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计划.rar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2 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周次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宪法是根本法221-3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4-6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6.人大代表为人民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227-10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 我们受特殊保护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211-14期末复习15-考试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是什么。2.了解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3.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力目标1.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2.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2 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3.课件出示第 4 页的活动园。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 4 页的 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2.体会法律的作用。能力目标1.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2.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6 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2.课件出示第 6 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5.课件出示第 8 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 10 页的 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宪法是根本法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 国家 宪法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宪法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 和根本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 国家宪法日 图片,了解的 宪法地位,以及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3.课件出示第 14 页的活动园。列举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4.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课件出示第 15 页的“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5.了解宪法的主要构建内容。(课件出示宪法目录)小结: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的主要内容。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2.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2.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道德与法治 课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辩论,导入话题1.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2.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从思想上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宪法又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认为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辩论会: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宪法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活动园:阅读刑法、物权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知晓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3)出示 19 页活动园,通过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宪法法律效力的认识。小结: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2.树立宪法权威。(1)活动园:“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小结: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2)怎样进行“宪法宣誓”。小结:进一步感知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3.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权威。如何进行宪法宣誓。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1.课件出示第 23 页的知识窗。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1)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3)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 25 页相关链接)3.身份证用处知多少?(1)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2)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4.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1.国籍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_,二是_。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_,并为_所沿用。3._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二、判断。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外国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3.公民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出生日期。()选做题小组之间讨论:机场的边检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利用课件教学: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 GDP 超 10 万亿美元,是世界上 10 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 GDP 的 2 倍。高铁 2 万公里,占世界 6 成。钢铁产量,世界 16 亿吨,中国占 8 亿吨;中国高速公路 12 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 2002 年韩/日世界杯赛;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中国横扫世界乒坛;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这一些,都是我们中国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激发民族自豪感)3.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看到这些成就,内心真的是很激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叔叔那样搞科研,也不能像解放军叔叔去保家卫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学好每一个知识做起。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4.小结同学们的答案让老师特别欣慰,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加油吧!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成长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公民。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我是中国公民,我关心国家建设。经济军事航天我是中国公民,我自豪。2.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3.努力做好中国名片。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1.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_的使命。2.中国是全世界第_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_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3._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4.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_。二、判断。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2.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了。()3.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4.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5.很多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应当尊重。()三、简答题。1.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2.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功,你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选做题作为中国公民,你打算为祖国做些什么?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2.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2.能力目标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 32.33 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二)议一议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三)在生活当中,我们还应履行一些道德方面的义务。(四)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 33 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 51 条)。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必做题一、填空。1.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3.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二、判断。1.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4.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时权利是一样的,单位不得歧视女性。()三、简答题。1.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2.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有哪些?选做题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人权是什么?2.了解国家为了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工作?.2.能力目标能够列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1.结合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什么是“人权”.2.交流探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分为几大部分,涉及哪些方面?3.小组交流“活动园”人权保护在身边,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 年)五大目标(1)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2)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4)深入开展人权教育(5)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3.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权日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必做题1.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载入宪法。3.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判断:1.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2.12 月 12 日是世界人权日。()3.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4.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简答题1.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2.你知道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包含哪些内容吗?选做题你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吗?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 了解 国家 机关 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 机关 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职能部门,都担负着哪些职责。(2)活动园:看看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明确国家机构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国家机构的职权。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什么?2.生活中经常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经历。3.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否离得开国家机关?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一)学习“身边的国家机构”1.课件出示第 42 页的活动园。交流:看看身边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2.过渡:各国家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课件出示了解国家机构。)3.出示第 43 页活动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总结:总体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基本构架。(二)学习“国家机关的职权”1.课件出示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2.做一做 44 页活动园,加强认识。3.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它的四项权力。4.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5.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以及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通过活动园,了解法院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并且知道正是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国家生活正常运转。并且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出示图片:说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2)活动园: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代表人民行驶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会讨论、决定哪些事情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 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呢?2.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相关知识。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3.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含义,以及具体职责。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履职,以及与人民的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48 页的活动园和 49 页的知识窗。交流: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产生的?。2.过渡:我们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那么作为全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国家机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课件出示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3.出示第 50 页知识窗,了解“一府一委两院”。4.出示第 50 页活动园,分析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5.探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 从“穿制服”说起。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以及执行机关的产生、履职情况,还知道了国家机关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让我们进一步拥护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必须穿制服?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6.人民代表为人民6.人民代表为人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和人大、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人民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观察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大局意识和能力。2.通过阅读、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列举人民代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体会到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代表工作,关心支持其开展工作,并逐步培养国家意识。3.引导学生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人民利益实现、巩固政权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请同学简单介绍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具体情况:如区县人民代表选举工作的过程,代表的产生情况,代表对人民的责任、承诺等。二、实践反馈活动 1.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人民代表的产生、与选民的关系;活动 2.人民代表接待日活动安排;三、交流与共享1.“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它既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有利于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2.它的具体表现是:(1)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
收藏
编号:80112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2.7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4-10-17
2
文币
- 资源描述:
-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52 人,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分为四个单元: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教材内容围绕法律、法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课文通过插图和典型事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三、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懂得生活离不开法律、法规,。同时也要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2.树立宪法意识,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自己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3.识记宪法、国家机构的含义、组织体系,设置。4.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5.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学习习惯,乐于探究和热爱生活的儿童。四、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懂得生活中离不开法律、法规,要做守法的公民。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便参与社会的能力。3.让法治意识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切实做好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养成教育。4.认知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宪法意识。五、教学措施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4.用课件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单元名称内容课时周次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的法律2.宪法是根本法221-3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24-6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6.人大代表为人民7.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2227-10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8 我们受特殊保护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2211-14期末复习15-考试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法律是什么。2.了解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3.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能力目标1.积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2.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权利,并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2 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3.课件出示第 4 页的活动园。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 4 页的 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不同的法律调解不同的社会关系。2.体会法律的作用。能力目标1.区分自身生活中所蕴含的法律范畴。2.学习用相应的法律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体验用相应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利,进一步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3)区别认识刑法、民法和行政法,区分它们各自的规定?(4)实地采访,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5)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特点。2.知道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6 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2.课件出示第 6 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5.课件出示第 8 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 10 页的 阅读角。)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2.宪法是根本法2.宪法是根本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 国家 宪法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了解国家宪法日的由来。2.组织一些活动宣传国家宪法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猜谜游戏,导入话题1.师: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生齐答:宪法)2.教师问:到底谁在法律家族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呢?(学生可能回答:宪法)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宪法,了解宪法。板书课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感受并识记宪法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3)通过组织活动感受宪法日的重要意义,认识宪法的法律效力及权威。(4)探究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_。是制定其他法律的_,它规定了一个国家的根本_ 和根本_,规定了公民所享有的基本_和必须履行的基本_。宪法也规定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各个国家机关,具有最高的_、_、_。2.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时间?哪天规定为国家宪法日?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了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_、_、_,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_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_。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 国家宪法日 图片,了解的 宪法地位,以及 国家宪法日的由来。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 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3.课件出示第 14 页的活动园。列举国家宪法活动日的活动主题。4.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课件出示第 15 页的“新中国伟大历史变革”。)小结: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5.了解宪法的主要构建内容。(课件出示宪法目录)小结:国家宪法日,一年只有一天。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实施。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的主要内容。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认识到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2.能力目标1.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2.设计一些宣传宪法的标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道德与法治 课的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一)辩论,导入话题1.辩论“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2.小组讨论。通过学生对不同法律的陈述和辩论,让学生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3.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从思想上认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3)了解宪法宣誓及其发展状况。4.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出示未成年人保护法部分条款,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什么?保护对象的权利有哪些?宪法又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2.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你认为这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的共同点是什么?反映了宪法和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宪法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辩论会:谁是法律家族的核心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确宪法是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活动园:阅读刑法、物权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规定,知晓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小结: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法 相抵触。(3)出示 19 页活动园,通过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通过练习增强学生对宪法法律效力的认识。小结: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2.树立宪法权威。(1)活动园:“宪法权威之我见”主题班会。小结: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2)怎样进行“宪法宣誓”。小结:进一步感知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3.设计宣传宪法的标语。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宪法权威。如何进行宪法宣誓。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第二单元 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3.公民意味着什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1.课件出示第 23 页的知识窗。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1)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公民身份证号码(2)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3)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课件出示课本 25 页相关链接)3.身份证用处知多少?(1)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2)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4.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3.公民身份证号码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公民身份证号码由 18 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 1-6 位是地址码,7-14 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 位为顺序码,第 18 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 10,则用 x 代替。4.身份证用处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1.国籍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_,二是_。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_,并为_所沿用。3._是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二、判断。1.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我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2.外国人,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并具备一定条件,可以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3.公民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出生日期。()选做题小组之间讨论:机场的边检为什么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身为中国公民,应该知道国家的建设成就。2.明白如果走出国门,我们就是中国的名片,要严于律己。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爱国热情,能自觉维护祖国形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利用课件教学: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 GDP 超 10 万亿美元,是世界上 10 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 GDP 的 2 倍。高铁 2 万公里,占世界 6 成。钢铁产量,世界 16 亿吨,中国占 8 亿吨;中国高速公路 12 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 2002 年韩/日世界杯赛;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中国横扫世界乒坛;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这一些,都是我们中国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2.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激发民族自豪感)3.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看到这些成就,内心真的是很激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叔叔那样搞科研,也不能像解放军叔叔去保家卫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学好每一个知识做起。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4.小结同学们的答案让老师特别欣慰,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加油吧!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成长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公民。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我是中国公民,我关心国家建设。经济军事航天我是中国公民,我自豪。2.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3.努力做好中国名片。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必做题一、填空。1.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_的使命。2.中国是全世界第_个掌握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在_研究和资源勘探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3._护照是我们在海外证明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证件。4.走出国门,每个人都代表中国,都是中国的_。二、判断。1.出国的人就不是中国公民了。()2.外籍华人不是中国公民了。()3.犯罪后被判刑,就失去公民身份了。()4.只有取得选民资格,才享有公民权利。()5.很多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应当尊重。()三、简答题。1.护照上有哪些重要信息?2.很多中国人在海外取得科技、商业等方面的成功,你知道他们的励志故事吗?选做题作为中国公民,你打算为祖国做些什么?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2.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2.能力目标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 32.33 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二)议一议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三)在生活当中,我们还应履行一些道德方面的义务。(四)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第一,公民既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第 33 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公民的某些宪法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它们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第三,权利和义务在整体上是相互促进的。第四,权利上附有限制条件,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宪法第 51 条)。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公民的权利(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9)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10)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废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1)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2.公民的义务在我国,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2)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4)劳动的义务;(5)受教育的义务;(6)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7)依法纳税;(8)夫妻双方有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有义务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义务赡养扶助父母。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必做题一、填空。1.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3.年颁布的宪法全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我们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既有对、的义务、也有对家庭的义务。二、判断。1.如果我们不履行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3.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义务观念无所谓。()4.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时权利是一样的,单位不得歧视女性。()三、简答题。1.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名称2.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有哪些?选做题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履行自己的义务。?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人权是什么?2.了解国家为了保障人权做了哪些工作?.2.能力目标能够列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家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制定了那些法律法规。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1.结合课前预习,小组讨论:什么是“人权”.2.交流探究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分为几大部分,涉及哪些方面?3.小组交流“活动园”人权保护在身边,请同学们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 年)五大目标(1)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2)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3)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4)深入开展人权教育(5)积极参与国际人权工作3.12 月 10 日是世界人权日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必做题1.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2.2004 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载入宪法。3.目前,我国已经参加了项国际人权条约,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判断:1.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2.12 月 12 日是世界人权日。()3.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4.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简答题1.列举自己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2.你知道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目录包含哪些内容吗?选做题你知道儿童权利公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吗?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家机构5.国家机构有哪些5.国家机构有哪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 了解 国家 机关 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 机关 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说说我们学校有哪些职能部门,都担负着哪些职责。(2)活动园:看看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明确国家机构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国家机构的职权。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我国各国家机关的主要职权是什么?2.生活中经常与国家机关打交道的经历。3.我们的日常生活能否离得开国家机关?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一)学习“身边的国家机构”1.课件出示第 42 页的活动园。交流:看看身边哪些单位属于国家机构。2.过渡:各国家机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让我们走近身边的国家机构,来进一步了解这些机构。(课件出示了解国家机构。)3.出示第 43 页活动园。进一步了解所在地区的国家机构。总结:总体了解国家机构的概念和基本构架。(二)学习“国家机关的职权”1.课件出示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简表,了解不同类型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责。2.做一做 44 页活动园,加强认识。3.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一步了解它的四项权力。4.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行政机关 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5.课件出示,进一步学习国家机构的监察机关 “监察委员会”,以及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通过活动园,了解法院可以审理哪些类型的案件?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机构有哪些,并且知道正是它们保障了我们的国家生活正常运转。并且知道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职权的根本法律依据。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我们与国家机关相互联系的具体事例。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职权。2.明确国家机构的产生及其各自职权范围。2.能力目标能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能了解国家机关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认识,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出示图片:说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2)活动园: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如何代表人民行驶当家作主的权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般什么时候召开?会讨论、决定哪些事情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国家机构有哪些 的第二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呢?2.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全国人民大表大会的相关知识。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的?3.了解“一府一委两院”的含义,以及具体职责。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何履职,以及与人民的关系。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1.课件出示第 48 页的活动园和 49 页的知识窗。交流: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产生的?。2.过渡:我们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的相关知识。那么作为全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国家机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课件出示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情况。)3.出示第 50 页知识窗,了解“一府一委两院”。4.出示第 50 页活动园,分析人民、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关系。5.探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情况 从“穿制服”说起。总结:通过学习,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国家权力机关以及执行机关的产生、履职情况,还知道了国家机关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让我们进一步拥护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增强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说说生活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时必须穿制服?3.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6.人民代表为人民6.人民代表为人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和人大、人民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人民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观察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大局意识和能力。2.通过阅读、课堂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列举人民代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民权利实现和维护等方面的重大作用,体会到人大代表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人大代表工作,关心支持其开展工作,并逐步培养国家意识。3.引导学生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体验人大制度对我国人民利益实现、巩固政权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请同学简单介绍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具体情况:如区县人民代表选举工作的过程,代表的产生情况,代表对人民的责任、承诺等。二、实践反馈活动 1.我国选举制度的内容;人民代表的产生、与选民的关系;活动 2.人民代表接待日活动安排;三、交流与共享1.“谈一谈”:为什么说我国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根本利益。保证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它既有利于全国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也有利于在民主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国家事务。2.它的具体表现是:(1)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修改宪法,制定法律,决定国家重大问题。(2)人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教学计划.rar》由用户(QX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道德与法治
统编
六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教案
教学计划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