称,文中指吴时第一次应举进士,考取了学究。 “学究” 是科举中的科目名,后来一般指迂腐浅

    43、陋的读书人。 B. 斛,原是古代量器,后指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 斛。 C. 文中的“六艺”和韩愈的师说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 相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D. 教授, 文中的 “教授” 是学官名, 在宋代是指讲解经义、 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他担任睦亲宅教授,提举永兴军路学事时,华 州有的诸生写文章触犯了忌讳,吴时对当地教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 B. 吴时办事灵活,所提建议利国利民。他进士及第后任职华州郑县,接到运送

    44、粮食到 长安的指示,他建议“移兵于华”以节省运费,转运使听从了他的建议。 C. 吴时狷介耿直,不惧怕跟权势结怨。童贯经略北方时常以边防事务问他,他总是不 回答;宦官何谪监衡州酒税仍兼任节度使,吴时上奏取消了他节度使之职。 D. 吴时学识渊博,撰写文章倚马可待。他写文章很敏捷,从来不打草稿,下笔就能写 成,京师两个学府里的人称他为“立地书橱” 。 “立地书橱”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用师则赢粮以养兵,无事则移兵以就食,诚能移兵于华,则前费可免。 (2)又因进对及取燕事,曰: “祖宗盟血未干,渝之必速乱。 ” 【答案】10.D 11. C 12.

    45、A 13. (1)古代打仗时就背着粮食去供养军队,没有战争时就移动军队以便得到粮食, 如果能够把军队调到华州,那么前面所说费用就能够免掉。 (2)又因为上朝入对时论及夺取燕州之事,吴时说: “祖宗盟誓的血迹还没有干,改 变必定会招致祸乱。 ”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 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 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章楶欲以御史荐/ 力辞之/徽宗求言/远臣上章/封识多不能如式/有司悉却之/时建言/乃得达”意思是“章楶想

    46、推荐吴时为御史,吴时极力辞绝徽宗求直言,远方的臣子上奏章,封口标识大多不能遵 照格式,有关部门都退了回去,吴时提出建议,使奏章得以呈达” 。 “力”为副词, “极力”的意思,修饰“辞” ,其后不可断,排除 CB。 “封识”为名词, “封口标识”的意思,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 A。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 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47、C 项, “韩愈的师说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中的六艺意思相同。是 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错误, 师说中的“六艺”指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 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 项, “吴时宽宏大量,大力提倡言论自由”错误,该说法夸大其辞; “吴时对当地教 授写信举报此事非常恼火”的理解也有误, “火其书”的意思是烧了举报信。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

    48、言句子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 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第一 句中, “古者” ,古代; “则” ,就; “赢粮” ,背着粮食; “以” ,来; “就食” ,得到粮食; “诚” , 如果; “于” ,到; “免” ,免掉。第二句中, “因” ,因为; “进” ,上朝; “及” ,涉及; “盟血” , 盟誓的血; “渝” ,改变; “速” ,招致。 【点睛】 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 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 容,断完后根

    49、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 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 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 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 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 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 “而”表转折而且 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 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 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163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