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 上传人(卖家):523738114@qq.com
  • 文档编号:8013893
  • 上传时间:2024-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8.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山东省 聊城市 2023 2024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久前,一则戏曲短视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再现了桂剧“三跌四出”“箱内换衣”的绝活。这段戏取材于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为表现人物的命运浮沉,需要演员几次跌落箱中,再重新跃出,同时在箱子关闭的瞬间更换行装。且看视频中演员直挺跌落,又横身出箱,方寸之间,翻转腾挪,一气呵成。实际上,这样的短视频近年来在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戏曲剧种借助网络媒介实现了华美转身,它们的铿锵雅韵、漂亮行头,演员们的优美身段、高超技艺,重新展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不少短视频博主还把镜头对准演员的幕后

    2、生活,展示“台上一分钟”背后的“台下十年功”,呈现他们打磨作品、送戏下乡的苦辣酸甜。演员在接受受众敬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拓宽了演出边界。戏曲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本土、从民间成长起来的古老文艺形式,曾经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外国文艺样式的引进,尤其是影视剧的兴起,传统戏曲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从小看戏的一代人渐渐老去,戏曲发展面临观众断层的巨大阻碍。有一段时间,“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有人认为戏曲剧场只能靠满头银发的观众支撑起最后一片“夕阳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戏曲的慢节奏跟不上现代人的快生活。戏曲重唱轻故事,一场戏往往只能展示几个小情节,无法满足人们对波澜起伏、动人心魄的情节的需求

    3、。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曾写到儿时看戏的情景:“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那些涉戏未深的观众,尤其从小泡在互联网里的年轻人,对戏曲的印象也大概如此。一些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破圈而出,为这个古老的文艺形式敞开了一条新路。尤其是一些短视频,精准捕捉戏曲的精彩时刻、高光瞬间,让网络用户快速领略戏曲的独特价值和高超技艺,打破了人们对戏曲只是“咿咿呀呀”闷头唱的刻板印象,同时领悟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厚,以及包蕴其中的传统美学和中

    4、国精神。中国剧协副主席李树建近年大力倡导戏曲热情拥抱互联网,认为“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他曾经算过一笔账,他从事戏曲行业40余年,一场戏按照2000名观众算,现在也不过有1000万观众,而他直播两个月就有4000万观众,“老戏曲必须有新传播,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有了新媒介的加持、新技术的赋能,戏曲发展的现状正在发生改变。如今走进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剧场,会发现越来越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出现在观众席上,他们愿意花上两三个小时坐在剧场里欣赏一部最传统的戏曲作品,愿意和身边的戏迷一起为演员精彩的表演鼓掌叫好。大学里戏曲社团的青年学生们看戏、学戏、评戏、演戏,成为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青年京

    5、剧演员王珮瑜曾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只要戏曲能不断被人“看见”,观众就不会断流。不过,网络戏曲目前还停留在网络和戏曲的简单叠合上,创作者只是将朴素原始的片段放在网上,作品大多比较粗糙简陋,有的能获得一时的热度,但不多久便会冷却,难有精品佳作留存。也有一些年轻人主动触网,尝试将新媒介与戏曲充分融合,赋予网络戏曲更多新创意,使“物理变化”发生“化学反应”。比如,有短视频博主创作京剧版流浪地球唱段,以电影角色的口吻演唱新编唱词“移山推月在一朝,半载之期证明道,为庇子裔立啸潮,身死功成未辞劳”,收获了不少网友的点赞。上海戏剧学院戏曲专业学生自发成立

    6、视频小组,用戏腔演绎时下正热的流行歌曲,因其优美的声线和身段表演,受到年轻网民的喜爱。但总体上,相比于网络电影、网剧、网络纪录片等的成熟形态,真正具有“网感”、受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戏曲作品还很少。戏曲不是静止的物质遗产,而是活在当下、不断革新的文艺形式。其自产生之初,就乐于拥抱新兴事物,乐于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优秀基因。老舍曾在我怎样写通俗文艺一文中谈道:“无论是旧戏,还是鼓词,虽然都是陈旧的东西,可是它们也还都活着。我们来写,就是要给这些活着的东西一些新的血液,使它们进步。”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也正是通过不断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表演体系,甚至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艺术赢得了

    7、一席之地。戏曲从业者应对网络文艺创作规律进行充分审视,创作具有媒介属性、符合网络用户欣赏习惯和情感诉求的作品,构建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发展新样式。(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年12月)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举例引出话题,不少戏曲剧种借助网络媒介实现了华美转身,再次走进受众的视野中,让传统戏曲看到了希望。B“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有多种因素,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戏曲的慢节奏跟不上现代人的生活。C中国剧协副主席倡导戏曲要拥抱互联网,认为“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所以需要戏曲打破自身的刻板印象。D不少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破圈而出,让网络

    8、用户领略到戏曲的独特价值和高超技艺,足以说明戏曲已经走进了观众生活。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剧场,越来越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出现在观众席上,说明新媒介的加持、新技术的赋能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意义。B一些年轻人尝试将新媒介与戏曲充分融合,成功创作一些作品,赋予网络戏曲更多创意,这是改变网络戏曲粗糙简陋现状的根本措施。C文中引用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的论述,主要是为了说明戏曲不是静止的物质遗产,而是活在当下、不断革新的文艺形式。D假如没有对其他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借鉴,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则很难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艺术赢得一席之地。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

    9、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A戏曲短视频定军山在宣传推送时,设置“00后少年跨时空对话老将黄忠”的话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留下“血脉觉醒”的评论。B热门作品沈园外,戏曲与流行相融,演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符合年轻人的爱情观,引发共情的话题和观众在观念上有情感联结。C国风戏曲云裳花容借助网络媒介及科技的力量和当代舞蹈结合,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D新昆曲南柯梦遵循传统戏的创作规律来创作与演出,呈现出了“写新如旧”的特色,使那些湮灭的传统剧目得以重现。4本文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5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即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结合文本给学校提出你

    10、的合理化建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种菜记陈毓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连李兰的妈妈都揶揄过她的好视力,“李兰这娃,隔山能看见兔子跑”。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类似的惊讶与虚幻感,其实还出现在她工作的时候。现在李兰在农科城的农业智慧园上班,再说具体点,是在那儿种菜。“上班”也是一个新鲜的词,把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和十里路之遥的王上村的李兰区分开;可具体到“种菜”这件事,又使两

    11、个李兰合而为一。王上村的李兰身上有汗气,脸蛋上有太阳红,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要平地、点种、除草、护苗、施肥,当然,也有收获。农业智慧园里的李兰穿白大褂,戴白帽子、白手套和口罩,鞋子也要套在靴套里。李兰上班第一天,既紧张又兴奋,出了一脸一身汗,汗水叫她更紧张,一会儿担心弄乱了工装,一会儿又担心热腾腾的自己和身外这个清凉的环境不匹配,好在她藏在层层的包装里,外人轻易看不见。李兰是从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个女工中被挑选到这个岗位上的。据说,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女人们,后来都分散到农业智慧园的各个工位上了,很少遇见,如天各一方。有时候猛不丁遇上,在断续交谈中,李兰得知对方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也大体相似。拿李

    12、兰现在的工作和从前在王上村的种菜比,好像比不成。比如,同样是面对种子和土地,现在李兰是把一粒粒被技术员处理过的种子用小小的镊子夹起,投放进一个个有规格的容器中,放种子的位置不能有毫厘之差,放种子的动作经过上岗前千百次的训练。工作日久,熟能生巧,李兰现在起镊子、放种子的动作轻柔,又稳又准。一个个等待李兰放种子的容器自动来到她的面前,被她点种后再缓缓地传送到下一个点位,那里是一个个高大的玻璃箱体,不同种子被归类停当。种子在那里像被某种口令催促,快速发芽、生长,又像训练过的最好的兵阵,整齐一致。那种整齐也叫李兰惊讶,惊讶这些发生和她有关。她想,幸好从她手中出来的是小小青苗。青苗分叶抽枝,长成一棵棵菜

    13、。李兰偶尔停手看向那边,隔着巨大的玻璃,她看得清每一棵菜,但又像双胞胎孩子一样难以区分,菜们该碧绿碧绿,该红红,该紫紫,开花结果,呈现菜的众生相。一棵辣椒苗上的辣椒串可以收获一笼,西红柿一串一串沉甸甸地悬垂,枝蔓甚至伸展到了天花板上。李兰凭借在王上村种菜的经验,识得几样菜品,比如菠菜、茼蒿、油麦菜、茄子、辣椒、西红柿。但此刻眼前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认为西红柿只有青和红的概念,她不知道自己点种的小小容器里,还能结出黄的、白的、带花纹的、不带花纹的各种新奇的西红柿。它们各有品种名字,可李兰哪里记得住。她看着陌生的西红柿,引不起味觉上的共鸣,毕竟那些果实一开始总是和她隔着一层玻璃的距离。直到有一次,

    14、李兰偶然走到一列售卖给来农业智慧园观光的游客的果品摊前,买了一盒自己种的西红柿,咀嚼之后,她惊讶地得出结论:“挺好吃。”想到自己以前在王上村种的西红柿,那时她也给西红柿分类,大的、圆的、红的、品相好的,是要卖的,价格会定高;小的、不那么圆与红的,就便宜一点卖;样子不好看的、开裂的,她则带回家,熬一大锅西红柿酱,蘸馒头拌面条裹米饭,有时候一天的饭食里都有西红柿。此刻刚吃过盒子里工艺品般的西红柿,李兰才意识到自己忘了洗西红柿。不过,它们从种子开始,就没见过风雨雷电,没有飞蝶蛲虫咬,没有外界的一粒尘埃一滴泥水,甚至连播种者李兰侍弄它们的时候都戴手套、口罩、帽子,这样种出的西红柿还需要清洗吗?李兰再一

    15、次感到迷茫。李兰看见自己端西红柿盒子的手,手指纤细,很白。李兰的脸也变白了,她的脸很少晒到太阳,她工作的地方和那些植物一样,风吹不着雨淋不了,太阳也晒不到。植物凭借昼夜不熄的灯光的照耀快速长大,李兰在这样的地方跟着变白变纤细。李兰在变白变纤细的时候也变近视了,于是戴上了眼镜。戴上了眼镜的李兰用发小的话说,是文文弱弱的,像是有一肚子墨水的样子。戴眼镜的李兰走到毗邻农业智慧园的一块花地边,这是园区新辟的,将原有的油菜地改种了波斯菊。波斯菊花朵繁密,在团团花簇中,李兰看清了几棵旺长的油菜苗,正闪耀着黑亮的属于油菜的光芒。细雨霏霏,油菜苗得雨露滋润,散发出带着微微苦味的清香。李兰蹲在油菜苗边,取下眼镜

    16、,低头深呼吸,仰脸大吐气,那样子,很像是一个肺被闷久了的人。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部分,李兰终于戴上了她渴望已久的眼镜,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意味着她实现了从农民到知识分子的转变。B主人公李兰,原先在村里种菜,经培训被选入到农业智慧园种菜,可见农业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C小小容器里,能结出各种新奇的西红柿,颠覆了李兰对西红柿原有的认知,体现了小说所反映的科技进步的时代特色。D当李兰吃了自己种的西红柿之后,在得出“挺好吃”的结论的同时,又对“需不需要清洗”感到迷茫,由此促发李兰对生活的思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17、本文没有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在表现内容上贴近了当下的现实,看似平淡,实则富有诗意和深意。B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李兰在村里,在园里,同样种菜,外貌、情感,反差悬殊,判若两人。C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为读者讲述了一位普通农民李兰心理上的变化,以侧面描写为主,正面描写为辅。D小说不重讲道理,而是呈现形象,借助物象反映人物,体现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使文本意蕴丰富。8随着工作环境的转变,李兰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请简要说明。9请分析小说中“眼镜”这一物象的重要作用。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损也。水之寒也,火之热也,金石之

    18、坚刚也,此数物未尝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体也。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数物,而谁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也,犹教人执鬼缚魅,而怨人之不得也,惑亦甚矣!孔子曰:“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笃行之,则用日久;用日久,则事著明;事著明,则有目者莫不见也,有耳者莫不闻也,其可诬哉?”故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伊尹放太甲,展季覆寒女,商鲁之民不称淫篡焉,何则?积之于素也。故染不积则人不观其色,行不积则人不信其事。子思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化,化在令外也。”孔子曰:“居而得贤友,福之次也。”夫贤者言足听貌足象行足法加乎善奖人之美而好摄人之过其不隐也如影其不讳也如响。故我

    19、之惮之,若严君在堂,而神明处室矣,虽欲为不善,其敢乎?故求益者之居游也,必近所畏而远所易。诗云:“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亲贤求助之谓也。(节选自中论贵验)材料二:武王问太公曰:“得贤敬士,或不能以为治者,何也?”太公对曰:“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武王曰:“何为以人言断?”太公对曰:“不能定所去,以人言去;不能定所取,以人言取;不能定所为,以人言为;不能定所罚,以人言罚;不能定所赏,以人言赏。贤者不必用,不肖者不必退,而士不必敬。”武王曰:“善。其为国何如?”太公对曰:“其为人,恶闻其情,而喜闻人之情;恶闻其恶,而喜闻人之恶;是以不必治也。”武王曰:“善。”(节选自说

    20、苑君道)【注】展季:展禽,字季,春秋鲁国人。有女子夜奔季,时寒甚,季以衾覆之而不失礼。太公:即姜尚。10下面对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有三处正确,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贤者言A足听貌B足象行C足法加乎善奖D人之美E而好摄人之过F其不隐也G如影H其不讳也如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表示少,与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中的“微”词义相同。B笃,指坚定、矢志不渝,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的“笃”词义不同。C不肖,与文中“贤者不必用”中的“贤者”相对,是“无才、不贤明”的意思。D恶闻其恶,意思是讨厌别人说自己的不好,句中两个“恶

    21、”的意义与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以水、金石等类比,意在说明万物各有本性,在人们熟知它本性的前提下,很难对其产生怀疑。B材料一中伊尹、展季的故事不被商鲁之民称道,被指“淫篡”之名。皆因其行为不端,日积月累,不能取信于人。C材料一中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阐述深刻的道理,在人们对自己产生怀疑的时候,坚信行胜于言,取信于人。D材料二中太公认为,听信人言,凭借他人的意见做出决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即使得到贤才也很难治理好国家。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征。(2)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14唐代名臣魏征说:

    2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请结合材料二,谈谈给你的启示。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黄陵庙张孝祥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这首词是他在赴湖北江陵的途中所作。波神,即水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船明月”“千里秋江”,起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足见美景堪收,旅怀足慰,奠定全诗基调。B“今朝露宿何妨”表现作者面对风遏行舟的状况,有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泰然

    23、。C“水晶宫”句运用比喻修辞,作者把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比喻成水晶宫演奏美妙悦耳的乐章。D最后两句揭示作者心中的喜悦之情,舟行抵达岳阳,登楼眺望,看到雄伟壮阔的洞庭湖波光粼粼。16诗家在评论此作品时认为上阕“倾注了浓烈的主观幻觉色彩”,试进行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朝廷多次征召却不能赴任的矛盾心情:想奉旨赴任,“ ”;如果抗旨不去,“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极言山之高峻险拔,令人惶悚叹息。(3)蜀相中,杜甫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24、“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赏花,可以说是春天的头等大事。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蛰伏,春光正好,怎么能不走出门晒晒太阳看看花?()梅花、桃花,在诗酒中传唱几千年,此兴彼落;牡丹,即以国色天香的姿态问鼎中原;一亿亩油菜花,更是占尽天时地利。(),于是,每种花都不由想喊出那句这一场百花大战,优势在我!不过,三月风头最劲的蒂花之秀,还得看她,看似花期很短,但在地大物博的中国_,延续出一场长达半年的大型接力赛。早至12月初,北方还是凛凛严冬时,云南冬樱花就已_;3月份,各地樱花盛开,奏响了春天的最强音;即便到了5月份,在华北和东北,樱花还能牢牢抓住春天的尾巴。()于是,向来象征

    25、“物哀”的樱花,在中国开得云蒸霞蔚,浪漫壮美,虽然樱花原产中国,但观赏型樱花在中国大规模栽种不到四十年,却以一种_的气势席卷各地。()在这片土地上,她们歌颂的不是春之感伤,而是时代的流行曲。赏花人们,也不常哀叹为什么美好稍瞬即逝,而是赞叹每一个樱花绽放的精彩瞬间。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桃花樱花红雨零,桑钱榆钱划色青”填到 处最合适。()ABCD20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龙舟文化绵延千年不息。2000多年来,这艘从中华大地人间烟火中划来的龙舟,从最初的图腾崇拜、祈福禳灾、缅怀先贤的象征,成为现代

    26、竞技运动的载体。深厚的积淀的人文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 ?其一,从时间和历史的维度看,龙舟文化作为积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的代表之一,除了寄托百姓的美好祈愿,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百姓划桨竞渡争先救护屈原的传说,就是追念先贤、心系家国的写照。这一精神符号传承至今,提起龙舟便想到我们的民族和民族文化,我们牢记的是根和魂。其二,龙舟精神也是集体主义的象征。“万橹一时同下濑,乘流千顷浪花飞”,龙舟竞渡作为一项体育运动, ,讲求合作,追求速度。“同归”“竞会”“抢水”,这些词无不说明竞技性就是这项民俗体育运动的重要特点。在船桨与水的搏击中,舵手、划手、鼓手各司其职,

    27、紧密配合,在水中高速游弋。这种龙舟精神,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黏合剂”,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病因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荡着人类情感的长河。然而今天,这一传统美德却面临现实的挑战,很多的青年人身处异地,总是有忙不完的工作,孝道成了一种牵绊,成了手机上的一句祝福,成了过节时的一个红包。有人认为孝心需要行动来陪伴,有人认为孝心有一份心情便好。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9页,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80138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