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云南省昭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由用户(mrliu)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昭通市 2017 2018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答案 Word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云南省昭通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3 题。 古代师徒关系 在中国古代 ,行业内的师徒关系既有不成文的规矩惯例 ,也有明确载录的行规手册 ,甚至还有些作为附录被记入了官方的法典。 许多行业技能的传授 ,是通过家族式的经营与训练。为了防止技术外传 ,通常传男不传女 ,以防女儿出嫁后导致技术外流。将专门技艺作为家产传给子孙的习俗 ,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认同和保护。但是 ,有的师傅没有子嗣 ,或者生意扩大 ,需要雇佣学徒帮工
2、,才出现了师徒之制。在这个意义上 ,师徒制是一种对于父子传承制的拟制 ,在习惯法上难免延伸使用家族之治的理念。对于作为外姓的徒弟而言 ,师傅如果愿意倾囊相授 ,是十分可贵的。师傅如果不愿传授核心机密 ,为防“教会徒弟 ,饿死师傅” ,也并非不可理解。 随着匠籍制度的瓦解和师徒制度的发展 ,越来越多徒弟在学成之后 ,开始自立门户。正如民间所言“一技在手 ,走遍天下”。因此 ,师傅在选徒和教徒时 ,在意志力、人品、能力等各方面都会严格要求徒弟 ,很多时候甚至于百般挑剔 ,使徒弟过着如履薄冰一般的生活。同时 ,他们也非常重视培养弟子的封建宗法观念 ,从思想上使弟子对自己终生感恩。 其实 ,这种师徒之
3、制 ,很早的时候就在道德层面进行了规定。管子弟子职规定 :“先生将食 ,弟子馔馈。摄衽盥漱 ,跪坐而馈;先生有命。弟子乃食”“先生将息 ,弟子皆起。敬奉枕席 ,问所何趾”“先生既息 ,各就其友;相切相磋 ,各长其仪”。但作为行会、公所的行规加以规范 ,是迟至明清时期才有。 行会规定 ,一旦确立了师徒关系 ,师傅则必须尽力传授技艺。学徒期满离开师傅独自开业时师傅赠送一套工具 ,师傅去世后徒弟要准备孝 衣 ,并以孝道待之。但是 ,许多师傅仍然藏着一手“绝技”不肯传给徒弟。例如制笔业中的金陵陆继翁、王自用 ,吉水的郑伯清 ,吴锡的张天锡 ,杭州的张文贵等都有绝技 ,所制毛笔各有特色 ,却因“不妄传人
4、”而“惜乎近俱传失其妙”。制陶业中的宜兴陶家对陶土的“取舍、配合各有心法 ,秘不相授”。于是 ,这些传统技艺便大多失传而绝。 今天传承下来的很多技艺 ,都是学徒偷师而来。清末广州制革业中的熟皮配料是关键技2 术 ,由师傅掌握 ,配料时在小房内操作 ,有时还把窗帘拉住 ,不让徒弟看见。徒弟只能在日常帮师傅做活时用心观察 ,对关键技艺还不能随便 打问 ,全靠心领神会。或者 ,师傅在晚年或临终前才单传给最可靠的弟子。明代有一位著名建筑师名叫冯巧 ,从万历到崇祯 ,所有宫殿他都参与设计。他直到老年 ,仍孤身一人。学徒董九“往执役门下 ,数载不得其传。而服侍左右 ,不懈益恭” ,终于感动了冯巧 ,“一日
5、 ,九独侍巧 ,顾曰 :子可教矣 !于是尽传其奥”。董九等了几十年才最终学到了手艺。 不过 ,这种防范式传授也容易导致技艺失传。景德镇魏家的砌窑技术后来也授徒 ,据说 ,由于过于保守技术秘密 ,最后只剩下两个老师傅和两个徒弟。徒弟还没学会技术 ,两个师傅就死了 ,技术就失传了。可见在古 代 ,工匠师徒之间 ,往往是一种博弈加防范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 ,只有家族继承或者家族式师徒中最亲密的徒弟 ,才能得到师傅真正的手艺。恰恰是手艺的难得 ,使得徒弟与师傅的感情更加复杂 这复杂里 ,既有利益 ,又有人性 ,更有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影子。 (选自法制日报,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我国古代有将专门技艺传给子孙后代的习俗,通常传男不传女,以防技术外流。这甚至得到了官方的认 同和保护。 B.师傅为避免徒弟学成之后“ 饿死师傅 ”,在意志力、人 品、能力、出身等各方面对徒弟十分严格,甚至 百般挑剔。 C.明代有学徒董九,服侍当时 著名的建筑大师 冯巧。他凭借自己几十年来的坚持和恭敬,最终感动师傅学 到了手艺。 D.景德镇魏家的砌窑技术,据说就是过于保守技术秘密,最后徒弟还未学会技术,师傅就已经死了,导致 技术失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对于古代师徒关系,文章先交代出现的背景,再介绍择徒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